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能手事迹6篇

时间:2024-05-18 作者:Monody

事迹材料是培养公正和公平意识的重要素材,我们所写的事迹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致富能手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致富能手事迹6篇

致富能手事迹篇1

1988年的冬天,我出生在西安未央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后的第三天由于高烧不退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后遗症,导致我语言表达障碍和行动不便,经医院鉴定属于二级残疾。

小学期间,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接送我上学,而他们全然不知身为残疾的我每天都要忍受着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没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就在初中刚开学没几天的时候,一位同学由于嘲笑我是个残疾,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与这个同学大打出手。由于老师的及时赶到,阻止了我们的纠纷,从此,这位老师便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不断关心我支持我。在我内心里,老师的这十年照顾已经不能用感谢来表达了。

2004年我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连服务生的工作都没有一个老板用我。直到2005年,我深思熟虑后终于决定,自己的人生将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完全程。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我毅然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当我进入一个新兴的行业时,发现自己对创业经验的匮乏和行业知识不足,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懂,做事东拉西扯,处处碰壁。对于这样的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刚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很艰难,无论是创业资金还是人脉关系都是很艰苦的考验,必须在严峻的考验之下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无论做什么行业,首先需要:踏实的走路,从实干出发。因为争取一个客户不容易,丢失一个客户很简单。交易需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不绷紧质量的弦,弹不出市场的调。因此要制定的`策略是:以诚信取胜。”

2005年我开始和家里人搞养殖,因为和家里的意见达不成一致,所以决定开始做建材陶瓷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2005年底退出建材行业。2006年3月一个亲戚知道了我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便将自己的鱼需物资生意(饲料原料供应:玉米,麦麸)交给我进行打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对这个行业轻车熟路,两年间认识了很多饲料厂和渔药厂家的合作人,生意做的如鱼得水,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一大批原料订单被退了回来,导致我将两年来的所有积蓄都赔了进去,后来才分析发现是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检验质量不过关,以至最后以失败告终。

六年的创业历程,我不断的成长,我逐渐意识到,无论做什么行业,学习知识是前提,知识会让我快速、稳健的经营好这份事业。

我明白“市场是海,商业是船,质量是帆,人是舵手”,唯有知识才可以让自己能很好的把握这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达到事业辉煌。“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创业艰难,想要更大的成功,我还要不断的寻找和摸索。2011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西部创业网,免费创业培训,申请政府扶持贷款”的消息,非常激动。通过查看网站、电话咨询、现场咨询,我了解到,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在陕西教育学院设立了省市创业培训基地,凡陕西户籍有志于创业的朋友都可以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合格结业者还可以申请政府免息贷款。现在已有3000多人参加了免费培训,创办企业400余家,获得创业贷款3000多万元。

多好的事情啊,创业者就需要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与其他创业者交流心得体会,拓宽人际网,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想到这些,我立即报名,并在2011年10月10日参加了陕西省第11期syb创业培训班。为期15天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市场评估再到企业法律责任、制定利润计划等等课程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创业能力,更坚定了我的创业之路。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创业伙伴,让我感到创业不再孤单。

我认为一个人富裕了不是成功,只有让周围的人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成功。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仍想用自己努力获得的果实来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使更多人脱离贫困。从2010年开始,我用我的微薄之力,多次向贫困地区捐献钱物。并且,我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加入,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添砖加瓦!

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认为,事业就像钢琴曲,高音是事业的顶峰,低音是走向衰落,我希望所有的创业者能保持中音,发展下去,一定会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致富能手事迹篇2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放弃更好的选择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之后,她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为百坭村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她帮助村子发展电商,让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建档立卡户,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驻村满一年的她,汽车仪表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跑完了长征,却因意外戛然而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扶贫干部们不忘的初心,黄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燃烧出信仰的火光。

黄文秀用短暂而优秀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是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员初心的典范,是新时代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榜样。黄文秀是一朵“小红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靠担当和奋斗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将“红色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红花”虽然倒下了,但她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却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未来长征之路的坚持,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黄文秀就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奋斗的一员,这种甘于下基层、乐于与群众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层干部的缩影。送别这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年轻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质,方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凝聚拼搏奋进的力量。

致富能手事迹篇3

石根同志出生于1972年,是侯家营子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工作认真、负责,内心纯朴、善良。在事业上他没有非凡的业绩;生活中没有动人的事迹,他像草原上一株平凡的小草,但却散发出非凡的魅力。

