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电影对我们的触动和启示,观后感是观众与作品的桥梁,一篇言之有物的观后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欣赏和探索相关的作品,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话剧雷雨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1
雷雨的小说、话剧、电影、电视剧我都知道,但从来就没有看过,也别说没有看过,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之王》里反复出现过雷雨的剧情印象,我就顺便瞄了几眼。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全部的雷雨,但是对雷雨的剧情还是很了解的,也正是因为我了解我才不去看,我知道那是一部很悲的小说,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和现在整体的生存观念,已经让我接受不了这样的文学,虽然它很经典,但是我也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其实也没有我说的这样严重,可能就是本身具有一种不接纳的情节吧。
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接触才会有发言权,看完话剧《雷雨》之后我终于有可以说了,如果以后不是领导安排和女朋友要求我是再也不会看的。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极其挑战相声《哭四出》话剧,似乎人类所能承受和不能承受的苦难都发生在几个人的身上,其中有人类自己创造的苦难,同时也有命运安排的折磨。
人类在不断创造社会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被这个社会塑造和改变,也就是说改变人本身的不是环境和社会,而是人自己。我觉得《雷雨》就像一个社会,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个社会的缔造者就是周朴园。不同的人对《雷雨》有不同的感受,年轻人会认为是以情爱为主线,年纪大了一点的人会注重人物内心的变化和磨砺。做为一个年轻人我还是从《雷雨》中挖掘一下和爱情有关的思绪吧。
我觉得周朴园是一个不配去爱的人,也不配有人来爱的人。剧情表述他为了纪念侍萍,搬了家之后还要保持原来的景致,看似执著而深情,实际上周朴园是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怀旧气氛中享受这份自己虚伪的感动。试想一个人如果真的爱一个人的话,怎么可以在当初把她踢出家门,在很多年后的意外重逢,还假想会对他进行敲诈。我要站在广大妇女同志的身边大声对他怒喊“你这个挨千刀的—————。”
其他人的爱情看似坚贞,很让人感动。其实这也是一个假象,谁都知道得不到的是最好,如果大家的生活环境和观念都很轻松的话,大少爷也未必会带四凤走。
爱是一个多么俗和伟大的字呀,很多人终极一生也许都不知道,这一辈子始终站在爱情的身边,而不曾拥有。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2
一场雷雨,陪伴着周萍、周冲、鲁四凤的死去到达了最高潮。话剧的末了,周家大少爷周萍已遗失了理智,最终陪伴着一枪沉闷的声响,沉沉倒在自己的枪下。你知道雷雨优秀教案。看完后,留给我的是蚀骨的凄寒,窒息的心痛!
?雷雨》,为我们演绎了一场家庭人伦悲剧。周家大少爷周萍和鲁家的女儿鲁四凤,看着话剧《雷雨》观后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听说夏天的雷雨 教案。一个是周家的少爷,一个是在周家当仆人的女下人,偏偏两人发生了关系,而当两人知道他们的母亲都是梅侍萍这个真相后,鲁四凤已经怀孕三个月;大少爷又曾引诱过后母周蘩漪,雷雨教案设计。正是这个男人,让蘩漪从此走上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道路,最后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雷雨》, 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虚伪的心。周朴园是一个虚伪的人,对比一下雷雨教案设计。为了门当户对不惜抛弃前妻梅侍萍,与一个根本不相爱的、年龄比他小20岁的富家小姐蘩漪结婚。后来听说前妻梅侍萍在那个暴风雨的晚上投井自尽,周朴园为了弥补罪过,做着虚伪的慈悲家。话剧。他把前妻的回忆都埋在楼下昏暗的客厅里,不让人自便出去,屋内的摆设依然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那扇窗户即使在闷热的夏天也不让人打开,把周家弄得沉闷近乎窒息,就像后妻周蘩漪所说:“这种老房子永远是那样的闷气,这里里外外就像是发了霉。看看高中雷雨教案。”但当他见到侍萍还没死,活生生站在他面前时,他的本性暴露无遗,甚至用钱打发前妻不要再干涉对方,梅侍萍当面撕毁了周朴园开的五千块钱弥补罪过的支票,痛苦地说:“我这些年所受的苦,话剧《雷雨》观后感。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最后这扇沉闷的窗户被推开,爆发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雷雨,而从那扇闷气的窗里,我们看见了周朴园的专制,雷雨。我们看见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雷雨》,看看二年级雷雨教案。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质量和数量失败于金钱和地位。周家二少爷周冲爱上了女仆人鲁四凤,学会话剧《雷雨》观后感。鼓起勇气告诉妈妈蘩漪,听说观后感。蘩漪听后,坚决要求儿子不能娶四凤,相比看曹禺雷雨教案。说“她永远都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劣等人。”尽管在周冲眼里,雷雨优秀教案。爱情是没有等级界限的,他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高中雷雨教案。恨只讲强权的人,恨被榨取的社会;在他朗读给四凤的一段诗中,他想忘掉一切,“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分外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事实上雷雨来了教案。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帆船、那红色的帆张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后面,后面就是我们的世界!”——周冲是多么渴望抛弃一切金钱和地位去跟一私人相爱到老,去一个真正干净、快乐的地点,那里没有榨取,没有虚伪,雷雨ppt。没有不平等,但这种自由的爱情观最后还是让位于穷人和富人之间生活的巨大差异。最后,周冲为了救四凤触电身亡,悲乎?痛哉?尽管我们生活在当下,人们的爱情仍常常讲究门当户对。我常想:爱情的质量和数量与金钱和权势成正比吗?
