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的内容和流程,确保课堂有条不紊的进行,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儿歌的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教儿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体验其诙谐性,初步学说儿歌。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小手偶1个;小、小猴、长颈鹿、、小兔的图片各1张;花园图1张。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1)出示手偶小:“小朋友,你们旅行过吗?我要去旅行了,你们猜猜我会去哪玩呢?”
(2)幼儿自由的讲述。
(3)请幼儿回答小去哪旅行了?
2、找秘密,学习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背景图:“你们看,小去哪旅行了?”
(2)“啊,好漂亮的花园呀!小真是高兴。咦,小突然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找找吧!”
(3)引导幼儿在图中寻找“绳子”“滑梯”“水管”“秋千”。启发幼儿用“我找到了、、、、、、”来回答。
(4)“你们真棒,全都找到了。小这回可是更高兴了。吱吱,吱吱,爬‘绳子’喽、、、、、、”教师边用儿歌的语言讲述边让小在背景图上玩耍。幼儿欣赏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5)请幼儿猜想“绳子”“滑梯”“水管”“秋千”从哪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6)请幼儿学着小的样边念边“玩”。
3、揭谜底,学习儿歌第二部分内容
(1)“哦,我们来看看着绳子到底是哪来的呀?”教师拉绳子出现一头老牛。运用儿歌的语言讲述:“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2)同样的方法请幼儿来揭示秘密,师幼共同学习儿歌的内容。
4、和幼儿一起边学小的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
附儿歌内容:
小的旅行
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原来是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呀!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自己扮演“鼠妈妈”,孩子们则扮演我将诗歌中小旅行要去的五个地方分别以图片的形式来呈现在活动室的五块墙上,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吱吱、吱吱”地旅行着,来到旅行地点“绳子”处,我请他们观察图片,看看小在做什么?到什么地方旅行了?由于考虑到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地想象,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布置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将图片右边部分的整体图片给遮住的,他们只能看到“牛尾巴”这个局部。
在许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揭开了神秘的另一半图片,和孩子们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边带领他们念着诗歌中的句子“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由于有了第一张图片的经验后,聪明的孩子们在接下来几张图片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了,他们会运用“吱吱、吱吱……”和“原来是……”这两个句型了。“山峰、管子、树林、地洞”在他们眼里又成了蘑菇、滑梯等各个旅行地点。
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小,在活动室里边走动边学习。虽然在整个活动中有个别孩子会在某个环节中表现得有些兴奋,但在我的提示下,他们还是能做一只守纪律的“小”的。
儿歌的掌握仅仅通过一至两遍的学习显然是不行的,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要是把“我们再来一遍。”这句话抛给孩子们的话,很定会有很多孩子的兴趣会减半。于是我想到了让更多的家庭的成员也来旅行。
教儿歌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自编《画圆圈》,使诱饵初步懂得编的简单方法。
2、发展幼儿讲述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分别在圆形纸上画太阳、花、小鸭、蝴蝶、小鹿、气球、葡萄;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圈;大绒娃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出示绒娃娃),她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她爱吃圆蛋糕、爱戴圆帽子、爱玩圆皮球、也爱画圆圈圈。元牙说,现在要和小朋友一起画圆圈圈,你们高兴吗?”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想象:圆圈会变成什么?发展幼儿思维。
教师:元元有个本领,能用源泉画出许许多多好东西。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元元能用圆圈画出些什么?(幼儿猜对后,出示元元的画)
2、学遍《画圆圈》。
(1)用谈话的办法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把元牙的.画都猜对了。元元的画有趣吗?为什么?(都是用圆圈组成的;还按一个圆,两个圆……七个圆的顺序排起来)。现在元元说想请小朋友们为她的圆圈编上一首,我想大家一定能满足她的要求。”
(2)告诉幼儿编的方法、要求。
教师:怎样摆弄呢?我们可以根据元元画的特点,编成优美的话,念起来又好听,又顺口。”
(3)教师示范编第一句:元元的第一张画画了几个圆啊?
教师可编:“画上一个圆,太阳放光彩。”
(4)幼儿练习编,教师组织幼儿评论。对编得好的给予肯定,编好一句齐读一句。七张画都编好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新编的话连起来念。最后教师启发幼儿为编尾句:圆圆真有趣,大家都来玩。”
(5)启发幼儿给取名字。
(6)集体朗诵自编的《画圆圈》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元元玩得有趣吗?元元用圆圈画了许多有趣的画。
教儿歌的教案篇3
无论是在电视上,大街上,还是在家里都会看见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属相。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属相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十二生肖的组成动物比较模糊,不清楚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所以我便围绕十二属相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儿歌《属相歌》,理解儿歌内容。
2.正确讲述十二属相的排列顺序。
3.乐意学习儿歌《属相歌》,培养对属相的兴趣。
重点难点
十二属相的排列顺序,十二属相的动物名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相关演示文稿、呼啦圈、《属相歌》音频、助教老师。
2.精神准备: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叫声、模仿动作、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图片)。今年是猪年,也就是属相。
二、基本部分
(一)引入视频,学习属相知识。
师:知道什么叫生肖吗?(引入视频1)。
小结:原来最早记录人们岁数的就是十二生肖。
师:说一说十二生肖有哪些?(引入视频2)。
小结:原来十二个生肖只有(依次播放十二生肖的图片)。
(二)创编动作,初步学习儿歌。
1.假设人物,烘托气氛。
师:我有一个魔法圈,我可以让我的魔法圈转起来,也可以停下来。我还可以让它跑出去又跑回来。要练咒语了。我的魔法好像失效了,小朋友给我一点掌声好不好,我再来试一次,我要念咒语了,去,回。
师:魔法师要把小动物唤醒了。
教师根据音频加入动作。
师:我唤醒了哪些小动物?
