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大家都知道,写作文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汉服热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汉服热作文篇1
一个理科大学生,要做汉服,在我爸爸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我却偏偏要做给他看
爸爸是个作家,他多次对我说,现在的青年,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信仰,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过的苦难。爸爸甚至说,如果我们的文化不去继承,传统不去复兴,那么我们何谈文明古国。我虽然常常和爸爸唱对台戏,但是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和他有共同的话题的。当然我得有自己的行动,得有自己的实践,加上妈妈年轻时候是个业余裁缝,所以,大学刚刚毕业,我就动了想做汉服的念头。
做汉服,说说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为了做汉服,我看了一些关于汉服的书籍。古书上说:“中国自古的衣冠上国,有章服之美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华夏就是这么来的。”鉴于此,我对于做汉服更加信心满满。因为我觉得,做汉服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可以把它和文化的振兴相联系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常常走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着个性的西服,唱着洋文的歌曲,可是,我却总是莫名的惆怅。我不禁问自己,我还是一个中国人吗?我还是中国的青年吗?我不得不到历史书中寻找答案。我才慢慢看清,是啊,是那些褐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家伙,如狼似虎,带着坚船利炮,用蛮横和粗暴烧了我们的圆明园,毁了我们的家园,夺了我们的珍宝,抢了我们的殿堂。后来,我们虽然知道了民主,可是,我们却忘了纲常伦理,我们有了不少西方歌曲,却忘记了角徵宫商,我们能够建造高楼大厦,却很少去看看烈士墓碑。我们西装革履,却没有了我们自己的衣裳。在哪里,我的礼仪之邦,在何处,我的汉家服饰。中国的龙舟节竟然被韩国申请去了,这是怎样的哀痛和悲伤。霓裳羽衣曲曼妙地弹奏,我心里的汉服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有一群人正在为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而奔波,在为了汉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求索。
说干就干,我买来了机器,买来了有关书籍,花草,鸟雀,凡是汉上需要的图案,我都买了。我和几个有志于此的好伙伴一起探讨做汉服的心得体会。她们有的是我大学的同学,有的是我本县的好友,有的是因为汉服才认识的朋友。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做的汉服有模有样,花色、品种、式样也越来越多,而且订单慢慢多起来了。妈妈看着我的汉服,喜在心里,爸爸总是夸我无师自通。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做汉服是有美术基础的。早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绘画,本来是想学习艺术类绘画专业的,但是,因为老爸的多次反对,才没有走这条路,而是学习的物理专业。其实,改行的以前有,现在有,未来也有的是。朱逢博据说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可是,她的歌却唱得那么好听。我虽然不敢指望有那么大的期望值,但是,我相信,只有用心做了,只要是付出努力的东西,将是人生中最美的青春。
终于,在我学习做汉服的第八个月,江西一家电视台专门采访了我们几个做汉服的年轻人,那一天,特别是播放视频的那一天,我们开心极了。
我们的汉服,我们的信心所在。
汉服热作文篇2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国家传统的服装其实是汉服,但是我见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还特地从网上搜了一下国家的汉服,我发现,她是那么的美。汉服就和古代电视剧中的服装感觉长的差不多,我感觉很漂亮,因为之前看电视时就特别喜欢里面女主的服饰,有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穿。
后来我从某家卖衣服的网站里,搜了一下“汉服”,然后就去看了一下评论,发现有好多买汉服的都是因为“cosplay”,而不是纯粹的自己想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不过在别的一些国家,如果家庭中有大型活动,家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要穿上自己的服装,而这样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而且传统汉服这么美,为什么不穿呢?于是我从网上买了一套,虽然自己还小穿上有些不伦不类的,不过我想肯定会有适合它的人,长大一些总是可以穿的。
汉服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而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更不应该毁了这份文化不是么?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愿意这么做。
所以我希望真的可以有一天,我们拾起手中的汉服,穿上它,不仅仅是为了“cosplay”。
传统汉服,真的很美,它这份文化需要我们传承。
汉服热作文篇3
“让一让,让一让……”舞台上的大幕还没有拉上,台上显得有些混乱,人们都在摆放道具。我看了一眼候台的同学,大家都穿着汉服,手中拿着笔墨纸砚。台下的观众交头接耳,惊叹连连。“哇!那个就是汉服吧!……”“这衣服太好看了……”大家的眼中满是羡慕。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想起在北京旅游时见到的一幕。那天傍晚,我吃完饭出门散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一条斑驳的小巷里。前面有一个小女孩,穿着马面裙,领口上面有绣花,下半身是儒裙,模样很可爱。我愣了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服?随即,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这是什么奇装异服?这年头,还有人穿这个,真丢人。”小女孩握紧了双拳,也许是因为生气,脸都红了,小声却铿锵有力地回了一句:“这是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服装,我们自己的‘文化衫’!”
