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作为一种反思工具,帮助我们思考个人的生活选择,通过细腻的读后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书中深刻的思想,从而增强阅读的动力,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问题学生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问题学生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第一章总论部分:明白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问题,学生治疗时要注意些什么?相信这是许多老师都很头疼的事。
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要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
问题上有哪些类型呢?一行为习惯型问题生。顾名思义,就是行为习惯方面有问题,对班级的纪律有破坏性,学习不认真,总是出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屡教不改型的。二厌学心理问题生。这种类型的学生就是表现为厌倦学习,除了学习习惯之外,其他方面的行为习惯也还可以,只是死活不学习。三心理性问题生,突出表现在个性方面,言行偏离正轨,常常让人不可思议。四品德性问题上,这种学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品德方面,总是冒坏水,让人感觉及价值观和人生观,明显偏理,他的行为习惯,多数步伐不好,表面上问题不大,多数厌学,学也有学习不错的。五好学习问题上。这种好学新问题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是会出突然出状况,一出就是大事,他们多数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生很少,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增加的趋势,要值得注意。
问你医生治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凡属习惯都有稳定性,因为习惯是无数次重复同样的行为造成的,教师就要特别需要耐心。如今学校的评价体制往往违反教学规律,追求立竿见影的业绩逼的教师,急于求成和学生较劲,学生力不从心,结果信心丧失,破罐破摔。所以,学生的教育要大尺度衡量,不要小尺度评估。不要轻易把学生今天的表现和昨天相比,而要把它一周的表现和意向一周相比,一个月的表现和上个月相比,有进步,就有所成功,不怕反复,反复可能是常态;不反复,那是极少的,行为习惯问题生尤其是这样,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任何习惯都相当于一种影,改变起来是不容易的,孩子因为年龄特征比较小,所以,更需要很花很长的时间,没有成功,我们也不要站在对立面去指责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范文的价值所在。
问题学生读后感篇2
初次阅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我觉得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也比较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于是我就认真地读了起来。细细品读之后,了解到王老师从学习、纪律、道德三大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书中既不是单纯地提供案例讲解,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剖析,而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有机分类,然后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问题的现象,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看了王老师的高明策略,也会激发我们思维的火花。
读完这本凝聚着经典书籍,我从中收获一些启发。如: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爱。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用心去感化学生。是呀,正如著名教育家丏尊所说:“教育之没有爱,正如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同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爱。我们的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用爱心唤醒他们懵懂的心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那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爱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爱来迁就学生,“哄”学生。
从见到韩博的第一眼,就讨厌他眼睛里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屑。可是,当他一个人静悄悄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个角落时,我的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的。毕竟他只是个10 岁的孩子。我想帮助这个孩子。
只是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心行动施展起来会如此困难,他的个性就算是捧个火盆也会被他浇灭的,因为他从不领情。他是孤僻的,学习又是班里最差的,我有时候真是想放弃他,因为他总是让我有种挫败感。当然,不仅仅是我,班里其他学生也不能理解:他会扔掉别人递过来的笔记;会拒绝别人伸出的友谊之手;会在某人最伤心的时候,幸灾乐祸的偷笑……
一个月过去了,我也很无奈,没有其他办法了,我无法得知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因为他从不愿意多说一句话。那么就这么放任自流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还是一如既往,不愿意搭理任何人。虽然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和生活,但是大家却形同陌路,同学们也不怎么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他是个被遗忘的人。
那天我有事耽搁了回家的时间,在离校前习惯性的又走到教室,看看学生是不是都按时回家了。可是我见到了让我吃惊的一幕:他一个人在教室里为已经回家的学生摆桌子,放凳子,最后还把讲桌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他的那种认真虔诚的态度,让我落泪。我注意到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面露微笑,他很快乐,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悄悄离开。一直都觉得他是个旻顽不化的孩子,现在看看是我错了,是我的看法太为狭窄。以后的日子,我上课总是多看他几眼,不管他察觉到没有,我都要把这样的鼓励送给他,在我的暗示下,其他孩子也渐渐地愿意和他接近了。时不时的还可以看见他脸上天真的笑容。
