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张爱玲的作文7篇

时间:2024-04-27 作者:Anonyme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重视素材的积累,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张爱玲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写张爱玲的作文7篇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1

张爱玲与三毛,同是我仰慕的才女,虽然她们千差万别。

读张爱玲,是在十六岁,喜欢她的文笔,却不喜欢她写出的故事。她的故事,都是悲惨的。

读三毛,是在十七岁,喜欢她笔下的故事,却不喜欢她的文笔,感觉她的东西很假,很夸张。

也许我还是个小孩子,还不能体会她们的作品所包含的深意,也实在没有资格来评价这两位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但,我却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我生活中的两个时期。

十六岁的我,如同张爱玲的小说,“文笔”很好,却没有太好的故事,尤其是结局……

走过十六岁,留下了一路欢声笑语,纵情地笑过,玩过,闹过,也哭过。那时的我不懂什么叫压力,什么是负担,不懂身边的人为何郁郁寡欢,为何畅饮无绪。在我看来,生活是红色的,比玫瑰还艳的红色;在我看来,孟子根本就是错误至极,鱼和熊掌可以被我轻松的收入囊中。我放弃了午休,只为逗几只小狗;我放弃了自习,只为和知己鸿雁传书;我放弃了学业,只为完成自诩的“鸿篇巨作”。

十六岁一笑即过,我留下了两大本日记,却留不下一张薄薄的成绩单。

十七岁的我,如同三毛的小说,有了不错的故事,却失去了我喜欢的颜色……

十七岁来到,朋友告诉我,我到了应该“骑着白马走天下”的年纪。我也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什么叫“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于是我收起了日记本,又坐到书堆中,重新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我想,我的生活是白色的,比栀子花还淡的白色。

十七岁即将离去,我的故事好了起来,但故事里的我却越来越感受不到我的“颜色”。

得到了森林,自然,你会失去大海;得到了大地,自然,你会失去天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得亦有失的。请相信,上帝是公平的。所以不要为了一颗沙放弃整个沙漠;为了一颗星放弃整片星空;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也许我还没有诠释生命的资格,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张爱玲”,同样,每个人也都拥有自己的“三毛”。可是,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

当你的“张爱玲”和“三毛”相遇时,请记起我!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2

“望秋落泪,惆怅于不同时代,不可同时。”

那是一只巨大的耷拉着的眼睛,一双悲伤的眼睛,一双惊恐而平静的手,一个淡淡的微笑,远离这个世界。

没错,这就是张爱玲,一个有着“人间哀愁”的利己的“天才”,一个扬言要“早早成名”却声称自己文学思想枯竭的女作家,一个庸俗得放不下的小人物,一个曾经写出“情人与妻子”却永远逃不出人间命运的小女人。

还记得张爱玲第一次遇见胡兰成小姐的那一幕吗?那应该是一个昏暗而略令人窒息的下午,一个干净而略显空旷的房子,一个娇艳而略显苍白的女人,一个白皙而略显失意的男人。她见了他,说:“她已经变得很低了,低到尘埃里,但是她的心是快乐的,花是从尘埃里开出来的。”

其实我一直很佩服这个小女人。虽然她和胡先生的爱情只持续了四年,虽然胡兰成先生还没想好怎么去关心这个陌生的女孩,但我觉得张至少幸福了四年。这就像她在文章里宣扬的那样。“我认为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一对夫妇。爱情最真实的幸福是成为一对普通的夫妻。”

“如果你活的像个梦,是快乐几何吗?”

张爱玲一直在向人们描绘“生老病死,相亲相爱,牵手白头偕老”的爱情理想。而唱《落花孤灯》的女人却没有抓住爱情,于是说:“女人的眼泪都是给男人的。”

就像于吉的眼泪,为项羽而流。是那种爱之泪,即使有大量的火与烟,也无所畏惧,生与死的离别,激荡着心灵与灵魂。

就像卓文君的眼泪,为了司马相如,是那种两地挂在一起,看破秋水,凭吊离别,官海兴亡的爱情之泪。

张爱玲的眼泪,为曹,为,为,为所有在沧桑中“悲因知音”的女性。

张爱玲不会点燃火炬发泄无奈。她只会跟着生活的胡琴呀呀学语,所以她总是很累,脸上总是带着戏谑的笑容。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尘世的使命。从一个清晰而富有同情心的角度来看,张爱玲的低俗是可以的,但低俗是一种对无奈生活的观照和认同,是对生活的享受,是对生活的荣誉和繁荣,是对平凡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在柴米油盐中,在水和太阳赐予的恩惠中,找到实际生活的感悟!

