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儿歌的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4-04-17 作者:loser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有效的师生交流和合作,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儿歌的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教儿歌的教案通用7篇

教儿歌的教案篇1

活动名称:

铃儿响叮当(儿歌)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铃声,知道其用途,初步发挥幼儿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赏并初步学习儿歌"铃儿响叮当"。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铃声)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铃声,导入活动1、媒体展示(闹钟),引起兴趣。

2、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讲讲,经验交流1、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铃声?它有什么用呢?(提示:会告诉我们什么?)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3、讨论:如果没有这些铃声行不行?为什么?

三、欣赏儿歌,学习朗诵1、师示范朗诵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中有哪些铃声?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3、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教儿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

1、手指的名称不同。

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

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一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一 导入部分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展开部分: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三、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四、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结束

部分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四、活动延伸:学习儿歌"好朋友"。

教儿歌的教案篇3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奥运知识竞答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巩固有关奥运会的各类知识。

2、培养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说话,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亲身体验竞赛,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竞赛场地(用小桌子和小椅子摆放而成)。

2、两种颜色小旗子,供幼儿抢答示意时使用。

3、记分牌一块,记分笔一支。

4、奖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手执不同色的旗子。

2、教师向幼儿介绍竞赛规则,包括观看比赛的要求:两组幼儿轮流提问和回答,提问和回答都要事先举旗示意,得到允许后表达;幼儿回答问题时,其他幼儿要安静地听,如有异议,同组幼儿可以举旗示意,补充。当自己组的小选手回答正确得分时,可鼓掌表扬。

3、正式比赛(答对一题得一个五角星)。两组幼儿轮流提问和回答,问题由幼儿自主思考提出,题目必须与奥运会有关。

4、计算各队的总得分,宣布比赛结果,给获胜组的幼儿颁发奖品。

教儿歌的教案篇4

教案目标

1、辨认迷宫图的走向。

2、能用圆舞板有节奏地为儿歌打节奏。

活动流程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走迷宫图→为儿歌打节奏→摇船回家

教案准备

自制磁铁船偶、迷宫图

圆舞板每人一个

糖、水果、饼干、蛋糕图

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经常到外婆家去吗?你是怎么去的'?

二、走迷宫图,学习为儿歌打节奏

1、出示迷宫图,提问:你们看,这就是小朋友的外婆家,中间蓝颜色是一条河,他应该怎样乘船,才能到外婆家呢?谁来帮助他开船过河呢?请幼儿移动船偶,教师念儿歌

2、请一位幼儿操作船偶,以另一条路到外婆家

3、师幼共同边念儿歌边开船到外婆家

4、继续学习儿歌: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和糕。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拍手。

5、一幼儿操作船偶,其他幼儿用乐器给儿歌打节奏。

6、游戏:摇啊摇边念儿歌边打节奏三、结束师幼一起摇船回家。

教儿歌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3、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 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 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学说儿歌(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

互动问题::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活动建议:

可以将儿歌改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来表演。○可以请幼儿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渗透。

附儿歌:小鸭找妈妈

一只鸭,两只鸭,

三只小鸭找妈妈,

四天前,五只小鸭跑丢了,

妈妈急得嘎嘎嘎,

到处喊,到处找,

究竟小鸭去哪了?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他们能很快理解儿歌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愿意朗诵儿歌内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学会朗诵儿歌。

教儿歌的教案篇6

孩子天生爱尝试、爱体验,对许多事物充满着兴趣。而小班幼儿喜欢吹泡泡,个别小朋友会把买来的泡泡水带到幼儿园,玩得不亦乐乎,追着阳光下的彩色泡泡跑来跑去也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本次作为美术组成员聆听了李惠老师指教的小班美术活动《吹泡泡》。李老师抓住了幼儿喜欢吹泡泡的这个兴趣点,开展了一堂印画泡泡的活动。于是,让幼儿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在绘画活动导入部分李老师以兔姐姐的身份激发幼儿的兴趣,创设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通过“吹泡泡”游戏活动让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泡泡圆形的特征,从而由感知到熟悉再到记忆从而再现,一定程度上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活动中孩子边游戏边学本领,注意力比较专注和投入,特别是当李老师通过儿歌形式示范变出泡泡的时候,孩子们都开心地拍起小手,很是钦佩。在幼儿自主操作活动中个别孩子的作品也具有其独具的魅力,譬如:泡泡的重叠和大泡泡包住小泡泡以及不同颜色泡泡的交替,可以看出幼儿在印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较熟练的操作,足以体现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情感、美感等经验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

陈鹤琴先生说过:“我们主张幼儿园应当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去引导儿童。”他主张幼儿在玩中学,因为玩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需要。而美术活动以鲜明的形象性为特征,需要通过动手动脑来得以实现。美来自客观事物,美感是主体对客观刺激的反映。有了美感,才能有美的表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很好的采用了“看看、想想、画画、玩玩”的方法,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想象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活动结束时,教师先采用幼儿互评,教师参与性评价,达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当然,有优点自然也会有不足之处,整个活动设计过于紧凑,环节过度太快,教师讲解说明不太明确,个别孩子在操作中只会用同样大小的瓶盖作画,使画面缺乏生动性和创造力。

在评价方面可以尝试多角度欣赏,发现每个孩子作品的闪光点,用情景贯彻于活动始终让活动更具有生动性。

通过本次学习,我看到了美术教学活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喜欢动手充满想象,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恰当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成长,让我们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得提升。

教儿歌的教案篇7

教案目标:

1.喜欢参与猜谜活动,并愿意与教师对答.

2.尝试仿编.

教案准备:水果卡片、水果实物、摸袋、隐藏好的卡片每人一个,音乐,展示板,水果贴画

教案过程:

﹙一﹚1、音乐:采果子

幼儿听音乐玩开汽车的`,寻找水果卡片。

2. 请幼儿说一说找到了什么水果卡片,分类摆放.

﹙二﹚.猜谜

1. 教师: 咱们玩一个猜谜,请小朋友猜猜我说的是哪个水果?

1)“什么弯弯像小船?”

2)“什么个大圆又圆?”

3)“什么脸庞红彤彤?”

4)“什么粒粒酸又甜?”

引导幼儿分别在卡片中找到答案.

2. 完整的对答说

(1) 教师说,幼儿答;

(2) 幼儿问,教师答;

(3) 幼儿间相互问答.

﹙三﹚.尝试创编猜谜

1. 分别出示杨桃实物,柿子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其特点,教师帮助整理语句。

2. 出示摸袋,引导个别幼儿摸水果,创编。

﹙四﹚将整理并完整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