家庭、人心、爱情的错乱的交织,雷雨教案设计。像精神原子弹一颗又一颗炸开来,终于爆发了一场震人心魂的雷雨,这场雷雨留给人们的,是蚀骨的凄寒,窒息的心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话剧雷雨观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花费两节课时让我们观看了一部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雷雨》。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性格的完美刻画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无一不让我拍案叫绝。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悲剧,其中的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却又让我悲到无从流泪。
?雷雨》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了花园,碰到了漏电的电线而死。而周冲为了救他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悲剧的结局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与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与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它描述的不在是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的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修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的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我们就要想想我们的人生该怎样去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我们通向自己所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的过程中,总会历经坎坷,历尽艰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抱怨,也许想要放弃,但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达到梦想彼岸。我们要相信自己命运应该由自己去掌握,虽然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而命运中的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当我们在黑暗中等待时,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相信风雨之后就会有彩虹,梦想就在前方。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4
?雷雨》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成功的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不一的人物。
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我为之着迷的是《雷雨》之中的这些人物。
周家的仆人鲁贵,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人物。通过曹禺的描写,觉的他是一个很奴隶的奴隶,表面对主人恭恭敬敬,其实在背后却做出有违良心的事情,他已经完全身陷于奴婢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想法。抓到了主人的把柄,卑贱的威胁着,那种小人的势力,完全体现出来。而他同时又在向自己的妻,女儿显示自己,不以做奴婢为耻,反以为荣。也看不起他妻的穷骨气,为了点尊严两年才回一趟家,甚至他认为女现在这样好的生活都是拜他所赐。鲁贵在主人前是一只毕恭毕敬的绵羊,而在背后却是一个颐指气使的老头儿。他很精明,很狡猾,像一只猎犬一样,周围任何事情他都能有所察觉,来作为他的护身符。
同样也是身为仆人的四凤,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并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难堪。但是毕竟身份有别,她想,却又不敢。四凤也非常单纯,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她的想法,她所想象的情,是很单纯的,很圣洁的。但是她的这种善良,对最后的打击来说太不堪一击了。
鲁大海是四凤的哥哥,是矿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个充满精力的人,刚正不阿,和鲁贵是一个强烈的对比。鲁大海是一个正义的,不会被其他事物所打动的人。他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与众不同,给读者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感觉。他不认为人之间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视鲁贵,恨周家,他的正义感使他厌恶周家。
周家的大少爷周萍。他是一个郁闷的人。他所做过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拼命想要忘记,忘记过去的一切,一切由于他的冲动而犯下的过错。我不知道他对四凤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来拯救的。他想忘记一切,可是他办不到。
里面的女主人公,周公馆的太太,繁漪是被曹禺称为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那段对她的描写,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标致的女。身材高佻,长相秀美。尽管她是受抑制的,但是她心的火仍在燃烧。她在忍耐,不休止的忍耐。为了谁,为了她的儿,还是人?她是一个不属于周家的人,她骨的里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她是与周家对立的人,不甘心生活在抑郁的花园般的“牢房”里。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不是一个好妻,但是她是一个肯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人。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黑暗阴郁是《雷雨》的调,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应该去朝着光明前进。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5
一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夹杂着爱恨情仇,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我的心阵阵撕痛,当一切又归于平静,我终于明白爱与恨终究会随着时间的长河而渐渐消逝,两个疯子的女人和一个忧愁的老人还在苦苦挣扎……
———题记
这是我第三次拜读曹禺先生的《雷雨》,但是这次的感觉和前两次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正如我在题记中说的,在看话剧的自始至终心里一直充斥着忧伤与压抑,可能是对雷雨的剧情已经很熟悉的缘故吧,抑或是周公馆客厅的窗户一直没有打开的原因!
记得第一次接触《雷雨》是在初三时,那是偶然的一次机会看了《雷雨》的简介,于是就跑到书店买了《雷雨》,带回家悄悄地把它看完了(当时爸爸不让看小说,只能偷偷地看)由于那时太年轻,看完之后感觉不是很深刻,看问题也比较肤浅,只有一些莫名的难受:为什么周朴园年轻时不能和鲁侍萍在一起生活,却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活了30年?到底他爱鲁侍萍吗?周萍到底喜欢过周蘩漪没,如果不喜欢为什么当初和她在一起,如果喜欢又为什么要抛弃她?这些问题似乎都很肤浅!
