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结尾要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文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都昌的风俗作文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都昌的风俗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江门,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都昌的风俗作文篇2
火,在朦胧的夜色里燃烧了起来,人们的欢呼声和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火,是彝族人的图腾。火把节,是彝族传承上千年的古老节日。
彝族人为何如此地崇敬火?打火把又是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个人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人叫阿体拉巴,两个人都有拔山的力气。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前,他让母亲用一盘铁饼来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竟然以铁饼为食,力气一定很大,连忙逃走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已经逃走了,便追了上去,还把斯惹阿比杀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派了大批蝗虫去啃食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带领人们点燃火把,烧死了蝗虫。从此,彝族人便把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寓意驱除害虫、祛除瘟疫,祈求丰收和平安。
火把节的习俗很多,比如打火把、选美、斗牛、赛马、摔跤等,热闹非凡。但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打火把了。
夜幕降临,天空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的`男女们就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到屋外绕屋三圈,然后奔向自家田地绕行一周,把霉运从家里带出,把害虫从地里赶走。随后,年轻人们逐渐向山寨空坝汇集,站在高处向下看,仿佛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在空坝上早已燃起巨大的火堆,大家将手中的火把扔进火堆,一时间火光冲天,映红了天空。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整个山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夜深了,火堆渐渐熄灭,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山寨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但依稀还残留着火把的温暖,还隐隐约约飘散着动听的歌声。
这就是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火把节,我的家乡凉山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熊熊的火堆,动人的歌舞,诱人的美食,它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来吧,远方的朋友,到美丽的大凉山来吧,和我们一起欢度火把节!
都昌的风俗作文篇3
在我的记忆中,还记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乐;我还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我还记得“棕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时,家家户户吃粽子,在无事时总会有阵阵粽香陪伴。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又称天中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回到家,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平淡又天奇。
都昌的风俗作文篇4
春节:潮汕人过年,从腊月廿三就已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落下帷幕,其间的高潮当是“除夕”和“新年”。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这些习俗都要在过年夜(潮汕地区对“除夕”的说法)之前完成。 游神: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壁辉煌的“轿子”,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的着,前导抬着“××老爷出巡”、“肃静”、“回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潮汕民间舞蹈,如英歌舞、车鼓舞、骆驼舞、蜈蚣舞、麒麟舞、鳄鱼舞、白马舞、孔雀舞、鳌鱼舞、双鹅舞、舞鲤鱼、舞九鳄、布马舞、舞狮、舞龙、耍竹龙等,都是游神赛会时的把戏。
潮汕锣鼓队: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游神赛会的标旗队,有潮剧戏出人物,有潮乐队,有潮汕锣鼓队,还有茶担。标旗队中穿袍的乡里老大、着唐装的童佬,洋洋大观。晚间,在老爷宫前的戏台上演潮剧,做木偶戏,热闹非凡。有的乡村游神锣鼓队光锣就有36面,有的乡村游神后,连续演大戏。游神时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的个个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些美妙绝伦的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颂歌,它是那么和谐,那么令人心醉。
发“压肚腰”:午夜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时,家里的长辈则要给小辈们发“压肚腰钱”(利市),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辈也要封红包孝敬长辈。“送压岁钱是潮汕过年夜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思是孩子们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到了睡觉时,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
都昌的风俗作文篇5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