“下面请欣赏《寄明月》。”报幕的声音响起。随着舞台上的灯光忽然亮起,我从回忆中回过神。候场的人陆续上场。头上的发簪像是飞舞的花蝴蝶,上下飘扬,前奏用古筝,舒缓轻快,让人放松,中间穿插琵琶,激扬顿挫。舞台中央是飘飘霓裳,一颦一笑都美得惊心。他们随着中国传统曲目起舞,裙裾飞扬,在聚光灯下光彩夺目。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一曲终了,他们缓缓走下舞台。台下的观众一拥而上,生怕晚了没有位置。“你这是哪里买的啊?太好看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站在一旁,心中不禁暗叹:曾经的人们西装革履,却忘记了自己的衣裳;曾经的人们都去学习钢琴,却冷落古筝、扬琴,可它们明明与钢琴同宗啊!
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衣服,是我们的“文化衫”!现在我们可以穿着汉服,拿着团扇,大大方方走在街上,不仅不会收到打量的目光,听到反对的声音,还有可能受到赞美。它在慢慢被人所接受。从汉服开始,炎黄子孙在慢慢将自己遗忘的东西找回来!
汉服的兴起,不是为了让满大街的人都穿它,而是让人们了解它,认同它。汉服如此,京剧、国画、书法……亦是如此,这些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认同传统文化,更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融合,创新发展。愿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国粹,将其发扬光大!
汉服热作文篇4
据报道,4月5曰零时,有人在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二十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深衣”作为北京奧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2008年北京奥运礼服采用充满民族特性的服装并无不妥,和不伦不类、明显是顶着唐朝马甲而实际是清朝股饰变种的“唐装”相比.更具民族性。“深衣”起源于轩辕黄帝,结束于明朝,宽袍博带的“深衣”传承了数千年,是华夏诸族的共同服装.期间虽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是“舒广袖”、“峨髙冠”的“深衣”一直长盛不衰。故而,说其印有深刻文化印痕是千真万确的。再看日本和服和韩国韩服,那形制、那样式,无不是汉服的改装影子。清代,“辫子军”革了“深衣”的命,民国西学东渐,“深衣”成了断代幽梦.但仍和满服有割不断的联系,最后演变成长袍马褂。新中国成立,全国同此颜色的中山装盛行,国家衣着一片灰暗.濡染上无尽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改革幵放以来,天下服装趋同,中国人的服饰潮流开始猛赶西方时尚潮流。明亡300余年,中华的传统服饰“深衣”就这样杳然。
奧运赛场如果重现“深衣”,不亚于复古的时尚返潮,作为一种策划,这种礼服秀并无不可。不妨将奥运赛场当做全世界最大的t形台,让体育健儿们权作一次时装模特,将湮没于历史长河的“深衣”进行一次浩大的时装展示。而且,“深衣”逸如风的流动性也契合奥运的动感。将“深衣”之古同奥运之现代杂糅,也能体现中国人灵性的创意。
“深衣”作为奥运礼服,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展示中国策划奥运水平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因而.我理解的“深衣”作为奥运礼服更像是一种服装表演,是展示中国奥运风采的一种服装道具,是奥运秀。
“深衣“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重回现代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道具,作为一种历史的忆念,让其在影视剧中重现,在奥运这样的特定活动中充当礼服,发挥其个性魅力,依然是个不错的创意。
汉服热作文篇5
期末考试后的一个礼拜,我们开始了古筝集训,在集训的最后半天,我们参加了一节生动的课堂——汉服礼仪。
刚吃完午饭,我们就穿上了美美的汉服,大家兴奋地等待着老师。这堂课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教我们做眉笔和口红的女老师,一位是教汉服礼仪的男老师 。为什么要做眉笔和口红呢?因为我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妈妈变得更加漂亮。在等待口红凝固的时候,汉服礼仪老师给我们讲了汉服的特征,礼仪和一些古时候的故事。
首先,老师讲了汉服的形制。汉服是用50厘米左右的布帛剪裁的,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缝合,所以一般汉服后背有一条缝。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汉服的袖口,我一直以为汉服的袖口是很宽的,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知道了汉服也有小袖,袖口里可以放东西的。还有就是衣领,汉服典型的就是左侧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叫做“交领”,代表了做人要不偏不倚,要中正。讲完了汉服的形制,老师对我们的“汉服”进行了点评,原来我们很多人穿的不是汉服,是影楼装。至于我穿的,原来是改变后的汉服,是汉朝一位跳舞的人改制的。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礼仪,比如古代女子开心不能大笑,生气不能高声,走路不要回头,衣服要干净......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用扇子遮住面孔,其实也是一种礼仪,叫遮面礼。