这是我心目中的张爱玲。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3

那些梨花似雪,晨鸟歌唱的日子,就这样不见了。童年的矮墙下,那株梧桐早已高过屋檐,午后阳光下,那只轻盈的粉蝶,是否也会红颜老去。还有萤火虫的夜晚,那个未曾讲完的故事,又该由谁来继续说下去。岁月总是趁人不备的时候,渐渐爬满了你我的双肩。童年的那场惺忪未醒的梦,支付给了流年,唯有光阴如影随形,至死不渝。

人生正如你自己所说的那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却爬满了蚤子。”童年的你,很早就离开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你从来没有责怪过你的母亲,以你的心性和情怀,比任何人都要深刻的理解母亲的选择。既然没有力气去爱陌生的别人,那么就爱珍贵的自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学校的你,一直表现的似乎云淡风轻,人生需要用一针一线来修补,你开始在写作上崭露头角,不断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喜好文字,才情出众。你不肯流俗,所以在人群中很难捕捉到你的身影,可这个名字又好像无处不在。青春年华,你用你的才气在这个寂寞的文坛上大放光彩,甚至与苏青,潘柳黛和关露被成为四大才女,风靡整个上海滩。沉默的时光,当你倚在窗牖听雨,坐在阁楼看云的时候,飘然远去。人在世间行走,必须戴上面具。不是因为虚伪,而是很多时候需要遵循自然,顺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生活,那么就必要被生活改变。就在这一点一点改变中,你慢慢成长为民国的新一颗巨星。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这个人,也许在蒹葭苍苍的水岸,也许在江南悠长的雨巷,也许在匆匆筑梦的廊桥。这个男人,让孤高的你宁愿卑微到尘埃里,也要为他开出花朵;这个男人,让你愿意在绝世而立的时候,华丽转身,暗自萎谢;这个男人让你决绝的抛掷一切,放逐天涯,离群索居,孤独终老。终于在你24岁这个年纪遇见了一生中最爱的男人胡兰成。在与你的交谈中,风流的胡兰成第一次显示出了孩童般的紧张与拘谨,他给你写的第一封信中,文字竟是那般幼稚可笑,但你的回信中却只有八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带着禅意,道尽衷肠,似乎再无需过多的话语只要内心里懂得,就是最大的慈悲。胡兰成很少对一个女性有如此高的评价,“张爱玲是他想接近却又不敢接近的女人,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身上总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只有在她面前,我才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

世事总是在变,胡兰成离开了你,你说你不能再爱了,后来的你,也许真的没有再爱过。那场异国的婚姻,不过是你人生里的又一个局,你笑靥如花的看着,自己在局里仓促又从容的模样。回首如潮的往事,走过的悲欢,其实就是手中落下的棋子。落了就不能回头,再也不必回头。你自是枯萎了,只是你的枯萎无关他人。你忠于岁月,尊重生命,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让自己一生执笔书写。直到季节荏苒,世事嶙峋。你在属于自己的山河里,伪装宁静;又在奔忙的迁徙中,故作矜持。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一种植物可以配的了你,包括那种叫做独活的药草,也不能。

都说,曾经在红尘路上擦肩而过的人,有一天终会相遇。我们亦不要期待,会与你有那段机缘。因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你永远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4

一直觉得张爱玲是个清冷的女子,用一双冷寂眼神看世间所有繁华热闹,写感情总是毫不留情地剥去种种温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没有任何修饰。让人看了顿生悲凉。《白玫瑰与红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一切男子真情下所有的本质。这个女子就是这样,将残忍的真话隐在自己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地说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悲哀却又拿她毫无办法。《心经》里父女之间的畸恋,《金锁记》中无爱的曹七巧,扭曲的人性,疯狂的报复,一切让人感觉的都是冰冷的,人与人之间最为温暖的感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利益的表达,这种种,只是人的一种绝望的挣扎。

