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优秀作文最新7篇

时间:2025-10-26 作者:Animai

坚持写作文能够增强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在表达中找到独特的声音,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拓宽视野,认识到更广阔的生活和社会,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实验优秀作文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实验优秀作文最新7篇

实验优秀作文篇1

中午,我和爸爸一起做把米提起来的实验。

我先准备一个花生牛奶的空罐子,一根筷子,一碗米等材料。接着就开始动手做实验。爸爸先把花生牛奶罐子擦干,我用盛米器盛米,再小心翼翼地把米倒进花生牛奶的罐子里,一边倒,一边把它压实,等到装满了以后,就把筷子提起来,可是失败了,没能把米提起来。

我们以为筷子直插着不行,就把筷子斜插着又做了一遍,可还是失败了。我和爸爸就以为可能是这根筷子太滑了,就换了根比较粗糙的.筷子,还是不行,我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被爸爸训了几句。这下我提前精神继续做实验,终于成功了。

爸爸让我自己做一次,我却失败了,我又做了一次,这次幸亏有爸爸帮忙把米压实,才把实验做成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动手做实验要讲究方法,要有耐性,才可能成功。

实验优秀作文篇2

一天,我在家闲着无聊,便去商店买了一个气球。回到家,我就把气球放在嘴边,鼓起两个腮帮子使劲吹,可气球把我当“仇人”似的,怎么也不胀大。我非常生气,对着它骂了几句。

爷爷听到骂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见我手上拿着气球,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他找来一个空酒瓶和一壶热开水,对我说:“小波,别愁了,我不用嘴,也可以帮你吹气球。””啊?!”我惊奇地看着爷爷。爷爷说:“你看好喽!”说完便把空酒瓶放在脸盆里,又把开水倒在空酒瓶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用绳子系紧。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气球。嘿,气球真的在慢慢胀大,从拳头般大小变到跟大西瓜差不多,还闪闪发光呢!

只听“砰”的一声,气球像地雷一样炸开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爷爷虽已花甲,却还像个老顽童似的.,竟拍着手欢呼起来。“爷爷,气球为什么不用吹气也会胀大呢?”爷爷说:“ 嘻嘻……这是热涨冷缩的原理,是瓶子里的热气使气球慢慢胀大,大到一定程度,气球就爆炸了。”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哈哈,我又懂得了一个科学原理。

实验优秀作文篇3

“叮铃铃”,第二节课下课了,只见王老师和科学委员拿着我们平时最熟悉不过的各种食物缓缓走进教室,把这些食物一一摆在了讲台上,还说:“下节课我们讲一节公开课”,说完便大步走出教室。王老师走后,我们立即跑到讲台上纷纷议论着。

不知不觉上课了。首先老师说:“今天我们讲的是有趣的食物”。接着老师神秘的说:“我给你们变个魔术”,老师先拿起半碗米饭倒在手中,然后双手合上,两手一转,奇迹发生了,老师手里的.洁白的米饭变成了蓝色的,同学们看呆了,从眼睛里透出希望老师告诉我们这件魔术的秘密,老师说:“同学们米饭是用淀粉做的,我手里涂了酒精,淀粉遇到酒精就会变色。

下面老师要在做一个实验看看哪种食物里有油,哪种食物没油,老师让助手上去,首先放上了一个花生然后把花生顶上放上一张薄纸用力压,然后拿到阳光下面,只见薄纸上清晰地显现出一点油迹,这能证明花生里面含油。

然后老师拿了一片黄瓜,也像刚才的步骤重做了一遍,来到阳光下面一看,纸上呈现出了小小的水迹。

这节课让我知道了食物中也有许多奥秘,只要好好探索就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实验优秀作文篇4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段老师走进了教室,和以往不同,这次她的手里不仅拿着语文书,还拿着一个袋子。看着我们好奇的眼神,段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我给大家变个魔术,我能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我们听了都很期待。

段老师首先拿出一个透明的小口瓶,她顺着瓶口倒了150毫升的清水,接着她在瓶口上放了一个漏斗,然后她在漏斗里加入了五勺白色的小颗粒状的东西,这些白色的小颗粒顺着漏斗就钻进了瓶子。接着,段老师拿出一个红色气球,用漏斗往气球里装了五勺白色粉末,只见她迅速把气球竖起来紧紧地套在了瓶口,手腕轻轻地晃动瓶子,白色粉末掉进了水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那些白色粉末和白色小颗粒状的东西在水里混合到一起了,瓶子里突然冒出了许多小泡泡,就像我家鱼缸里充的氧气一样,气泡越来越多,竟然真的把气球“吹”起来了。只见气球由原来瘪瘪的肚子变得越来越圆、越来越大,好像马上就要炸开了。此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我们各个都聚精会神地观察这一有趣的实验。小伙伴们都想亲自体验一下实验的神奇效果,大家争先恐后地踊跃参与。

实验结束了,看着我们一个个充满疑问的眼神,段老师终于揭开了谜底:白色的小颗粒是柠檬酸、白色的粉末是小苏打,它们在水里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就是这些二氧化碳把气球“吹”起来的。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优秀作文篇5

今天,我们去科技馆观看了趣味亲子实验赛三四年级的决赛。十二组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实验的盛宴。他们有的利用干冰吹泡泡,有的用牛奶,洗洁精和颜料作画,还有的.利用磁铁转动起穿在竹签上的铝的可乐罐……

