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中国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6-29 作者:Brave

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的内心感想写出来,合理的观点是心得体会的中心,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担当中国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6篇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1

以大国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6月17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是自战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出席国际多边会议,与各国领导人共商团结抗疫大计,共叙中非兄弟情谊,以大国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坚定不移坚持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非长久以来一直拥有着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2014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率先驰援非洲,与非洲国家一道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2020年,中国抗疫艰难时期,非洲国家“倾其全力”给予中国道义上、物质上等宝贵支持。中非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无论面对何种风险挑战,一直秉持着团结一致、相互声援、并肩战斗的理念共克时艰。在当前国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唯有团结一心,方能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是世界格外需要团结精神的关键时刻,需要世界各国真正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行动中,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积极为国际抗疫贡献力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举全国之力众志成城克服国内疫情困难的情况下,扛起大国责任与担当,不仅向非洲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全力支持非洲抗疫,也积极驰援国际上需要帮助的其他国家,以团结抗疫的实际行动始终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坚定不移坚持国际合作、友好互助。非洲有句谚语叫做“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互助、合作交往关系源远流长,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果,中非关系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是不断提高中非合作水平。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真诚相待,把各项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倡导“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在战疫过程中与世界各国在物资上互通有无,并秉持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理念力所能及地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加强科研合作和数据分享,及时通报中国疫情信息、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等等,以各方面实打实的举措向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可否认的是,在非洲这个卫生基础设施极度匮乏的地区,如果不能将疫情有效控制,对非洲人民而言将会是一次更大的“灾难”,但是,在国际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形下,非洲国家的抗疫成效及取得的抗疫成绩远远好于预期,不仅源自于非洲国家及人民对抗击疫情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中国一直以来诚心、有效、有力的援助。这是一场关乎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疫情大考,中国一直把非洲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心上,在保障中国人民“生命至上”的同时,也真诚地希望非洲人民日子能够过得更好一些。病毒没有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疫情突如其来夺走世界各国数十万人宝贵的生命,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指出:“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加强世界之间的团结合作最终落脚点都在于保障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开展一切工作,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硬核的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共同抗击病毒扩散,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工作已初见成效。

应对疫情,党中央判断准确,各项工作部署及时,采取的举措有力有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各级党委政.和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只要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就要坚持到底。我们仍需坚持不懈,奋战到底。要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要着重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要尽量采取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小、带来不便少的措施。

这次疫情与17年前的sars对比,中国共有能力和信心。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前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有14亿人众志成城的信心决心,中国完全有充足的条件应对疫情冲击,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疫情,即是危机,也是挑战。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经历过了太多的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次疫情既是磨难,也是成长的阶梯。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3

在弘扬抗疫精神中走好“复兴步”

10月16日,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艰苦卓绝的战疫大考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十四亿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继续开拓进取。

吹响保家卫国“先锋哨”,“逆流而上”彰显爱国情怀。印刻在鲜红手印里的请战决心,书写在入党申请里的灼灼初心,响动在质朴话语里的家国情怀,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爱国誓言在心房,人民英雄用战天斗地的无畏勇气书写了撼天动地的不朽史诗。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逆行青年尚显稚嫩的“热肩膀”,解放军人能扛千钧的“铁肩膀”,白衣天使勇担使命的“宽肩膀”,更有众多无名英雄献出的臂膀之力——为医护人员送去盒饭的“雨衣妹妹”,为女医护人员发放必备用品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小至个人,大至组织,在非常之时挺身而出,用不同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坚守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共同信念,诠释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些硬实有力的肩膀担负起了中华民族的关键命运,铸造了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钢盔铁甲,爱国情怀成为举国上下最澎湃炙热的情感,爱国力量成为抗疫战场上最“硬核”的决战力量。

航驶攻坚克难“战斗艇”,“殊死较量”彰显斗争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中华民族的斗争意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中华民族斗争豪情,奋斗的芽苗在风雨的浸润中更加茁壮,精神的沃土在执着的坚守中愈加厚实。这是一场与前所未有之病毒殊死较量的战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事业的制胜法宝,照见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诠释的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踏平坎坷”的大道之行,“威武不能屈”的钢铁意志,中华儿女身披战袍、剑指疫情、直破楼兰,中国心不屈不折,中国志不垮不灭,汇聚成冲破阴霾云翳的希望曙光,每一个斗志激昂的热血时刻都成为彪炳青史的烫金印记。斗争者是真英雄,84岁高龄赶赴武汉的国士钟南山,夜以继日攻关科研的陈薇,胆囊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就投身工作的张伯礼,还有一批批逆行上战场的医护工作者,迎战于疫情最前沿,挺立于“火力”最猛烈的关口,他们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他们战衣虽薄、斗志却盛,他们鼻梁留痕、汗湿脊背,夜以继日地对战疫情、救治病患,成为“抗疫方阵”排头兵,势将抗疫斗争进行到底。

