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Brave

当我们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经历或事件后,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感受,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篇1

电能是我们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每天太阳西下,迎来黑夜的时候,电带给了我们一个光的世界。城市里的夜晚,霓虹灯闪烁,到处一片亮堂堂的景象。

可是电不是用之不尽的,况且电需要满足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电就更加显得珍贵。电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我们就更要节约用电。我们身边浪费电的例子不少,整天开着空调,不论春夏秋冬,这之中耗费的电可想而知。不随手关灯,有时候电灯一亮就是一整天,一整晚。也有时候电视机开着,可是却没有人观看,任由这些电白白浪费,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这些不过是我随意举出来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我们生活中浪费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要认识到电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地球的电能源有限。虽然如今各种各样的发电模式在我们的身边兴起,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用电形式的紧迫。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用电,不要白白的浪费电源。

节约用电,我们首先就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我们要将电用在真正用得找的地方,而不是浪费。就像我们开空调,在春秋温暖的时节,空调就没有必要开。因为室内外的温度恰到好处,这时候开空调无疑有种浪费在其中。还有我们在出门的时候,要记得检查屋子里的灯光,若是屋子里每人,而灯光又亮着耗电,这纯粹的就是一种浪费了。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用电习惯,节约用电,认识到如今电源的紧张。试想若是今后停电了,没有电的生活会带给我们多少的麻烦与不便利。

现在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开着灯,晚上的这段时间里是用电高峰。若是我们平常不注意节约用电,每个人都大手大脚毫不在意,等到将来又一天,我们的城市陷入了黑暗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后悔不迭。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李绅的这首诗是不是也表明了我们要珍惜粮食呢?

你们大家可曾知道,在人们浪费粮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粮食而吃不上饭?据统计全年浪费的粮食,够1500万人吃一年!可知有多少人浪费粮食呢?

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种时,人们又是怎么做的?把农民伯伯用汗水种出来的粮食随便浪费。每个人在浪费粮食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在浪费时,心里可能那么想:食物吃不完了,浪费一点也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吗?你们知道吗?在以前的时候,每个人家里都不富裕,经常填不饱肚子,常常去挖野菜来充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我们体验过吗?

而现在,人们都富裕了。过上了小康生活,都买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现在的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人们的全部心思都来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去饭店吃饭比家里还多!可是富裕也教会了人们浪费。

在以前的年代,人们都把粮食当作宝,生怕粮食有什么闪失。现在呢?大手大脚,吃不下的粮食就统统扔掉,这就是浪费啊!

现在的人们可能会说浪费一点没什么!我们又不是没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那你们就错了,你们在浪费粮食的过程中又会有多少贫困儿童吃不上饭?

他们能吃上野菜也就不错了,有时什么也没有。就活活饿死了。他们才来到世上几年,就又去看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这时候,浪费粮食的人们,你们不沉思吗?

世界粮食日是每年的10月16日。这个日子是要告诫人们要节约粮食。可事实却完全不一样。随着一年年的过去,浪费没有减少,而是增多。这就代表了这个日子毫无意义了。其实这还要看人们自己。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代表了粮食的重要性,把粮食比做了天,如果人类没有了天会怎样?这也代表了人们要节约粮食啊!

粮食是宝贵的。谁都会说。可是做到的却没有几个。当然,也有不浪费的人,我相信他们是光荣的!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走进许多买食物的商店,墙壁上也有许多要节约粮食的标语光盘行动、请节约每一粒米等等……

其实,我有时也会浪费一些粮食。我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想去急着看电视,把碗端去客厅的途中,不小心打碎了,把饭菜都打在了地上。我当时就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可后来的几天,我有在书上看见了要节约粮食的时候,我羞愧不已。想着下次一定不这么做!

现在我明白了粮食对人们的益。我要尊重粮食,节约粮食,珍惜粮食!

