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经验,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阅读一本好书,一定会有许多心得、启发,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1
?儿童文学》是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共同创办的杂志,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今天我看了儿童文学中的一册,受益匪浅。
我看的那一本封面充满童趣与想象:一个女孩和许多叶子,那些叶子是五颜六色的`,旁边有绿色的小熊和一只由书本组成的东西,这些不知为什么,充满了艺术感。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属《暖雪》了,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云英喜欢踏雪去上学。有一天,云英在上学时遇到一个怪叔叔,她看到叔叔拔腿就跑,因为她害怕。后来那个叔叔一直纠缠着云英,想告诉云英什么,可那个叔叔说不了话。然后云英知道那个叔叔想告诉云英前面的小木桥上的木板没了,只有稻草,最后云英和叔叔合力把桥修好了。看完这个故事,我认为那个叔叔真善良,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云英这件事情,尽管有那么多阻碍、那么多困难。
我最喜欢的就是《静默的白杨树》了,讲述了学生沈静姝很内向、胆小,但新来的顾老师帮助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以攻破的困难,帮助她成为一个不胆小怕事、十分勇敢的人,沈静姝非常感谢他。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那请帮助他吧!帮助他勇于面对困难,帮助他走向胜利。开头写了白杨,与题目相呼应。我认为顾老师,就是那个默默奉献的静默的白杨吧。
我想着,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下一页……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2
儿童文学由团中央1963年联合创办,风雨40年,哺育三代人,其麾下曾先后汇集了几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该刊只收录纯而又纯的纯文学作品,冰清玉洁,品位高雅,可读性强,既教读书,又教做人,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童文学在我国早就存在了,但在没有接近儿童文学这一门课程时,虽然知道小学阶段的课文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来编制的,但并不怎么清楚儿童文学的范畴、概念以及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更不用说对儿童文学的体裁分类有很明确的区分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仔细推敲了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类型,发现了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童趣、故事性强、对儿童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教育性强、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
※童文学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少年,而儿童文学富有趣味性和奇特性的特点正好吻合了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儿童故事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而童话则通过塑造善良、勇敢等人物形象来体会心灵美好的重要,培养儿童向善的品格。虽然,许多儿童把儿童作品当作故事一样来阅读,但读完后,儿童却能从中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儿童读了灰姑娘后,灰姑娘的心地善良的美好形象便在儿童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被灰姑娘的善良、美丽深深迷住了,会为灰姑娘鸣不平,且会对继母责骂。他们会不停的发问"为什么美丽、善良的会姑娘不能去,真是太不公平了?"最后,儿童会向灰姑娘善良的形象看齐。所以说,儿童文学对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儿童文学篇幅短小,每当吃饭后,我会拿起一本短小的儿童文学作品津津有味地看着。但我最喜欢看的是寓言故事,它是一种隐含明显的寓意的简短故事。其通过短小的故事说明某一道理或哲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有的寓言虽短小,但蕴涵深刻的'道理,真可谓"微言大义"。在我看来,寓言故事本身不在于其故事是否存在、是否真实,而在于其蕴涵的寓意、内涵。这正是寓言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寓言所要达到的境界。也许,寓言中会有不少构想违反了"物"性,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接受程度。其实,读寓言故事,就像是和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交流,就像是进行一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读寓言故事,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原则。如读了揠苗助长,我们会明白事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将适得其反;读了刻舟求剑则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可以说,读寓言故事会使我们便的越来越聪明,同时,还会减少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必要的阻碍。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3
我读了儿童文学有感是因为其中一篇文章《鞋匠与儿子》,写得非常好。
