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8篇

时间:2024-04-17 作者:Anonyme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归纳所读书籍或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认同和推崇,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阅读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通用8篇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1

这几日,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篇小说。

我感到莫名的沉重。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可谓是字字珠玑、一针见血,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当时国之动乱、黑暗,引起了我的深思。

日记中记载有一句话:我认识他们,他们都是吃人的人。结尾处还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救救孩子!日记中主人公对他哥哥的痛斥感染了我,那是暗讽他们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啊。主人公有正义感,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和那种人同流合污,于是提出了那样的见解。真是可亲可敬,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世,这样的见解都是先进的、有道义的!如果这样为国为孩子着想的人再多一点,或许我们的世界会更好吧。

其实当今的世界很安逸,没有大型的战争,没有太多的流离失所,没有太过黑暗的灾难动乱,和平稳定,欣欣向荣!

只是偶尔想想,这个世界上依然有着不平等、缺衣少食、天灾人祸,我的内心就不安,是我杞人忧天了么,或许不是吧。

带着我的思绪,我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收好,我的内心好似有一股力量在燃烧,我忽然感觉我的思维升华了,我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没错,就是应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忽然想起了初中时接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中国,对中国社会,对中国人的要求,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承诺,更是我们需要硌守的信条!这是我们新一代、老一辈的全部。

只是我们还是没能做好,但我坚信,我们的坚持会换来更好的明天,我们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我们的信仰在未来,会洒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从此,不,是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学习,想要为祖国做出贡献,想要为社会提供一份力。虽然革命的道路还有很长,但我知道,这是正确的路。也许它没有终点,也许它艰辛坎坷,也许它暗藏杀机,但它是正确的,是可以坚持的!

貌似跑题了,只是忽然很澎湃,心情激动。我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更知道,路在脚下!

其实呢,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为了控诉当时的地主阶级。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令百姓民不聊生,而主人公身为当中的一员,感觉到自身的罪恶,领悟了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对此感到厌恶,同时也引起了他的深思。地主阶级靠剥削劳动人民为生,他们“吃”劳动人民的价值,吃他们的血肉,吃他们的精神,以此,养肥自己!

其实我还是更关注“救救孩子”的这句话,它让我深思:是不是孩子是最重要的!我想到了很多,终究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可是我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路很广阔,对不对?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2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很薄,很快就能浏览完一遍,但想要深刻理解其文字背后的用意,却实是要花些功夫。我本对这样有些晦涩的小说不大感兴趣,但既是高考要求篇目便也得读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药》中接近尾声的一幕。西关靠城根的官地,中间歪歪斜斜横一条人走出来的细路,路的左边是死刑犯人的墓地,右边是穷人们的丛冢。华大妈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给她的儿子上坟,儿子的墓前零星散落着几朵青白色小花。夏四奶奶在左边一个草根还没有全和的坟前哭泣,而这座坟前却整齐的摆着一个红白色的花圈。而死去的二人一个是为革命而献身的夏瑜,一个是得肺痨死去的小栓,他们离世后葬在同一片土地,化作尘土,已经没有什么差异,只是世人为寻求最后一丝安慰把他们划分为“被枪毙的有罪之人”和“因病不幸离世的穷苦人”。究其根本,不过都是像书中写到的那样,只是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罢了。夏瑜坟头的草还没有长全,小栓的墓就已经在对面立下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对人血馒头,也是对世人愚昧麻木的精神。夏四奶奶因儿子是旧制度的叛逆者而蒙冤受辱,自觉脸上不光彩,尽管她们二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但因为自己的儿子是被判死刑的,所以她“踌躇”“羞愧”,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她发现坟顶的花圈,不能理解它的崇高意义,只能当做迷信的解释,认为儿子“今天特意显点灵”。除了母性的爱怜外,也没有认识到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真正意义,连作母亲的夏四奶奶也不能理解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夏瑜的牺牲就显得寂寞了。如今看来,这也反映了辛亥革命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弱点,那就是革命党人严重地脱离群众。他们非但没有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而且也没有让群众充分认识革命事业的真正意义。群众不了解他们为什么革命,当然也谈不到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和支持。这幅画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同时,也刻画了愚昧落后的农民群像,深刻地揭示了底层人民悲剧的根源。

