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一种沟通,通过它我们可以与作者建立思想的联系和对话,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总结作品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深入思考它们的意义,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犯错误,唱歌洛新局磁涧小学游大兴一直以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罚那些犯了很小错误的学生,对他们光提出批评,提出次数多了,他们就不以为然,《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大兴。今天第二次看魏老师的这篇文章后,心情豁然开朗。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性比较贪玩,下课的时候光知道玩,等到铃声响了,有部分学生才想起上厕所,虽经多次教导,还是有个别学生上课迟到,甚至上课时间跑去报告说想上厕所,读后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大兴》。有时候我坚决不允许他们去,并且严厉的说:“我说了都少次了,下课先上厕所,怎么记不住呢?”
可有时候看着一些学生憋着尿时难受的样子,就让他们去了,但警告他们下不为例。警告归警告,偶尔还会有个别学生跑去报告。这么点小事如果按照常规发哭脸,确实有点像咳嗽两声就得扎针输液似的,显得过分了点。而且时间长了,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这又不能说这不是错误,咋办呢?魏老师这一招,帮了我。这样一来,需要调节气氛的时候,就有了现成的人选;而且这种纠错的方式,不仅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调节了班级的气氛。我准备从今天开试试。今天做操时,有个别同学没有及时站好,我说罚他们唱歌,这样比动不动就发哭脸好多了,显得我们的管理不人性。这解决了我的烦恼,真好!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2
又一次打开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他对教育的执着与付出而感动,更为他身为教师、班主任二十多年来恒久的幸福与充实而感染着。我想他对教育的热爱以及一如既往的痴情源于他富于激情、永不服输的人格魅力,高瞻远瞩、敢想敢为的豪迈情怀,以及他对于人的崇敬与自身的责任感,而这些正是一个好教师必备的素质。他全身心的付出让他得到了来自学生纯真的爱,在良性循环下,这种职业幸福最终成了以后教育工作不竭的原动力,成就了他今天的幸福和事业。而这些品质也正是我所缺少的东西。长期以来的墨守成规,不求钻研让我一点点地失去了教育的激情、追求的勇气。看来,真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恶习”,以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为榜样,与学生一起迅速成长起来。
回想前几年的教育之路,不,是教学之路,弯弯曲曲、迂回盘旋、充满矛盾、装满困惑,苦思冥想却苦于教不得法。我想主要原因是我的保守封闭,没有“拜师学艺”。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围的技艺高超的各学科的同行。我没有悉心听课、请教,他们的言传身教定会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二为教育专家和教育论著。由于我不去研读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论著,所以就很难做到高屋建瓴,也就不可能用一种先进、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教育上的成绩。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超越时空,获得教育大师们的支持和指导,让自己插上一副无形的翅膀,在教育领域展翅高飞。
李镇西老师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想想我自己的形象,就像一个蹩脚的警察,企图像征服囚犯一样,通过专制、强迫去制服一群朝气蓬勃、渴望赏识的孩子。我的字典里很少民主,缺乏沟通。更多的是一堂堂单调的,缺少真情的,无法打动学生的教学脸谱,只有沉重的责任感才能一点点地推动他们前行的脚步。这样的课堂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师生之间在这冷冰冰的课堂上更是丧失了起码的温情。而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的学生对小卢老师的首肯也在此有了一个满意的答卷。作为一个班主任,他一直勤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任何一个小事都能成为他心中的大事;而真诚、民主更为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他的课堂富于激情与创新,与同事的交流及虚心的请教帮助他得到了更大进步。相比之下,我的努力太微不足道了。
我想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在这些优秀的教育家及教师的引领之下,我会取得进步的。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3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这段话写在了书的封皮上,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思来想去,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我仅根据民主这一点谈谈我的读书收获。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我认为,首先是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和老师做朋友。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如果我们总是强求学生做这做那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的头脑中要多想想学生还需要什么,自觉自愿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班级建设的主人,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最后,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人人皆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学生是我们要像魏老师一样,讲究民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向魏老师学习,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4
自放假起。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应该说,所有的老师对“奉献之心”都有足够的认识,并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对“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5
本书的作者用看似平淡的叙述方式,把曲折的教育过程展示出来,让读者轻松或紧张地跟随学生或老师经历着很多心理的波动或震撼,使人身临其境。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多种角色,展示了新生代教师的风采:一位武艺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
20xx年暑假中,学校政教处给每位班主任发放了《班主任兵法》这本书,要求在假期中认真学习,反思。今天的活动中,耿元美、苏青等班主任老师就自己的感想纷纷积极发言。