如果我们把粮食扔进了垃圾桶,粮食也会哭泣。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粮食。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光荣。让我们把这个光荣与美德传递下去可以吗?让更多的人节约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篇3

仓廪实,天下安。稻花飘香、颗粒归仓是农人最质朴的心愿。从开镰收割到落入餐盘,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程度,也考验着人们对待粮食的态度。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零饥饿、零贫困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据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的总人数至少有1.55亿人,达到近5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呼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有助于凝聚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共识,体现了维护粮食安全的大国担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重农重粮,“粒粒皆辛苦”的朴素道理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社会共识不断凝聚。从机关、高校食堂到饭店餐厅,都积极推出举措,减少餐饮浪费,“量力而食”“光盘行动”成为社会风尚。更有不少地方在探索通过立法途径培养节约习惯、倡导餐饮文明。家底厚了、钱包鼓了、日子好了,更要厉行勤俭节约,将“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道理讲透讲深,将爱粮、惜粮的美德代代传承。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观念上的粮食减损是基础,而农业技术则是减少损失的“硬核”保障。从电子测温、内环流控温、智能通风、仓顶隔热保温等现代化的储粮“黑科技”,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介入,让粮仓拥有了“智慧大脑”,在粮食产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实现“看得见、管得住”的精准操作,将粮食损耗降到最低,为节粮减损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有效避免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管控偏差,让原本粗犷的种粮方式越来越精细。目前,全国53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正在发挥“粮食银行”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代储、代烘、代加工等服务,通过技术提升帮助节粮减损、农户增收。

不遗余力“减损”,齐心协力“保增”,“一增一减”共同助推“颗粒归仓”。今年,江西临川区首次试种的12亩巨型稻获得成功,巨型稻高超2米,预计亩产近900公斤,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成真。“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稳定粮食生产,连续17年实现粮食丰收,2021年我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增长2.1%。只有不断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用足用好科技助农的力量,才能真正确保任何时候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从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到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宝贵的技术援助,在不断扩大粮食“朋友圈”的过程中,中国不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还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作出了中国贡献,充分彰显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上的大国担当。(蓝炜)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篇4

从进校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教我们一首古诗:“锄和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此我便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因为我们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伯伯一年到头在田里干活,流了许多汗水,才浇灌出我们离不开的粮食。他们多么辛苦,我们怎么能不珍惜粮食呢?

走进学校,如果仔细去注意的话,不难发现学校的泔水桶里每天都堆得满满的,有剩菜、剩饭还有整个馒头,每一个来到它跟前的人,都会用一个极潇洒的姿势,赋予那白白的馒头一道优美的弧线。虽然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粮食是自家带来的,不需要花钱去买,但是我们也不必这么浪费它,这也是我们的父母头顶烈日,脚踩热土,花费心血种出来的。如果这一切让父母看到,他们又会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还有什么呢?。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点粮食吗?”是的,虽然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爱惜粮食的人,也会不爱惜其他的一切,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抛弃,就像你把馒头扔进泔水桶一样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节约粮食应该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关于节约的心得体会篇5

星期天,妈妈买了几个节能灯管回来让爸爸换上。我在一旁看着。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叫节能灯管呢?有什么特别的吗?”妈妈告诉我:“这样可以节约用电啊,现在都提倡低碳环保,我们换低点瓦数的灯管就可以更省电啦。”我问:“那可以省多少呢?”于是妈妈让我自已算一算。

妈妈告诉我,原来我们用的几个灯管是60瓦,现在几个加起来才35瓦,一天大约开5个小时的灯。我拿出纸和笔开始算,60乘5等于300瓦,一个月就是300乘30等于9000瓦,35乘5等于175瓦,30天就是5250瓦,9000减5250等于3750瓦。我吃惊地说,一个月竟然可以省这么多。我问妈妈说对不对,妈妈说对的,但是你还能用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吗?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知道了,还可以这样算,60-35=25,25乘5等于125瓦,再用125乘以30天,等于3750瓦,这样算简单多了。

通过这次计算,让我明白解决问题不只有一种方法,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