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观后感6篇

时间:2024-03-02 作者:betray

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电影中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观后感,我们对影片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无声的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无声的观后感6篇

无声的观后感篇1

无声是暗夜里的孤胆前行;无名是迷雾下的踽踽独行;无悔是烈火中的向向而生,忠诚在信仰中淬炼,义无反顾奔向光明,穿越历史的云烟,重回风雷激荡的红色岁月。

从保卫党中央机关的钱北秋到临危受命、重建南京党组织的陈修良。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英雄们站了出来,他们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逆向前行,为国富民强而奋斗。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蜕变与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灾难,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了那个让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春暖花开,第三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我们仍然在努力。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波又一波的医疗队伍,一位又一位平凡岗位上的志愿者逆风前行。关键时刻,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各自坚守。因为我们知道,黑夜即使再漫长,也终会照进曙光。太阳总会升起,我们终将胜利。

如期而至的四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你我满怀期待,奔赴下一场热爱。

无声的观后感篇2

看完《无声的功勋》之后,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而这些声誉卓著的“先锋功勋者”,就出自于每一位平凡的人.

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人,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不平凡”,在这无声的隐蔽战场上,一次又一次拯救共产党人于水火之中,书写着一曲又一曲壮丽赞歌。

无声的观后感篇3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消灭敌人,就要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今天我要向工作在隐蔽战线的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在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一直有那么一帮先辈卧底敌营、久居虎穴为我党的革命事业、民族解放事业隐姓埋名,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舍弃了自我、舍弃了家庭、舍弃了名利。他们没有世人知,他们没有英雄章、但却一人可抵百万兵。一页页草纸犹如一封封天使之函化危机为战机,一条条电波犹如一把把利剑拨开云雾见青天。

随着我党革命战争的胜利,一名又一名隐蔽战线的前辈被我们认识、崇拜、敬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无数名工作在各条隐蔽战线的英雄们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能回归到党和人民的怀抱。可能我们不知道您的名字,但英雄的精神却永远铸就在伟大革命丰碑里、永久烙印的人民的心中。虽然革命战争年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在当今和平年代里可能听不见前进的冲锋号声,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陷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将一直刻印在脑海里、骨髓里、行动上。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享受着党给予的和平幸福生活,但我们党的事业远未结束。作为当代年轻人、作为当代施工者我们要有风华正茂的气质、机智灵活头脑、善于学习的能力,更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大桥建设者,我们可能在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两岸望着湍急的流水,可能在不见人烟的大漠戈壁迎着漫天的黄沙,可能在鸟兽密布的深山老林向往着温暖的阳光,可能站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努力呼吸着稀薄的空气。但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着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磅礴气势。不为名利只为党的历史伟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基建事业奉献全部的力量。我们的汗水撒在黄土里、撒在泥沙里、更浇灌在混凝土里。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不做时代的吊尾、更不做时代的看客,做脚踏实地、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隐蔽战线工作者”。

无声的观后感篇4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对如何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我由于知识有限,所以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无声的观后感篇5

?无声的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

我们要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

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无声的观后感篇6

“英特奈什纳尔,就一定要实现!”听到沈安娜夫妇哼唱着国际歌,两人满头华发却笑容满面,我高兴地几乎落下泪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中有无数为了追寻光明而隐姓埋名甚至付出生命的人,这些藏在时光里的人有的默默无闻,也有的威名远播。不管是哪一种,我都愿意称之为“英雄”,而沈安娜,则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大英雄。

1935年刚刚毕业的沈安娜怀着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成为了中共秘密情报员,潜伏在国民党的党务机关,为中共提供了无数珍贵的情报。十四年的蛰伏生涯中有过动荡有过危机,但是不变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拳拳爱意。

都说“不见英雄迟暮,美人白首”,可是看到既是英雄也是美人的沈安娜从容地坐在那,哪怕她已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还是让人忍不住开心,那些寻找光明的人,那些追寻理想的人,那些为国为民奋勇献身不顾个人安危的人,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看完纪录片,我又忍不住去查了沈安娜的资料,原来她一直活到了95岁的高龄,原来她去世前最放不下的还是年轻时的谍报工作,原来她也曾有过迷茫最终又坚定了信念。正值清明,希望春风能将我的追思带去,告诉她国家现在有多好,也告诉她,她的故事感动了多少人。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想,她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