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思想品德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4-05-09 作者:Fallinlove

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上思想品德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参考6篇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贪小便宜是自私、不诚实的表现。

2、知道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

3、能结合实例说明贪小便宜的害处。

情感:

1、厌恶贪小便宜的行为。

2、自己贪小便宜后感到不安和羞耻。

行为:

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

2、不该得的利益不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与下一课都是教育学生要诚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下一课主要使学生知道,当拾到东西时,应该怎么做。本课则是教育学生面对不该得的利益或不该要的东西应该怎么做。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贪小便宜是不诚实、自私的表现;贪小便宜被人看不起,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贪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本课导入栏目“说一说”,让学生谈谈对贪小便宜行为的看法。学生对这种行为一定会持否定态度,由此让学生体验贪小便宜的行为是令人讨厌,被人看不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学习本课。

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什么是贪小便宜,什么是,教育学生自觉做到。

教法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诚实的人在便宜面前不贪不占,不为小便宜所惑。因此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分析农夫的所作所为,引导学生思考:农夫明知金斧子、银斧子都比自己的`铁斧子值钱,为什么他只认了自己的铁斧子。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课文中老人把金斧子送给农夫是对他诚实行为的夸赞和奖励。

2、贪小便宜的危害性。

课文通过贪财人冒认金斧子,自以为占了便宜,结果反而吃了亏,连自己的斧子也丢了,还被世人所嗤笑的事例,告诉学生贪小便宜是不诚实的表现,害人害己,被人看不起。教学中,应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四点:

(1)贪小便宜的人表面看多占了一些东西,但他却失去了一个可贵的品质——诚实。贪小便宜的人为了得到一点儿便宜有时要弄虚作假、欺骗别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

(2)贪了小便宜,也会给别人留下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坏印象,而被人看不起。

(3)如果养成爱占小便宜的习惯,在小便宜面前禁不起诱惑,也容易从贪小便宜发展为占大便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课文后“读一读”栏目,即是对这一要点的补充。

(4)贪小便宜还容易上当受骗。社会上、学生中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老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贪小便宜的危害。

3、怎样做到。

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完课文后,给学生提一些行为要求,使学生懂得怎样做到。首先应该做到不“贪”,即不为小便宜所惑。对于小学生来说,小便宜是有诱惑力的,小学生占小便宜多数是希望多弄点儿钱买吃的或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好,自己很想要,于是向人家索要,甚至不经人家允许而据为己有。其次应做到不“占”,即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要;不该得的利益不要。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命组成;理解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能够分析人类破坏生态带来的危害;提高关爱与呵护周围生命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保护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所在,这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但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其他生命却异常地淡漠,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不懂得珍惜其他生命体,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为乐。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关爱”其他生命并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

2、能力目标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其他生命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让同学课前利用络或其它媒介搜集各种生命形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各种濒危动植物的相关资料及查找各种危害人类的灾害性的天气的成因和危害等资料,并到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近而达到资源共享。

3、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命组成,生命是值得珍爱的;懂得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命是值得珍爱的,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2、教学难点:

人类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理解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3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学重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意义。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图1、图2)

1.小组交流:下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树阴下?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公园去玩呢?

2.小结:大树的枝叶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荫,树下不仅凉快,而且空气新鲜。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使人心情愉快。

3.想想:你们都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花草树木?

出投影片(没有花草树木的“想一想”中的2幅图)

1.讨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花草树木会怎么样?

2.小结:

夏天人们就无法到树下去乘凉,我们的环境就不美了,而且空气也不新鲜,所以说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人们的`健康,使人精神愉快。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板书:我爱花 我爱草

过渡导语:那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呢?大家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出示课件:(场景一、二)

1.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如果你是花儿,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花儿说的话:“请不要摘下我,我要向更多的人微笑”)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板书:不摘花

2.小结:

花儿可以美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花,就去摘花,影响大家赏花,爱花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出示课件:(场景三)

1.同桌互相说说

(1)这个小朋友想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树,你会怎么说?

听录音

(小树说的话:“请不要折我的枝条,我要长成大树,让更多的人乘凉”)

(1)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折树枝

(2)为什么不能折树枝,爱护小树还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乱摇

2.小结:

树木可以为人们遮荫,让人们乘凉,还可以清新空气,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去损坏树,影响树的生长。破坏小树是不讲公德的行为。

出示课件:(场景四)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两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他们应该怎样做?