立起万众一心“撑杆跳”,“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纵冰霜千里,温暖终将来临;纵寒风刺骨,春光更加明媚。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从抗击疫情的前沿战场到全国各地每座城市,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全民理念,一切都为挽救生命让路,一切都为捍卫生命努力。防控卡点的日夜蹲守、村头村尾的病毒消杀、力援武汉的捐款捐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凡人都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都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为生命“站岗”,在奋力鏖战中刻印了人性光辉之伟大。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场上,无论是“雪中生火”的肝胆相照,还是“雪中送炭”的温暖照拂,都是涌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洋溢暖流,都是汇成大海的涓滴细流,凝结着汗水、心血与力量,书写着寓于平凡的伟大,绽放着刺破苦寒的芳华。“生命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词汇符号,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同胞之谊和手足之情,无论是“八方支援、共克时艰”,还是“团结协作、命运与共”,都在为生命“摆渡”,都在为抗击疫情擂动战鼓,“不惜一切代价”是跨越艰难险阻的“撑杆跳”,彰显了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

同心同德同向前,甘苦共济闯难关,十四亿中华儿女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抗疫精神凝聚伟大奋斗力量,翻山越岭、跋涉长路,奋楫于辽阔无垠的海疆,共筹大业、再斗狂澜,继承与发扬“抗疫精神”传家宝,凝聚翻越山峰沟坎的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前行。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4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这是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危机,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举国上阵,经过艰苦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之一,不仅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区域防线,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

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冠病毒的“狡猾”,也切身体验到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但在3个多月前,恐怕谁也料不到,疫情会以如此猛烈的方式肆虐全球。突袭而至,来势汹汹,中国迎战的风险和难度超乎想象:如何对尚未充分认知的病毒进行防控?如何在春运大潮中阻断病毒传播?如何确保数目庞大的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如何确定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诸多未知,考验应对。有人说,中国提前做了一场“闭卷考试”,在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就勒住了“脱缰野马”,创造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上的奇迹。这样的“中国答卷”,来之不易,感天动地。

这张“中国答卷”,记录下艰苦卓绝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比作一次大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农历大年初一当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而此前两天,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采取“封城”措施;此前一天,3支解放军医疗队逆行武汉,紧急支援。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全国各地4.2万医务人员火速赶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10天启用。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美国《科学》杂志登载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防控措施成功地打破了病毒传播链,避免了数十万人感染。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5

谁曾想,我们口中那个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这样开始的:肺炎在一夕之间席卷整个武汉,再至整个中国,也是因此,若干“战士”奋战一线。去年12月1日,中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出现,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该病毒迅速扩散至整个武汉,进而是整个中国。庆幸的是,国家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封城、十二天建成小汤山、各党员严格执行任务,使得疫情得到控制。前几天看见了这样一句话: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中国共产党员占比6.4%,而战“疫”牺牲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比却超过了67%。他们中,有的疲惫到倒在病床前、有的染病而英年早逝。面对恶疾,他们未曾有丝毫怯意,相反,他们远离亲人,义无反顾的踏上战“疫”一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呼百应,不管前路如何。

当然,各界爱心人士也蜜蜂般蜂拥而至。大至倾其所有,小至几箱口罩、牛奶。常年四处行好事的韩红捐出了她所有身家、各机构自行组织钱财及物品的捐赠,就连身处险境的日本也捐了不少口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描述的该是这样吧,面对困难,我们更该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手术刀,身披白大褂,为了更好的抗击疾病,女性舍了青丝,他们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一天坚持20多个小时戴口罩,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了,即使满脸血印,他们也无怨无悔,这就是白衣天使,中国的医护人员。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但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奋战一线。这就是中国医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说得便是这般吧。

“停课不停学”也扎实进行,为人师者,早已为学子做好榜样:网课进行的井井有条,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走上七尺讲台。他们蜡烛般的奉献,只为照亮学子前行。这就是中国教师。

一鲸落,万物生。一头鲸将死时,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死去,同时,它的尸体将供养这片海域的生命长达百年,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作鲸落。而今无数鲸一般的人涌出“水面”,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致敬,同时,我们更该像他们那般,拥有无私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愿春早来, 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严寒,每一次,也都迎来了春天。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

担当中国心得体会篇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曼教授在其名著《民主的黑暗面》中指出,美国国父杰弗逊一般被视为代表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但他也曾公开主张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比杰弗逊晚了100年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曾公开说,灭绝印第安人是“终极意义上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迈克尔·曼教授认为当年希特勒德国所推动的种族灭绝实际上只是延续美国历史上对印第安人的做法。

前几天我看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强烈谴责这次新冠疫情过程中,美国和西方出现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陆克文是西方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历史上迫害土著民族公开道歉的政治人物。陆克文在中国受过教育,能说流利的中文,这种经历可能使他对这类问题的认知比其他很多西方政要更为深刻。

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大家经常提到一个世纪前发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实际上它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军营。从1918年3月开始,仅半年时间就席卷全球,西班牙有800万人被感染,包括国王在内,这大概是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的来历。世界范围内这场流感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在5000万左右,这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四倍。这场大流感某种意义上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国都没有兵力开往前线作战,所以西班牙流感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也经历过许多瘟疫,民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纵观人类历史,大规模的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程带来过严峻的挑战,也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有史可查的瘟疫大概是350多场。比如中国人熟知的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赤壁大战,背后实际上有一场大瘟疫。曹操军队在赤壁吃了败仗,但史学家考证下来迫使曹军败走的关键原因是瘟疫。至于华容道捉放曹这样的故事,属于文学家的创作。中医药也一直伴随着与疫情的搏斗而发展,东汉名医张仲景就是在这期间写下《伤寒杂病论》,他直接参与治疗患者,写下这本传世医学名著,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