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演讲稿使演讲者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观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撰写演讲稿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以便更好地传达我们的信息,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1
各位亲戚朋友:
您们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2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清明时节。每年的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怀念亲人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数百年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斗争的,曾把鲜血洒在人民解放道路上的英雄们。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xxx”。英烈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赢得最后的胜利,换来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历史不会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耸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这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缅怀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忆往昔,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自我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我们还记得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我们也记得用单手托住炸药包的董存瑞,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些坚贞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先烈们,也许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正是无数的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使中国得以解放,得以崛起,得以腾飞。
毛泽东同志以前说过:“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作为走进新世纪的小学生,在我们享受和煦的春风,美丽的校园,优等的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要把革命传统牢牢记在心头,以此激励我们、警示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完美生活。
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的颜色,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万里长城。请相信你们的后代必须会踏着你们的足迹,珍惜完美时光,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开拓进取,培养优秀的品德,锻炼强健的体魄,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准备为建设完美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又逢端午,走近屈原》。
大家知道,对于我们常写作文的高中生来说,屈原已是一个谈得过多,以至于不敢再谈的人。但过节毕竟与写作文不同,要过好一个节日,我们需要挖掘其背后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人们过端午,固然有诸多特色不一的风俗偏好,但无论在哪儿过端午,屈原总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文化印记。既然屈原已成为了端午节固定的文化标识,那么要避开屈原空谈端午便显得不那么容易。因此,迎着端阳佳节,我今天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屈原的一些看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渔父》,韵味悠长。说屈原被放逐之后,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到他如此模样,非常惊讶,便问:“你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被放逐了。”渔父说:“在我看来,圣人应该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世人如果都浑浊不清,为什么不随其波而扬其流?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你不也去大醉一场,何苦自己深思高举,弄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古语有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的干净清洁的身心,怎么能忍心被这污浊弄脏?我宁愿葬身鱼腹中,也不愿苟活!”渔父微微一笑,摇着桨走了,从船那边传来他的歌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和屈原都爱性灵的清洁,却选择不同的道路。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屈原的精神气魄是可以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没有像渔父那样超然世外,而选择的是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
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真像《庄子》种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发挥想象,装点一个芬芳世界,迎接他的新娘。这芳香的世界就是他的理想,他的乐土,他的众香界。他写道:“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明胡应麟说:“唐人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清赵翼又道:“地经三闾草亦香。”芷、兰等香花异卉,成了屈原的精神背景。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人存在的意义大多要到社会群体中去追寻,人的“私自之怜”不能说不被允许,至少是不获提倡。屈原的精神,毋宁说是一种艺术的补偿,人们年年在端午纪念他,或许正为了屈原那香中有冷,冷中有香。可谓一剂净心清火的冷香丸,一味护持内心的正气散。
屈原以天问式的叩问,深究宇宙人生之理;以浪漫的吟咏,袒露哀怨感伤的隐微;以自依彭咸之选择,注释着精神境界的力量;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心,体现个人的张力和韧性。我想,这便是他最深刻的人文价值。
我们身居当代社会,名利物欲纠缠于外,嗔痴欲念躁动于中。因害怕慢人一步而使急躁的烈火肆虐方寸;因迷恋未得的利益而使良性的窃贼逍遥法外。丝竹乱耳,案牍劳形,传承屈原身上独特的精神气质,体验他清远澄澈的心灵境界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端午品屈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照自我、明晰经纬、沉淀生命的文化契机。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又是一年端午时,让我们一同走近屈原,品味屈原,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做一个清华其外,澄明其中的人。
谢谢大家!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如题目是《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们早已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小礼物,习惯了在“父亲节”向爸爸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后,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纪念129的演讲稿范文篇6
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现在的已经作为我国法定假期了,这充分证明我们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增强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__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