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对未来方向的思考,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名人传》读书心得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1
?名人传》一书讲述了3位伟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一生。贝多芬为人类音乐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米开朗琪罗把纯美的心灵用圣洁的雕塑、绝美的壁画留在人间;托尔斯泰用真理与爱创造了动人的文章。他们一生虽然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但并未停下为自己的事业奋斗拼搏的步伐。这本书撰写了这3位伟人伟大而不朽的生平。
他们生活的年代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遭遇——生活的艰辛、精神的痛苦、思想的烦恼,绝望与敌人,还有病魔的一次次来访。命运总是在捉弄他们,但是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挠的坚持着,熬过了这些坚难困苦。
他们一生追寻着真、善、美,他们为此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用自己永恒的作品向世界表达出他们对人生的崇敬和爱,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信念,伟大的'理想。应对质疑他们坚持着真理,应对疾病他们不屈不挠,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不言放弃。他们为了崇高的信念像猛虎那样难以驯服不向世俗低头,他们对真理不屈不挠的坚持像水滴穿石那样锲而不舍,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像顽石那样坚不可摧,这样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思想、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楷模。
?名人传》为我介绍了3位知名伟人的故事,让我明白:虽然他们以前都是等闲之人,但他们之所以成为了3个不同领域的伟人,是因为他们拥有崇高的理想、对人类真挚的爱、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决心,如果我们具备这些品德,我们就必须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2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这是居里夫人曾说过的一句话,也成为了她辉煌人生的写照。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她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高中毕业后,波兰、俄国的大学先后将她拒之门外,原因很残酷:对于当时的观念而言,女性还很难和男性获得同等的权利与尊重。但这位意志坚定的女子,不愿服从命运的安排,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进入巴黎大学深造。
在巴黎,玛丽不仅成为了一位在男性主导的科学世界里驰骋的伟大女性,而且邂逅了她美丽的爱情——比埃尔·居里。从此,居里夫妇便开始了日夜不息的科学探索之旅。
一间四面透风的简陋棚屋,便是他们神圣的实验室,上千公斤的沥青铀矿残渣,被他们一锅锅地煮沸,不断翻搅过滤……接近四年的艰苦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0。1克镭盐终于诞生于世,那幽蓝色的荧光,是他们的天才智慧和非凡毅力的见证。1903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不久,丧偶的不幸降临在居里夫人身上,她孤身一人,不顾身体上的疾病和精神上的痛苦,继续踏上了奋斗的道路。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其各种属性,并精确测出了它的原子量为226,同年又出版了《论放射性》这一著作。在国际放射学理事会上,人们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并采用了她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她的事业从此到达巅峰,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走出实验室,奔赴前线指导各地的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
居里夫人伟大的一生在1934年落下了帷幕,长期深入接触镭这一放射性极强的物质,使居里夫人的健康日益衰退,最终因患恶性贫血症与世长辞。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她:“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没错,居里夫人一生都将名利看得极轻,她的心中只装着科学。她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成功不骄、临祸不屈的纯洁而又崇高的灵魂,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3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三位伟人。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人生,却有同样不屈的灵魂。
?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这三位伟人身上再恰当不过。
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被尊为“乐圣”,而谁又能想到,他竟然是个聋子。从小,他就生活在父亲的鞭打之下,被迫练习小提琴和钢琴。在青年时期,耳疾就在悄悄叩门。这对一个以音乐为生,正值大好青春的年轻人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打击!爱情的不顺,疾病的困扰,生活的窘迫,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他选择报之以歌。他的世界一片寂静,但他那不屈的灵魂,使他在寂静中勃发,奏出铿锵有力的生命之声。也正是命运的打击,铸造了他不屈的灵魂。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却因为性格孤僻,一味被排挤,甚至遭到陷害。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不惜顶撞恩主。为了工作,他可以把自己锁在教堂里,只留一个仆人在身边。疾病的折磨,精神的重负,他一概不怕,也不在乎,他那早已被磨练出来的不屈的'灵魂,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只顾勇往直前,旁人的排挤,孤独的处境,都无法成为他道路上的绊脚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耶稣的死难像》工作。
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与上两位不同的是,他拥有着财富和地位。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他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他同情着下层人民,对沙皇暴政有着强烈的愤慨。于是他决定以笔为枪,为底层人民发声。他不怕遭到镇压排挤,因为他相信他追求的是真理,他有着面对强权不屈的灵魂。《复活》《战争与和平》,他用独到的眼光审视这个社会。而八十二岁那年,因为看透世间炎凉,他决定离家出走,不久后死于火车站。他那因为追求真理而不屈的灵魂,将被后人所铭记。
“人生是艰苦的,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而只有拥有不屈的灵魂,才能笑对人生,在命运的打击下,顽强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4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重描写了他们三人在追求完美幸福生活中的长期艰辛和磨难。
