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启发和感动的总结和体验,真诚的读后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后感一百字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一百字篇1
暑假里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
书中描写了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旺达。由于她有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和她总穿着一条旧裙子,所以其他女生经常捉弄、嘲笑她。有一天,她大声对嘲笑她的同学说:“我有一百条裙子。可是同学们根本不相信她,更加嘲笑她。直到有一天旺达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就在她转学后,她画的图画得了大奖,原来捉弄过她的同学觉得很惭愧,到处找她。
我读了这本书懂得了:平时在生活中不要嘲笑和捉弄某些人,应该伸出双手帮助她。
读后感一百字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还有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我经常在草丛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跟在妈妈的身后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一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我在劳动中有许多的收获,所以我的童年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读后感一百字篇3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听着这首歌,让我知道了童年使我们一生中珍贵的宝藏,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而高尔基的童年却与我们与众不同,他的《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人家里,他幼年丧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是他吃尽了苦头,就这样度过了艰难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个“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护我们,老师鼓励我们,有了困难同学帮助我们。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里,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啊! 虽然我们过着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学还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仿佛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独立生存,好比是一只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只破壳而出的蝉,娇生惯养,不能经历一点磨难。恐怕我们以后的身影就是那只瘸蝉。所以,只有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别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说: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七岁的孩子从小吃苦耐劳,而且经常用一句名言鼓励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认为:一块石子,不经风沙的百般冲洗不会变成一颗晶莹的钻石;一棵小树苗,不经常年的风吹雨打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不经历磨砺,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是的,当时生活的困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拥有的一切,努力奋斗,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同学们,还等什么?让我们去追求吧!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读后感一百字篇4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读他的著作对我启发很大。
一、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们的第一个建议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了这个建议,我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每个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是有差别的,不能对他们作出同样的要求,这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大师的建议中的体现。
我们上课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激发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得当,会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反应,反之学生会很消极的面对这节课。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所以我们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孩子明白这节课他们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理解什么,甚至要把怎样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方法告知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较为轻松的状态下达到要求。
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读后感一百字篇5
今天,我读完了国际大奖小说《一百条裙子》,我深深的感动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故事,觉得旺达很了不起,她对大家十分友好,当同学们都嘲笑她没有裙子时,她总是不以为然。最后,她的宽容换来了大家的理解。
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二年级时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好朋友从家里拿来了一只口红,我们涂了红嘴唇。可是,第二天她告诉我她的口红丢了,还冤枉说是我拿走了。其实我根本没拿,也不知道丢在哪了。我当时气坏了,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就买了一只新口红让我赔给人家。哼!我当时真是想不通,但还是听了妈妈的话,赔给了人家。
后来,我们又在一起玩。她悄悄向我道歉,说不是有意冤枉我的`,只是口红丢了她妈妈会打她的。现在想想,宽容别人是对的。旺达对大家的宽容和理解不正是我的好榜样吗?以后我也要像旺达一样,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和大家友好相处。
我高兴地把旺达的故事分享给妈妈。妈妈问我,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可不可以告诉我:“旺达到底有没有一百条裙子呢?如果有,那么在什么地方呢?”
妈妈一下子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就读了第二遍。这次读完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旺达的一百条裙子,并不是在她大城市的家里,也不是在她的衣柜里。而是挂在她的心里。
旺达从不羡慕别人,因为在她的心里挂着一百条裙子,最最漂亮的裙子。它就是宽容,友爱和善良。你们说,对吗?
读后感一百字篇6
在读到这本《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之前,我曾购置过一系列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学生的精神世界》等著作。但就像李镇西老师年轻时的想法一样“读教育学著作,我最怕读到诸如‘结构效度’、‘认知编码’、‘心理复合体’之类深奥、晦涩的名词术语”,也许这些术语本身是科学的。但无奈我一看就头疼,因而连书索性也丢在一边当收藏了。而且,我敢说,这种心灵的折磨不只我独有,恐怕许多第一线的教师都有过类似的自卑体验"。但是当我翻开厚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被它极其平易而又极其流畅的文思所打动。从此以后这些书变成了我经常翻阅的枕边书。这学期又购置到李镇西老师的这本《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真的感觉异常亲切,温暖。
在序言里,作者言简意赅的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和成就,以及自己是如何走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之路的过程,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敬佩和热爱。作者不愧是中学语文老师,文字清新,既有节奏又有张力,没有所谓学者的洒洒洋洋,也没有一般教师的小家子气,用极富感染力的笔触讴歌了他的偶像,也表露了自己的心迹“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就是教育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而这些都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格魅力”。这一个观点我极为赞同,每次看到感人的名人传记或自传后,我都会想: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甚至根本不在于他所作出的伟大功绩,而在于他伟大的情怀和人格;一项伟大的事业,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一个伟大的人物,却可以感染和带动一大批人投身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中。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辑讲的是作者如何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如何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光荣而艰辛的职业中。这不是一些简单的读后感,而是作者在用真心拥抱自己的理想,并且和理想携手同行的过程,每一篇短文中都有作者亲身的经历,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教训,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诠释了作者的成长——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过程。文中穿插着苏霍姆林斯基那诗一般的文字,让文章读来既生动又优美。
第二辑是作者在江阴参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的记录和感受。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通过作者的记录,看到了多位国内外专家,包括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对苏霍姆林斯基生平和思想的介绍,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以及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承,令人高兴的是,有那么多人赞同他用心灵来滋养学生,赞同他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在我们的唯分数主义面前,显得多么脆弱甚至可笑。作者在这一辑中也处处流露出自己的无奈,无奈的早退,无奈的签订了协议而无法实施,无奈的看到那么多的假科研……但是,正如作者转述的苏霍姆林斯基女儿卡娅写给学生们的信中所说:“生活总是给我们提出任务、问题和课题,我们需要完成和解决它们,但不会那么容易,一定会遇到困难,那就必定要锤炼意志,开动脑筋,耗费心血。而当这些问题被解决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快乐与美好。生活能如此展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至一生,那就是充满希望、胜利和成就的一生,无悔无愧的一生。"作者也许正是为了这无悔无愧的一生,乃至由此带来的,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幸福的一生而执着吧。
第三辑看来最为轻松有趣,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乌克兰,但这一辑也最为令人心酸,就如同许多学教育的人不知道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一样,乌克兰人也有人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的"朝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却也被他走的有滋有味。最后,作者带着深情,也带着责任感的写下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今天,我们最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的是
读后感一百字篇7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 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人何必那么骄傲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对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灵送去阳光,使人间温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赞扬了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这样高明的人伦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