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俗有关的作文8篇

时间:2024-04-23 作者:pUssy

平时的素材积累可以为写作文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观点,使文章更有深度和说服力,写作文是一个反复琢磨和修改的过程,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跟风俗有关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8篇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1

六年前,我被爸爸、妈妈带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广州去上学,平时他们都很忙,都没有时光带我回家乡,今年春节的时候,妈妈放假了带着我回来过春节。一说要回家了,我真有点迫不及待。

我和妈妈坐了很长时光的车,最后到家了。下了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六年前栽的那棵树,瞧瞧,都长成参天大树了,枝叶很茂密,也很翠绿。那时,我和小伙伴在门前玩耍,玩了一会儿,我们都觉得无聊,小伙伴提议:“不如我们在门前种一棵树吧!”我的头点得像个小鸡啄米一样。说干就干,我们拿来一个小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去,嘿!不大不小刚刚好,此时把土盖上,给小树浇点儿水,小树乐得直摇头。

第二天,我来到了昔日我和伙伴们玩耍的小树林,看见眼前熟悉的一切,此时我想到了以前和伙伴们在那里烧野米饭的情景。我们先找来小铁铲,挖了个坑,此时又找来几块砖头,放在里面,把准备好的大锅放在上方,拿点枯枝败叶当柴火,最后放上豆子,火腿肠,竹笋和肉,再把淘洗好的米饭放进去,点上火,就能够了。过了一会儿,打开锅盖,一阵清香味扑鼻而来,同学们闻到这味道立刻被吸引来了,都抢着要,不一会儿,野米饭就被分光了。看到伙伴们狼吞虎咽的样貌,我在心里乐开了花。

我又去了我的母校,听别人说,我的母校变化很大。一想到立刻就要见到母校,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步伐也加快了许多。离母校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第一眼就看见了校园内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带,一棵棵小树被辛勤的园丁修剪成了蘑菇形状的.了,此时又似一把把绿绒大伞这样那么引人注目。放眼望去,这样宽阔、美丽的操场,操场这样红绿相间的,操场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跑道。昔日的那个狭小的操场已不存在,母校的变化真大啊!

唉!时光过的真快,我好想留住这一刻,此时好想在那里多呆一会儿!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县,那里有圣洁的白牦牛,雄伟的马牙雪山,还有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藏历新年。新年一大早,阿爷起来便挤好了新鲜的牛奶,阿奶开始熬制奶茶,炊烟袅袅,茶香扑鼻,不一会儿,一大锅奶茶翻滚着香味,使我馋得直流口水。

阿爸拿来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龙碗里,阿妈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黄的酥油化开了,荡漾在洁白的奶茶上,闻一闻,真香啊!这天,人们还要吃手抓羊肉。阿爷说,藏历新年这天吃手抓羊肉象征着幸福美满,来年五畜兴旺,庄稼丰收。当阿爸把一只羊剁成大块时,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进了大锅里,围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个下午,村庄里都飘着手抓羊肉的香味。晚上的节目更热闹。大人小孩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村里的大场上,围着篝火跳锅庄。

音乐响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锅庄跳起来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脸都被篝火映红了,欢乐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欢呼声、笑声、孩子们的呐喊声响彻了整个村庄,幸福洋溢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很美吧!希望你有机会也来我的家乡和我一起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3

每个地方,都有那个地方的民俗民风,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当然,我的家乡:湛江也不会例外。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都要大扫除。大扫除的寓意是把晦气,霉运都扫走,还要把自己家门前的垃圾烧掉,寓意也是一样的。这一天当然也要贴对联啦!我们要把 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的对联都各有特色。吃团圆饭的时候,鸡、鸭、米粉和淮山可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二,这一天在湛江叫做开年日,也是我们最忙的一天了!千门万户都要去庙里祈福。烧香时所烧出的烟运载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来祈福的人很多,他们排成的队伍长的跟一条龙似的。除了祈福,我们大家还要吃开年糕。开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极了!

大年初三是斥口日,传说这一天很容易会发生吵架事件,所以大家都会在自家的门前放鞭炮,把不好的东西赶走。由于大年初一,是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等,部分农村还有吃斋习俗。初二也不能扫地,所以今天就要大扫除了!

初四到初十,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要穿上新衣服到亲戚家拜年。大人们都忙着封利是,小朋友们呢,就忙着收利是了!

十五元宵节可热闹了!大部分村庄和乡镇要举办舞狮、游神、唱大戏、武术表演等民间活动舞狮会游荡每条村,我们要准备钓清(红包)给舞狮“吃”。当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晚上,我们大人小孩可忙了!大家一起去偷清:偷到荷兰豆,眼眉就会弯。偷到葱,就会很聪明。偷到蒜,就会计算………。

我家乡的习俗我很喜欢,真希望下个新年的到来!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4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5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6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习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齐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

跟风俗有关的作文篇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将我们的大中华比作一个大花坛,那么每个民族就是为个大花坛中绽放异彩的一朵朵鲜花;如果再把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比成一块夜幕,那么每个民族的风俗就是这块夜幕上的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帐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着,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习俗特色你们都了解了吗?不过,光了解藏族的风俗还不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还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风俗习惯,快快行动起来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中华这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了解、去认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