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作文5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Youaremine

作文的目的可以是教育性的,娱乐性的,或者是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每篇作文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需要组织思维,将观点有序地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觉醒年代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的作文5篇

觉醒年代的作文篇1

寒假作业七七八八的都做完了,闲着没事干,便在平板上看起了老师布置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没想到竟然收获颇丰。

?觉醒年代》里的人们竟有着那个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气冲斗牛;主张旧思想的,则巧舌如簧,会维护自己。陈独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欢迎。中国人只是缺一个指引方向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新青年》出版后,买的人不少,不论是受苦受累的民众,还是青年学生,亦是商人,只要还没有沦陷在旧封建思想之中,拿到这本书后,眼里就会有希骥。有能力的,并且有思想觉悟的,都要跟着大干一场,一时间,当真是气冲斗牛。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势之反派被攻击的体无完肤,服服帖帖,中国的时代要来了,中国要觉醒了,要翻身,要战斗,谁也无法阻挡。在此期间,陈独秀等先驱是中国最忠诚的战士,他们一心为拯救中国的圣土,为唤醒中国人民而奋战。

现在的人其实或多或少是有些堕落的,没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直接与人民接触,只是暗地策划着如何能让自己舒适,骨子里的冲劲也没了。我认为,创造即进步,只有创造,才能拓宽进步的渠道,创造才能构建未来,预知未来,现在的中国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们想着如何进步,如何斗争,现在想着如何安排。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让儿女们能够拿到高薪……想要创造的却是少之又少。中国到现在仍然算不上发达国家,人们口中的好东西竟然都是进口的。为什么中国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国外的相比?源自中国人很少自己创造,国产香水只能在两元店卖,当然不是好货。中国造不出超跑,理由竟是怕赔钱。

一心想走出小地方的人却想不到小地方有多少资源未被开发,找工作的人从来不想着自己创业……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所以,中国人应该学着自己创造,趁着还年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时代进步应该如此,国民进步重在创造?

觉醒年代的作文篇2

青春梦想和奋斗是一个青年的“精气神”所在。回望100年前,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在此国难之时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新文化的思想,让人民从思想上发生了改变。

?觉醒年代》的主要内容是以年轻时的陈独秀为了救国救民创办《新青年》时报的故事展开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充分展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国家寻找出路,让大家清晰的知道了,一颗子弹只能杀死一个人,而一支笔能唤醒千千万万的同胞。这部电视剧是为了党成立的一百周年拍的,告诉我们要甘于奉献一切,成为新时代的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的不忘初心,是对当代青年的新要求。不忘革命先辈、不忘理想与梦想,更不忘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举旗定向的基础上达成人民至上的目标,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实现强国之路。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国家为民族贡献一份力量。

觉醒年代的作文篇3

近几年,今有《觉醒年代》引发共鸣。毋庸置疑,凡是制作精良的影视剧,必会得到观众的尊重与认可。

关于《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谈几点小感想。

第一,是关于“觉醒”。每年都有不少新书上市,也有许多老生常谈的书单,然而提到“觉醒”这个话题,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里的,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借孙少平之口写给妹妹兰香的一封信里谈到了“觉悟”。

信是这么说的:“我感到,人的一生总该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什么是觉醒?为什么要觉醒?怎么才能觉醒?觉醒之后做什么?

在这最后,想起鲁迅的那段铁屋子言论。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声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不管是铁屋子也好、围城也好,人的觉醒是对困局进行反思与反抗,以解决弱性与矛盾,从而找到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体会到生而为人的价值与责任。觉醒虽然是一条荆棘之路,但亦会有玫瑰的芬芳。

第二,谈谈这部剧里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是同李大钊一起在旧文化的泥沼里冲锋陷阵,开辟新路的战士,当陈独秀被捕入群,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周恩来的觉悟社、罢工、罢课、罢市的上海联合界,全国一致为其声援,这足以看出其在那个年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虽然君曼和她的孩子会偶尔发发牢骚说陈独秀是封建大家长,会有些刚愎自用,但不影响陈独秀所代表的先进意义。

