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5篇

时间:2024-05-14 作者:Trick

制定完善的教案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准确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5篇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夸”瓜“,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关、瓜各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难点:发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

(2)绕口令讲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龙,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东关队种西瓜

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对“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

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

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附:瓜儿大

西关队种冬瓜,

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注:此活动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瓜儿大》,儿歌中的“关、瓜、夸”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游戏传话筒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示范朗读并理解绕口令——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朗读。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应朗读,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篇2

活动意图:

?天上有星》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节奏,说快了就会绕口,所以它又叫“绕口令”。在该语言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念准“星、鹰、灯、钉”四个后鼻音,熟读绕口令。

2.熟悉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分四组,每组一套操作图片。

2.黑色展板四块(35厘米×60厘米),展板上分别贴有“图+单字”的标示;花泥四块,分别插着1、2、3、4的数字(作桌牌用);“笑脸花”奖品若干;投影仪,电脑;ppt课件(见图)。

活动过程:

一、玩图片,说单字

1.看图说字。

师:每人一张图片,放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一看,想一想,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东西。

幼:台灯。

师:“台灯”是两个字,是用“台”好呢?还是用“灯”好呢?

众幼:灯!

师:请拿“灯”的小朋友把图片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是不是“灯”。

幼:我的是螺丝钉。

师:螺丝钉用一个字怎么说?

众幼:钉。

师:同组人交换图片,这一次你会拿到什么?

幼:灯/星/鹰/钉。

师:请拿“灯”“钉”“鹰”“星”的人举起图片。

师:把自己拿到的图片上的东西用一个字大声说几遍。

2.组内合作排序,组间竞赛说字。

师:同组四个人给图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方法多。

第四组:鹰,钉,星,灯。

师:把图片换个位置再试试看。

师:有不一样的说法吗?

第一组:鹰,星,灯,钉。

第三组:星,鹰,灯,钉。

第二组:星,灯,钉,鹰。

师:各组根据自己排的顺序把四个字连起来说说看。

众幼:灯钉星鹰/星鹰灯钉/星灯钉鹰……

师:交换字的位置再说说看,看看哪个组说得对、说得快。各组先自由说,等会儿来比赛。

为说得准、说得快、有合作意识的小组发放“笑脸花”。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篇3

一、教师备课

1、教学内容(课题名称):绕口令比赛

2、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口齿清楚,明白流畅,观察比赛时的情景并作记叙

3、教学重点:

绕口令比赛的重点是教师对于几首绕口令的选取,如:

化肥会挥发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选择这样的绕口令会令比赛非常有意思,这首绕口令中出现的多次的儿化音和连读会难倒大部分的学生,并且引发很多笑话,积累写作素材。

4、教学难点:

作为老师,对于自己选择的几篇绕口令,自己有自信去阅读,不能被孩子们比下去,这样会比较难堪,当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练习绕口令,而是对于整个比赛的观察写作,这点需要教师全程关注,绕口令比赛的成功与否,或者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对于整个比赛的感受。

二、上课过程

1、教学导入

故意问学生们有没有带水,和补充体力的物品,引起学生的联想,难道老师是要我们进行运动会吗,还是要干什么体力活,最后老师揭晓谜底,原来这节课会让我们的嘴皮子非常累,今天的课题是绕口令比赛。

2、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写作重点并不是绕口令本身的完成度,而是对于整个比赛环节的描写,先进行第一场比赛,两首比较容易的绕口令比赛,他们分别是:

男演员穿蓝制服,

女演员穿棉制服,

蓝制服是棉制服,

棉制服是蓝制服。

男演员穿蓝棉制服,

女演员穿棉蓝制服。

碰碰车,车碰碰,坐着朋朋和平平。

平平开车碰朋朋,朋朋开车碰平平,

不知是平平碰朋朋,还是朋朋碰平平。

这二首绕口令需把每一个字读准,有能力还可以进行背诵。

3、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学案”,有疑问可向老师提出

2、老师宣读比赛规定和比赛内容

3、老师分发比赛的第一次内容,给预备时间后开始

4、老师对第一次比赛进行总结,学生开始写作

5、老师分发第二次比赛内容,给预备时间后开始比赛

6、学生写有关于绕口令比赛的记叙文一篇

7、老师讲评学生的作文

三、教学总结

看似简单的一节绕口令竞赛课,其实并不是很简单,这节课对于学生也好,对于老师也好,口才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将三首绕口令读好读完整,都不容易,所以课堂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很多学生并不能将绕口令读完整,这时教师需要给予鼓励,完成比赛且能够写完作文才是关键。

