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教案6篇

时间:2024-05-15 作者:betray

通过提前准备详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的扩展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书写教案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文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文学教案6篇

幼儿文学教案篇1

课程分析:

为了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来开展这节活动。《胆小的老鼠》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图书,多变的情节吸引幼儿的视线,幼儿对小老鼠和猫的结局很好奇。这个课程主要引领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图画,愿意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程目标:

1.尝试在观察比较画面中初步理解小老鼠吱吱的心里变化与行为。

2.感受吱吱努力让自己勇敢的过程,愿意胆地用语言表达画面内容的理解。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根据已有经验,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程准备:

ppt

课程过程:

一、模仿动物导入,引出故事的中的“吱吱”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那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

二、师幼一起阅读图画,猜测故事情节。

1.集体阅读ppt1、2

教师:“数一数,这里有几只老鼠?谁是吱吱?它怕什么?”

小结:“老鼠家族一共有五只老鼠,吱吱是一只胆小的老鼠,它最怕遇到黄猫,一直躲在罐子里。”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猜测姐姐是如何为吱吱出主意的,幼儿一起为吱吱出主意。

小结:“姐姐吱吱想了一个办法,把毛线的一端系在吱吱腰上。”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ppt3、4、5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真的是黄猫来了吗?”“吱吱又发现了什么?”“姐姐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的画面,释疑解惑。

3.出示图片ppt6、7,猜测故事结局。

教师:“它们终于看到了巧克力蛋糕,黄猫真的来了,怎么办?”

4.完整欣赏故事,引发兴趣。

教师:“黄猫是怎么被缠起来的?吱吱是胆还是胆小?”

三、感受结尾,揭示故事内涵

小结:“吱吱是胆的吗,它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打败了黄猫”

四、肯定幼儿的表现,引发再读愿望。

课程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非常浓,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的很好。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只关注到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忽略其他幼儿要多提问幼儿。在提问时,给予幼儿的提示语过多,不够简洁精炼,忽视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讲述的过程。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把更多的话语权给幼儿,让他们能胆自信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语言的奇妙之处。

幼儿文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理解优美词汇,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重点难点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听、看、说等不同感官的欣赏,倾听——感受——理解——表现,感受、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在活动中设计了四次循序渐进地欣赏,让幼儿充分感受美。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

因为散文诗篇幅较长,幼儿第一次接触作品,就要有感情地朗诵,有难度。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借助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创造探索、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有张有弛。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力较差的幼儿回答简单的问题,既为幼儿创造了说话的机会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能力强的幼儿我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能使每位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充分欣赏作品后,能跟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以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①通过郊游活动,对大自然加深了解。

②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2、物质准备:七彩飘带、录音机、配乐散文诗、电脑及散文内容相关的软件,抽象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色彩抽象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展示想像。“图中有哪些颜色,看到这些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幼儿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幼儿用观察法,对画面进行观察,并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诗朗诵,使幼儿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第一次欣赏,教师朗诵,幼儿倾听,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请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诗,提出要求:“风吹到每个地方是什么颜色的,事物与颜色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次欣赏,教师运用多媒体,幼儿视听结合,再次欣赏作品。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幼儿感知诗中的色彩。】

3、再次欣赏;请幼儿第三次欣赏散文诗。

提出要求:

①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②你认为诗中哪个词最美?为什么?理

解散文诗的内容。

?第三次欣赏,教师运用ppt,幼儿在这次欣赏时教师提出要对优美词和句的表达】

4、第四次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用动作表现诗中对风的描写。

?教师运用引导法,幼儿边听、边看、边说,表现散文诗】

5、游戏“七彩风”,风娃娃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风飘带扮演七彩风。游戏过程中边朗诵边做动作。

?教师运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欣赏、感受之后,用肢体表现对散文诗的理解】

(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

教师:风娃娃们吹啊吹,吹到客人老师的身边,请客人老师把优美的诗句写在七彩飘带上,然后我们把所有的诗句收集在一起,组成新编“七彩风”教育活动自然结束。

附散文诗:

七彩的风

其实风是有颜色的,不信你瞧——

吹过花园的风是红色的,红色的风吹得红花鲜艳夺目,

吹过果园的风是橙色的,橙色的风吹得果实硕果累累,

吹过菜园的风是黄色的,黄色的风吹得菜花一片金黄,

吹过竹园的风是青色的,青色的风吹得竹子青翠欲滴,

吹过麦田的风是绿色的,绿色的风吹得麦苗碧波荡漾,

吹过海洋的风是蓝色的,蓝色的风吹得海水蓝光闪烁,

吹过藤架的风是紫色的,紫色的风吹得紫藤花开怒放,

啊,有颜色风真好,有时候,七彩颜色的风又会欢聚在一起变成七彩的风。

七彩的风暖暖地吹着,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着了,做成七彩的梦……

活动总结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由于它具有语言凝炼、生动、优美,想象境界丰富,修辞手法多样等特点,在组织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们往往喜欢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散文作品来组织教学,让幼儿欣赏。然而,在组织散文欣赏教学时,我们总是套用故事、童话的教学模式。这次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美术色彩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选择了散文诗《七彩的风》,贴近幼儿生活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原本风是没有颜色的,可在这首诗里不但赋予风各种颜色,而且能通过优美的诗句,既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还让人身临其境。其中红色对应红花,橙色对应果树,黄色对应菜花,绿色对应麦田,青色对应竹子,紫色对应紫藤,蓝色对应大海,七彩颜色的具体形象,让幼儿能真实地感受到,然而又留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关于色彩展开无限的遐想。

?七彩的风》这一散文诗作品,能让教师和幼儿一起遨游在美妙而神奇的诗化语言的世界中,让幼儿能感受和欣赏积累多样化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和激情。诗中每一句的对仗,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排比,让人感到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散文诗的结尾,七彩颜色的风汇聚在一起,变成七彩的风,暖暖地吹着,吹得小朋友甜甜地睡着了,做成七彩的梦……真有一种甜甜地做梦得感觉,很美,很静。

幼儿文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 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活动评析:《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小班语言活动 古诗春晓

幼儿文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为了使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在晨间桌游时,为他们准备了许多卡片,让他们说一说谁和谁是好朋友,孩子们已能说出简单的常见的物品之间的关系。我就设计了《好朋友》的语言活动,这次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使幼儿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

1.教学软件;用于配对的实物、图片若干;

2.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观察过丰富的生活用品及小鸟。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

2.童话欣赏《好朋友》,在看、听、说、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1)师:你有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幼a: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很高兴。

幼b:和好朋友在一起想跳舞、相亲相爱不分手。

(2)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观察讲述:

师:小鸟的家里有些什么呢?

幼a:小鸟家里有窗户、有门。

幼b:有雨鞋、桌子、锁、钥匙。

幼c:小鸟家有椅子、书、雨衣、书架。

幼d:有茶壶、小茶杯、小鸟、鸟笼。

2)配对讲述:

师: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

幼a: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茶壶可以倒茶,茶杯可以装茶。

师:还有哪些也是好朋友呢?

幼a:钥匙和锁是好朋友,钥匙可以开锁。幼b:桌子和椅子是好朋友,可以坐着画画;雨衣和雨鞋是好朋友,下雨的时候能用。

幼c:书架和书是好朋友,书可以放在书架上。

(3)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快乐吗?

幼a:小床和被子是好朋友。

幼b:老师和我是好朋友。

幼c:肥皂和肥皂盒是好朋友,拖把和地板是好朋友等等。

2)引导幼儿小结:它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很快乐。

(4)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好朋友。

1)猜一猜:师:小鸟的朋友是谁呢?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

2)看一看:师:点击画面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

友.”小鸟说:“不对,不对,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

和绿草地。”小鸟还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3)说一说: 师: 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

是谁?

