读后感800字读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24-09-25 作者:Anonyme

不管写什么书籍的读后感都要注意保持真实和客观,不要夸大其词,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及时记录我们读书后的感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精髓,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后感800字读后感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推荐6篇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1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海伦.凯勒》。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们每天都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交谈—这一切好像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但是如果面对这样不幸—一个人的眼睛瞎了,耳朵聋了,而且由于聋与瞎的原因,最后进而变哑了。那么这样的人生是多么的灰暗而寂寞啊!但是确实有人遇到了这样的生命困境。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是个重度残疾人,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她,还为她找了一位好老师—安妮.沙利文小姐。这位老师不仅打开了海伦的心灵之窗,更改变了她的一生,帮她在20世纪初,顺利地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成为美国当代女作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她把所有的爱都投到了残疾人身上。读完这本书后,我十分感动,万分敬佩。 我是一个健康人,但却没有海伦那样的毅力。有时候遇到难题,就不假思索地乱写几个草草的字;当遇到困难时就退缩,往往喜欢找客观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读了这本书,我被海伦那惊人的勤奋、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感动。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我暗暗下定了决心,要重现在开始,像海伦那样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我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条件,并充分利用它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2

这是个匆忙的世界,我们总是在为心中的那些目标,为了前程而奔忙,封锁了心中的温情。生命如一列不回头的火车,我坐在窗边,窗外风呼啸而过,是否,下一站,就能看见久违的温情。

最近闲来读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充满理性的思想有种穿透天空的力量,直抵我内心。印象最深的是那篇《为情侣求饶》。作者对大学校园里束缚学生表达人性美好情感的自由而感到不满,从而他呼吁社会、学校给年轻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当我读到最后一句时,我的内心莫名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要多看看人性温情的一面。是啊,好像真的已经很久都没有回味人间温情了,日日匆忙的脚步已经堵住了温情最后一道入口。或许,是时候让心柔软一些了吧,让它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温情之所在。

那是刚来到德国旅游不久的一天,我站在火车站里顾自吃着蛋糕歇息。像是过了很久,两个高大的女子推着一辆轮椅出现在我的视线。他们也许是刚下了火车,缓缓地走向出口,一人推开出口的门,身子附在门上,竭力让另一人推着轮椅先通过,准备登上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段台阶。这时,恰有一个男子迎面从台阶上下来,经过他们身边时,停下了脚步,用英语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那两名女子拒绝片刻,最终接受了男子的好意。接着,他们三人先小心翼翼地将轮椅上的人搀扶着让她站起来。那是一位年老的妇女,脸上深深浅浅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然后那男子二话不说,将公文包向背后大幅度一甩,双手迅速抬起轮椅,大步流星地将它抬上台阶,放稳后,又蹭蹭蹭下了台阶,在确定不再需要帮助后与他们挥手示意再见,便又继续匆匆前行进入车站,转眼消失在疾速流动的人群中。

那一刻,我放下了手中的蛋糕,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那一刻,我的嘴巴,或许正张着,为了这异国他乡里目睹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温情。那个男子,让我相信,无论生活的脚步有多匆忙,世界有多高速的旋转,我们仍可以做一个美好的使者,让身边的人看到人性温情的一面。他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一个国度,给予其中的国民表达内心温情的自由。

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为如今社会上的“扶不扶”争论时,我却在另一片土地上找回了表达内心温情的勇气,即使那个人未曾谋面,也无法阻挡温情的脚步。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由,而我们,都遗忘并渴望这自由,太久太久了。

我所搭乘的火车,不知将又要驶向何处,但是我坚信,下一站,将是一个洋溢美好与自由的国度,下一站,即是温情。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3

?影响力》这本书是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写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心理学读物,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以及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而这些正是这一切的根源。

作者在书的前言中就写道:“现在我可以坦白承认了,我这一辈子,一直是个容易上当的家伙。所以他便从事了实验社会心理学这一行,开始研究顺从心理学。“有一些人清楚地知道影响力的武器在哪里,而且经常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在社会上闯荡,恨不得让每一个人都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行事,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其实,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知道怎样提出请求,知道怎样利用身边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影响力武器来武装自己。而运用这些武器,并不难,有时只需要正确选择一个词汇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词汇必须要与强大的心理学原理相关,并且能够将“自动播放的磁带”放入人们的体内。相信人们很快就会知道如何从他人对这些原理的机械反应中捞到实惠。” 这段话或许就是作者整本书想要传达的意思。

