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方向角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方向角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组织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辨方向》教学反思。
1、注重实践关注体验。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这节课我把《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因为本节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方向,做了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发现记录图中体育场展示台有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提出转一下让体育场展示台都向下方,并进行了调整。这样做,学生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室里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教学反思《《辨方向》教学反思》。
2、注重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认识了地图东北、南北、西南、西北的方向后,教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省份,找一找自己的家乡,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家乡在我国的哪个方向,以及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地图上方向。
3、注重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当学生学习了平面上中辨认方向的方法后,我设计让学生借助方向板认识生活中的东北、南北、西南、西北,说一说教师的四年面八方有什么;自己的四面八方都坐着哪位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4、善于开发,资源利用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依靠课堂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方向角教学反思篇2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能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在生活中能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通过谈话,激起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中。
(二)运用儿歌,激发兴趣: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考虑到这一点,在整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认识东方时,考虑到当时时间的特殊性把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引入课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以后,我教学生记辨认方向的儿歌“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接下来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总结中午面向太阳、傍晚面向太阳、晚上面向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儿歌。体会东和西、南和北相对则采用的是反口令游戏。认识完东西南北后,再次用
新学到的知识向老师们介绍周围的同学??这些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巩固了方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降低难度: “数学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身边具体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通过找、说、指等活动初步认识了东、西、南、北,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
我引导学生通过“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巩固四个方向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如在“转一转”中我不断启发:通过转动,你发现东、西这两个方向有什么特点?南、北呢?得出: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沿东、南、西、北的顺序转一转,并问:你发现了什么?是一直向哪转的?最后又回到哪了?在一系列的追问中,轻松地解决了给定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的教学环节,这不但突破了难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更体现了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长取短,互相介绍确定方向的好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好方法?课下探索一下。这个结束语唤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不足及改进
1、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难点没有完全突破,在处理难点上我的语言没有到位,没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没有深入进行理
解,使难点突破不够,直接体现在练习中。
2、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我会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充分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方向角教学反思篇3
三下《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再来学习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在这个单元,学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会看路线图,根据方向来指路。对空间观念差的孩子来说,这个单元的学习简直是在云里雾里走,分不清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么多方位,会辨认方向并指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方向
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指南针、夏天南风、冬天北风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把他们的已知经验引发出来进行复习,自然联系到四个方向的认识上。然后通过变换位置指认方向,学生明白了位置的改变使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画下的方位图也不一样,为了方便看图,统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图方法。
2.利用各种途径来记忆方向
学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认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极易混淆东西、南北,更不用说八个方位一起记了。我首先让学生在每一幅图中标明方向再来辨认,减低难度。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固定的手势来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等。再通过游戏练习来巩固记忆,在练习中不断地指认多次巩固。
为了和抽象的题目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又想出了箭头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方向,把手势化为纸上的箭头,来记忆八个方向。在做题时可以直接用箭头来帮忙,从哪儿到哪儿,画箭头,然后认箭头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说多练多运用
学生总以为自己方向都认识,觉得这个单元根本不用老师教,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欢做后面的题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我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后都会让他们及时巩固,特别注意让他们互相说说,考考,指指。有时在学习之前就让他们自己先表现下自己会的。这样做,使他们上课时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以让会的教不会的。常常用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愿意主动听清规则和要求。
方向角教学反思篇4
一、关注已有知识,创造性运用教材
由于教材第22页的认一认出示的是某街区的平面地图,少年宫、图书馆等建筑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并没有循规蹈矩,把教学内容逐一呈现出来,而是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我先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复习4个基本方向到探究另外4个新方向,再感知生活中的这8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绘制方向板,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了从生活中辨认方向到平面地图中辨认方向的抽象过程。然后,再进行辨认方向的训练。这样能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知,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丰富思考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设悬念辨方向小游戏自由探究。如:1。在教室里指认方向,说一说自己不同方向上的同学。2。绘制方向板,在校园内辨认方向。3。绘制学校平面图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实现认知的自我生长。
三、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经历学习全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安排时间活动比较费时间,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再上新台阶
方向角教学反思篇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这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北海小学龙洲校区方素琴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向感没有形成
这部分学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确实存在着。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们一清二楚,他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但是如果让他们利用这一点辨别身边的方向,可能一时还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们能慢慢说出来。图上的方向也是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会说不会辨别,完成作业只能胡乱猜测。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他们虽然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灵活运用,总之一句话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让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只能是一个一个手把手的教。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较差,抽象的知识不易被他们掌握(位置与方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比较多的还是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认知水平,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虽然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在多少的教学实践上,至少我发现这一点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体学生,就得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学生,其实这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为前提的,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只能放弃一部分学生,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将这部分学生留到课外,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学生却认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从图上可以明确看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西边,学生却说成是东边。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正好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学生的结果,不难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话: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参照物。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学中我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发现,这确实难为学生了,这可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小的失误。不过,现在能及时发现这一点,还是有办法补救的。可惜的是,今天的练习课上我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准确找到“参照物”的办法。(方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