而《倾城之恋》应该是张爱玲冰冷的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可是这段情感的圆满又非常不幸地以一个大悲惨为前题为背景。那便是一个城市在战争中的陷落。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拳在命运手里,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只是命运手中牵串拉扯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的力量只是渺小,根本做不了主,他们能做的只是相爱,剩下的事,交给命运,而这一次,命运通过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

柳原看着白流苏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那时候再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看到范柳原在电话里对白流苏说“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不可抑制得哭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却有别于时下的爱情故事,它没有那么强烈,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它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淡淡哀伤的压抑的与时代与命运相系的感情。

小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也是常常被人引用的,“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但终,一对自私的男女成就了一段俗世的真实的爱情。

也是,这也是张爱玲内心所期许所向往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的。”也许爱情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平凡的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正如她也曾经这样许愿。但终成空,只是镜花水月。

她那样清高孤傲的女子,写尽人间风月把世情看得玲珑剔透,也逃不过情的劫难。有一种人本质上冷而清冽,如张爱玲。不轻易付出,一旦投入,就凝聚所有光华,烧得炙热璀灿,爱得千回百转。为了胡兰成,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为了他,她原谅了他跟另一个女人一起,甚至生活费却仍然是她给的。于胡兰成的种种自私、劣迹,种种遭常人谴责处,而张爱玲仅仅一句说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就将所有言语化为烟灰。为了爱情,她这样一个孤高的女子,也变得卑微,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只求一段平凡的爱情,但,她全身心的付出也终只换回满心神伤和黯然憔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这个曾经懂她的人,终让这朵开在尘埃里的花萎谢了。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5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杯具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杯具更像杯具。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生。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生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坚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感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生和自私的女生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感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期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生。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最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理解一个女生,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我一向很喜爱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爱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生,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生,把命运当作筹码,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6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开篇介绍范柳原的身世的时候,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毒辣,说他年纪轻轻受了挫折,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这话如同红楼梦里面的判词,我心想张爱玲定会按照着这种浪子模式去写范柳原。果真,一语成谶。范君作为英国归侨,自然是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了,他身边莺莺燕燕环绕不绝,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尽管美女如云,环肥燕瘦范柳原依旧是潇洒走一回。直到他遇到一个具有中国式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白流苏。

范柳原遇到白流苏,一开始就知道她不堪的境遇,离过婚又死了前夫,在娘家无处容身走投无路下必须得找一个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绑一张长期饭票。尽管他知道她心里精刮的算盘,却从她的蹰踟和无奈中看到了自已无所适从的孤寂。因此,范柳原说:“你……你假如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范柳原的身世相当畸零,我想这一刻他是看到了她的心吧,像猛然间看到自己一样,在厚厚的镜子面前,有同样的锐利面具,脆弱的矛盾的挣扎的无解的心,那是他自己,他知道那是他自己。

白流苏是这样看待范柳原的,与她单独在一起时这样稳重,偏偏人前放肆,人后又是正人君子模样,这般心思,连她也摸不透。其实不是白流苏摸不透,而是她低估了范柳原爱一个人的程度,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张爱玲的判词给蒙了眼。范柳原更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的满足。因此他向她说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从这里开始,我不管张爱玲的笔锋有多荒凉,言词多冷清;不管白流苏是为了经济安全才接近范柳原,还是柳原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不管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精明算计,无论怎样的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在爱情的世界无非是你退我进,谁先动心谁先死罢了。至少那一刻,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相信了范柳原内心的颤抖,相信他在电话里说“我爱你”的真诚,相信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

因此我相信他们是真正的棋逢对手,见招拆招。我相信他能看穿她的轮廓亲吻她的奋勇,原谅她曾经的无耻,和那些无法启齿的卑贱!

写张爱玲的作文篇7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的文笔也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呢

我想,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

张爱玲的书多写些上海滩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细屑小事,多写些白流苏们的爱情。而20世纪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来的一个个舞台背景,隐在这一段段儿女情长背后,只为证明这些传奇恋情足可以“倾城”。时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环境,就这样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让人看得不真,觉得不深。而张爱玲,却沉溺在自己过去簪缨世家的小天地里,偶尔探出头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缩回去,继续她小环境里琐细的感情描摹。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匕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粹然的净土……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万人敬仰。

很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把她的思想钳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或许,张爱玲的遗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高墙庭院里,一个美丽但却苍凉而孤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