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有影响力的事迹才是有价值的,在写事迹时大家都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才行,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近日,一篇新华社发布的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受到广大党员干部转发、学习、致敬。仔细阅读了全文了解了您奋斗的一生,22年工龄,25年党龄,您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忠诚担当干净,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懂您的无悔选择,坚定我扎根基层的信心决心。品学兼优的您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而是直奔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您是不小的考验,但您是不怕吃苦的,把这当作小小的磨砺,打心眼里愿意扎根基层,也正是这种热爱,让您走遍了全省一大半村庄,足迹见证了您的坚守。回想起去年我快毕业的时候,面对大城市央企的offer还是家乡的选调生,我也犹豫过,怀疑过,惆怅过,但最终我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如今我已经在村锻炼一年了,期间“酸甜苦辣”俱全,可谓是味道十足,但每一种味道里细细品味都蕴含着一次次成长、一次次蜕变、一次次“满足”。基层苦吗?有点,确实周围附近没有繁华的商业圈;但甜吗?很甜,甜在心头,“毛毛到我家吃午饭嘞”,“你办事我放心”,在一声声夸赞中“迷失”自己。
读懂您的实干担当,坚定我敢闯敢干的奋斗姿态。“休息二字好像与您无缘,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这一路来您始终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不畏高寒、不惧缺氧,深入一线、解决堵点,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大力抓村集体经济,让青海省全部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0.9%……许多工作,都能见您的身影。在这一年里我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我却愈战愈勇,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在防“疫”防汛一线留下“不胜不归”的身影、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上留下拼搏奋斗的身影、在解决群众的“家长里短”中留下“一心为民”的身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绘就青春画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读懂您的一尘不染,坚定我永葆端正的党员本色。一尘不染是对您的高度评价,您为人干净,做事坦荡,对待朋友“清心寡欲”,对待家人“不开后门”,对待下属严管厚爱,对待“小人”如履薄冰,始终保持清风正气。“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作为从政“新人”,我当继续强化政治理论、红色__的学习,烧旺理想信念之火,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学深悟透党章党规党纪,严守纪法规矩,时刻自重自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抵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绝不踩“红线”,碰高压线,守住早节,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广大年轻干部必将您的精神持续传承下去,接过奋斗的接力棒,在时代洪流中奋楫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是中央企业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用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学习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
要勇当标杆、敢作闯将,进一步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要对党忠诚、爱党爱国,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带动群众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马班邮路”王顺友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进一步团结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新业绩。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是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要继续当好“领头羊”“排头兵”,激励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学习,学习他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学习他们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干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劳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别人点亮一盏灯”
十年前,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出的首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曾让亿万观众和读者泪目。那时,本报以《张桂梅:最美的妈妈》《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百个孩子的最美‘妈妈’》《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回家》《张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访》等为题,多次报道过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十年后,刚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张桂梅老师,再度感动国人。
已经63岁的张桂梅,现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作为一个从黑龙江省来扎根边疆云南的外省人,她长期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疾病缠身却奉献不止,教书育人,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大批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2008年以来,她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贫困山区女孩命运,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其动人事迹经本报等多家媒体再度报道后,在全国特别是云南、四川、贵州、甘肃、湖南等省的教师、学生及干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赞誉。
老师们说:
要无私奉献,立德树人
曾任中国教育报驻云南记者、云南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杨云慧说:“认识张桂梅已有18年,早在2002年就采写了张桂梅老师事迹,先后写过6次。每次采访,都会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她总会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两次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的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雅说:“张桂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刻领悟到‘一诺千金、抱柱之信’的脱贫攻坚中国精神。作为农民的子孙,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梦想、改变她们人生命运的善举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她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展示了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是我们虚心学习的时代榜样。”
“张桂梅老师数病缠身,忍受剧痛,却坚守贫困山区40余载;生活清苦,节衣缩食,却甘将所有付之教育;事无巨细,起早贪黑,只愿将代际贫困斩断;家访万里,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梦之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晓兰希望小学教师王力说,“作为城区小学一名普通教师,我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教育信念不动摇。我们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勇挑责任与担当,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二是坚持清雅作风不懈怠。从热爱自身工作做起,从践行点滴做起,从关爱每一名学生做起。三是坚持自身修炼不放松。”
被张桂梅老师感动落泪的贵州省赫章县罗州镇尖山小学教师刘汉学说:“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灵魂,更是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平凡的工作改变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与病魔抗争,与坎坷较量,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支撑着她那瘦弱的身躯。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她的精神当作自己的精神财富,从中去汲取养分,竭尽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们说:
学做照亮他人前进的一束光
12月11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社会各界代表、老师、学生通过电视收看了“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
“张老师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荣幸成为华坪女高的学生,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后有幸成为一名医生,我必当恪尽职守,为更多的人服务,像张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陈兴琳激动地说。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章海晨已经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支教三个多月了,每当他走上讲台都能想起大山深处的“张妈妈”。他说:“这是我来到湘西的第108天,也是我投身教育扶贫最前沿、志愿支教的第108天。这里同样是大山深处,山路十八弯,同样有着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来怀揣憧憬的孩子们。我要像张桂梅一样承担起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应肩负起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扎根乡村教育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教育走得更深,走得更远。”
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肖倩说:“从教十二年,张桂梅老师每天都在为改变贫困学生命运而努力。一步一步,她走过山间小路,走进每家每户,帮助每一个孩子顺利上学;一步一步,她用自己的双脚硬生生走出了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一条让孩子们摆脱贫困阴影的路。她,就是孩子们的光。我也很快就要毕业走向社会,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都将努力学好本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别人点亮一盏灯,带来一点光亮。”
干部们说:
不忘初心,担当敬业
“学习完张桂梅校长的感人事迹,我热泪盈眶!作为教师,她用一生诠释了‘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作为党员,她时刻践行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她的光辉,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她的精神,像山岳一样撑起了我们的信仰;她的爱,像春风,温暖了边疆、温暖了教育!她消瘦的身躯和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永不消散!”甘肃省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主任、学区校长王旭升这样说道。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贵州省“青年英才”陈艳波认为,张桂梅校长感动时代的精神恰恰是时代所需要和弘扬的。他动情地说:“身患23种疾病,12年家访覆盖1552名学生,行程累计11万公里,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给缺少教育资源的偏远地区建设免费高中,为受到陈旧观念束缚的农村女孩找到出路。张桂梅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这种无私的关爱,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回报则是在回应这份爱,传递这份爱,散播这份爱。”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对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是新时期坚持在基层工作者的楷模。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最基层最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而感动。”甘肃省镇原县融媒体中心干部、下派新城镇惠沟村党支部书记闫钰这样告诉记者。
令人高兴的是,为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张桂梅精神,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女孩能够走出大山,继续完成高中学业,华坪县已经成立了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助学会经费来源于会费、捐赠、政府资助等,资金主要用于女高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华坪县的教育助学活动。丽江市委、市政府和华坪县委、县政府已为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筹集了第一笔助学金200万元。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6
20xx年,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认识,我要以实际行为,扎根于中学教育,让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参加工作以来的历程:从1 997年9月,我就报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向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平凡的事业。在这十三个春秋所走过的历程中,我永不退缩,更不放弃,我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当我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关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里、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理解理解他们,多跟他们谈谈心里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对不同的心声进行因材施教。
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学和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工作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请教,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