板书:不踏草

2.小结:

小草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想玩,就影响小草生长,这多不文明呀!

1.说说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2.小结:爱护花草树木要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过渡导语:

现在大家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了。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

三、评一评

看书

1.请在你认为做得对的同学下面画“√”

同学判断对错

2.请同学说说做得对的同学好在哪?做得不对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四、议一议(深化遵守公德的教育。)

师:在公园里,小海摘花,小新折树枝,小生踏草坪。大家都说他们做得不对,可他们都说 (听录音 小海说:“我只摘了一朵花。”小新说:“我只折一根树枝。”小生说:“我只踩了一点小草,有什么关系。”)

1.讨论:

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我破坏一点儿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所以,爱护花草树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爱护一朵花,一根小树枝,一点小草做起,这也是一个人讲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现。

五、儿歌总结:

1.读儿歌

我爱花,我爱草,

我爱青青小树苗,

不摘花,不踏草,

不折树枝不乱摇。

花草树木是朋友,

我们都要保护好。

2.提问:

读完儿歌你记住了什么?

1.师: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精神愉快,所以人人都要在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要折树枝、不摇小树,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让我们都来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吧!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教学重点:

①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活动1、风儿在哪里

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活动2、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

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

②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吗?

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5

一、内容标准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优势,树立正确的自信心。

2、能力:初步学会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在对自我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塑造一个自信的我。

3、知识;认识自信的重要作用,理解自尊和自信的关系。了解一个人要树立自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扬起自信的风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一下,听完后说一下有哪几句歌词最能打动你?(生2至3人回答)。通过听这首歌曲,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信所展现出的巨大的力量。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与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2、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材料一:电视台举办中学生智力竞赛,每个学校只能派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代表参加。某学校公布了这一消息,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都认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不敢报名参加。而一个平时学习一般,身材矮小的女生被选中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赛后记者采访她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她这样回答“不要小瞧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材料二:有亚洲飞人之称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我国在田径项目上的第一枚金牌。下面是刘翔赛后接受记者采访的话

随便来,我不怕的。(第一轮赛后)

阿兰约翰逊的出局,我当然很遗憾。(第二轮赛后)

没关系,我的起跑很好。(第三轮比赛后记者问他起跑是否有些慢)

没想到今天跑得这么这么的快,没超风速吧。(决赛过后)

材料三:在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杨摘得两枚金牌,成功打破了中国人零的突破。杨杨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她的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3天后,500米的比赛中杨杨的表现十分出色,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金牌。赛后面对采访,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在比赛刚开始,我的心里仍然有1500米的阴影,那时,我在心里不断的对自己说‘我是杨杨,我是杨杨,相信自己。”也正是凭借这几句唤醒的自信,让她在最后一刻拿到金牌。

针对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然后谈一谈你们有什么收获?

1、说一说材料中给你最深感触的是那些?

2、你们认为他们成功的秘诀有哪一些?

3、我们身边的同学有哪些因自信获得成功的事迹

4、你们自己有哪些因自信获得成功的事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收获。

点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使人勇敢,一个自信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自信可以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自信还可以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取的成功。

(二)扬起自信的风帆

出示两组材料(见教材84页)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试一试,找出自己生活中2至3次成功的.经历。

想一想,这些成功对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有什么关系?

(三)互动行动,真诚沟通

1、用赞美而简练的语言写出你认为需要鼓励的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2、找一位最要好的朋友。请他帮你指出目前最需要克服的地方并提出改正的建议。

(四)欣赏我自己

1、自信的名??

2、编写出适合自己本身特点的名言写在封面上

五、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依据临沂市初中思想品德新授课“三五x”教学策略来设计的,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自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包括五个板块: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听歌曲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巨大力量和激情,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乐于探究,引导本节课教学内容。

2、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用具体感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初步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和提高。

3、互动行动、真诚沟通

让学生之间真诚沟通交流,充分确定自己的优势确立自信

4、欣赏自己

让学生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5、共同小结、主题升华

通过学生交流收获与体会,达到对所学值是否进一步理解。

六上思想品德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 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