班主任们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经验,也得到了以下启示,归纳两点:
首先,努力把自己变成“反思型”教师。
读过《班主任兵法》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做为老师,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经常写反思日记,总结不足与成功之处,使之不断进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做一名关心热爱学生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班主任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常牵挂着学生,通过关心能形成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良性互动。首先,要从思想上关心。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校时,在常人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难事。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关心学生的小事挂在心上,常跟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争取让他们无学习的后顾之忧。三是学习上的关心。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学会做人”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实际,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班主任们对于作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教书体会,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遇到的和我们怎样去处理问题,去解决问题等的一些方法。
这本书,为我校教师带来许多的感动。为了孩子们精彩的人生,大家一定会用心教学,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6
平和老师能把古代的.《孙子兵法》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教育现象,那么独到那么精辟,我更惭愧了,因为自己对《三国演义》,《论语》等古书的阅读就像蜻蜓点水般,《孙子兵法》这样的书更是没有看过。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怎么能在班级管理领先一筹呢恶补自己的教育理论书籍的不足,这是我学习《班主任兵法》一书后的又一个收获。
?班主任兵法》更成了我的管理秘籍,我知道不可能照搬硬套平和老师的招数,形似不如神似,我总能从中找到解决的妙计。我们通常在孩子丢了东西后不是恐吓就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但收效总是甚微的。平和老师在《打草惊蛇》里关于丢失的好译通的调查,“铺开场子,故意把草拨得哗啦啦地响,为的就是让蛇自己出来。”这招真灵!我还借用这招也破了一个“赛车大案”呢。感谢《班主任兵法》这个秘籍帮我打开了思路,给了我启发。
平和老师能把班级工作做得这样独到这样深入,缘于他对学生的那颗爱心,一个对工作执着热情有责任感肯动脑的老师才可以做到这样。我们小学多得像我这样的女教师――对孩子温情脉脉的女教师,但我们也需要像平和老师这样把爱深藏在心里的男老师。也许在新的一学期我应该也来点“黔驴发威”,偶尔也来一些冷面孔,恩威并施。因为教育不管和风细雨式还是电闪雷鸣状的,不管是鼓励还是惩罚,只要我们心中对孩子心存爱心,我们的教育都是正确的。
班主任的苦与乐读后感篇7
?班主任兵法》一书,出自一位教龄仅七年的年轻教师万玮之手。作者在大学毕业后的头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工作经历。然而,正是这段经历,成了作者极富价值、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班主任兵法》分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是万老师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个个案例就像一篇篇章回“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充满智慧,读了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下无尽的思索。我也从《班主任兵法》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做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读过万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每读一个故事,总会感叹:这个方法好,当时我怎么没想到,那个我也做过,我怎么不写下来呢?所以我在想:我们有在班主任工作中和教学中,也有很多好方法,却没能写下来,没能进行相互的学习。如果万纬老师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所以,我感觉,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
其次,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的中心、灵魂,如何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培养好?看来,应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树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观做起,不断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从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要爱学生。万老师在书中多次指出,他使用班主任兵法,并不是把学生看作敌人,而是以爱学生为前提的。只有爱学生,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想方设法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才会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第二:想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达到高的境界,就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第三: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懂得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去办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心想事成,才能使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第四: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育水平。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在书海中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等伟人进行对话,从中吸取精华,博取众长,增长智慧,把“大家”的东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另外,要经常进行教育反思,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失败中汲取成功的营养,使自己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