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6篇

时间:2023-06-02 作者:Indulgence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都会选择用体会来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要想写好一篇体会,我们首先要对个人的感悟做好充分表达,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6篇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1

这天,我们观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那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还在呻吟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尸体焚化。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5万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情绪十分沉重,35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能够围绕赤道一周,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老师对我们讲,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潜质,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如果我有一把枪,我真想打死那个日本鬼子,为死去的中国人报血海深仇!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就是正因那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2

13日上午十时整,河海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国防生代表、学生代表聚集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对悼念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骨干主题教育活动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除了现场悼念以外,河海大学团委还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公祭网、江苏共青团官方微信“勿忘国耻,青春同祭”网上悼念、“紫色的哀思”等网络公祭活动。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3

如松如梅,屹立传香

张君颖

在沙漠的戈壁中,风沙肆虐,呼啸震地,但白杨树依然挺直脊背,傲然屹立在岩缝沙地之中。

新时代的环境下,纷扰、噪音、无意义信息在社会中奔走,但青少年当有“江流石不转”之气势,拥有“磐石无转移”之精神,去培养志存高远、心志坚定的自己,为未来和时代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绘制秀丽河山和壮阔江海。

在污浊中保持清白,在同一中保持自我。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聩人身心的誓言响彻在耳畔,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用生命践行了诺言,他与兰草、荷花为伴,永远撷一缕清风,不与世俗黑暗同流合污。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数据分析带来“信息茧房”等多种效应,用言论、熟悉的事物去引导人们落入窠臼,使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活力等问题暴露在社会中。这些都给予了青少年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我们青少年应当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雄浑气魄,不轻信他人之言论,只是聆听他人之意见,而保留自己之判断。我们要在纷扰中保持自我,用前进的步伐来证实我们的决心与毅力。

在黑夜中绽放光亮,在自信中影响他物。

在论语中有言:“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观之,一人之行为可领多人共同作用,将零星光芒汇聚成磅礴力量。在中国每年的三月都是学习雷锋月。雷锋同志用他“螺丝钉”般的精神影响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小小的螺丝钉却能构筑起坚固牢实的堡垒,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助力。

因此,我们青少年也当有抛砖引玉的精神,以己之奋斗领他人之奋斗,以己之拼搏促他人之拼搏。让径流淌过每一寸干涸的土地,为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不仅仅是学会在正直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也要同小白杨一般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挺拔坚韧,福泽周围一片大地,为其阻挡风沙。梅花在彻骨的寒冷中凌霜绽放,清香四溢。那我们为祖国事业的发展而拼搏,也应当有梅花之姿,挥洒清香,泽被大地。

如松如梅,是我们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应有的模样,屹立在戈壁间,用清风向祖国的大地挥洒清香。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4

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

炎黄子孙,是我们共同的名字。泱泱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的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为外国人所称道的中国功夫,饮食文化,绮丽的建筑,留在我们这一代的脑海里的还剩下多少?人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但是,不停学习各类知识的我们都不清楚的文化,还谈什么复兴中华。

学校里请来了一个外教,谈起中华文化头头是道,而我们这些地道的中国人显得那么的孤陋寡闻。外教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中国功夫是很好的东西,但是你们都不去学,以后会不会都没有中国人会功夫了?”

这句话深深地钉在了我的脑海里,外国人都为我们惋惜了。中华的文化的未来很是渺茫啊。

我只彷徨了那么一会儿,就恢复了原来的我。有心而力不足,时间都没有,怎么学功夫,我这么安慰着自己。然后打开了电脑。

视频主页上的一个标题吸引了我,戴上耳机就细细地看了起来,画面上是一个画着脸谱的男孩,卖力的表演着京剧。说实话,他的表演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但是他脸上的那种认真的神情吸引了我,我记住了这个男孩的名字,赵辉辉。

果不其然,他的表现并没有得到评委的青睐。后台采访的时候,他说:“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京剧去喜欢京剧,想通过我的力量让京剧发扬光大。”听着他的话,我蓦地感觉到了愧疚。

