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8篇

时间:2025-08-19 作者:dopmitopy

撰写观后感时,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动机,一篇深刻的观后感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对作品更深层次的共鸣与思考,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8篇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1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2

看了这部电影有很多感触,给现在的90、00后一些很好的示警,也给我们的父母一些示警。

学习、生活条件很艰苦,却有着自己的梦想与坚持,并且为之努力并付诸一切。成东青是从乡下来的,也带有一些农村的固有思想,甚至在以后的事业生涯中也一直存在,而我却喜欢这种朴实和脚踏实地。

那年,他要不想回家种田,就只能留下来,以那样的方式留下来。初开始时是艰难的,没有教室便借着别人的地方上课,后来又在废弃的工厂上课。

没有屋顶,没有灯光,甚至还在下着雪,却亦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当学生一人拿着一手电为老师打光时,我瞬间湿了眼眶,为之震撼,也为之感动。那一脸的真诚,对知识的渴求,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些学生在那样的环境下还在坚,而这一切,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是没有的。很多人会说没有必要啊,家里有条件给我好的环境,我为什么要去吃苦呢,是那样的理所当然。而家长也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体贴周到,无微不至,却忘了教导孩子自立,独立,也忘了要教导孩子要学会感激。

“那时的我们太年轻,太天真。”

孟晓峻是这句话最好的验证。

如此高傲的他,满怀希望的去了美国。在实验室喂小白鼠,在餐馆洗盘子......发现在美国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到美国的为了什么呢?是啊,为了什么呢?于是回国,对于在美国的一切只字未提,重新开始,却仍是受尽白眼与一切不公平,于是想要被尊重,想要让别人不敢轻视。当他终于肯说出的时候,是他愿意面对自己的时候,于是,成东青说“我们去攻陷美国吧。”

王阳永远是最淡定的一个,适时的出手,适时的劝解,不强求,不竞争,他们三个人的友谊少不了他,也不能没有他。

对于朋友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却弥足珍贵。患难见真情对于朋友的定义是最好的诠释。

美国是那个年代的梦,所有人为了这个梦在努力,可是这个梦太虚幻,也太梦幻。梦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也总是残酷的,不留一丝余地,于是灰头土脸,于是沮丧归国。

社会从来是不公平的,想要受到尊重,就必须站的足够高,必须足够强大。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3

成东青发起设立新梦想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就是为了向苏梅证明他的成功,用这些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魂。然而,成东青非常清楚,成就新梦想仅靠其一已之力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合作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大学的好友王阳和孟晓骏。

王阳是经成东青邀请,第一个加盟新梦想的合伙人。那时王阳刚被lucy抛弃,虽然其对此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王阳是个追求浪漫的人,因此其加盟新梦想主要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赋予新梦想更多意义。所以,王阳的加入没有给成东青造成威胁,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能够在新梦想和睦相处,并在很多的分歧中站在成东青一方。

孟晓骏则不同,他在王阳和成东青眼里历来就是个自私且有思想的`家伙。他的加入确实给成东青的新梦想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孟晓骏对美国极度迷恋,真的到了美国后,却受到了诸多歧视和怠慢,这让他的自信极为受挫。后来,他明白只有获得强大的力量才能受到美国尊重,于是他选择了与成东青合作,试图通过新梦想成就一翻大业,以平复美国梦带给他的创伤。而成东青也需要利用孟晓骏的美国经历来加速新梦想的成功,于是二人各自心怀鬼胎的走在了一起。然而,在新梦想朝向何处走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孟晓骏希望新梦想通过股改上市,最终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而成东青则反对上市,力图维持其对新梦想的统治地位。新梦想的股改必然背离成东青设立和经营新梦想的人生梦想,不上市孟晓骏加盟新梦想则失去意义。因此二者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在这场新危机中,成东青掌握着决定新梦想生死的主动权。或许是因为被苏梅伤害过深,存在补偿心理,使得成东青在处理此次危机时,竟然转换为苏梅式的冷酷角色,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了孟晓骏的出走。

其实,自从王阳、孟晓骏加盟后,新梦想就不再属于成东青一个人了,尽管两位合伙人是小股东,但仍是股东,仍可怀揣梦想。成东青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忽略其他合作者的梦想,最终导致了新梦想的信任危机。

如果将梦想比作天鹅肉,那么三人皆为天鹅肉而来;如果一个人将天鹅肉独吞,其实相当于将合作者当作了天鹅肉。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4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仅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仅是感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齐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着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齐打拼,共同奋斗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励志故事。

以前我一向觉得自我是个与众不一样的人,若干年后必须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我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此刻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我: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此刻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剩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梦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梦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此刻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此刻我清楚的明白自我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必须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5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三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青春在光影里流淌;梦想,在夏日里启航……

一部励志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拉开了80后的《光辉岁月》,也为我们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电影围绕三个男孩追逐梦想展开。那个历经两次高考落榜的男孩成东青,在光影青春里走过,那么无惧无畏,仿佛新世纪的朝阳,无论为朋友还是为事业,亦或是为了那个心爱的长裙女孩,那样不顾一切的挺身而出。他的词典里只有两个字“梦想”。又一个为梦奔跑的男孩——王阳,纵使当年的不羁被岁月磨平、被现实打垮,可是他没有放弃梦想,执着的追求、洒脱的飞翔。在那青葱光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或是那个狂傲的少年孟晓骏,也从未停止追梦的步伐。只因有梦,当初的土鳖可以成为留学教父,可以把亿万人的梦想放大到无限。青春,在梦想的放飞季节里悄然绽放……