鞋匠是我小区必不可少得人,他修得鞋既美观又舒适。鞋匠不仅鞋修的好,而且心地善良。许多孤残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外地人来擦鞋都说他运气好,他的运气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他的妻子在为他生下儿子就离开了人世。妻子的离去带走了那个爱一面哼歌一面补鞋的鞋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埋头干活的`“机器”。鞋匠只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区的婆婆奶奶们看到这幅景象,很同情鞋匠与他的儿子,把孙子不吃的乳汁和奶粉给了小家伙,小家伙吃着百家奶长大了。五岁那年的冬天,水冷鞋匠把水含暖了才给儿子喝,饭凉了,嚼热了才给儿子吃,儿子是鞋匠唯一的欢乐,只有儿子笑人们才会看见鞋匠笑,他二十岁的脸却比四十岁的脸还沧桑,鞋匠开始打听小孩上学的事,过几天鞋匠把儿子送给用一家有学问的家庭,过了几天有一位工程师来找他,他想了半天才把孩子给了工程师,孩子被工程师接走后孩子每天都跑来偷偷看着鞋匠,鞋匠给孩子打了一顿,工程师不忍心就来找鞋匠,鞋匠很摇头。第二天一早,鞋匠和他的鞋摊一起消失了。
读完了《鞋匠与儿子》我大有体会,这个小家伙虽然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过着艰难的生活,但是他从不抱怨生活给他带来的困难。而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向小家伙学习,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爱。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4
以下是关于学习儿童文学的心得体会,我们一起了解儿童文学,走进儿童文学,让我们带着儿童文学中的赤子之心,和孩子们一起拥有美好纯粹的童年,让每一位孩子都爱上读书。
“行走在生活里,要到文学中坐坐。”
一天的培训充实而幸福,在大家的带领下我的思维遨游在儿童文学之中,思想飞到课堂,飞到故乡,感受着每一位领读者的赤子之心。
一、因为教育
朱永新老师在阐述自己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时说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教育。因为教育,阅读儿童文学,因为家长的喜欢和关注,朱老师微博上的“童书过眼录”注重推荐好书。
我们是教育者,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是否注重阅读对我们的学生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天的阅读课上,周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梅子涵老师的《绿光芒》,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受另一种春天,在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敞开心扉,把文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来袒露心声,课程结束时周老师把《绿光芒》和《迎面驶过》两本书送给了孩子们,
让整本书贯穿了学生的课上和课下,遇见这样的带领阅读的老师,何其有幸。
朱永新老师说,喜欢儿童文学也是在弥补自身儿童时期的阅读遗憾。我见到过孩子们渴望阅读的神情,也很欣喜于和孩子们一起的阅读。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干净纯粹的儿童文学是最主要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用儿童文学带着孩子自由徜徉。
二、故乡与童年
故乡既童年,童年是心灵中的故乡。
在高中时期课本上有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当时十分喜欢,想在想来,大概是那文中有作者的故乡,故乡中也带有他的童年,而我在阅读时也会找到自己故乡和童年的片段。
梅子涵老师说,文学可以让人想起忘记的东西,在今天的阅读课上我们也看到了梅老师的童年,看到了他在那个春天去想看的人身边坐坐,看到了他在外婆、姑妈照顾下一起度过的童年。
童年是要边回忆边记录的,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作品,儿童文学的作者是成年人,他们在作品中回忆,读者在作品中寻找自己的故乡与童年。老师与学生一起读儿童文学,会读出来不同的内容,在交流分享中会有别样的精彩。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5
这篇散文写了赶马人老山猫诉说自己的往事,在自己十三岁那年第一次和爸爸赶马去坝子,通往坝子的路多么艰险,悬崖峭壁,盗贼出没,到处飞满吸血虫,在他们快要到达坝子时,老山猫突然被盗马贼劫到一个叫“桫椤塞”的地方,他在那儿遇见了一个叫月儿的女孩,月儿用月光石手镯去换老山猫的铃铛,当老山猫再次晕倒醒来,已经回到爸爸身边。不管在往后的许多年里,老山猫都到处打听桫椤塞的下落,但还是没有一丝线索,他说他还要去月亮上找,直到找到那神奇的……
老山猫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十分敬佩。不管是在通往坝子的路上还是寻找桫椤塞的过程中,他都坚强地往前走,即使通往坝子的路上十分惊险,盗贼横行,但他还是不顾身上的伤疼继续往前走;即使他苦苦寻找桫椤塞几十年都没有一点线索,如今年老,每抬一步都什么吃力,但他还是带上手镯继续寻找桫椤塞。
我们的人生就像通往坝子的道,就像需找桫椤塞的路。路上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老山猫走的过,为什么我们就不愿意勇敢地向前迈呢?人生最注重的不是追寻的结果,而是追寻的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就像老山猫,虽然不断寻找桫椤塞,但我相信他在寻找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定会比结果要精彩。
这篇散文让我懂得:我们要敢于跨过人生中那一块块“巨石”,即使结局只是一无所有,但要知道,失败并不可怕,那种不妥协,不放弃的态度是让人敬佩的。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6