2.学习鼠
师:第一个小动物是谁?现在老师说,小老鼠(你们说)排第一,个头不大(你们说)真神气。知道神气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神气就是很棒,(竖起大拇指)。
3.学习牛
师:刚才视频里,老鼠是骑在谁的肩上的?(牛)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角是什么样子?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模仿)老牛排第几?跟着老师做一做(老牛第二)。
4.学习虎
师:老牛第二,第三是谁呀?虎第三,虎的爪子厉害吗?我看看哪一头老虎最凶猛?凶猛的老虎是这样的(示范)。跟着老师做一做(虎第三)。
5.学习兔
师:虎第三,看看后面是谁呢?(小兔动作)兔子跑得快吗?(快)这样快一点,还是这样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兔子第四跑得快。
6.学习龙
师:出示龙的图片,这是什么?(幼儿回答)这是龙什么动作像龙?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幼儿自由创编)刚才有小朋友这样的,(示范动作)赞成这样的举手。
7.学习蛇
师:龙排第几(五),蛇呢?蛇第六,蛇的声音是怎样的?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蛇的动作?
8.学习马
师:小朋友,骑马是什么样?(幼儿模仿)
小结:教你们一个方法,骑马骑得很快,把鞭子举起来,咱们给马抽一下,(示范脚)看我的脚快不快?(马是老七不落后)。
9.学习羊
师:羊的头上有什么,它的角是什么样子?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模仿)。跟着老师做一做(羊第八)。
10.学习猴、鸡
师:听着音乐一起变小动物的模样,你们会吗?(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创作。
11、学习狗
师:考考你们,去年是什么年(猪年、鸡年.......)
小结:是狗年。狗(示范动作)排十一,这是狗的什么?(怎么叫)汪汪叫,跟我一起来,狗排十一汪汪叫。
12.学习猪
师:二师兄是谁?
小结:猪八戒是什么动物,(猪),猪的肚子圆圆的、大大的。
师:哪个动物排第一?谁最后来报道?
小结:老猪最后来报道。
(三)完整的学习儿歌。
1.游戏-坏蛋来了
规则:助教老师扮演坏人,创造坏蛋爱听《属相歌》的情境,坏蛋随机抓幼儿,能较完整的唱出儿歌,则为赢家。
2.轮流选幼儿当坏蛋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小明属猪今年6岁,她的好朋友属虎,今年几岁呢?嘘,不要告诉我,今天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明天来告诉我哦。
活动总结
此活动内容的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记年方式,它由十二种动物组成,是孩子所熟知的,大班孩子们通过模仿、游戏的方式,初步学会了儿歌《属相歌》,能够初步说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教儿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形式学习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形式,仿编儿歌。
3、体验学习做各种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的场景图,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春天来了!看,森林变得多美呀!一些小动物也在森林里开心地玩着呢。你们猜猜会有谁呢?他们在玩捉迷藏呢。我们去找一找。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大象
师:对,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大象听。
师: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还在做大象的动作呢。让我们边说边做。
师:小手准备好了吗?看谁念的响。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师:老师问,你来答。
师:你们来做小老师问,老师做小朋友答,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你们把大象找出来了。那我们继续找一找。(出示兔子)
师:这是动物身上的什么呀?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
师:对,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完整地说给兔子听。
老师问,个别幼儿答。(2个,4个)
二、学习儿歌
师:我们不仅找到了大象和兔子,还把他们编成一首问答儿歌了。儿歌的名字就叫《小朋友,想一想》。叫什么呀?
师:听老师连起来念一遍。
师:老师念完了,你们来念一念吧。
变换幼儿问的对象(幼儿名字)。
三、创编儿歌
师:我们找的动物真有趣。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耳朵长是兔子,兔子耳朵最最长。这里藏着好多动物呢,他们可不是完整的哦!每个小朋友找到一张后送到黑板上拼一拼,拼成一只完整的动物。快去找一找吧!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动物?(猴子,猴子尾巴长。鸭子,鸭子嘴巴扁……。)
师:你们喜欢哪一个动物?我们先来编进儿歌里。
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尾巴长?尾巴长是猴子,猴子尾巴最最长。
师问,幼答。
幼问,幼答。
师:剩下来的动物回教室编给其他小朋友听。
教儿歌的教案篇5
【儿歌内容】:
?冬天》
冬天又来了,北风呼呼叫,
小鸟钻进窝,小猪睡懒觉。
我们小朋友,天天起的早,
跑跑又跳跳,身体暖和了。
【教材分析】:
儿歌的句子均是短句,富有情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特点。本次活动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激发幼儿做个勇敢的小宝宝的愿望,不要怕冷,跑跑跳跳就暖和了。故事的讲述、讲述后的提问以及到最后的儿歌朗诵,都紧紧围绕着目标进行,孩子们做个勇敢的不怕冷的小宝宝的愿望不断增强。
【活动目标】:
1.幼儿勇敢、不怕冷的精神,激发幼儿积极参加锻炼的愿望。
2.理解儿歌内容,学会朗诵,并发准“钻“(zuan)”早“(zao)等音。
【教学准备】: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给幼儿提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并让幼儿感受冬天气候寒冷及参加体育锻炼后身体暖和。
师:我们早上进行了晨间锻炼,锻炼后,我们的宝宝感觉身体怎么样?
