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青年的作文8篇

时间:2023-09-17 作者:lcbkmm

我们可以参考名人名言、谚语等来为作文增色添彩,在写作文时,养成查阅词典和资料的习惯,以确保用词准确,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中国青年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8篇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1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一幅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图景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湿地正扮靓中国、润泽世界。迈上新征程,要进一步砥砺“三心”,保护湿地资源,守护我们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砥砺敬畏之心,让湿地保护意识更深入人心。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保护湿地资源,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切实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情感,指引我们葆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与清醒。心中有畏方能自警、自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心中有畏方能自律、自控,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守住湿地保护“红线”,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降低对湿地的污染负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一步步变成生动现实。

砥砺进取之心,让湿地保护措施更坚强有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党的__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在修复湿地生态、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出台《湿地保护法》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这一系列务实举措是中国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本前提,也是激励我们在生态保护道路上奋楫前行的强大动力。党的__报告明确指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守护“湿”意栖居的家园,要以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湿地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加强资源管理,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国际合作平台,为绘就绿色家园新画卷、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砥砺干事恒心,让湿地保护成效更上一层楼。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生态的保护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以矢志不渝的恒心筑牢绿色家园的保护屏障。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中国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天蓝、水清、岸绿、鸟飞的“湿地新颜”让美丽中国的图景越绘越生动,越绘越亮眼。从荒漠戈壁到湿地绿洲,从“砍树人”变身“看树人”,“盈盈山水”在得到良好治理与修复的同时,更插上了“生态美”与“经济美”的双翼,绿色湿地既与乡村共美,也成为扮靓城市的“绿色宝石”。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要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让“水绕山转风景美”的“湿”意生活既属于我们,也属于未来。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____年11月,刚刚当选国家领导在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外界清晰阐明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如今,当踏上新的征程,中国未来的发展又将以何为目标,再度吸引海内外关注。这一答案或许正蕴含在国家领导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中。人们不难发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刻画出多年以来中国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

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持续千年的接力,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到建党_周年时,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成为外界熟知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国家领导如此强调。在20____年底,当时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的现状,成为实现小康梦想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中共发起了一场长达8年、向贫困宣战的“战役”。多年以来,中国实现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当百年大党与千年小康相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缩影。过去十年,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将继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人们对美好生活也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定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国家领导所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招。

当时间回溯至10年前,彼时的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尽管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非易事,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正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国家领导在多个场合提及改革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中共进一步展示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20____年,一次会议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亮出“总目标”和“总路线图”。随后在中央最高层面设立专门的改革机构,国家领导亲自挂帅,尤其重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____周年的节点上,____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深刻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均前所未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制支撑和保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通过连续作为,为新阶段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把脉定调。在外界看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

不断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20____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一道“加试题”。在抗疫大考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答卷”的底色。保障生命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也是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始终秉持的价值标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从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到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直面大考的使命担当。

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中国过去10年发展最显著的逻辑主线。在新征程上,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始终锚定的目标。而这一决心或许用国家领导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话概括最为确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3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用一首清词《渔家傲》吟唱“湿地美景”,令人心驰神往。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是人类和动物栖息的家园。保护国家湿地,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吟“一首清词”,守“一方诗意”,唱响奋进新时代的“渔家傲”。

“水绿山青风日美,此时正惬幽人意”,脚下有泥土、宣讲有真情,唤起留住“水韵乡愁”之“民情”。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湿地,让家园更灵动,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富生机与活力。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民众、社会力量等形成合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当好湿地保护“宣传员”,通过政策宣讲、案例推介、成果展示等积极向群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让湿地保护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凝聚广泛共识,下好湿地保护上下“一盘棋”,汇聚起湿地保护工作的全民合力,让湿地保护日益深入人心,营造湿地保护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以“小我”之力聚成“大我”之火。

“菡萏香浮几案上,芙蓉月落吟窗里”,责任挂心头、惩处有态度,根除破坏“水韵乡愁”之“症结”。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成绩来之不易。要想杜绝开垦、采砂、采矿、取土、排放废水污水、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破坏湿地的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重典治乱,猛药去疴”,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敢于“较真碰硬”,精耕湿地保护“责任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带刺的牙齿”将国家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敢于及时“亮剑”,坚持“露头就打”,让湿地保护“高压线”全时段“通电不断电”,以形成强大震慑,不断巩固湿地保护成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探索新富路、保护原生态,坚定守护“水韵乡愁”之“信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目前我国已建立901处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了240余万公顷湿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00多亿元,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已然照进现实。党的__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湿地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做好“退渔还湖”“水藻治理”“水质净化”及“观光旅游”等工程,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好风景”变为“好钱景”、陶冶“好心情”,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4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历来就出现不少的英雄人物,他们不怕牺牲,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生活。古往今来,在历史上记载的各样名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0年后的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时间一转眼过去了,10年后的中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贫穷落后的生活远去了,又迎来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起了个巨大的变化。放眼望中国,中国已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工厂上空升起缕缕轻烟。那空气不就会污染了?不怕,每条道路上都摆放着一部小护士--空气循环机。小护士夜以继日地工作,吸收有害空气,排放出新鲜空气。20年后的人们已进入了知识的社会了。在街道上工作的人是机器劳动工人,它们也同样有思想。别看老人家年迈,但他们已追上新时代的社会了。他们懂得电脑与全世界各地交流。年轻的工作者更明白到,想更容易融入社会就必须充实自我。20年后的交通工具就更有趣了。小轿车已像电视上的那么神了,它不仅能在陆地上行走,也能变成小飞机,在半空飞行。步行上学的小同学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因为在他们家中已设下了一个电站,能直接快速地在半空中送他们到校。学校操场已进入了现代化了,一切的都听电脑指挥,它一会儿是跑道,一会儿又是舞台……