四、教学反思

1、 课堂记录 绕口令对于每个学生的要求不同,每个人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应该适当的给予鼓励。

2、 导师评语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基础,教师在课后应该提醒他们多去阅读一些课文等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篇4

1、石榴树上结辣椒

颠倒话,话颠倒,石榴树上结辣椒。

东西大路南北走,碰见兔子去咬狗。

拿住狗,打砖头,砖头咬住我的手。

2、多少罐

一个半罐是半罐,两个半罐是一罐;

三个半罐是一半,四个半罐是两罐;

五个半罐是两罐半,六个半罐是三;

七个、八个、九个半罐,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3、登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

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

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4、连念七遍就聪明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

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哎哟哎哟拔掉七根钉,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

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飞来乌云盖没一颗星。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5、八座屋

八只小白兔,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吓得小白兔,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

6、拔萝卜

出八十八二十八,八个小孩把萝卜拔,你也拔,我也拔,看谁拔得多,看谁拔得大。你拔得不多个儿不小,我拔得不少个儿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算算多少用车拉,一个加俩,俩加仨,七十二个加十八,拿个算盘打一打,一百差俩九十八。

7、牛驮油

九十九头牛,驮着九十九个篓。每篓装着九十九斤油。牛背油篓扭着走,

油篓磨坏篓漏油,九十九斤一个篓,还剩六十六斤油。你说漏了几十几斤油?

8、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盆里有个瓶,砰砰啪啪,啪啪砰砰,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9、看姥姥

有个小孩叫巧巧,巧巧有个哥哥叫摇摇。摇摇划船带巧巧,巧巧要去看姥姥。姥姥站在桥头笑,欢迎巧巧和摇摇。

10、画画

小华举花小花画,小花画画看小华,小华问小花,画上画了啥?小花举画答小华,画中有花有小华。

11、看豆豆

小妞妞围个圆兜兜,牛头沟边看豆豆,忽听泡前喊抓牛,妞妞怕牛牛踩着豆豆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12、是灯还是星星

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山灯,满天星亮了满天庭,满山灯接满天星。星映灯,灯映星,分不清是灯还是星,是星还是灯。

13、学捏梨

盘里放着一个梨,桌上放块橡皮泥。小丽用泥学捏梨,眼看着梨手捏着梨,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14、三娘找山羊

三娘在山止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翻过山梁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

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15、吃葡萄

青葡萄,紫葡萄,青葡萄没籽葡萄紫,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16、两只鹅

河边两只鹅,一同过了河;

白鹅去拾草,黑鹅来搭窝。

冬天北风刮,草窝真暖和,

住在草窝里,哦哦唱支歌。

17、补裤

一块土粗布,一条粗布裤,

哥哥屋里补布裤,飞针走线自己做。

粗布裤上补粗布,土粗布补布裤,

哥哥穿上粗布裤,艰苦朴素牢记住。

18、数数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头猪,草里一只兔,还有一只鼠。

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19、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妈妈用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20、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三声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四声跳下水。

21、房子

捡颗小石子,在地上画个方格子,

画好方格子造房子,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

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

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22、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23、八楼八角树