直到现在,他的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已经愿意来背书了,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他在竭尽全力的努力着。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点我一点也不好奇,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越来越好。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摸索着,感动着。今年的教师节,我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讲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卡片、鲜花、小礼品……我知道,这是学生对我节日的祝福。我的心被幸福装得满满的。
正当我满心欢喜地要打开这些礼物时,又一张漂亮的音乐贺卡出现在我面前,抬头一看,是郭旺。这个去年我一味斥责,从来没给过好脸色的孩子。今年竟然有心送我一张贺卡,我真是既感动又惭愧。
郭旺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每年的升班都是所在年级班主任在恐惧的事情。打架、欺负低年级小同学、扰乱课堂秩序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只不过,老师惨了。天天跟在后面处理他的“丰功伟绩”,真是烦不胜烦。只可惜,避之不及,去年还是进了我们班。这孩子长得很白净,眼睛大大的,看上去真招人喜欢。谁曾想,从他进班,我就在也没安生过:家长亲自来告状的、学生跑着来哭诉的、其他老师来找的……,有时候我真是恨得咬牙切齿。批评、谈心、讲道理都是白费唇舌,最后干脆不再多搭理他,放任自流。只要他不妨碍我正常的教学,我也不跟他说话。就这样在我及其漠然的态度中,一年过去了,他也升入了新的班级。新学期里,我又投入了忙碌的教学生活,校园里的偶尔碰面会让我记起这个让我头痛不已的学生,没想到,他会在教师节里细心地给我带来一份祝福。
看着贺卡,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将是今后我教育生涯上的一个警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对待他们,我们需要细心、有耐心和有爱心。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对犯错误的学生,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决心。不要怕反复,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就应该反复抓,抓反复。只要我们注意遵循教育的规律,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遇到问题学生该如何处理呢?要先稳住事态,有些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一点面子问题,或者是老师带着一点偏见,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生冲动,导致教师更加激动,教师需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搭台阶,找退路,但这不是说不教育,而是让自己在冷静的状况下进行教育工作。在了解学生的情况时,学会观察,但不能迷信自己的眼睛,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都是在正式场合,而学生性格的最真实的表现,往往都是在非正式场合看的更清楚。对这一点也有感触,一些学生会搞点小聪明,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好,私下里又是另外一种状况,所以平时很难看到她出现的问题,但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对这个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出问题的根源,当我们对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指导、教育工作。看了书中的例子,能认识到教师的不恰当的做法,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这本书还有很多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有一些内容也主要是供我们参考,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书中的内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问题学生读后感篇3
自从接触教育工作以来,无论大大小小的培训还是各种书籍上都在提倡教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所以在自己任教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自认为对学生非常关心与宽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收到理论上该有的效果。但在看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后,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本书有分析,但不是抽象的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的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之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是如此评价此书的.。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之前没收到好的效果是因为自己缺少“智慧”,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缺少思考与反思。王老师的语言离自己很近,好象就是写我自己身边的事,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其中在关于“教育学生常见的错误思路”中,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几种见解,对我感触比较大。我觉得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疗,前提是教师要冷静。一般说来,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对待问题学生,教师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失去理智,那么,教育就可能变成吵架、顶牛,结果是两败俱伤,走向反面,事与愿违,问题生的问题更严重。保持冷静,起码事情不会变坏。应该在冷静中寻觅更好的解决办法,等待良机。“敌进我退”是为了最后的胜利。冷静宽容才能最终顾全大局。
总之,我认识到我以前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之所以不能奏效,是因为我并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地搞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诊下药 。我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找准问题学生病因的同时,也找到治病的药方。
问题学生读后感篇4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问题学生读后感篇5
