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Indulgence

教案一定要具有实用性,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5篇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成“种子展览会”。

2.供每组幼儿操作的种子实物若干,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干,课件《种子的旅行》。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知识,丰富感性经验。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进行野外远足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什么样?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对于幼儿不认识的种子,请其他幼儿互相补充,教师不作解释,可提问:这么多的种子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了解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的不同。

(3)幼儿互相讨论: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使幼儿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

①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教师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并请幼儿吹着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②请幼儿思考: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新的地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繁殖”的生长过程。

③引导幼儿拓展思路: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

丰富幼儿的知识:柳絮、杨树等种子非常轻,被风一吹到处飞,

所以它们也是由风帮助旅行的。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流水、动物皮毛、鸟的粪便、人类播种等)

课件中出示蓬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有哪些种子也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

请幼儿思考: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使幼儿知道农作物的种子多是靠人类的帮助去旅行的。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它们跟着鸟儿去旅行;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种子标本,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

(3)和幼儿一起检验放对了没有,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从蒲公英、苍耳、莲子等植物的三种不同传播方式中,初步了解不同的种子因为外形的不同有各种传播方式。

2.通过观赏种子和对种子相关知识的初步了解,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种子因为外形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野外田间有相关植物的背景图。

2.《种子的旅行》录像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有好多植物和水果都成熟了。今天啊有三位新朋友来到了我们大三班,它们准备出去旅游呢,让你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和豌豆给小朋友观察)。

2.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其实啊,蒲公英、莲子和苍耳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二、初步了解不同种子的不同传播方法

1.师:这3位种子宝宝们要出去旅行了,可是它们没手没脚的,又没有交通工具,真是急死人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它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讨论帮助幼儿总结讨论结果,总结出几种可行方法。

3.播放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蒲公英和苍耳的不同传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

提问:蒲公英种子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是靠风来帮它旅行的,风能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除了蒲公英种子是靠风传播的,还有借助于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

总结: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播放苍耳传播种子的动画

提问: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小动物会帮助苍耳的种子去旅行呢?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所以动物和人都能帮助苍耳去旅行。

4.归纳提升: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不是一种形式,它们有的靠风,有的靠人和动物。种子的传播还有别的方式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吧!

5.播放动画,展示豌豆和莲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1)播放莲子传播种子的动画

提问:莲子种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水会帮助它的种子去旅行呢?

小结: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的流动来帮它旅行的,水能帮助莲子传播种子。

(2)播放豌豆传播种子的动画。

提问:豌豆种子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豌豆种子会弹射出去旅行呢?

小结:因为豌豆的种子细小,比较轻,像个圆球,所以豌豆是靠弹射帮它旅行,进行传播种子的。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是靠弹射传播的?(油菜籽、黄豆等)

总结:借助弹射传播的种子它们的种子都——细小,轻,似圆球,能轻易地被弹射到远处,从而把种子传播开来。

6.归纳提升: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靠人和动物,还有的靠自己弹射出去。下面就让我们来帮助这些种子宝宝们去旅行吧!

三、以游戏“我帮种子去旅行”来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1.出示野外田间标画有风、流水、小动物等的背景图,让小朋友带上自己喜欢的种子宝宝图片,将图片贴到相应的传播媒体的区域。贴好后能对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这么选。

2.提问: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呢?

小结: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近旁,种子成活机会就会变小,种子成活的数量很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导致大量同种植物挤在一起,导致植物养分、阳光等生长要素的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家子都死光。所以植物都尽量把种子远远地传播出去。种子旅行是为了更好的繁殖后代

四、活动延伸

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植物种子是用别的方法传播的,这个问题就留给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思考和探索吧,等你们有了答案来告诉老师。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植物的种子、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小朋友们,你去旅行过吗?谁带你去的?用什么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己走的)

2、小结:我们小朋友是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着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或者自己走着去旅行的。

二、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及传播方式与外形之间的关系。

1、今天,有几位植物的种子宝宝出去旅行正巧来到了我们班,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出示蒲公英、苍耳、豆荚、椰子等图片)

老师:这些种子宝宝长大了、成熟了,它们很高兴能离开妈妈自己去旅行,可是它们既没有手脚,又没有汽车、轮船、飞机,它们的妈妈是怎样送这些种子宝宝去旅行的呢?(请幼儿进行猜测)

2、它们分别是怎样旅行的?小朋友们猜猜看,可以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幼儿分组讨论)

3、教师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

4、它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旅行方式?

5、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小结:

蒲公英因为长的比较轻而且有绒毛,所以能借助于风去旅行,就像坐飞机一样。(表演蒲公英飞行)

苍耳能挂在人和动物的身上,借助人和动物的活动去旅行,就像坐汽车一样;(表演苍耳坐汽车)

椰子能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所以能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就像坐轮船一样;(表演椰子划船)

豆子晒在太阳下,能借助自身弹力去旅行就像我们自己走路一样等。(表演豆子自己走路)

教师小结:种子的旅行又叫种子的传播,种子旅行到哪里,这种植物就会传播到哪里。

三、游戏:按照种子旅行的方式进行分类:

杨树、牛蒡、凤仙花、莲蓬

老师:这些种子是怎么传播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别吗?

小结:种子旅行的方式真特别,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也是靠这些方式传播的,可以跟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进行简单分类。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种子,布置种子展览会;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干;课件:《种子旅行记》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难点是了解“这些种子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去旅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各类种子。要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的什么样? 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的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3、引导幼儿一起分析种子的特征:这些种子都是一样的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了解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的不同)

4、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作用: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

5、讨论:这些种子要去旅行,可以怎么去?

二、通过课件“种子旅行记”,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

(1)蒲公英的种子想去旅行,你知道它怎样去吗?

(2)观看课件后讨论: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观察、分析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3)风还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为什么?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水、动物、鸟粪便等):课件中出示莲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有哪些种子也和他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和幼儿一起小结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知道很多种子是靠人类传播的。

三、通过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怎样传播,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

活动结束

进行“我带种子去旅行”的活动,让幼儿选择种子带回家或在幼儿园种植,体验帮助种子传播的乐趣。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及反思篇5

活动背景:

在秋季来临之际,各种植物、农作物的种子都成熟了,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拿着各种各样的种子跑来问你:“老师,这是什么种子?它为什么会一个人掉在地上?”见到他们对种子这样的好奇,我们大班组就开展了一个有关种子传播的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教学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故事见大班教师指导用书第57页“顶棉筐的小姑娘”)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师:前几天你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植物旅行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把它们发给你们,看一看,和同伴们一起交流。(幼儿进行交流)向幼儿解释何为“传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的方式?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观看短片。)

(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活动反思:

我们在了解了第一次活动的不足之后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实物和录象短片,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如果活动中教师只提供图片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一是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活动开展得也不深入。在第二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光听老师、同伴介绍了种子的传播方式,他们还亲自试了一下,亲眼见到了不同的传播方法兴趣大增,许多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还想了解有关着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