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教案6篇

时间:2024-01-26 作者:Mute

一个完善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活动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活动课教案6篇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位数、数的组成和分解、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等知识,提高读数、写数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速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万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万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说说每个数位表示的意思。完成1、2、3、4。

二、复习读数的方法,完成5。

三、复习写数的方法,完成6。

四、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完成7、8。

五、第8、9题。最大三位数:999最小三位数:100

最大四位数:9999最小四位数:1000

思考题:70897098807980979078有多种方法。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

师:那该怎样说?

生3: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其中一组全摸的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4: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5: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6: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7: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8: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9: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活动二:小组摸球

师:小朋友们都觉得刚才的比赛不公平、不合理,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公平合理的小组摸球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小组成员轮流摸球组长在表格内作好记录。附表格

红球

黄球

白球

小组摸球,组长记录。

五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生10(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我们小组摸了10次白球,6次红球。

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生11:白球和红球。

师: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2: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13:不可能是黄球。

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

生猜测验证。

师: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小组成员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

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

活动三:摸奖活动

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

生(齐):不好!

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

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想!

师(拿起一只装有6只黄球的网袋和一只装有4只白球、2只红球的网袋,把球合并到一只袋中。):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

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

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大约摸了10次还没有人中奖。

师(故作疑惑):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

生15(急切地):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16: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

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玩得开心吗?(开心)想不想下课?(不想)还想干什么?

生(异口同声):玩游戏。

师: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

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初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3、正确地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

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钟面、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钟)

2、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3、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识哪些?

(复习:时、针、分、秒针以及整时、半时 )(准备复习题)

师:其实关于闹钟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一起学习!

二、 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的构造,你有什么新发现?(看谁汇报的多)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教师板书

格:有12个大格

共60个小格(1大格有5小格)

(二)认识时、分

1、师: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当分针走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一分)

问: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分?走2大格呢?走3大格呢?走5大格呢?那么走一圈呢?

2、电脑演示: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久?

问:时针从12走到1是过了几小时?从1走到2又是几小时?那么时针从8走到10呢?

(三)认识时、分的关系(拔一拔)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时和分,下面请大家看屏幕演示,请你观察时针和分针都有什么变化?观察后然后小组讨论以下通过他们的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生:分针拨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说对了,你真会观察事物。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60分)那么你从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中发现了时和分的关系了么?(1时=60分)(板书)请同学们读一下

(四)想一想

与学校生活实际结合,初步体验时分之间关系,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一节课的时间是( )分,再加( )分是1时了。

4、总结探究到的关于钟面的知识,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二、认读时间

1、认识整时,学习整时的写法。(整时)

出示9时的钟面,读时间,说方法,写时间:9时,教新的几时方法:9:00。说明:表示时,两点前面写时,是几时就写几,两点后面写分,由于是整时,就写两个0来占位。(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可再示范一个或让学生拔一个整时)

学习9时01分、9时05分的认、读

2、认识几时几分,写分不满10的时间写法。(非整时)

出示9时08分的钟面,读,写时间,强调08分不满10,用0来占位。如果分满10分就不用写0了。(可再示范一个或让学生拔一个几时几分)

总结:读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读几时几分。

4、练习认、读、写几时几分

(1)认读试一试中的时间,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练习新的记录时间的方法。

(2)知道电子钟表显示的时间读起来简单明了,但显示的时间和钟面时间是一样的。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小明作息时间表,小组合作,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懂得要合理安排时间。

2、书中连一连,巩固练习认读写时间。

3、小游戏:你说我拨、我说你拨。

4、拨出小明家人喜欢的节目时间,小组合作,评出最佳小组。

四、总结

下课的时间到了,说出是几时几分。**惜时间教育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有12个大格时针 1大格1时

共60个小格分针 1小格1分

1时=60分

数学活动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小黑板。

2、“五”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