整本书分了六个部分来论述,先从影响力的武器谈起,运用各种例子讲述了影响的方式方法,还有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等因素对影响力的作用,在这些因素中,对于喜好和权威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判断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ellen lallger)通过一个实验,巧妙地揭示了人类与动物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行为原则认为,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书中的很多讲述都让我有很大的共鸣,想想平常生活中的自己,大多时候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也开始了解到许多事情吸引我们各种因素,或许对以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以理智对待。每一原则均能使人产生出不同的自动、无意识的顺从(即一种不先思考就答应的意愿),有现代社会日益加速的步伐和大量信息带来的冲击,会使这一特殊形式的无意识顺从在将来变得愈发普遍。故此,理解无意识影响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对当今社会来说也日益重要了。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4

?悲惨世界》这个故事的精髓,并不在于它的主线情节,而是对每一个人物我深入的刻画。

在读故事的时候,人们总是认为主角和英雄都是重要的角色,可是,那些反派虽然是坏人,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他不一定是坏人。

你们一定已经注意到了一个人。这是整个故事当中最主要的反派之一。就是一直在追捕冉·阿让的警察。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个主要他出现的情节。

记不记得冉阿让在救一个老人的时候,他抬起了马车。这个马车很重,没有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以把它给抬起来。只有千斤顶才能做得到。人们已经去叫千斤顶了,但是如果等千斤顶来,老人可能早已被压死。这时,为了不让惨剧发生,然而让就把马车抬了起来。在众人一起的帮助下,老人成功脱险。这时,这个警察就发现了破绽。这个警察当然是认识了冉·阿让的。而且他清楚,这世上,除了他也没有几个人能代替千斤顶。警察开始怀疑冉·阿让。

大家一定为主角感到很担心吧,担心主角被他抓住。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坏人,为了抓住冉·阿让获取功名利禄,不惜一切代价。

还有一次,冉·阿让带着珂赛特,他派了好多人一起追捕。这些人把这里团团围住,设下天罗地网,把冉·阿让逼进死胡同。

太惊险了,我们的英雄主角差一点就被这个大反派抓住了。

通过以上两处情节,我们知道这个警察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还有一处情节可以反驳我们对他所有坏的看法。他做了坏事,但并不代表他是坏人。

一场恶战拉开序幕,整个故事也接近了尾声。这个警察毕竟是坏人,被抓住了。现在可不是冉·阿让落在警察手里了,而且恰恰相反,是警察落在了冉·阿让手里。冉·阿让是好人,他的善良不可否认,他并没有杀死这个警察。

然后这个警察做了什么?感谢他的大恩大德?磕头认罪?赶紧逃跑?

他没有那么做。他自杀了。因为他没能抓住一个犯人,反而被一个犯人抓住了。他感到耻辱,感觉自己失职了。

虽然他做的坏事,但它也有敢作敢当、忠于职守的英雄精神。反派就一定是坏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5

我们春节最热闹的日子是除夕,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男人擦玻璃贴对联;女人捏饺子,煮肉;孩子们打零工。晚上全家人一起看联欢晚会,吃年货,听外面的鞭炮声,到处都是过年的味道。除夕半夜才睡觉,俗称守岁。古代守岁的目的是赶走新年动物,祈求平安。如今,养老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代表着辞旧迎新,暗示着不幸福。

在老家,第一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放鞭炮。新年第一天一开门,就要为鞭炮开门,开始新的一年的顺利开始。俗话说:年中鞭炮声远去,又回到空中,充满了寰区。接下来我们要吃饺子,饺子一个个看起来像元宝,有发财的意思。

农民的谚语里第一天有饺子,第二天有面条。昨天吃完饺子,今天该吃面条了。吃面条一定要顺口,也就是说新年顺利。第二天也是探亲的好日子。婆家过年的媳妇今天回娘家,一家人一起吃顿好的。这一天的餐桌礼仪尤为突出。桌上世代数最多的人不动筷子,其余的不能动;倒水倒酒。将根据他的资历从大到小;吃鱼的时候,先喝一圈酒,再放一套鞭炮,千万不要吃鱼眼。

第一天和第二天走完亲戚朋友,第三天就休息了。第三天,走亲访友不合适,容易和人吵架。我们有三年级烧门童纸的习俗,这意味着新年假期结束了,我们要创业了。还有一个三年级老鼠结婚的传说。人们经常在角落里放一些米饭和花生,让老鼠把它们带走。

第五天俗称“破五”。从第一天到第五天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也不能打扫。但是到了第五天,这个禁忌就可以打破了,所以俗称“破五”。这一天,我们会在家里从里到外放鞭炮,把所有的霉运都吹灭。一大早就可以看到人们在路口放鞭炮祭拜五道神(五道神是财神的一种)。第五天,人们经常在路口等候,以便比别人更早见到五道神。五天为财源,一年为赏赐。谨防在别处早会神,连夜抢道。

总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味道了。冯骥才说:新年浓浓的味道其实是为了了解自己的文化,关注自己的节日,不再忽视精神需求,让新年的味道随着对过去的回忆慢慢淡去。

读后感800字读后感篇6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