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撰写观后感时,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动机,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1
看《中国合伙人》我又几度落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者而流泪!
我给这个片子打80分,虽然内容有点虚假造作,毕竟它是对创业者的赞歌!
对于现实中的中国,这种赞歌确实是太少了!
没想到陈可辛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电影,受到票房追捧,几天内票房已经过亿元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来发言说:自己没有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窝囊!
对俞敏洪的这句话,我作为创业者和曾经的新东方的学员(20xx年曾为考取北大国际mba在北京新东方上过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创业过程肯定是比电影里描写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写出新东方的校训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电影毕竟是艺术和为了抓眼球,把新梦想(新东方原型)美国上市再创作成一个为了赢取中国人尊严的战斗未免太戏剧化,但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类似霍元甲、叶问等打败东洋鬼子一样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动的创业者群像: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创业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们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觉励志,而是感觉有点悲催,因为,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发生的概率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创业者已经英雄迟暮,但由于社会阶层固化板结,官二代、富二代横行,还没看到新的、层出不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东方的俞敏洪的创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的创业是被自己逼出来的。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义无反顾、一路坚持到今天。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过程的趣味重于结果的已知
聚效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2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屌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3
孟晓骏和王阳以往的梦想是去美国,成冬青本来只想去北京,之后在他们的熏染下也变得想去美国了。那么美国真有那么好吗就像城市的灯火虽辉煌却始终不是为我们外地人而亮一样,一个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晓骏曾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子,到了美国却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地打压,成了餐厅的打工者,他没法改变这个世界,反而被世界改变了。
最终他回到了中国,抱着他伤痕累累的美国梦。而此前在人生中屡遭挫败的成东青早已带着王阳一齐成为了富人。看来在现实面前,与其抱着狂傲且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把自我置于大千世界中一个渺小的位置上,脚踏实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总会有一片属于自我的蓝天。孟晓骏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跟着成东青一齐干,于是便有了他们三人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一番事业的成功,少不了引导者、创意者和参谋家,但这其中也难免会因意见不合而出现分歧甚至解散。当王阳感慨万千地说“千万不要和自我最好的朋友成为合伙人”时,成东青和孟晓骏都心酸无比。
然而真正的友谊又岂能因为利益的纠纷而变质当美国炸掉中国大使馆,成东青的“新梦想”遭千万人唾骂时,孟晓骏和王阳回到了他身边,就像当年成东青保护孟晓骏和王阳逃出去而令自我被众人殴打一样,朋友就是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其解围。最终,在和美国人谈判时,成东青说出了让“新梦想”上市的决定,这也正是孟晓骏当初屡次提出而不被成东青采纳的方案,此刻成东青抓住了美国人要告“新梦想”的时机,使“新梦想”在众人的关注下走得更远更好!
孟晓骏和王阳再也不做美国梦,他们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在他们心里自有一个美国梦,那就是将英语洒在自我的国土上。而成东青则一向坚持着他“红旗不倒”的最初的信仰。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合伙人,引进西方先进元素的同时坚持自我的中国创业理念,就像“新梦想”用中文谐音记英文单词一样。
是的,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至少不要让自我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是一部励志片,看了让人颇有收获。
就说成东青这一主角吧!他是“新梦想”最大的股东。他的成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命运迫使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学会了背完整本词典的本领。可想而知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从不因失败而气馁,从不惧怕荆棘丛生。别人问他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答不上来,但我只想说,应对挫折他从未放弃过,这一点足以让他成就他所有的梦想!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来形容他再适宜可是了!