在没有看这部剧之前,相信许多人对李大钊的认识只停留在名字层面。感谢导演和剧组,让我们看到一名为国家甘于奉献,奔走疾呼的革命者。李大钊能够解下仅有的怀表拿去当铺为工人解难,能够用工资置办年货与长辛店的工人一起过年。面对这群弱势群体,李大钊对其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身体力行,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空口无凭。这种精神,值得尊敬与继承。

胡适的立场是什么呢?一位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学者,满腹的理论与才华,做学问是他的志向。他受到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影响而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去做思想启蒙的运动,《新青年》给了他发声的机会,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在中国旧文化中犹如惊雷,被辜鸿铭、黄侃等人痛加批判。但时局的变迁让北大、让《新青年》、让陈独秀都无法置政治于身外,而一心想做学问的胡适则是抱着不谈政治的决心,于是矛盾和分歧自然而生。

胡适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去评价他,绝不是看一部剧就能轻下结论的。季羡林曾有一篇纪念胡适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无比的尊敬与怀念,在文章的最后感慨的写道——毕竟一书生。

从救亡图存的大角度来讲,胡适和李大钊、陈独秀都是想为国家出力的战士,只是方式和思路上有所差异,他们的公心都是值得尊敬的。

第三,谈谈细节。李大钊的胡子、胡适的圆框眼镜、毛泽东的发型、徐世昌的方脸,人物造型与真人长相都很接近。而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的蚂蚁,是否就是用来形容马克思主义?陈延年与陈独秀的关系从对峙到缓和再到和解,从称呼仲甫到叫一声爸,这种父子情触动人心。

觉醒年代的作文篇4

看这部剧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历史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与奋斗和牺牲。的确,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对于那个年代的印象纯粹停留在历史书上,寥寥数语叙述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有意义也有缺陷,而无从知晓这场运动如何进行,这场运动中的伟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的出场,他从风雨中走来,看尽世间百态,人世寒凉。虽身着布衣,足踏泥泞,但却双目坚定,心向光明。

还有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说:“我要是认字就好了,我就能给我的憨坨,写封信,说说我的心里话……”李大钊说“我觉得我李大钊这一辈子,我对得起天下,但是我对不起你”。这份爱情让我动容。

还有鲁迅亲眼目睹人血馒头事件。当第一次看到这儿时,我就被震撼到了,之前从来不敢想象,在当时的中国,国人的思想竟如此愚昧。看客的冷漠无情,民众的愚昧无知,都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爱国人士选择以死明志,为什么那么多的在为中国寻找出路的人会发出绝望的悲叹:“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这部剧的后半部分那些人陆陆续续的离开,看着每一位人物退场时浮现的字幕,寥寥数句概括了他们这一生,有一种送别昔友的萧瑟,就是很舍不得。

觉醒年代的作文篇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觉醒年代》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便是为了庆祝其而诞生。

在那个政局混乱,烽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的道路。在日本留学的陈独秀认为,真正救中国不能再走换人、换政府的老路,必须要踏上一条“新路”。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韧。越来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加入。他们注重国人的思想启蒙,启发青少年爱国救国之思,还主张打倒“孔家店”、废除孔教三钢,认为它是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余毒。《新青年》逐渐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内教授辜鸿铭、黄侃等保皇党与革命党发生冲突,认为新学是崇洋媚外、数典忘宗;与父亲陈独秀有矛盾的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信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无政府主义,认为全世界人都应该建立一种超越友情、爱情、亲情的关系;随着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类首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少人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远在长沙的毛泽东、萧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学术交融,百家争鸣,可谓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他亲眼看见迷信的人们为了治病吃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人群像看杂技似的“观赏”刽子手杀人;亲耳听到老人们议论刽子手的砍刀没有清朝的快。鲁迅甚至一度认为这样的中国无可救药,但在朋友的劝诫开导下,在新文化与旧封建体制社会的陋习恶俗的冲击下,他意识到自己得为救国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写下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字字击心,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前途深广的忧愤。

当今中国已是和平的,繁荣昌盛的国家,这都有赖于那些伟人们穷尽毕生所追求的真理。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担着中华复兴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当下的岁月静好,要学习先辈以国之重任为己任的精神,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