两个礼拜的时间,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编著的教师专业发展读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并把从中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的确收效颇丰。一直以来,想要写一写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和大家做个分享。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问题生的界定和分类,并具体阐述了问题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指明了问题生诊疗的正确思路。例如: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是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其间穿插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小案例,事情虽小,方法得当,令人信服。第二章分对所谓的问题生进行专题研究。诸如:纪律方面的`顶撞老师、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间的冲突;学习中的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等问题;还有早恋、偷拿财物、迷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等心理和品德方面的问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都是先概述现象,从老师或家长常用的对策进行分析,找出这样做不见效果的症结所在;再具体到每一类学生的自身和外在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第三章针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培养校园专家的重要性。
阅读本书,我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所以,针对书中的某些章节的内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心得,颇有同感。例如:对于学生顶撞老师这件事,纵观书中所分析原因:
1、老师冤枉学生
2、老师不公平
3、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
4、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自尊
5、老师要请家长
6、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以为是顶撞
7、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
8、学生想压住老师,还为所欲为
9、学生想表现自我
10、和老师套近乎
11、学生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看法
12、学生缺乏教养……
其中我所遇到的,多属于1、7类型的。记得在一次外教课上,我看到学生a在玩魔方,就走过去给他收了。没想到孩子瞪着大眼睛说:"老师让玩的。"原来,外教老师说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可以玩了,可惜咱们作为配班老师听不懂外教老师的话,冤枉学生就难免了。
还有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正在教室后面批改作业,前面的学生b"嗷"的叫了一声,好刺耳呀!接着又是一声。我走过去,拉着他到我批作业的地方,想要和他谈一谈。没想到那孩子气呼呼地攥着拳头,好像跟我有多大仇恨似的。我笑了:"老师批评你了?""没有!"他还是气呼呼的样子。"那你这是……""她们都抢我的纸飞机……"没等我说完,他仿佛苦大仇深的农民要斗地主似的,哗哗啦啦说了一大堆,最后还不忘一句"你不批评他们,拉我干什么?"哈哈,还真是把不好的心情迁怒于老师了。
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时都会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了解学生,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或疏导。最有效的还可以教学生学会忍耐,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于把即将发生的错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像我们经常说的"生气时不说话,可以在心里数数,一般数到十再说,特别生气时可以数到一百再发言,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可能发生的错误。"
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放学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刚到楼下,学生c说自己的作业忘了拿。我就给了他钥匙,让他回教室去拿。他刚走,另一个学生也忘了拿东西。我就和他一起赶回到教室。推开门只见学生c正在别人的桌子前拿着一个大面包往自己书包里塞。看我进来,他止住了动作,赶快走到门口。另一个学生急着拿自己的东西,早就跑了。我在后面跟学生c一边谈话,一边走,告诉他喜欢吃可以和老师家长说,咱们不去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事过去了,现在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我分析这孩子不是习惯不好,也不是品质不好,更不是被迫型的,而是"贪吃型"的,看到别人吃,自己没有,就要想办法了。所以,我就从正面进行引导,不去和别人比吃穿,而要比学习,因为这孩子学习还是很好的;同时,在学校,午餐也好,吃零食也好,只要有可能,我就给他创造大吃的机会,以避免给他留下羡慕别人的机会。
还有学习方面的。学生d因为作文不会写,每次周一交作业的时候,或是写得不到一页,或者干脆就没写。我可是很有耐心呀!没耐心也不行,那人家不会你能咋的。教呗!在学校和她聊天,找素材。再找时间让她写。这可真应了那句话——牵着蜗牛去散步。偶然的一次机会,那孩子写了一篇关于小狗的作文,还是不到一页。我在后面批语是:写得不错,但好像没写完,还有好故事呢。运用上人物的对话会更好。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拾了,这孩子写了《小狗欢欢的故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都快成小说了。尤其是在她写了故事之二的时候,我在作文讲评时谈到了她的进步,并让她读了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她越发喜爱写作了。有一次,他问我:"老师,你在这里教到什么时候呀。我以后毕业了,会经常来看你的。"多好的孩子呀!找到了学习的好方法,更找到了自信。正像王老师在书中所说:"他为什么不会呢?有可能是智力问题,有可能是基础问题,还有可能是暂时还没有入门。"这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批评、谴责、惩罚、一定要认真观察和询问。""只要老师和家长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进步,他很快就会转变精神状态,作业完成状况也会转好。"
总之,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一本教给老师诊治问题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书。本书最后关于校园专家的的培养的提出,很有必要。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潜心工作,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独当一方的"校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