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观后感5篇

时间:2024-04-19 作者:Kris

观后感是我对电影的真实反应,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写观后感能够让我们对电影的主题和情节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空间站》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5篇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1

随着神舟八号飞船的成功返回,我像所有热爱航天事业的人一样,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鼓励之中。之前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不停的出现在我眼前:祖国第一个实验空间站“天宫一号”顺利发射,随后其合作伙伴“神舟八号”潇洒的追了过去。在深深的空间里,两个舞者紧紧“拥抱”。我还记得两艘飞船对接的场景。在指挥官的控制下,八神以30米和20米的距离慢慢接近天宫一号,两个人越走越近,终于接触到了!经过缓冲、修正、回拉、锁定等技术动作,他们终于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成功了!

每当这些经典的画面印在脑海里,那种普遍的无限空间情结让我想停止躺在床上,我会浮想联翩;当人类去月球、火星或其他星球时,就像是一次短途旅行。放假期间,老师会带领全班乘坐舒适的星舰飞入太空。第一站是去月球。当然,我们会去看嫦娥的姐姐,给她讲美丽的故事,还有可爱的玉兔。你跳出来吓到我们了吗?在高高的月桂树下,当然是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要照张相!第二站是大明星。上面热吗?大河是怎样的呢?月球上有同样的月桂树吗?最关心的是大明星上有大明星吗?他们对我们是什么态度?

我们在这里,月亮在这里!同学们欢呼!他们打开舱门,看到一群人从远处欢迎我们。他们包括杨很多宇航员叔叔,他们都穿着白色宇航服,慢慢地朝我们飞来,他们为什么没看到嫦娥?“醒醒,你怎么不脱衣服睡觉?”母亲的声音突然让我回到现实。多有趣的梦啊!睁大眼睛,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很久以前古老的飞翔梦现在不是实现了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普通人太空旅行的日子应该不远了。我期待着那一天!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2

航天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代代航天人在漫长的探索和开拓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的价值理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超越自我,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为家国天下作出杰出贡献的奋斗精神。

首先,航天精神代表了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追求。中国航天的成功离不开几十年来科技创新的积淀。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打造国际领先的载人航天工程,努力掌握探索宇宙的核心技术,引领全球航天发展潮流。

其次,航天精神代表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在航天领域,失败是常态,而每一次经历都需要倾尽所有的智慧和努力。中国航天人从未气馁退缩过,总是勇往直前,不断创新,攻坚克难。他们敢于挑战极限、奋勇争先,用行动诠释着“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敢为人先”的进取心态。

最后,航天精神代表了弘扬科学精神、传递希望的文化价值。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无论是在尖端技术应用还是破 解难题上,总能保持着强大的创造力和领先优势。在这里,科学精神得到了彰显:严谨、探究真理、勇于实践。这样的人们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个体力量所拥有的伟大与无限可能。

中国航天事业的漫长历程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在陈竺、钱学森等开拓者的带领下不断壮大,五十多年过去,它的轨迹已经越过了大半个世纪。而且,中国航天极有信心成为首个用载人运载火箭登陆月球的国家。这些磅礴若冰山的远景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始终保持奋斗和创新的精神状态。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航天事业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你有一个梦,他有一个梦,我也有一个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驾驶太空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我很崇拜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等航天英雄。他们勇敢而自信地登上太空飞船,飞向太空,探测宇宙空间,让人类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宇宙,更进一步地掌握了航天科技。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我们国家一步步成为世界航天强国。

如果长大后我真的成就了梦想,成为一名自豪的航天员,我将时刻期盼着踏上太空旅程的那一天。我将和伙伴们一起驾驶太空飞船穿越地球大气层,进入浩瀚的宇宙,进行勤劳细致的科学探索。我们将在完成对月球的探索考察后,再对火星、金星等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进行探索,甚至还会飞出太阳系,飞向银河系探索更多的星球。我们将会发现大量的有关宇宙的奥秘,比如黑洞、中子星、宇宙射线等等,甚至将会发现外星人,并和他们交流成为朋友呢。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觉得我的梦想很酷吧!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实现、很有挑战性的梦想,想实现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成为航天员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驾驭航天飞机,才能应对宇宙航行和探索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其次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住失重、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对身体的考验。

为了实现梦想,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倍地刻苦学习,积累知识;也要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也有崎岖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就会距离实现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

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空间站》观后感篇5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祖国幅员辽阔,解放军叔叔把边境守卫的固若金汤,让我感觉,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从“东方红”一号拉开中国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开始,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成就。2020年4月24日,我国将迎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在这特殊的一年,让我们学习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不怕困难、战胜疫情!

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航天人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以艰苦奋斗作支撑,我们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也要秉承前辈们的精神,在特殊时期克服一切困难在家认真的、刻苦的、坚持不懈的完成学业,将来才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建国70年庆典,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关于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改变一对少年流浪兄弟一生的故事。看完以后,我不是很明白,回家后我就问妈妈,一个飞船,怎么就让这兄弟俩感觉这么激动啊?妈妈说,不止这两兄弟激动,全国人民都激动,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说明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妈妈跟我说,我认知的祖国领土,不仅限于地面的领土,还有领空和领海。领空的防护就靠中国的航天员,还有解放初期研究火箭、原子弹、导弹、卫星的科学家,他们同样是英雄。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牺牲精神,在领空战役中,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有如此底气。

航天人,正带领中国进入新航天时代,航天事业的成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在和平年代,不能忘了时刻守护我们的英雄们,向航天人致敬,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