特地上网查了他的资料,可是却少之又少。节目里也只提到了他很热爱京剧而已。果然,当代的孩子对传统文化都没有什么好感。想到这里,我又莫名的觉得悲伤了。

做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有义务去传承,去发扬传统文化。而赵辉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少年强则国强,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这样的事,现实中很少有人去做。比如我,我的身边传统文化的气息很浓重,可是我并没有把自己融入那种气氛之中。古筝,书法,国画,雕刻。每一样,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我视而不见,也难怪觉得它们索然无味。我喜欢音乐,但是欣赏不来京剧;我喜欢绘画,但是看不出国画的韵味;我喜欢练字,却觉得西方发明的钢笔写出来的字好看……

中国的人,总是到了老年,才会去欣赏这些他们以前不理解的文化,才会发现文化的独特和闪光点。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去理解并发现它们的魅力然后才能传播它们。我们要在这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传播这些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国之精粹。

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身上有着五千年文明。正如歌词里所说:“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传承五千年的磁场,习惯了后发制人,赢了还说承让。”文化不仅是物质,还有无形的精神。传承了它们,我们才算是真正继承了中国精神。只有继承了中国的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把中华传统发扬光大。

少年强则国强,那些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开在时间长河里的花朵,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浇灌新的内容。复兴中华文化不只是成年人的任务,更是我们的责任。祖先五千年的心血,中华民族的智慧的复兴,都由我们,新一代的少年们来完成!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5

今年的12月13日是全国x第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本周,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师生铭记历史,正视民族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向全校师生宣讲了公祭日的由来,介绍相关活动安排。各班自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追忆历史岁月,感悟今日幸福生活。在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征文活动中,参赛同学阐述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战争的探寻及反思表达着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发努力的思想。

学校表示: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学校还将在12月13日通过校园之声广播向全校师生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部分内容,引导大家知史明理,爱家爱国。

为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弘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12月10日,在学校德育处的统一安排下,各年级各班利用下午活动课时间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

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老师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意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奋力抗击侵略并取得伟大胜利以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对国内外的深远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说。副校长张尤胜参加七1班班会时重点给同学们讲了甲午战争、九·一八亊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卢沟桥亊变、南京大屠杀等大规模亊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我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让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和中国物质、文化等财产受到严重损失。通过此次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认淸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军民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和革命烈士可歌可泣英勇战斗亊迹,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自觉性,也让广大同学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的道理。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历史,要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早日报效祖国。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不忘国耻,在新年到来之际,总结沉淀、畅想未来,努力把个人的梦想、成长成才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

国家公祭心得体会600字篇6

风起云涌是时代,逐浪前行是少年

蔡静妍

鲁迅于风雨如晦处举起如椽大笔,于茫茫尘寰中撑起民族脊梁,坚毅的目光洞穿黑暗,说:“必须敢于正视,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时代风起云涌,暗流丛生,吾辈有为青年何不迎难而上,逐浪前行?纵使困难重重,也应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如遇契机则顺流而进,如逢礁石则迎难而上,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我们新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初心,在适应环境时做更好的自己。

天高地迥,觉时代之气象,破时代之坚冰。

荀子有云:“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环境变化因人而异,但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微光成聚,向光而行,不忽视一点一滴的努力,秉民族复兴之心,持书写华章之梦,于汹涌暗流中发光发热,不堕信心,不失希望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勇立时代潮头。君不见三探伶仃洋、终筑长虹桥的林鸣,与时代列车疾速共驰;君不见心中怀稻菽、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随时代发展攻坚克难。我们纵使只能接受时代环境真实模样,也要欣然向前,不忘初心,与时代环境变化同频共振。云开雾散,识时代之趋势,发时代之先声。

?论语》曰:“已欲达而达人。”在奋进路上,年轻一代立下鸿鹄志,甘做逐梦人。环境影响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风暴潮来临时,会选择浮萍断根还是奋楫笃行?河流会回答以浪潮,凝聚着信念的人会奔赴向阳光。扶贫路上,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把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无数青年将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留在了山川戈壁、江河湖海中,将催人奋进的力量书写在了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岁月里。他们在世界历史上,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绘成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复兴之路,山高水长。环境为我们提供机遇,为我们适应时代做好准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的改变不会改变我们坚定的初心,而是让我们不懈为之奋斗。

时代变化从未停息,环境更迭,从未休止。唯有新青年志向不变,可破时代坚冰,发时代先声,立时代潮头,不因外物环境的改变而或喜或悲,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奋楫笃行,逐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