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孝道,老师说:“你们今天做眉笔和口红送给妈妈,也是一种孝道。”得到了表扬,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有关孝道的小事故,比如二十四孝: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讲从前有个朱寿昌的人,母亲是一位小妾,七岁时,母亲被父亲的正妻嫉妒,被赶出了朱家。从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没有见面。朱寿昌做官期间,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得到线索后弃官寻母,终于在陕西找到了母亲。我们听后很感动,我边上的小朋友说:“我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孝顺”。
这天晚上,我梦见我穿越到了汉朝。
汉服热作文篇6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拥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近日,凭着遵循古代礼仪,上课生活都穿汉服迅速走红的同寝室女生引发了众人的热议。这究竟是一场无端的走红炒作还是汉文化的再度复兴,其后所蕴含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就事件本身而言,选择穿着怎样的服饰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便无外乎是个人的选择,为何这样的选择能够成为女大学生走红的缘由,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巧合,类比于中国诗词大会中武亦姝的迅速蹿红,虽走红的表象看似不同,但其本质上都反映出了相同的问题,那便是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仍对汉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抱有一份执着的热忱。且,在快节奏生活之中欣赏到一抹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是合乎大众审美价值的。然而,这些漫天的热议当然不是仅仅将视线停留在是否合乎审美这样简单的层面。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士高度赞扬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认为女大学生们是传承汉文化的有力实践者;而对立之处的人们却大肆谩骂,认为是一场恶意的炒作营销。在两派截然不同的声音之中,我们又该如何判定此事,我想,这便需要剥开其炙热的外表,察其本心。
中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有着汉字、诗词等杰出代表,也有汉服饰,汉饮食等丰富内核。因此,汉文化的传承抑或复兴并不只是穿汉服成群出行,成为一道宣传风景那么简单。细细想来,效仿古人穿着汉服不该是复古运动,而该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求新运动。复古是文化的守旧,而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而复兴是批判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传递给我们的精髓应该是“重神轻形”,从这个层面上说,延续传统,学习古礼,需要的是诚意而不只是形式,文化可以多元化,汉服全然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元,但是若将此演化成一场汉服“秀”那便是“崇形弃神”,其所复兴的也只是被历史淘汰的文化鬼魅,再无意义可言了。
汉文化的火焰想要愈燃愈旺,需要我们为之添薪加柴,其依靠的方式途径多样却并不简单。我们不应把个人的选择上升至文化高度但应该以此为由,开始了解、热爱、发扬我们的汉文化,让篝火燃尽文化的糟粕,让其余热所照亮的,是我们心中的复兴之火!
汉服热作文篇7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其中的汉仅代表汉民族,不是汉朝哦!
汉服种类有很多,有齐腰衫裙、齐胸衫裙、大袖汉服、圆领袍,我就有一件刚买的汉服。
我的那件汉服我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美炸了仙爆了太漂亮了。这件汉服它的颜色可谓五彩缤纷,主要有四种颜色,它们是白色,橙色,粉色和蓝色,以橙色和蓝色为主色调。
我的上衣内衬是橙色的,这种橙并不是那种娇艳的橙色,而是一种感觉很大气的,处于白与橙色之间的那种淡淡的橙色,使人眼前一亮。
内衬外还有一层薄薄的白纱衣,肩膀那块儿还绣着两只凤凰,甚是精致美丽。白纱衣看起来十分轻薄,穿上后仿佛是把一朵云彩披在了身上。肩上的凤凰是用橙色,蓝色和粉红色的丝线缝制的,仿佛这凤凰会飞走了似的,还用白线在旁勾勒一圈。
裙子仙气的更是没话说,粉色的一层雪纺布打底,然后外加一层由深蓝到浅蓝再到白的渐变色的雪纺布,最后又在最外边加上一层深紫色的薄纱,薄纱上居然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银色亮片,在灯光下仿佛夜空中的小星星一样闪亮。
汉服在今天,仍然是抢手货,因为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着装风俗之美,是现代的服装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我有一件绝美的汉服,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