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优秀的作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力,让我们更细致地看待世界,作文的写作不仅需要灵感,也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仿写《灯笼》的作文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1
同学们,你们见过乡间“灯笼”高高挂的美景吗?一大片的柿子林,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多么诱人啊!这就是位于敖江水畔横槎村秋日里的一大美景。
在一个快乐的星期天,阳光明媚,凉风习习,我们沿着幽静的水泥道路往前行,沿途两旁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枝叶婆娑,层层叠叠,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竹林外,就是敖江了,江水静静地流淌,轻风徐动,江面泛动圈圈波纹。转过了竹林,眼前呈现了连成片的田野,民房幢幢,好一片田园风光啊!
忽然,飘来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原来我们已经置身于一片茂盛的柿园中,大片大片的柿子树枝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柿子,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后边,探出可爱的小脑袋;有的像调皮的小胖子,正冲着我们傻笑……真有趣!我终于体会到了文章中写的“柿子高高挂灯笼”的境界。
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位老奶奶,和蔼地对我们说:“摘吧,这也值不了多少钱,想吃,就摘了吃吧!”我听完乐得一蹦三尺高,没等父母反应过来,就像猴子一样一蹦一跳地钻进了柿子林。
好多柿子啊!树上挂的,地上躺的,还有脚底不小心踩到的……我机灵得像只猴子,不停地上蹿下跳,摘了一个又一个。
终于,我们满载而归,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柿子林。
后来,我们还从纯朴的村民口中了解到:横槎村现在可是瓜果之乡,桃子、香蕉、柿子、柚子……四季都有瓜果飘香。
同学们,你们也赶快去体验体验吧!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是挂灯笼,闹元宵的日子。晚上全家有到街上去观灯,看红火。
“真美啊”一到街上我不禁赞叹道,可不是嘛,各种各样的花灯挂满大街小巷,有红红的五角星灯,各式各样的宫灯,大大小小的花篮灯,活泼可爱的小狗灯,红花绿叶的荷花灯,瘦高个的玉米灯……还有一家商店别出心栽,在店旁边的'桔树上挂满了剪纸的桃花,梨花和梅花,周围挂上了一串串的小彩灯,远远望去,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可真是灯的世界,花的海洋啊!
你听“那边传来了呼呼锵,呼呼锵……”鼓声不断,我们赶过去一瞧,有要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狮子滚绣球。街上熙熙攘攘,接踵摩肩,人山人海。这不,我拉着姐姐的手,也夹在急匆匆的人群里,喜滋滋地朝前挤着,踮着脚尖伸着脖子看,现在大姑娘小媳妇来踩高跷自然不足为奇,可中间还有五六岁的小孩呢,你说奇怪不!她们头戴着头饰,穿着长裙,踩着高跷走来走去,一个“老太婆”耳上垂着红辣椒,手里拿着大大的烟斗,丑态百出,逗得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
瞧!那边的“大狮子”摇头摆尾,追着红绣球,时而上时而下,时而左时而右,时而上了桌子,时而又四周翻滚,摇头摆尾,晃动着身子跑,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啊。正月十五,你真是“过十五,闹红火,红红火火又一年”啊!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3
虽不像女娲娘娘,爱她的泥巴孩子而献身,小孩子喜欢泥,喜欢玩土,却仿佛是天性,独个儿的宝儿,有了泥巴就不闹了。
乡间河边,孩子成群结队在水边嬉戏是少有例外的事,扑通通,溅起银白色水花,不知何时,浪花镶上了金边,孩子们也累了,跪坐在岸边玩泥巴,嚷嚷声渐渐地和在了泥巴巴中。
如果我是一颗青葱的树,我会选择清晨迷雾下晶莹的露水,也会选择淅淅沥沥小雨后与彩虹相间的阳光,不过,我最终还是会选择湿漉漉的,散发着松香气味的泥巴。
年年灯节,虽是宝马香车,欢声笑语,满路盈盈笑语,我却停不下脚步,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人头攒动,眼花缭乱。蓦然回首,惊喜地发现它就在身后——泥人人儿。带着蓝铃铛的`喜羊羊,牵着红手绢的小姑娘,一身黑色鬃毛的马儿,又或是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一双怪眼似明星的齐天大圣。像是有磁力似的,我对泥人着了迷。望着一双大手,种植过玉米小麦的,布满褶子的农民的手,只是几下眨眼的功夫,一个活生生的泥人就出世了。你永远猜不得下一个泥人,但在泥人师傅手下都是栩栩如生的了。
树上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远离了家乡,就像没娘的孩子,日日夜夜念着老家的小河,树林,泥巴地,以及那掺杂着几粒泥土碎石的锅巴饭。这是系着泥土甘甜味道的情愫,使我寤寐思服的地方。
泥巴黄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五千年前的轩辕氏,不就是在中华大地这片土地上立下深根的吗?涿鹿之战打下这片土地,嫘祖缫丝,伏羲造八卦,华夏生生不息,文明在土地上繁衍生息……
手抓泥巴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双眼沾湿,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泥巴爱得深沉。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4
妹妹生病了,又不想吃药,为了哄妹妹吃药,给她买了一个红灯笼。
红灯笼圆圆的,能撑上撑下,还能挂在墙上,下面的几条黄色丝线荡来荡去,可好玩了。我想玩玩,便伸出手,一把拿了过来,手里摆弄着。“咔”,不知怎么的,红灯笼里的`一根塑料棍断了,“啊!怎么办呢?”我把灯笼弄坏了,急得直跺脚。“修好,修好!”妹妹直嚷嚷。
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怎么办才好。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修好它。死马当活马医,把红灯笼拆开了,噢,骨子断了一根,只要粘住就行了!我想。
动起手来,拿来单面胶,三下五除二,一圈一圈地粘好了,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起来,用手压住灯笼,往下一按,“嘶”,看样子单面胶不行。“快、快!”妹妹又叫了。
妈妈快回来了,得在妈妈赶回来之前修好它!再拿来双面胶、胶水,用胶水粘在断裂的地方,把它们合在一起,又用双面胶固定好,也不管用。
偏偏这时候,门铃响了,妈妈回来了。我垂下头,灰溜溜地给妈妈开门去了。妹妹告状,自然被妈妈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一顿。我眼泪直流。
妹妹还是吵着要红灯笼,妈妈说:“现在红灯笼已有了两只,你怎么还哭?”