第一个人是音乐天才贝多芬。贝多芬有很强的音乐天赋。可惜,贝多芬的父亲让贝多芬每天练琴,无视他的想法。有时他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放在一个房间里一整天,强迫他学习音乐。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他十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成了酒鬼。这些不幸导致了贝多芬暴躁古怪的脾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音乐事业中,不久就出名了。当他享受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时,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耳朵,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最后,他去世了。
米开朗基罗遭受了另一种痛苦。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是被迫的。米开朗基罗不断接受订单,但大多数雕塑无法完成。当他70岁时,他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和主任的职位。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他拒绝接受他应得的工资。米开朗基罗最终带着对自己和社会的怨恨离开了人世。他在《诗集》说:“让我受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是属于我的。”他一生都在这种痛苦中挣扎。
托尔斯泰使他的家庭成为他心中的阴影。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与他家庭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他不能离开他深爱的家庭。他开始打算抛弃家人,但当他看到即将死去的东西时,他无法继续。托尔斯泰注定要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无法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让他痛苦万分。直到有一天,他离开了他“温暖”的家。最终,他病倒了,死在了一个陌生的小镇上。“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给人生秘密的答案,蕴含着人类最深刻的智慧。”——托尔斯泰。
三个世界名人,三个不平凡的人生,同样的悲剧结局。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罗曼罗兰让我意识到谨慎选择道路的重要性。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5
余文婷有那么一些人,给他们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他们是:研究苹果的牛顿,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爱因斯坦,孵鸡蛋的爱迪生,光着身子在大街上疯跑的阿基米德,被炸弹炸得血淋淋的,还高兴大叫的富兰克林科我想,你一定认为这些人是疯子,傻子,不可理喻,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奇迹。
他们的疯狂举动,有的是突然得到灵感,受到启发,抑制不住喜悦而做出的,有的是完成实验后,心情激动而做出的。他们是巨人,科学界的巨人。你也想做巨人,对吗?想作巨人,我认为并不是想象得那么难,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勤奋的学习+好奇心+寻根问底的探索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成功。这难做到吗?不难。牛顿小时候是野孩子,爱因斯坦很傻,爱迪生异想天开他们不是神童,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创造奇迹,他们就是靠这几点特质和品质登上科学王国的宝座。是的,每个人都可以象他们一样辉煌,不论你的出身,天资,在科学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学习科学的权力,每个人都能当巨人。只要拥有这颗心。
你还认为自己离大师很远吗?其实你和大师只有一线之差,就是这一线之差,区分了大师和常人的差异。
人有信仰才会拥有承受痛苦的和能力。只有信仰才能使苦难结出丰硕的果实。信仰使我们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作品,是因为我们说他来自数十年前的另一个国家,却在我们这个国家找到了真正的回音,他的作者在作品中向读者发出召唤并寄予无限希望。
这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德《名人传》。罗曼·罗兰是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教授艺术史和研究音乐时期写的。包括三个家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本世纪初在物质决定一切的时候,恃强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时代,作者选择了9世纪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些艺术巨匠,让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为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坎坷的人啊,和不靠在巨人的身上休息片刻,和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发?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接受了痛苦的考验。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他不敢向世人表达这一点,他离开了人群,贝多芬没有朋友,他独自与命运抗争,只能向上天发出凌厉的呼叫。
读了这部《名人传》后,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启发了我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去抵抗,去战胜它
罗曼·罗兰是这本书的作者,他是2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创作这2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
这部《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痛苦、挣扎和矛盾罗曼·罗兰指出认识那个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比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6
今天,我买了一本书,它是罗曼·罗兰著。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第一传是贝多芬。读着他的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不得不佩服贝多芬身上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贝多芬的命运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像是悲惨而残酷的斗争。因为父亲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所以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各种乐器,幸好他不是很厌烦,当他稍大时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失去了最亲最爱他的母亲。
其实,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曾遇见莫扎特,他们一见倾心互相交流,他又拜海顿为师。当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时,厄运又一次降临。贝多芬的听觉渐渐衰退,内脏也不好,身心都经受着痛苦的折磨。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耳聋后写的。人们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但也同时看到了贝多芬悲惨的命运。