出城门,走八步,有棵八棱八角树。

八个八哥飞上树,八棱八角树上住。

树下孩子直发悉,手拿弹弓射大树。

打得八哥离开树,八棱八角掉下树。

24、白花瓜绿青蛙

田里长着一片瓜,塘里跳出一群蛙。

瓜是白花瓜,蛙是绿青蛙,

白花瓜挡住绿青蛙,绿青蛙跳过白花瓜,

累坏了蛙,碰坏了瓜,剩下坏瓜和累蛙。

25、长方歌

长方的砖,长方的墙。长方的窗,长方的床。

长方的楼房亮堂堂,请你帮忙想一想,

除了砖、墙、窗、床和楼房,还有什么是长方。

26、画凤凰

粉红色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27、瓜卖花

婆婆卖瓜又卖花,一过卖来一边夸,夸瓜大,夸花美,人们买瓜又买花,乐得婆婆笑哈哈。

28、棉花和雪花

棉花白,雪花白,棉花像雪花,雪花像棉花。

棉花不是雪花,雪花不是棉花,

冷冰冰的是雪花,暖烘烘的是棉花。

29、手指头

一个指头拉勾勾,两个指头捡豆豆,

三个指对系扣扣,四个指头提兜兜,

五个指头合一拢,攥成拳头有劲对。

请你爱护你的手,保护十个手指对。

30、说眼皮

眼睛上长眼皮,上有上眼皮,下有下眼皮。

上眼皮真调皮,没事欺负下眼皮。

左眼上眼皮打左眼下眼皮,右眼上眼皮打右眼下眼皮。

左眼上眼皮打不着右眼下眼皮,右眼下眼皮打不着左眼下眼皮,

左眼下眼皮打不着右眼上眼皮,右眼下眼皮打不着右眼下眼皮。

绕口令鸟和猫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绕口令是我国民间文学中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是将声、韵、调易混的字交叉重叠编成语句或歌谣,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来,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口腔体操”。

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是“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主题中就有一个练嘴巴的内容“公公和冬冬”,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初步让孩子通过与平时念的儿歌作比较了解了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要有节奏,而且要念的又快又清楚,是用来练嘴巴的。

活动开展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样一种语言形式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因此呢,我想帮助孩子在绕口令的内容上再拓展一些,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活动。

这首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是比较形象的,为了便于孩子的理解我也做了适当的'修改。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活动中理解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能初步学念绕口令“狗和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2、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

活动准备:

课件制作、手指偶(狗和猴)、圆舞板等。

重难点:

初步学念绕口令,分清字音“狗”“猴”“头”。

活动环节

一、看看说说,理解内容

1、引发话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播放课件,幼儿观看、想象

3、幼儿交流:

(1)故事里有谁?

(2)狗和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小结:原来狗和猴都想让对方先过桥,他们互相谦让,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二、婷婷学学,感知体验

1、欣赏绕口令

(1)说绕口令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2)老师说绕口令

(3)你听到了什么?

2、老师戴上指偶,再次绕口令

2、在纸偶的提示下幼儿学念,帮助幼儿纠正字音

3、幼儿戴上纸偶练习绕口令

三、演演练练,快乐体验

1、幼儿表演(自主选择纸偶表演或圆舞板)

借助于圆舞板打出节奏,引导幼儿逐步加快速度。

2、结伴练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在看看说说的活动中理解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能初步学念绕口令“狗和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2、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重难点就在于:初步学念绕口令,分清字音“狗”“猴”“头”。

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看看说说理解内容——听听学学感知体验——演演练练快乐体验。

第一环节,我以ppt的方式为孩子展现了一个无声小故事,故事中有谁?狗和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想象与讨论,从中了解了原来狗和猴都想让对方先过桥,他们互相谦让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由此拓展话题,那么在我们的游戏活动中有没有需要大家谦让的时候呢?借此联系实际,让孩子懂得了同伴间要互相谦让。

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首先让孩子回顾了绕口令的特点,与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欣赏老师念的绕口令,激发了孩子尝试的愿望。

于是边看ppt边跟着老师学念绕口令,孩子们初步熟悉了绕口令的内容。

为了帮助孩子形象的学说绕口令,我又为孩子提供了手指偶,借助于手指偶孩子们边说边演,很快就能朗朗上口了。

最后的表演环节,孩子们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手指偶或者圆舞板来练习绕口令,结伴练习或者与一旁的老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我对原作品进行了分析与修改,并结合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将一些比较拗口的话进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

这首绕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爱的动物“狗”和“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活泼有趣地描写了两只动物相对过独木桥在桥上相遇的情形。

特别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几步望望狗,狗跑几步望望猴。

”比较诙谐生动地写出了两只动物可爱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让狗还是狗让猴”。

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动态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

而手指偶的运用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参与表达表现的兴趣。

本次教学活动,又开阔了我对开展民间文学活动的视野,绕口令是民间文学活动中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与长处,自由灵活地传情达意,不仅能锻炼孩子发音清晰准确、口齿灵俐,从中也渗透了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