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入理解,可以判断其教学知识和专业素养,通过教案的调整,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个性化地安排教学,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上数学优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
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电脑若干台。
3、三角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
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
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
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
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
(四)幼儿创意拼图。
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
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2
高中数学命题教案
命题及其关系
1.1.1命题及其关系
一、课前小练: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
(3)3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新课内容: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哪些为真命题?哪些为假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三、练习:教材 p4 1、2、3
四、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五、课后反思
一、课前预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预习内容
1、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
1、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异同点分析
2、描述双曲线的渐进线的作用及特征
3、描述双曲线的离心率的作用及特征
4、例、练习尝试训练:
例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
解:
5、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
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
(1)16x2—9y2=144;
(2)16x2—9y2=—144。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
(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
曲线的方程。
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用数字表示房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以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基础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楼房图人手1份、便利贴(门牌号)、ppt、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乐乐,他最近搬家了,他们小区有好多好玩的滑滑梯呢!乐乐今天就忍不住一个人出去玩了,到中午了,乐乐想回去吃饭,可是他忘了自己住在哪一层楼哪一个房间了,这下可把乐乐急坏了,这时乐乐开动脑筋,想到了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请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认识门牌号码。
1.(1)师:这就是乐乐家的门牌号码(702),总共有几个数字?谁知道乐乐住在几楼第几个房间?(出示ppt)
(2)师: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哪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哪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3)小结:三个数字的门牌号码第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楼层,后面两个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房间号。
2.乐乐还有两个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说:我的房子门牌号码是201,那我应该住在第几楼第几个房间呢?
3.天天说:我今天出来旅游了,晚上要在宾馆住,可是宾馆的房间好多啊,我只知道门牌号是218,到底是哪一层哪一间呢?请小朋友们助我想想办法啊!
师问:这个楼层中房子特别多,都超过10间以上,哪些地方一个楼层的房子会超过10间以上?(宾馆、医院)
师结:现在乐乐他们在小朋友们的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开心了,对小朋友们说谢谢!谢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温暖又漂亮的房子里去了。
三、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1.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有许多小动物遇到了麻烦,因为它们还没有楼房住呢,怎么办呀?动物们团结起来建造了一个动物新村,里面有一个个漂亮的房子。(发房子)
2.看一看这栋房子有几层楼?(贴上楼层)每个楼层有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这栋房子有三层楼,每一层楼有8间房。
(1)鸭妈妈先来住房了,鸭妈妈想我这段时间要孵蛋,我就选间房子孵蛋轻松一点,我就住一楼的第三间房。鸭妈妈应该住在哪?鸭妈妈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让你们的鸭妈妈也住在103房。
(2)小刺猬说他喜欢住205,谁来助它。对吗?你们的小刺猬有没有住进去?那它的房间号是多少?(画出小刺猬)
(3)小梅花鹿也来了。梅花鹿说,我要住在三楼的最右边那间房。三楼最右边那间房是几零几啊?(提示幼儿从左数到右)让你们的梅花鹿住进去吧。谁来老师的梅花鹿住进去?检查对错。
(4)小狗来了,小狗说它愿意住在小刺猬的楼上。是几零几?请幼儿自己找一找(幼儿先操作,再检查。)
(5)还有哪两个小动物?小兔和小猴说我们两就住在小刺猬的旁边,做它的邻居,小兔和小猴应该住在哪两间房?谁来忙?师幼一人贴一个。小兔住在几零几?小猴呢?
3.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来这里住宿呢!他们和小朋友们说:请小朋友们助我们把剩余的门牌号码编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房间了!(请两幼儿上前贴门牌号码,准别好便利贴纸,彩笔)
四、延伸扩展。
编好了要给小动物送信了,它们要来住新房了。要去寄信,光有门牌号码够不够?信封上写了什么?41305,前面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信交给邮递员老师,老师要去送信喽!
思:这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研究点:生活化、情境性,旨在让幼儿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上幼儿积极性很高,操作常规不错,能够跟着老师的步法走,教师上课层次性明显,并且有提升。但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1.幼儿在讲到鸭妈妈家住的103时,教师应直接出示103的门牌号码,而不是在后面出示。
2.在摆放动物和贴门牌号码上,要多样性,不能总是幼儿先上前操作,再集体操作,可让幼儿先自己操作,再检验。
3.在讲到三楼最右边的房间时,老师应先略微讲一下左右,让幼儿了解从左数到右。
4.楼房出示后应先讲一下楼层,可以标上楼层号。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思。
活动建议
1、整节活动教师讲述的太多,留给孩子们自己说的时间太少,需要仔细设计,怎样把部分的时间留给孩子;
2、活动中尽量避免孩子边操作老师边统一讲述的问题;
3、多加一些游戏环节,趣味性不够;
4、教师的教具准备中,教师的示范画太小,影响孩子们看的效果,可以适当加一些;
5、后面环节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将门牌号码写好,由孩子们找位子贴一贴,这样效果会更好;
6、最后延伸活动中关于几号楼几单元的设计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们回去观察楼房的号码特点。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平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七上数学优秀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