后来贝多芬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炎、关节炎、黄热病等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毫不动摇,从未放弃过音乐。我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最终成了音乐巨人。
贝多芬的童年悲惨、坎坷。他在生命中挣扎,痛苦中创作,谱写着非同于凡人的命运,讴歌着痛苦换来的欢乐。但让人铭记于心的是贝多芬久传于世的乐章。
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会降临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也会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失败和挫折时,应该想到忍受并战胜痛苦的人。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屡击不夸的宝贵品质。使自己不断进步,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7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有三个世界名人。第一位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位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位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个《名人传》里,贝多芬的故事最打动我。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才华很早就被父亲发现了。可惜贝多芬的父亲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让贝多芬每天练琴,不顾心情刻苦训练,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在一个房间里锁起来,整整一天,逼着他用暴力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他十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成了一个挥霍无度的酒鬼。所有这些不幸压在贝多芬的头上,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导致了他暴躁古怪的脾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沉沦。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中。由于他的才华和勤奋,他很快就出名了。当他陶醉于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耳朵,但是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伟大音乐家却是聋子。这种打击是普通人无法接受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而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一个正常人可以做他做不到的事?这引起了我的深思。在我看来,贝多芬的成功是由于他的毅力和斗争精神优于凡人。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这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向别人寻求帮助,而不是直接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去解决。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所以面对困难只能孤军奋战。虽然孤独,但我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如果我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即使是可怕的敌人也可以被打败。
最后,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记住贝多芬,像贝多芬一样生活。
《名人传》读书心得篇8
罗曼罗兰称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的伟大,而是心灵的伟大。作者在贝多芬传的结尾写道:一个极其不幸的人,挣扎在贫困、残疾、孤独、痛苦中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给世界创作了欢乐!他用苦难铸造欢乐,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用痛苦换取欢乐”这句话正是他心灵的箴言,是他英勇的一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夜以继日的工作,以致筋疲力尽。
“他的生活似乎一种苦役。他甚至抽不出时间去吃饭睡觉。在他的信件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语句:‘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吃饭 …… 我没有空吃东西 …… 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机会了,我缺乏一切生活用品 …… 我没有一个金币,我衣不蔽体的承受这煎熬 …… 我在悲惨与痛苦中求生 …… 我和患难作斗争 …… ’”
其实米开朗琪罗非常富有。他有大量财产,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他自己舍不得享用一点财富。
米开朗琪罗在70岁高龄时,接受了宏大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神的使命,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接受应当享有的俸禄。他继续工作,已不是出于对艺术的信心,而是出于一种信仰,是创造的惯性才是他不断工作。1564年的一天,他站着坐了一整天的《耶稣之死》病倒了。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从可怕的暴风雨回到了温柔和平的寂静”。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童话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有多么痛苦,要承受那些心理坚强却没人情味的信徒们的无言的谴责,又被自己的懦弱和优柔寡断所困扰着,所以在对家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之间徘徊着,直到那一天,他再也无法仍受,也许是临死前的一种狂热,他冲动的离开了家,四处流浪,想逃离这一切。他曾在一所修道院投诉过,次日又离开了。在途中,他终于病倒了,在一个无名的小城里休养身体,但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在弥留之际,他躺在床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他抽泣的说道:”这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受苦受难,你们却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1910年11月20日 ,凌晨六点多,他终于得到了解脱,如他所说”死,幸福的死 …… “
早年对宗教抱反感情绪的他重新思索:”信仰是生命的力量。“可是,托尔斯泰不能接受教会的宗教,他花费大量时间论证教会与宗教精神的抵触,毫不畏惧的向神学挑战。这些举动使他最终被开除教籍。他努力摆脱”奢华“,希望做上帝的好仆人,但他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他为实践信仰不惜放弃人世间的一切,甚至生命。
?名人传》告诉我们:悲惨命运不知降临于普通人头上,他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免除痛苦对他们的考验,这三位英雄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命运,让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