再说说饰演成东青的黄晓明,他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搞笑、朴素、认真、善良的土鳖男主人公形象,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深感怜惜。而成东青从一开始的老土到之后帅气沉稳的成功人士的转变,也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4
?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为原型,讲述了80年代的三位大学生的青春史、创业史。
从中我们至少悟出一下道理:
1。只有观游世界,才有世界观。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从你走出的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2。格局决定结局,大梦想的老板吸引大梦想的人才,小梦想的老板吸引小梦想的人才,当跟随我们多年的优秀人才离开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向内求解,一定是我们的梦想不能够吸引他们。
3。使命感会让你动力无限。前期创业是为了赚钱,到最后一定要心怀使命感;做到一定阶段,目标是成就员工,成就行业时,高手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力挺,人捧人高,人贬人低。领导应多认可、鼓励员工,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成长需要时间,让我们加速成长的就是得到领导的认可、鼓励。
5。领导人一定要学会示弱。管理就像一个弹簧,你强对方就弱,你弱对方就强;领导者可以什么都不精,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能让多少人相信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6。当爱没有增加一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领导人要深入员工内心了解员工需求。当员工只要一个苹果时,即使给他一火车的香蕉,他也没有感觉。
7.使我疼苦者必使我强大。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伤的不够深、痛得不够烈,要感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伤害”过我们的贵人,因为他们,我们才努力更加成长。
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下师为无上事,学习身边人。
9。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失败原因只有四个字:“学习不够”。
10。世界万物要么走向成长,要么走向灭亡,等待,就是浪费青春。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5
苏梅的人生梦想是去美国。为了她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女孩儿选择深夜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在自己的蜡烛用尽后,有胆量主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头碰头地共享灯光。这些细节无不昭显着她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早已对任何风险放任不管。对此成东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继续和苏梅在一起就必须一同去美国。于是,在努力帮助苏梅去美国的同时,他自己也为了获得美国签证百折不挠,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悲剧的`是,苏梅成功了,他却未能如愿。在这样的境况下,唯有苏梅放弃留在美国的梦想,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两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苏梅尽管对背叛如此真诚而痴情的成东青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却仍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了实现她的美国梦,坚定地在美国和成冬青之间选择了美国,抛弃了成东青。这不能怪苏梅,毕竟美国才是她的梦想,才是她认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其实,理想也好,梦想也罢,都完全是私人事务,谁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的理想,因为改变了别人的理想意味着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幸福和快乐的标准。成东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遇到了一个有梦想且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人。
苏梅是只理性的天鹅,不是天鹅肉。成东青的忠诚和真心确实让苏梅感动,但感动作为一种本能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抉择的依据。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6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是爱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着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奋斗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励志故事。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若干年后一定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too young,too naive”(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理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
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一定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i can do it!i can do it!i can do it!
中国合伙人2观后感篇7
这几天,身边的人总是在讨论《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打开互联网,有关这部片子的宣传攻势也是铺天盖地而来,看来,《中国合伙人》的票房应该是挺不错的。不过,我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从来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绩,因为,你永远无法估量,商业时代对电影的包装和吹嘘,到底给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况且,我始终有些质疑,作为一个北上淘金的香港导演,陈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够唤起我们这两代人的奋斗和怀旧情怀。但是,对于片中三大帅哥的表演,还是有一丝期待的。于是,在这一丝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还是迈进了电影院的大门。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起伏着,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终洋溢着奋斗、坚持、青春、友谊的元素,再加上耳边不断响起的《国际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们积蓄已久的情绪得以畅快的迸发,我听见旁边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却哭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东青所说的,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校园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入大学。我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悲剧。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以为会解脱,然而,更苦逼的现实在跟我们招手。我们突然发现: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买的,就连结婚生子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时,我们这代人也是幸运的。我们成功了躲过了政治寒冬,迎来了国家和个人的新纪元。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样,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我们生活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尽情的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肆意的挥洒着洋溢的青春。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紧紧相随,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强大,经历了奥运、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败,片中表现申奥失败的是一台电视机从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后,众多青年去砸英语学校。还记得成东青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喊着:“你们跟30年前有什么区别,你们就知道窝里横。中国人打中国人,懦夫,蛮横。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那一刻,成东青的身影让我明白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终究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身影。残酷的竞争让我们更加坚强,至少,到了老的时候,我们不会有“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的嗟叹。