曹文轩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楚,那么,电影里的80后就是最真实的写照:高考失利,情感受挫,开除工作,遭人歧视……生活仿佛不再是那个七彩的万花筒,而是阴暗的看不见阳光的天空。“nowdo you have yourdream?”孟晓骏的那一声质问驱散了阴霾,前途似乎被那一盏灯点亮了,梦就在前方。人不该有梦想吗?人怎能没有梦想呢?从当初的落榜生到留学教父,成东青的事业永远是梦想的载体。那么,梦想又是什么呢?倘若成功是那遥不可及的月亮,想必梦想就是那直插云霄的天梯;假使成功是一个漆黑的冬夜,那么梦想就是暖人肺腑的明灯;如果成功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则梦想就是乘风破浪的小船……由此,梦想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处里程碑,错过了它,也就错过了彼岸的风景。

“总有一天你会让我妒忌。”当初孟晓骏那本恕不外借的书里夹着的书签照亮了我们十年一梦的青春。懂得梦想,亦要懂得如何树立梦想,树立怎样的梦想。若干年前,那个黑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haveadream》(我有一个梦想)语惊四座,却又一次引领我们走进了梦想的殿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闪亮的梦想。这个梦想也许就是打开你成功之门的钥匙。当这个梦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它就会被你无限放大,直到击溃无奈却又真实存在的现实。没有任何生活可以击垮梦想,没有任何挫折可以打败有梦想的人。这是《中国合伙人》所带给我的震撼,它让我从年少无知的懵懂里走出。让我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总有一天,我会像那三个男孩一样成为追梦少年,在属于成功者的海洋里驾驶我的梦想之船起航!

这个夏天,知了的低吟浅唱依旧清晰可辨,阳光依旧无忧地在树叶间隙流淌。那个属于80后的时代永远地留在光影里,抬头,却见属于我们的时代,伴随梦想,一同起航!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6

?中国合伙人》讲诉的是80后的创业者“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青春的年纪总会豪言壮语,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梦”来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现在,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现实的利刃终将我曾经的个性,冲动,自信等都抹平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仅存的只是那廉价的自尊心。所以,当我们被周边的环境同化的时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实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当我看到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桥段时,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属于我的机会,是我自己放弃了。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有两句台词:“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 ”。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前进动力非常重要。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我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观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内心也在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我坚持过自己的梦想吗”?影片中成东青失败了两次,跪着求母亲再给一次机会;用旧版词典学英语学出来的日式英语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可以秉烛夜读,坚持读了800本书;他不畏惧病魔,不放弃自己心中所爱,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为了与美国人辩论,出国前一个晚上就背好了相关法律。但当我曾有过像成东青的境况时又是怎么做的?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7

故事讲的是:成东青他是个失败者,连续考了两次试,都没考上大学,他跪在他母亲面前,想再考一次,他妈妈最终同意了,成东青考上了大学,但他妈妈却为此欠了全村人的钱。

在大学期间,他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王阳,一个是孟晓俊,他们两个之前认为成东青不配做他们朋友,但在一次课上,他们改变了这个想法。课上,教师讲到美国,他们两个认为教师不懂美国,决定去美国实践,证明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说完他们便起身要走,但有几个学生让他们听完教师讲课,不让他们走,他们跑了,成东青却留下来替他们挡拳头,他们感动了,这三个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能出国的仅有一个人,孟晓俊,王阳拒签,不出国,而成东青是被拒签,不允许出国,留下来当大学教师,由于他在外私自办培训班,被学校开除,并且是在广播里说出这个决定,使成东青十分丢脸,成东青把培训的地方移到了一个美国大爷开的一家店里——kfc。他明白,在那里买一块鸡块,就能坐一天,他学生越多,把培训的地方移到了一个国家废弃的工厂里,是外人不能进的,上次成东青钻美国大爷的空子,这次他钻国家的空子。

他学生越来越多,从十几个到两千多个,孟晓俊从美国回来了,因为他在美国只能当一个杂工,只能拿零钱,他呆不下去,就回来了,他要在所有成东青学生面前做一次演讲,是关于美国的,但他有演讲恐惧症,那次演讲十分失败。他决定一个一个学生,就是一对一培训,每次十分钟左右,第一天仅有一个学生,第二天,来理解他的大学生排队排到了对面马路口,听过他演讲的学生,全都能有去美国的资格。

他们学校越做越大,成立了一家中国最大的教英语的学校——新梦想。王阳常常学生:“你英语讲得不好,难受的是听的人,你们怕什么”他还告诉成东青:“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么,你也要欺骗回去。”他还说:“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一旦闹了矛盾,几年的友谊就破碎了。

他们还被美国指控盗版他们的学习资料,他们却只用了一次会议的时间,就撤消了指控,还和那家公司成了合作伙伴。

这部电影还有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我的尊严。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8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感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完美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感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靠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明白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必须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学校、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能够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貌,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