20xx年10月14日,是我们南盛小学特别喜庆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专家、博士王林老师,台湾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女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刘颖,江苏省青年特级教师、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国内最成功的班级读书会推广者周益民,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副秘书长张明舟。这一天有三位著名教师执教班级读书会,让我受益匪浅。王林、管家琪作了儿童文学阅读的有关报告,尤其是王林老师的阅读—悦读—越读,给我的影响极为深刻。
王林老师的悦读我最欣赏。悦就是喜悦高兴,阅读就是高兴的读。用王老师的一句话说就是享受阅读。曾经有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读书时是否必须读懂,是否必须写读书笔记或日记。王老师解答说:关键是享受阅读。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前两年,由于受传统意识传统习惯的影响,在大量阅读的年代,倡导学生大量读书,并倡导学生写大量的读书笔记、日记。
学生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定的收效,可是耗费了学生更多的精力,为读书而感到疲惫,从而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从喜爱读书,到厌恶读书,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后来,我渐渐地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大量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使我们可爱的孩子失去读书兴趣。这是我不想看到的现象。再后来,我取消了写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作业。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学生从繁琐和忙碌中解脱出来,有更为充分的时间享受阅读。
关于阅读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读书是否必须读懂。许多人认为应该知道故事内容,或说明什么中心等。可这样一来,学生一读书首先想到作业,孩子带着思想负担去读书,哪里还有读书的乐趣,带着任务读书是一种痛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而,近几年为了让学生大量读书,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我采取的办法是:可以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但是从不逼迫孩子必须读书,从不逼孩子读我们认为好的书,读书时从不定任务。我的想法是只要喜欢读书,能读出乐趣是最为幸福的。我想这就是王林老师所说的享受阅读吧。现如今,我班的孩子正无拘无束的读书,看到他们如醉如痴的样子,我真替他们高兴。
王林老师的到来,给我们南盛小学带来了希望,给我们教师带了新的理念,给我们孩子心里植入一颗理想的种子。儿童文学阅读一定会在南盛小学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儿童文学课心得体会篇7
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授予了书真正的评价。在小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看书。也是再这期间,我发现了《儿童文学》这本书,这本书里面的故事特别精彩,每一本看完之后我都获益匪浅。
?儿童文学》分上下两部。上部主要给我们介绍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下部主要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每一部还分几个板块。上部分为:文学佳作·作家专辑·中篇连载·散文雅苑·诗路花语·青春纪实等几个板块。下部分为常青藤·奇异果·文学新苗·九0笔团子·拇指阅读等几个板块。
记得第一次看《儿童文学》时,我就被故事中的情节感动哭了,那一则故事的名字叫《诱狗》。故事讲了一个叫一刀的青年,父亲早逝,母亲在别人家做杂工,他无人管束,成了放任自由的游荡少年。因几次做梦梦到猪蹄而啃自己的手后。决定实施早几日前就决定的计划:诱杀一条狗。
于是,他从老巷穿过,走出居住的这片脏乱老街区到了高楼密集的新街区。准备诱惑新街区被养起来的宠物狗,但这些宠物狗没有那么容易被诱拐,因为它们的主人都会在不远处看着。转悠了大半天,他准备的骨头和肉片损失得差不多了,却没有诱不到一条狗。他沮丧地走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突然踢了一块石头。正好砸着了垃圾堆处一条皮毛肮脏的正在垃圾堆里寻觅可填肚子的食物的流浪狗的腹部,他贪婪的目光中顿露杀机。
他一边接近流浪狗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剥皮食肉·卖钱。这只狗不幸中计了。他带着狗到了这片市区最热门的小食街。因为这里有几家狗肉火锅大排档。他首先挑了最近街口的那家谈判,让他们杀这条狗,给自己一半狗肉,卖一半给他们。谈了一会,没谈成。于是,又带着狗挨着几家谈下去,结果他都不满意。于是,他悻悻地带狗走。他决定自己杀。
经过了这么一回,狗从他刚才跟大排档老板谈话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某种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杀气。但它还是那么忠实地跟着他走。因为狗已经把他当做它的效忠的主人了。狗是不会离弃自己认定的主人的,哪怕主人要杀了它吃了它,面对挥向它的锋利刀器也只能含泪哀望,而不弃之而走。他正在建筑工地找绳子,准备勒死狗。突然听见头顶上方好像传来几声男人的惨叫。接着,身边的狗化成一道影子把他扑倒在地上。他只觉腰站被地上的砖堆重击了一下,接着就昏迷了,醒时,有不少人正绕着他看。而他的身上被一堆沉沉的物体压得呼吸困难。血从他的头上流下来,他想起来了,是狗把他扑倒的,一定是狗知道自己要被他杀了,才袭击他以报复的。他以为自己要死了他后悔到心窝都发痛,不应该对狗起杀心。,在后来得知,原来那血不是他的血,是狗的血。狗因为保护他被砸死了。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颇深。难以言表。《儿童文学》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今后,我一定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