而整本书所想传达的大抵也是如此。鲁迅笔下的自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社会,是腐朽、黑暗的,而他高举手中的笔杆,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社会矛盾,否定了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这表现他出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迫切希望。他用文字,呐喊着渴望唤醒人们的心声。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3

?繁星·春水》,一听这名字,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浮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淡雅,清新,柔美,自然的画面。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写的。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诗集的代表。

轻轻翻开第一页,就被冰心奶奶那一段段柔美,轻巧的文字所陶醉了。仿佛把我带进了文章的最高境界——诗歌的天堂。让不是很喜欢诗歌的我也静静的爱上了这种文字,这种情趣。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繁星在太空中闪烁,这是他们美丽的生命。冰心奶奶把这繁星描写得如此可爱,天空被描绘得如此温馨。他们互相对语,互相颂赞,让天空充满乐趣。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在冰心奶奶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年里充满了梦,充满了童真的幻想,充满了天真的语言。

“小弟弟呵!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啊!”这是冰心奶奶写给他的三个弟弟的,可见他们姐弟之间手足情深。

这首诗仅仅只有三句话,但纯真地表达了对弟弟们的挚爱。

“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诗把奋斗和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全身心的投入和忘我的劳作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知道成功的背后有努力,有奋斗,有牺牲,有付出,有代价。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天地本来是广阔无垠的,可是长在墙角的花只看到了自己的美丽,看不到墙角之外广袤天地中其他美丽的事物,自鸣得意。这就仿佛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就以为看到了整个天,多么自不量力。告诉了我们,要放开胸怀和别人接触,视野宽广一些,不要自闭。

一边读着冰心奶奶的诗句,一边品茶,句子就像那清香的茶叶,诗的韵味就像那浓浓的茶香,整个儿一篇诗,就像一口茶水,淡淡的苦,丝丝的甜,既是质朴的,也是华丽的。清清的如叶,重重的如水,清爽宜人。

冰心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她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也许,这便是感动、、、、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4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叮铛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链(贾赦独子),贾政(贾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链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忘了,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呵呵。在正常的情况下,贾链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链,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有几个人看上了宝玉,非嫁给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对红楼不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绝不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继承者。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5

生活就像不断翻滚的浪花,各种变化都在随时发生;生活也像逆行的小舟,不进则退。若你想适应生活,“变”是你唯一的选择。

近日,在悠闲的午后,手捧一杯香茶,伴随袅袅的香气,细细地阅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芝加哥同学聚会,第二部分是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寻找奶酪的故事,第三部分则是大家听完故事后的感悟。本书最精华之处莫过于中间四个小主人公寻找奶酪的故事,嗅嗅和匆匆是两只小老鼠,唧唧和哼哼是两个小矮人,他们四个都在迷宫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奶酪。当他们寻找到“奶酪c站”时,那里有着很多的可口的奶酪,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幸福。但是,奶酪是会变化的,奶酪是会减少的。当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真的消失的时候,嗅嗅和匆匆马上踏上寻找新奶酪的旅途,因为他们早就嗅出了变化,迅速地采取行动;而唧唧和哼哼没有察觉奶酪的变化,他们毫无准备,踌躇不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嗅嗅和匆匆已经找到新的“奶酪n站”,那里有他们从未见过最多的奶酪;唧唧觉得是时候要改变,打算重新出发,但哼哼却害怕改变,只想停留在原地等奶酪出现。故事的最后,唧唧终于找到了“奶酪n站”与他昔日的老鼠伙伴相聚。但哼哼究竟有没有鼓起勇气踏上寻找奶酪之路,作者却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奶酪”代表的是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迷宫”则代表你所追求事物的地方。我们大多人何尝不是像故事中的小矮人,当没有得到“奶酪”时,我们拼命去追求,得到之后,我们就以为拥有了一切,没有未雨绸缪,更没有居安思危。殊不知变化已悄然发生,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不知不觉中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只是我们浑然不知而已。其实,我们蓦然回首,想想自己以前的梦想,以前的追求,哪些是已经成为了现实?哪些是已经被我们淡忘?哪些是已经夭折,无法再实现?我们生活在这现实的社会,许多东西不是我们能左右,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或许还没有拥有“奶酪”,就要开辟新的途径去寻找;或许已经拥有了“奶酪”,也要保持警觉,预想万一有天“奶酪”不见了的情况,提早做好应对的准备。

