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篇1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4月24日下午我在人民网的平台上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党史的直播课。观看过后,我受益匪浅。课程中分别在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有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的辉煌成就及启示两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唯物史观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方向,而且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融会贯通的结合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忆往昔,多艰难,成就仍非凡。于今朝,望未来,坚定跟党走。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回首过去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多少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才换来今日我们民族的荣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的奋斗目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来的烛光已经点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自己的成长发展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努力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报效祖国,为了祖国的明天。
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篇2
我好想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很多神奇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小狗、小猫多么可爱的动物啊,要是能和我说话那该多好,我就会让它按着我的要求,不给妈妈添麻烦,这样妈妈就会同意我养它们了。院子里妈妈种的两棵漂亮的花枯萎了,快要死掉了,要是它能告诉我怎么帮它,那该多好。我想发明一种语言翻译器,只要带上它,就能听得懂动物和植物的语言,并能和他们对话,这样人类就会多了很多朋友。
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汽车,它可以在天空中飞,可以在陆地上跑,还可以在水中游。有了这样的汽车,在堵车的时候,120车就可以飞过去把病人快速地送到医院抢救,不用担心病人因耽误时间,丢掉性命,如果前面是大河或大海的话,还可以直接游过去,多方便呀。我还要我发明的汽车不用汽油,只用把窗户打开,放进空气来代替汽油,汽车就会跑起来,这样的汽车还不会污染环境。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会长出新的尾巴,我想做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药,让那些摔掉了牙齿、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的人吃了就会长出新的牙齿、胳膊、腿,这样病人就不会再受病痛的折磨了,瘫痪的外婆吃了它就可以重新站起来走路,清楚地跟我和妈妈说话了。
我想做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像《绿叶仙踪》里的多罗西穿得那样的鞋子,只要你穿上它,你想去哪儿,它就会带你去哪儿,我想去北京看看,只要穿上它一眨眼就到了,不用再等长大了。还有如果上学快要迟到了,赶紧穿上它,这样就不会因为迟到而受老师的批评了。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实现我所有的发明梦想。
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篇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同志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扬“航天”精神,我也愿做一只“飞燕”。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穿云燕”。
我上学的时候必须每天翻越过家门口那座高山,才能到达6公里外山下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我攀越了业务、能力、意志、挫折、考验等座座高山。我作为一名有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当前所负责的宣传、组织、文秘、基层服务、群众来访等工作,面对再高再峻再险的“业务大山”,无论再苦再难再累的任务,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燕”,学习航天人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坚定信仰,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率先垂范。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加强学习、抓住时间的“惜时燕”。
每天抽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加油”“充电”,加强政治理论,边看边当“键盘侠”及时记下感悟、心得和收获,补充知识理论和营养,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生意义和内涵,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我愿意学习航天人惜时奋进的精神,做一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燕”,既进入求是网、人民论坛网、共产党员网等网站探宝,又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将时事新闻关注于心,浏览、分析和借鉴改革形势和各地经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珍惜每一天。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笨鸟先飞、自觉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工作、紧迫的任务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岁的我反应迟缓,文凭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须“笨鸟”先飞、自觉加班、未雨绸缪,弘扬航天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做一只忙碌中永远乐观、青春勃发、统筹兼顾的“燕”,否则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只有望洋兴叹。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这段稍微自由的时间,做好第二天的准备,把分内的工作再次回顾并做到极致,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总结和梳理一天以来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公私分明、守纪自律的“廉洁燕”。
“心底无私天地宽。”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为了干好工作、处理突发情况,办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唤、 1mi.net 一有任务,需要我们立即到位,需要我们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弘扬航天精神,既视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俭又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洁身自好,既严以律己更守住底线,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心无杂念、内心坦然,传勤俭之德,明公私之念,树法纪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欲望之戒,扬奉献之帆,我们就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燕”。
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也是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精神和风格的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做穿云燕、惜时燕、拼搏燕、廉洁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每一只勇敢翱翔的“飞燕”、每一名务实奋斗的干部最美的诗篇。
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篇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20__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__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__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__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__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思政大课心得体会2024800字篇5
中国水墨画流传至今,早已扬名中外。一撇一捺,一钩一回,笔随时生,出神入化,撇捺之间格局自现。做人也如作画,需知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如此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新时代有为青年,当刚柔并济,方圆并用。在《水墨留白,方圆相容》中,作者用于谦为国尽忠却被冤死的悲剧告诉我们当方圆并用,就像水墨留白之道,刚柔并济方为其中要领。若处世只方不圆,则必吃其亏而无处可诉;若只圆不方,则定遭他人冷眼相待。懂得如何在方圆中转换,才能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新时代有为青年,当藏锋守拙,蓄势待发。雄鹰能搏击长空,无他,全凭其蓄势待发的坚硬翅膀。庖丁解牛出神入化,无他,全凭其藏锋守拙修炼自身本领。高凤林能为火箭“铸心”,为民族铸梦,使“龙的轨迹”划入太空,无他,全凭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新时代青年初出茅庐,需藏锋守拙,蓄势待发,如此才能亮出自我,搏击长空,建功立业。
新时代有为青年,当行走正道,胸怀大局。有人问“何为正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以强国复兴为己梦。“禾下可乘凉”是袁隆平的信仰。多年来,他以一路稻香为正道,以养活14亿中国人为大局,一路征程,一路脚印。“眼里看的是病,心中装的是人”吴孟超以救死扶伤为正道,手中一把刀是信仰,游刃有余,几十年依旧精准。新时代有为青年谋求发展,需以先辈为榜样,如作水墨画,行笔不偏不倚,立身持正,胸怀大局,创辉煌人生。
新时代有为青年,当善于借鉴,脚踏实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落笔的方向,谋事半功倍之法,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学习行笔之力道,循一举两得之轨迹,领悟先贤哲理。刚柔并济,方圆并用,藏锋守拙,脚踏实地,定能绘出精彩人生!
一撇一捺,一钩一回,绘画就是绘人生。新时代有为青年,肩负国家重任,当习水墨之画,做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