刚开始务农的时候,由于耕地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加上思维局限,他和大部分农牧民一样,小规模种植农作物,虽温饱无忧却难有发展。2008年开始,国土整理项目进入白泥井镇,并率先在侯家营子村开始,土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到2012年,供港蔬菜基地的建立,极大拓宽了白泥井镇产业发展前景及当地农牧民的视野。受其启发,石根主动出击,联合其他四户农户,于2012年12月成立了升茂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发展种养殖,誓要找出一条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后,石根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与农户商议土地流转、向企业寻找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首先与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种植豆角、牛心菜等蔬菜,同时发展肉羊养殖。随后,种植业方面,石根利用手头优质耕地资源,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方,从与甘肃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种植马铃薯,逐步加入南瓜、有机青贮玉米等作物,产品远销山东、北京、甘肃等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马铃薯、南瓜、青贮玉米订单稳步推进。养殖业方面,逐步加入肉牛、地蹼、鸡,现以肉牛养殖为主,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和利木赞。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进步。首先,他顾全大局,主动参与、调解周边农户土地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避免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他积极引入并配合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业务,为农牧民增收广开渠道,比如自治区级涉农龙头企业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位于侯家营子村。最后,他鼓励、带动农牧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籽粒玉米行情较差的背景下,通过引入利得亨农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有机青贮玉米,提高农产品收益。

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石根,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此,他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提升自身素质。2015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农林牧渔大类二年制专科农村行政管理的课程,并通过努力学习,于2017年7月31日获得了毕业证书。这为他更好的发展自身、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石根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他的默默耕耘铸就了他的平凡,也是这样的平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致富能手事迹篇4

在一个农家的鸽舍内,一只只灰白相间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着鸽食,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一个蹲在地上的残疾人认真地给他的“宝贝”投食,这个人就是姜长炎。

姜长炎是沙县夏茂镇大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972年出生的他,由于青年时代遭受失恋的打击,导致精神出现问题,也因为治病买药的花费,导致家中贫困,面对困境,姜长炎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肉鸽的`养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自强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县、镇残联的关心下,通过康复治疗,姜长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对家庭困境,家中年迈老母亲需要赡养,自己今后的生活还要继续,姜长炎并不甘于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无所事事。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朋友养鸽赚了一些钱,他觉得这是一次机遇,想试试看,于是用身上仅剩的几百元从朋友那低价回收了20几只肉鸽回家饲养。没有钱建鸽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当鸽舍,自己安装鸽架,干活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酸脚麻了才肯休息。为了养好这些鸽子,他经常到朋友的养鸽棚取经,学习养鸽技术,从不会到会,边养边学。就这样鸽生蛋,蛋成鸽,从20几只到170多只,一年养鸽收入从不到1000元到现在上万元,通过肉鸽养殖摆脱贫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准养殖,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养鸽子,姜长炎不断摸索学习,他熟练掌握鸽子各个阶段的主要病害与防治,肉鸽养殖有老鸽、中鸽、乳鸽三个品种,一只老鸽能卖50元、一只中鸽卖30元、一只乳鸽卖20元。老鸽价格高但养殖周期长,姜长炎把重心放在养殖幼鸽上,幼鸽价格虽低但养殖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可以增加养殖收入。解决养殖种类问题,姜长炎不满足于小镇圩场销售,精准分析市场,针对县城医院患者康复对肉鸽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从而“转战”人口更为密集的沙县县城医院周边。“我不去菜市场卖鸽子,那里卖鸽子的有好几家,竞争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县医院门口推销,那里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几十只的订单量,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我这里订鸽子了。”说起卖鸽心得,姜长炎讲得头头是道。

残联帮扶,助残创业就业

“我与母亲一起生活,她身体不好,平时我就靠卖这些鸽子补贴家用,这些年沙县残联帮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谢。”残疾人创业就业,需要各级残联助力,2018年开始,沙县残联了解到姜长炎这一情况后,决定对其实行创业就业帮扶,连续三年,每年补助5000元创业就业资金给姜长炎购买幼鸽和鸽食,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收入。对于其他人而言,养殖170多只鸽子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对于姜长炎来说,这却是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2020年,沙县残联也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住房修缮改造工作,将姜长炎的住房纳入修缮改造名单,为其改善居住环境,让他可以更专心地养殖鸽子。