20年后的中国,一定会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5

清晨,站在宽阔的广场上,抬头仰望着正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的艳丽,是那么的耀眼。

祖国,你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辽宁舰下水成功的欢呼声中驶来……于是我看到了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门,我看到了一个强大、民主、富裕的共和国,听到了希望的歌声传遍了华夏大地。

在漫漫的半个世纪的历程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

我叹息——英雄壮志无声。

屈原独立在汨罗江畔,看滔滔江水,倾诉自己的爱国之情,感叹自己的报国之志。他仰天长啸:“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壮志难酬,纵声一跳,勾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以身殉国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爱国之情,不仅让我感慨:“明有爱国大志,去不得释怀,悲剧也。”

伟大革命家列宁说过:“国是你的家,国破人亡,国在人守。”

在北京刑场上,抗日名将吉鸿昌在临死前,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亡,留住今日耻,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生命诚可贵,但爱国价更高,这是蓬勃的情怀,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历史的风云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却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翻开泛黄的史册,遥望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情思已早早融化,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永不褪色。

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朵绚丽的玫瑰,在一代代的炎黄子孙手中会开放的更加灿烂。

让我们一同开创祖国的未来吧!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6

越来越多外企前来“掘金”,平均每天都有4亿多美元外资涌入中国;进出口总额超6万亿美元,贴“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脑畅销多个国家……如今,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紧密程度、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与十年前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资料图: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北京学者认为,此番变化背后最主要缘由,系中国20____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步履不停。

十年间,一个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市场环境逐渐成型,中国经济潜力因此持续释放。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削减繁冗行政审批,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使不同所有制企业得以真正同台竞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令科研人员不必再受“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困扰……种种改革举措,让中国经济活力尽显。

据官方数据,20____年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4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较上年都有8%到10.2%不等的增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牛先锋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套成熟定型的制度,给人一个稳定的预期,让人们充分发挥潜力,放开手脚干事业、谋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改革正是充分发挥了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为激发各类社会主体活力提供了制度保证。

十年间,一个旨在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加速建立,中国因此与世界更加深度交融。

从先后设立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到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全面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到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谋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一系列举措将中国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也使中国在保护主义兴起时成为全球化的一大“稳定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直言,现在全球供应链正有迹象朝着逆全球化方向演变,但与中国有关的数据明确提供了反例,个中原因就在于中国持续而坚定的开放政策。今年1月,中国吸收外资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接近去年同期的三倍。

“现在我们已经享受到了和中国企业同等的待遇,这让我们更愿意也更有信心在中国投资。”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陈嘉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上一个十年,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了“更上一层楼”。下一个十年,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改革开放将如何迈上更高水平引发多方关注。

牛先锋表示,要想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中国今后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应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点,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要素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进一步发挥改革和开放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开放促改革。应通过参与高水平自由贸易区或投资协定谈判,推动经济体制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接轨。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等平台作用,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在新征程的奋进过程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努力__“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密码”。

解锁顺应规律的“敬畏”密码,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尊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深知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不能脱离自然,更不能弃自然于不顾。因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必须知古鉴今、心存敬畏,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避免无知者无畏的盲动和自我伤害,坚决反对“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做法,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同时,也要适当加以引导、调整和改造,将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解锁生态环境的“保护”密码,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写出来的、说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硬碰硬干出来的。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长串绿色生态“成绩单”,见证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奋进步伐。事实证明,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更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解锁持续发展的“绿色”密码,共享人与自然的“发展成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重经济”到“重环境”……正是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也恰恰证明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绝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同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写中国青年的作文篇8

这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这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国家,这更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她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牢记于心,她就是中国。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横卧在她的大地,那是她的脊梁;五岳之首——泰山高耸在她的云霄,那是她的支柱。有"入天犹石色,穿山忽云根"的三峡,有"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的黄果树瀑布,更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湖。中国地广物博,您是我们的骄傲。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她彰显出独特魅力。陶渊明吟诵出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闲,荆轲刺秦诵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李白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岳飞留下的《满江红》震撼人心,《木兰辞》和《水调歌头》更是流传至今。上下五千年,谁又知那郎朗上口的诗句中蕴含着几份洒脱,几度哀愁?谁又知道那千古名句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答案?中国博大精深,您是我们的骄傲,

从变法到改革,中国也在经历着超前的更新换代,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瞬息万变。"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三届全球第一,而且内部零件均为国产。潜水器"蛟龙号"下潜能力为7000多米,是试卷下潜能力第一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国天眼"又是全国最大的电望远镜。中国探索创新,您是我们的骄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挑起肩上的重担,为祖国做出贡献。我爱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