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和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保国事迹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1
今天上午单位组织收看了"太行山作证——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2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泱泱大国,巍巍太行,感人至深的事迹,在华夏大地广为传颂。这就是英雄李保国同志,他的光辉事迹不仅在太行,而且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他的事迹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感人至深,他似一盏明灯,始终照亮了群众心里,他的人生之路是多么的光明。
他似一盏“灯”,盏十分明亮的“灯”,在太行山下,李保国同志用实际行动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身正气,用正能量生动诠释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和理想信念,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思想中考虑群众,行动上帮助群众,道德上维护群众,他是群众的贴心人。为了群众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用光辉业绩把党员本色作了详细而圆满的解释,通过他的行动,更多的群众对党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加坚信党、维护党。李保国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行动犹似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不仅照亮了自己,更多的照亮了他人,照亮了周边的群众。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太行山下广大群众目标更明了,干劲更足了,斗志更强了。所以说,这盏“灯”不同一般,而且具有示范意义的“灯”,李保国就是掌灯人。
他似一盏灯,始终在传递正能量,既然是灯,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李保国同志就是这样,他如一盏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把许多角落都照亮,这盏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明灯,始终处在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用温暖、用明亮给群众带来温暖感和实在感,群众更愿意聚焦在灯的周围,不仅享受“灯”的明亮,而且以“明灯”作为行动的目标,遇到问题总喜欢聚到“灯”下商量解决,同时在温暖的灯光下,群众心里更亮堂了,干劲更足了,如此这般,这盏“灯”的作用确实功不可没,这盏“灯”使共产党员的本色真实地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这盏“灯”是“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先进性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有时代特点。从这个意义讲,这盏“灯”不同一般,是革命道路和人生之路上的指示灯。
有了“灯”的照耀,有了光的温暖,群众自然心里更踏实了,他们普遍享受着“灯”的光辉和照耀,感受“灯”温暖和力量,他们的心中始终装向着这盏“灯”,拥护这盏“灯”,永远会为“灯”自豪、而感慨、而祝福。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3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 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 意识。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对照"八破八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地走创新、创业、创造之路,努力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苦干、实干、巧干,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全省广大党员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风范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共同优化河北政治生态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4
了解李教授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平凡的一生。李教授,平凡而伟大。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李保国同志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务实作风
李保国同志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奉献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
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自 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李教授能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绩,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三、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赤子情?
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李保国教授这种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深深鼓舞着我。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奉献青春,发挥自己的小小光芒。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5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为巍巍太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李保国事迹心得篇6
李保国,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河北武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立德树人,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他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勇于改革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他坚持青年教师、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构建起一支接地气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批广受社会欢迎的农林复合型人才。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率先垂范,恪守党的宗旨,认真践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用生命标注出一名知识分子一心为民的人生坐标。
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矢志于山区开发与治理,先后取得28项研究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使山区增收35.3亿元。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被誉为“太行新愚公”。他患有重度的糖尿病、冠心病,每天要吃10多种药,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2016年4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为表彰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我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太行新愚公精神,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