致富能手事迹篇5

周伟法,中共党员,延津县潭龙街道固头村人,一个憨厚的黑脸汉子,既是固头村的村委会主任,又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以来,他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和村两委班子一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发展产业,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周伟法家不是大富之家,周伟法也算不上创业功成之人,但他不怕困难,敢想敢干,面对固头村长年无集体收入、村委办事缺钱的困境,他不等不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政府鼓励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并出台了奖补政策。村里很多贫困户想享受这项政策,但村里无合适经营主体带贫,奖补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周伟法了解这一情况后,经粗略计算,抱着宁愿赔点钱也要把政策落实到位的想法,出资30万元成立了盛伟家庭农场,以比市场价高1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贫困户25亩土地,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流转土地200元奖补政策,前后加起来每亩地增加收入300元。土地收入提高了,但光靠种地,贫困户增收幅度还有点小,周伟法仔细琢磨后,决定村内贫困户可优先到家庭农场打工,每人每天可得工资80元以上。目前,盛伟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已流转村内土地120亩(含贫困户土地25亩),下步计划再流转土地80亩,扩大农场规模,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发展方向,争取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贫困户高秀芬激动的说:“我家里也没劳动力,地里活没人干,我年纪又大了,早就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总觉得人家给哩价格低,只好自己带着病种地,身体很吃不消。听财政局的帮扶人说流转土地国家有奖补政策,我一算账可高兴,觉哩划算,但俺村没人干,我可着急。俺哩村长知道后,热心的帮助俺流转土地、申请奖补资金,还比市场价一亩多给了100元,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俺村长了。”

延津种植的优质小麦一直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在固头当地有句哪些地方小麦长得好的俗语说“两潭加一固,通村平陵也在数,夹堤门前有几步”,意思是说这些地方的土地适合种植小麦,其中的“固”字就是指的固头村。固头村的小麦之所以产量高、品质好,主要得益于当地特有的土质和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非常适宜规模化种植。为做好固头村小麦文章,增加群众收入,周伟法和村两委多次奔走省市科研院所、大中型农业公司,最终与国内著名农业企业豫粮集团达成初步意见,由豫粮集团延津小麦产业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在固头村流转1200亩土地用于繁育高产优质小麦种子,同时计划投资80万元在固头村建设种子包装袋厂,可带动村内群众20人就业。项目运作成功后,单流转土地管理费一项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作为致富带头人,依靠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多年积累,周伟法还组建了固头村建筑队,优先照顾安排村内贫困户打零工,有些贫困户劳动能力弱,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想干活,周伟法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其安排较轻的活干,可工资却一点都不少给。

贫困户周焕发感动的说:“我都60多了,跟着周伟法干了好几年了,现在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我没事干,周伟法都会帮我找点轻活干,让我多挣个钱,我很感激他。”

周伟法做的都是些小事,虽然他资金不多,实力还不够强,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但他仍然长期坚持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周伟法说,现在他还不是一个称职的致富带头人,下步他要真正的把家庭农场和建筑队管理好、经营好,特别是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把盛伟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借势豫粮集团,让固头村的小麦产业变成一棵摇钱树,带领固头村的贫困群众早日奔小康。

周伟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质优良,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以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克难攻坚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帮扶、致富带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致富能手事迹篇6

“要买什么裤子去到姜锦香店里看一看。”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姜锦香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酸楚——姜锦香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姜锦香创办玩具厂有十多年,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安安稳稳过后半生日子,毫不夸大的说是悠哉悠哉的,可她是镇妇女创业的佼佼者,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于是和家人商议到县城开裤店,通过多次与她爱人沟通,最终家人选择支持。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这终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姜锦香要做的工作很多:

1. 市场调查。姜锦香觉得要开好多大价位的裤店,就要了解普通老百姓需求什么价位的裤子,客户群能有多少,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大体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也确定了“驰蒙”裤业。

2. 了解市场价与进价。商品价格对于开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将市场价与进价进行对比找利润,为了解市场价,姜锦香实际考察了很多地方,当然,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姜锦香都一一克服了。了解进货价是为了算出每件裤子的利润,这是很关键的,姜锦香了解到,如果你去问价,一般是问不出最低价的,只有进行不同的考察对比,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价格,所以为了能得出最终价格,姜锦香又跑了很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处问价”,终于把价格基本定下来。

3. 计算利润。商人最注重的就是利润了,但是利润不只是卖价减去成本这么简单,毕竟要租店面,还要置办货架等一系列东西,姜锦香白天就在县城找店铺问价格,晚上在网上找货架等需要的东西,最后算出了这些价格,再以后就可以算出利润了。

4. 找进货渠道。找一个好的进货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提高利润,当然好的进货渠道是最难找的`,姜锦香开始四处寻找进货渠道,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不尽人意,然而就在她最迷茫的时候,一个朋友提醒了她,这让她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理想的进货渠道。

5. 租店面。找一个好店面不是容易的事,姜锦香经过多家实际询问对比,终于在香港城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这也将是她未来几年为之努力的地方。

6. 办营业执照。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姜锦香在创业协会的帮助下,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看着自己的裤店,姜锦香感到很欣慰。

7. 宣传。经营生意,宣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姜锦香通过广告及亲戚朋友等宣传,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直到现在,姜锦香的驰蒙裤店算是踏入轨道,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姜锦香感到付出没有白费。今天,姜锦香站在自己的店门前,看着一批批的客人,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