二、将儿歌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说给幼儿听,重点是冬天不怕冷,要锻炼身体。
1.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将儿歌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述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师朗诵儿歌。
提问:(1)你觉得这首儿歌讲得是什么季节?
(2)你听到这首儿歌里面有谁?他们都怎么了?
(3)我们小朋友怕不怕冷?让幼儿谈一谈自己参加锻炼后的感受。
3.幼儿学念儿歌《冬天》。
三、配合体育活动学习儿歌。
四、延伸活动。
活动后,让幼儿谈谈还有哪些行为也是勇敢不怕冷—如不赖在被窝里,用冷水洗脸洗手等等。
教儿歌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喜欢读儿歌。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玩具的动态。
懂得要爱护、爱惜玩具。
活动准备
准备玩具:汽车、积木、娃娃、小皮球。
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不倒娃》。
活动过程
一、我爱玩具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汽车、积木、娃娃、小皮球等玩具,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玩法。
2、教育幼儿玩玩具时要爱惜、爱护玩具。
二、游戏《我是xx玩具》
1、知道幼儿学习儿歌《玩具真有趣》
2、其你给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扮演歌词中的'四种玩具。
3、鼓励幼儿找出班级的其他玩具,尝试将它们的名称与玩法编入儿歌中。
4、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件玩具,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该玩具的各种动态。
三、做做猜猜
播放音乐,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其他幼儿猜一猜。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收集各种玩具的广告单,将幼儿带来的玩具广告单投放到美工区中,鼓励幼儿创作玩具广告。
2、在表演区投放相关音乐和玩具头饰,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各种玩具。
3、引导幼儿操作学习包《不倒娃》。
教儿歌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内容,教学字词,了解课文呈现的丰富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习性,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蜻蜓、蝴蝶、鸟儿给森林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蝌蚪、鱼儿、青蛙给小溪带来了快乐,小兔、小马、小狮子给草地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也讲的是动物。文中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呢?你都认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和它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藏、造”,翘舌音“食、蜘、蛛、池”,边音“粮”和后鼻音“蜻、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蜻、蜓、蚂、蚁”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迷、藏、欢”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池”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间、运”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如果有水,可以养鱼,无水填土,可以栽花。(谜底:池)
形近字对比示例:
间-门(校门)-问(问题)
运-远(远方)-送(送别)
欢-吹(吹号)-饮(饮水)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间”的门字框要写得竖长、横短,呈长方形,里面“日”字形要小,位置居中。
“池”左窄右宽,三点水略呈弧形。右边“也”横折钩的横要向右上倾斜;竖起笔高于左边首点,竖弯钩起笔略低于左边首点,向右边伸展,弯钩圆润有力。
“迷、造、运”三个字都要注意写好走之旁:第一笔偏右书写;第二笔不能写得太正,宜稍斜;第三笔的起笔在垂直方向要对准第二笔的起笔。走之旁与其他结构单位组成半包围结构,属左下包,因此,书写被包部分时要稍偏右。当被包围部分底部有横或横向笔画时,捺的起笔位置与底横或横向笔画等高;当被包围部分底部有中竖时,捺的起笔位置略高于竖的'收笔位置。
易错提示:
“池”左边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了两点水。
“间”的框内是“日”,不要写成了“目”或“口”。
“迷”的被包部分是“米”的变形,注意长捺变成了点。
“欢”左边第二笔是长点,不要写成短撇;右边是“欠”,不要写成反文旁“攵”。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走之旁的字:迷(迷人)-造(制造)-运(运动)-达(到达)-迟(迟早)
带门字框的字:间(空间)-闪(闪光)-问(提问)-闷(闷热)-闭(关闭)
带同字框的字:网(渔网)-同(相同)-冈(山冈)-内(内心)-再(再见)
(4)多音字。
间
jiān:空间字里行间
jiàn:间接挑拨离间
空
kōng:空气天马行空
kòng:空白空距空闲
结
jié:结网张灯结彩
jiē:结实开花结果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
朗读指导:“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共有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
明确:课文共有三句话。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分别是: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教师点拨: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蟑螂等。多数昆虫可以制作成标本和珍贵的药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为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六种小动物,同时各用一句话展示了这六种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介绍了它们的习性。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啊?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小动物们的快乐和忙碌。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