成东青的经历让我们敬佩,他的理想简单而纯洁,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成功需要坚持和勤奋。他身上始终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和坚韧,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导演对这个角色是偏爱的。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务农的命运,他可以下跪祈求母亲让他再考一年,诚如他后来所说,“美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着的。”为了赶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坚持大学四年读800本书,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阳说,以卵击石将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战术是死缠烂打,消耗对方,最后实现敌疲我打的战略目的。这一次,成东青的坚持又成功了,代价是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后来,他为了还债办补习班,直至最终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侥幸,当中即使是有少许挫折,比如说为追女友患上了肺结核、在麦当劳遭服务生的白眼、办学习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小插曲。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似乎成东青的成功来的那么轻松。直到兄弟三人为了教材剽窃案到美国和老外辩论那场,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历着世界上最残酷的考试,震撼于资质平平的成东青仅仅利用乘坐飞机的时间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书,在他轻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为了赶上他心中的偶像,为了他简单的理想,这个农村出来的“土鳖”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这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侥幸,缺不了的还是坚持和勤奋。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孟晓俊就是这样的人。出身良好,成绩优异,祖、父都是留美归国的精英,再加上美丽的女友。这样的人,似乎没有理由不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就像他在自习室演讲时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仅是成东青,就是观影的我们,都会不由的对孟产生崇拜之情。最开始的成东青甚至都没有资格拥有孟晓俊的友谊,这份友谊是他用挨揍换来的。可以说,在去美国之前。在孟晓俊的脑海里,美国只是个符号,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辈子的努力和奋斗,就是为了去美国而已。在片中,我没有看出孟晓俊到美国后的打算,他只是为了去美国而去美国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孟晓俊是悲哀的,不过他后来及时醒悟,回国创业,又是幸运的。成东青毫不讳言的评价孟晓俊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们的天堂—美国,却搁了浅。看到这里,我仿佛有点领悟了导演的意图。孟晓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诉我们,世界的中心已经从西方移到了东方,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感觉到而已,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后我们青年的出路在中国,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中国梦,用来代替那日益虚幻的美国梦。毕竟,奥巴马、骆家辉在美国的出现只是少数,毛主席当年也没有留法,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不也成功了,难道不是吗?同时,孟晓俊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两种东西--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如果说,成东青是新梦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晓俊就是新梦想的掌舵人,没有孟晓俊,新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小作坊。孟晓俊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他的步伐永远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远是最旺盛的,他的时间没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给新梦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他为新梦想规划了最美好的蓝图。他提议新梦想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那一点尊严,更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他始终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新梦想这艘大船带往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上来讲,成东青是保守的,他的确害怕失败,因为他输不起,后来,他买下孟晓俊曾经遭到炒鱿鱼待遇的实验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这种土鳖的暴发户方式,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情谊,让我们怎样都无法对这个人物恨起来,包括孟晓俊。
王阳在结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成东青和孟晓俊的出生和经历预示着他们几乎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两架相向而去的马车。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缺少不了团队精神。其实,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没矛盾是不可能的,何况合伙的另外俩人又那么个性,所以,最难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阳恰好有这种大智慧——他不仅能在成孟两人有矛盾的时候左右逢源,为彼此说好话,吹香风,并且当两人针锋相对时,他也懂得该出手时再出手,而不是在两人怒火中烧的时候起到煽风点火作用。片中的王阳最懂得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什么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说在整部电影中谁才是“最佳合伙人”,显然非王阳莫属。我是喜欢王阳的,因为这个人物最接地气,他永远都没有指望改变世界,他只是随性的活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最成功的时候,他可以因为一顿便餐的感动而走入婚姻的殿堂,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实的,他虽然没有改变世界,却成功的改变了自己,他敢于告别过去,开始一种简单的幸福。与他比起来,成东青那种只能靠演讲来代替性生活的状态只能算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成东青看到苏梅时,那泛红的眼眶和饱含的泪水,我知道了,成东青对这种简单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无奈。
最后,用剧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来悼念我们的青春,“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