幼a:小鸟在鸟笼里不自由,所以它不愿意与鸟笼做好朋友。

幼b:蓝天、白云是小鸟的朋友。

幼c: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3.游戏“找朋友”,巩固表述童话内容。

(1)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自由寻找实物,配对做朋友,找到了好朋友,就说……和……是好朋友。

(2)师总结:有了一个好朋友,还可以交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了就更开心了。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好吗?

幼儿文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丰富词汇“万紫千红”“落”“淋”“酒”“滴”等。

3.萌发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多让幼儿走入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

2.《春雨的色彩》课件:春天的场景图,散文《春雨的色彩》配乐音频,小鸟头饰(活动延伸),春天的场景图(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春天的场景图。

★带领幼儿进入情境,边观赏边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提向:是谁给春天带来这么美丽的景色呀?

2.完整欣赏。

播放课件,散文《春雨的色彩》配乐音频。

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篇散文,你们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3.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散文里的春雨是怎样下的?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欣赏第二部分(从“小白鸽说”至“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提问:小鸟们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它们是怎么说的?

?结合动作丰富动词“落”“淋”“酒”“滴”,感受春雨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欣赏第三部分(从“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至结束)。

提问: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它是怎么做的?(丰富词语“万紫千红”)

讨论:为什么无色的春雨会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4.. 再次感受。

★再次完整欣赏散文,并尝试跟诵优美的句子,鼓励幼儿用上学过的词汇。

★启发思维:你们还见过哪些春天的美景,春雨还会给谁带来什么变化?

5.角色扮演,朗读散文。

★幼儿扮演小鸟边朗诵对话边表演。教师扮演春雨,引导幼儿边朗通散文,边用肢体表现小鸟的动态和雨后各种花绽放的情景。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角色头饰开展散文内容表演。

?家园共育:请家长结合户外郊游,引导幼儿欣赏春天里的自然美景,并和孩子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可将资源包的图片发送至家长)。

?领域渗透:结合美术活动开展主题画“春雨的色彩”。

附【散文】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条绿了……”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选择优美的背景音乐,配以美丽的春天布景,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动环境,极大调动幼儿的欣赏热情。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幼儿为主,通过提问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进行回忆、想象和表述,并结合课件、角色对话、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投入,他们个个自信而快乐,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孩子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快的感受散文的优美,初步掌握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和植物生长的特点。

但第一课时就让幼儿完整地跟着散文诗进行表演,无疑是一种挑战。从活动中看出,幼儿有些无所适从。我将在语言区里创造机会让幼儿更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为下一步的表演做坚实铺垫。

幼儿文学教案篇6

一、设计思想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永远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二、目标:

1.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体验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愉快情绪。

2. 理解词:静悄悄 学习句式:有的……有的

3. 初步懂得黑夜与白昼交替的简单道理。

三、准备:

1.背景图及立体移动教具

2.红、黄、蓝、白、绿挂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3.云、树叶、菊花、天空、玫瑰花、小草立体教具场地布置。

四、过程

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境:这里有什么?

2. 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提问:你刚才躲在什么地方?

3.欣赏散文第一遍后提问并演示教具:

(1)谁和你在捉迷藏?

(2)有哪些颜色和太阳在捉迷藏?

4、欣赏散文第二遍后提问:

(1)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2)黑夜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

(3)颜色们都躲到哪里去了?是怎么躲的?(理解词:静悄悄)

(4)为什么绿色要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学习句式:有的……有的……)

(5)后来谁把手帕解开了?

(6)为什么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全都找出来了?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内容

5、欣赏散文第三遍

提问:颜色们还可以躲到哪里去?

幼儿互相交流

6、游戏:捉迷藏(播放配乐散文)

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挂饰戴上在散文音乐的伴奏下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两遍(第二遍幼儿互换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