第二次拜读《雷雨》是在高三时,那是看的是电影。这一次感触比较深刻,以为话剧改编成电影,加入了许多场景,看起来更真实,更能激发人的感情,周朴园、周萍在我看来都是那么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时代造就的维护者,看着让人作呕。在周朴园身上我看到了周萍的将来。
第三次看《雷雨》就是这一次了。在有声语言赏析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雷雨》这次放的是话剧。这一次的柑橘俨然和前两次感觉都不同。从形式上看,只一次是话剧,它用夸张的动作、语言、表情将《雷雨》剧情表演的淋漓尽致,这样更渲染了氛围,而且整部话剧场景使用的是灰色调子,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渲染了雷雨来临之前的躁动与不安。从内容理解上,这一次我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一切的一切都从鲁侍萍三十年之后的生生申诉开始,她宣称是命,是不公平的命让他再次回到周公馆,回到周朴园身边,而时光易逝,韶华易老,当爱已成往事,他们又能如何?我一直相信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至少曾经一直深爱,他一直保留着鲁侍萍三十年前为他缝补的衣服,一直保留着鲁侍萍三十年前的生活习惯,那又是什么让他们不能在一起呢?是什么让他抛弃了鲁侍萍?这等会儿在分析吧!《雷雨》最终以三个年轻的生命的结束而告终,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带血的句号。但是,我不能忘记的是那个疯女人——周蘩漪。她自从嫁到周家后,一直没有得到过周朴园的爱,一个女人生活在无爱的家庭,而且凡事还有听从周朴园,就连自己的生活喜欢也要将就周朴园,这是多么的不敢想象啊!她在家中承受着孤寂与痛苦,没有人可以诉苦,没有人可以倾听她,陪她渡过黑暗。周萍的出现点亮了他的生活,让她原本死了的心又复活了,她陷入了爱河,深深地依赖上了有周萍的生活,周萍就像她的救命稻草一样,于是她不愿放手,甚至在周萍说他感觉厌恶恶心腻了他们的关系时,周蘩漪任然不愿放手。一个女人,追求爱有错吗?这不是他的错!拿着错到底在谁?罪魁祸首难道是鲁侍萍说的宿命吗?不!罪魁祸首是那个时代,他们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而已。所以他们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周蘩漪身上,我想到了《玩偶之家》中的劳拉,但周蘩漪不幸的是没能逃出宿命,而劳拉离开了自己厌恶的家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周蘩漪只能困在周公馆,绝望的生活着,在痛苦中挣扎着,任自己的心慢慢地死去。我觉得周蘩漪才是曹禺先生笔下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她将《雷雨》的剧情引向了高潮。一个女人于两代人的纠结,却是一个时代的纠结,所有的苦让她一个人背吧!
?雷雨》的结局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人都卷入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个人都有难逃的宿命,不得不感慨,命运这东西有时太黑暗了。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宰,却往往是命运主宰了我们,不知是命运在和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和宿命开玩笑。
话剧雷雨观后感篇6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个人间大悲剧。作者曹禺创作这部话剧时年仅23岁,但他的惊人才华和戏剧创作天赋令人惊叹。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小,周家几十年,两代人间的恩怨,是非,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爆发。这样多而复杂的情节全部都发生在几个小时之中,虽多却丝毫不乱,可见作者驾驭情节的能力之非凡。
?雷雨》一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封建,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纯洁,善良的青年——周冲;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饱受压抑和摧残,但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智的女性——周繁漪;被罪孽感缠绕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每个人物都呢各位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想重点谈谈我对周朴园和周繁漪这两个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并不单一。短短四幕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至。先说周朴园,这是一个封建顽固的家长,一个专制蛮横的丈夫,也是一个虚伪矫情的资本家,更是一个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封建顽固,令他和儿子周冲之间没什么亲情可言,直到周冲死后他才痛心不已。。他专制蛮横,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接着命令蘩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两句话就表明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态度。在他眼中,繁漪不过是她的附属品,一切应唯他之命是从。繁漪病时他逼迫繁漪吃药,也毫无丈夫的温情可言。
他虚伪矫情,曾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他还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然而很奇怪,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然后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实在令人吃惊。 他阴险狡诈,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赶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总体来说,作者集中地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形象,充分揭露了他阴险,凶横,虚伪的本质。
再来谈谈周繁漪。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 周繁漪的本性热情,追求思想解放。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她要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和爱的权利 !
周萍的出现给了她一丝希望,她义无反顾地与她名义上的儿子坠入了爱河。自从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郁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尽管她与周萍的爱情生活是在一种极不舒畅的环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爱情生活,然而她满足了。这份情感支持着她活下去。但当她发现周萍所爱的是四凤,周萍已经铁了心要和她断绝这种畸形的关系时,她先是诘责,然后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见了新的世界里,就一个人跑。"她甚至放弃尊严周萍"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 但当她发现周萍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时,她绝望了。她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周繁漪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在命运面前,她也是个可怜人。
看过《雷雨》这部话剧,读过《雷雨》的剧本,我认为,封建腐朽的思想,死气沉沉的时代,使剧中人物的悲剧成为了必然。《雷雨》这部经典之作留给我们的思考,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