“在哪里?”妹妹好奇!
“看姐姐的两只眼睛哭红了,就是两只红灯笼。”
妹妹看到我的“红灯笼”,笑了。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5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一派璀璨夺目的景象道的就是元宵节的花灯。家乡的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以外,还有看花灯的习俗。精巧的外形,明亮的灯光,直叫人追忆往昔。
犹记得儿时,当夜幕慢慢降临,我仿佛就看见广场上一盏又一盏亮起的花灯,在我的眼前明明晃晃的转着、绕着,来不及等吃完饭,就缠着家里的大人带我去看灯。到了灯市,各式各样的灯映在眸子里,是眼中绽放的一朵又一朵烟花。古人有诗赞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一排排、一列列的明灯,可不是将黑夜映成白昼?只不过与现在时隔太久,已记不清有何种形状的灯了,只能依稀记得有几个莲花似的灯,还有几个四方四正的盒子似的灯,可能盒子似的灯里还有皮影样的人物,讲的是种种历史典故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猜灯谜。灯上有各样的谜面,猜出后会有小礼品。年幼的我那会经常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好久,但在末了还要央告大人帮忙动脑筋猜灯谜。记得有一次十分幸运,得到一盏小花灯,一路上紧紧地提着花灯,犹如将灯市上的欢声笑语一并带回了家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了解有关元宵节的历史典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派绚烂耀目的景象,可不仅仅如此,后文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呈现的竟是寂静寥落的场面。词人辛弃疾的元宵,较他人的热闹喜庆不同,更多是对布满风雨的国家的忧愁,家国不宁,就连元宵似乎都成了掩饰危难的面具,烟花灯火极尽鲜妍,最后也会彻底融入黑暗中,消失无踪。
放眼当下,如今的元宵是太平盛世唱太平,锦上添花般的和美盛大。愿如今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像花灯般光耀夺目,照亮祖国未来的锦绣道路!
仿写《灯笼》的作文篇6
虽不像太阳般的火热明亮,也不像月亮般皎洁幽静。我喜欢星星却仿佛是命中注定。妈妈说小时候,我就常常指着天上的繁星,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哝着些什么……
记得,以前奶奶喜欢带着我散步,她常常牵着我去莲花山,然后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坐下来。那时的天空是漆黑的,但却总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轻眨着,饱含着慈爱地抚摸着我,就像奶奶……
“阳阳,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最亮的星星叫天狼星,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星是位于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奶奶的轻声细语时常伴随着我进入梦乡。儿时的我晚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与星星一起度过的,所以星星于我而言就像家人、像朋友、像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莲花山所能看见的繁星数也逐渐减少,就像是回了老家的奶奶逐渐从我记忆淡出……直到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地带着我和妈妈赶回了老家。我记得很清楚,在路上度过的.那一个晚上,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漆黑的夜朝我的心扑来,压在心上,沉重地让我喘不过气……
到了老家后,家里一扫以往的热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寂静,房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走进门,一个惨白、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棺材闯入我的视线。里面躺着的人,是谁?!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不!不可能!
看到那棺材的一刹那,我的心“咯噔”一声,那个躺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教我认星星,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人,不会是那个我敬爱的奶奶……
我抱着一丝丝侥幸,颤抖着走了过去。看到属于奶奶的那张慈爱的脸,是毫无血色的、苍白的。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划过了我的脸颊。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门前,抬头看着天。不再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仿佛在告诉着我,属于你的温柔、慈祥的那颗星星已经消失了,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自那时起,星星的存在只能给我带来伤心。我每次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曾教我的一切。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抬头去看天空,害怕自己会突然哭出来……
随着深圳的科技发展,每到晚上,城里就充满了聚光灯,星星也不再能看到了,它们渐渐隐入了黑暗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名了大鹏的航海营。航海营是在海边,远离来自城市的强灯和喧嚣。
一天晚上,航海营里的学员在举行party,我觉得闷,就出去沿着海散着步。本想抬抬头,伸展一下僵硬的身体,却在抬头的那一刻,愣住了……
天空上挂满了星星,都在笑着看着我,我甚至看到几颗星星连成了奶奶的模样,温柔又和蔼。她笑着:“阳阳,奶奶教你的,你还记得吗?”“记得,一直都记得”我看着奶奶,哽咽地说。“其实,星星是死去之人的化身哦,阳阳,你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看得见。我一直在你身旁陪着你。”听着奶奶的话,我连连点头,奶奶其实从未离开过,不是吗?
星星带着我对奶奶的爱,回到了天空,对我散发出了来自亲人的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