整场比赛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叫《竹签穿气球》的实验。节目开始,上来一位非常活泼的男生和他十分帅气的老爸,他们俩的手上都拿着气球。儿子对爸爸说,他可以用竹签穿过气球而气球却不破。爸爸不信,迫不及待试了一试,台上响起“啪”的一声,气球爆掉了。儿子嗔怪爸爸太心急,自己动手做示范。只见他拿着竹签,小心翼翼地对着气球,慢慢的旋转穿刺。刚开始不太顺利,他还幽默地说:“这个气球很调皮,不太听话!”逗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竹签终于穿进了气球,还从另一面穿了出来,而气球竟然没有破,真的很神奇呢!这组家庭还非常有爱,请了几位小观众上去做实验,每个人在他们父子的指导下都成功了,于是他们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大气球奖励给他们,整个现场喜气洋洋的。

最后,儿子跟观众们解释了这个原理:原来穿气球一定要慢慢的轻轻地去旋转竹签,竹签与气球摩擦所产生的热,会让气球的分子彼此牵引而收缩,这时空气就不会漏出去,所以这个实验就成功了!这真是一个既简单又好玩的小实验,我回家也要试一试!

实验优秀作文篇6

吃罢晚饭,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瓶子、吸管和一个气球。这时老爸说:“你又要耍什么幺蛾子?”我神秘地笑了笑说:“你就看好吧!”

说时迟那时快。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旁的气球放在瓶口,但气球就好像一个十分懒惰爱赖床的小胖子,刚放在瓶口又掉到瓶底睡大觉去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从瓶底抠出来,然后再反套住瓶口,这样气球便像风铃一样悬在瓶中。啊!终于到吹的重要环节了。我卯足了劲,头高高仰起,就像猴子望月一般;张开大嘴用尽全力大吸一口,就好像一个马力十足的吸尘器;鼓起腮帮子,又好像一只生气的青蛙;对准瓶口用力一吹,“呼……”刚开始看着气球一点点变大,我想:刘老师让我们做的试验不会是让我们玩吧?不过好景不长,等气球像灯泡一样大的时候,好像边吹边漏,怎么也摆脱不了这个形状。我想:是不是我吹的气还不够。我又抱起起瓶子开始大口大口吹着,气球依然纹丝不动。不行了,我要缺氧了,我已经憋得面红耳赤,猛的一下停止吹气球,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边喘边想:肯定条件没看齐,还少了一些条件。这是便想起刘老师说,还要把吸管插进瓶底。这个条件让我好像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了一点亮光,我便开始一五一十地按照刘老师的要求研究起来。

我先把气球放进去,然后将吸管插进气球中,又卖力地吹呀吹。只听砰的一声,我吓地连退三步。嗯!怎么回事?气球没被吹大,反而破了呢?这使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开始思考:刘老师不会是为了让我们把气球吹大,然后再扎破,不会吧?刘老师没那么无聊吧?还是我插错了呢?还是瓶子太小了呢?嗯!有可能。

我拿了一个大瓶子,一吹,虽然大了许多,但还是到一定程度就吹不动了。真的是我的力气太小了吗?我又找来救兵——爸爸,我大喊一声:“老爸!”爸爸以白驹过隙之势冲到我面前问:“咋啦?”我趾高气昂地说:“你救驾及时,朕封你为三军统师……”“哎呀,到底怎么了?”老爸开门见山。“吹不动。”我十分委屈地说。“这不简单!”老爸十分得意的说,只见他扎起马步,仰天长吸,对准瓶口“呼……”,也没吹动,我评价:真是眼大肚皮小。正当我要放弃时,突然灵光一闪,是不是要放在气球旁边?说干就干,我把细长的吸管放进瓶中,然后再把气球放在旁边,运力一吹,气球便大了起来。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我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可这是为什么呢?这时百科全书——妈妈,走了过来说:“这是因为气球要占领所有空间,但气球刚好把它唯一的通道堵了,所以插了根管子就等于给了一条逃生通道,所以气球才能占领空间。”

这次即做了试验,又懂了知识,真是一石二鸟哇!

实验优秀作文篇7

今天,妈妈准备给我做一个叫做“鸡蛋漂浮”的小实验,我很期待。

实验开始了,妈妈首先拿出一把不锈钢的勺子,和一个装着大半杯水的杯子。我很兴奋。然后妈妈把两手张开,左边一摇,右边一挥,最后变魔术似的从屁股后面摸出一个大而圆的鸡蛋。

妈妈把手抬得高高的`,鸡蛋握在手里,突然,“扑通”一声响,鸡蛋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了“游泳池”里,鸡蛋像童话里的睡美人,静静地躺在瓶底。

我想:“妈妈到底什么目的呀?鸡蛋不就应该沉下去吗,难道这个蛋和其它蛋不一样?这个蛋难道是一个魔法蛋?这个蛋肯定与众不同……”正在我瞪大眼睛观察鸡蛋动静的时候,妈妈神秘地说:“下面,我们就要大开眼界了。”妈妈说着,便拿起勺子,从盐罐里取出两勺盐,倒在了水杯里,妈妈不停地在搅拌着水杯里的盐,直到盐全都融化了为止,然而鸡蛋在水中央停了一会儿,便又慢慢地沉了下去,我有点失望。

妈妈再次用勺子把鸡蛋捞了上来,接着放了一勺盐,然后用力搅拌,最后把鸡蛋放了进去。一瞬间,奇迹出现了。“哇,鸡蛋浮起来了!”“真的!”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鸡蛋像个害羞的姑娘,肉色的脸蛋泛起了一阵红晕。

经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盐多浮力大”这个道理;我也懂得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一个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