书里有两句话我很喜欢,一句是“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像哼哼,不改变只有做生活的弱者,将会被社会淘汰;另一句是“当你无所畏惧,你会怎么样?”,像唧唧,它改变心态,不再怨天尤人,当你不再惧怕改变,并欣然去接受它,重新出发,就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谁动了我的奶酪》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后的所思所想都会各不相同,但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确信这个真理:变是唯一的不变!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6

?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此刻读来,仍感叹不已。

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但是当他们考取了功名,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当一个好官的又有几人呢?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能够通融;之后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但与他们相比开头出现的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构成鲜明对照。

而那些有钱的财主们却又为富不仁。贡生严致中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这林林总总的丑态也正说明了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几百年后的这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读后感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7

在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童话书了,童话书里的一个个情节引人入胜,使人忍不住还想继续看下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已经看了无数遍了,倒背如流,可是,体会到的却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深刻。

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大年夜中,到处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却在赤着脚马路上哆哆嗦嗦地边走边卖火柴。她是多么可怜呀!别人在家中欢度新年,可自己却被爸爸无情的撵出家门,对于小女孩来说,和家人在一起兴高采烈的聊天,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情景,恐怕她只能在梦里见到吧!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死皮赖脸的呆在家里,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那才叫舒服呢!面对这样可怜的小女孩,难道路上的行人就没有良知吗?衣服单薄的小女孩在寒风凛冽的大年夜里卖火柴,可冷酷无情的路人们就像没看见似的,若无其事的从街上走,竟然坐视不管,没有一个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哪怕向她买一根火柴,也能给她一丝安慰呀!大年夜!大年夜啊!这本应该是一年之中最美妙的日子,本应该是一家人在一起欢乐的吃团圆饭的日子可是小女孩呢?

简直惨不忍睹!我想: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幸福啊!哪怕是与家人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对她也是奢侈的啊!可再想想我,天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又冷又饿的小女孩点燃了火柴,看到了火炉,想为自己暖和一下;看到了烤鹅,由此可见,她是多么饥饿;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渴望得到快乐;最后,她为了把奶奶留住点燃了一大把火柴,随奶奶而去……脱离了苦海。这样的结局,应该让我们为她庆幸,逃离了这个到处是悲伤,痛苦,没有快乐的地方;还是为她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而感到悲伤?让我们想一想,假如人们都同情一下小女孩,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当然不会;假如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充满爱心,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商店,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边哭边吹着口琴,脸上的泪水与汗水根本分不出来。他蹲在一个台阶上,旁边有一块牌子,写着一排歪歪扭扭的字迹,这显然是那男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刻上去的:好心人们,我家里没有钱,妈妈生病了,求求你们给我点钱吧!在一边,有一个存钱的小罐。牌子周围观看的人很多,不停地发出:“这男孩真是可怜,给!”

“你口琴吹得真是太棒了,给!这就算是你的门票费了!”一个阿姨对那男孩鼓励道,又摸了摸他的头,说:“别担心,你的妈妈一定会好起来的!”

接着,妈妈递给了我50元钱,示意让我给他。不一会儿,空空如也的小罐就满了,小男孩痛苦的脸上也有了一丝丝笑意。

瞧!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差距啊!而结果也截然不同:一个在世上没有一个人同情她,在大年夜中坐在墙角边死去了;一个在众人的怜悯下,原本心灰意冷的心变得充满希望。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美妙至极!

白与黑读后感1000字篇8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这些少儿不宜,我说了,我也只是一个学生,我只是在说这部书,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围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嗯,钱钟书先生不愧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