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6篇

时间:2024-05-08 作者:Surplus

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6篇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设计理念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学习的乐趣,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从而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教育。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力争给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上深深的烙印,在儿童本身这块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地方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

教学流程

板书:《我们一起来努力》

一、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探究

激活学生。

师:同学们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朋友爱学习的老师十分佩服。

哪位小朋友能够上台来说说你在学习中学到些什么?

生:(可能会说学到语文或数学当中的一些知识。)

师:引导学生运用“我学会了……我还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利用时机,让其中一位学生露一手)

生:(略)

师:小朋友说得好,从书本上学到了一些知识,老师相信你们也会从生活中学到一些知识。

二、创设活动,指导运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新的学习任务,请大家现在来完成,你们愿意吗?

2.小组长抽签选择本组的题目。

3.各小组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发给活动需要的物品)题目内容:

(1)当场写出你已学过会写的四个汉字。

(2)学习阅读一简短故事。(根据拼音完成)

(3)完成一副智力拼图。

(5)听录音故事,回答问题。

4.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三、自评互评,活动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谈了自己许多学习方法和知识,还知道了写字时要一心一意,人坐端正。大家喜欢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动力,但是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大家在每一天的学习中不断坚持,自觉运用。请你们坚持自己,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评比。看看谁的进步最大。

设计意图: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了课后延伸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的基本含义。

2、懂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

情感

1、愿意做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教育是在的中年级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美德”的含义。

2、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现代社会更需要。

4、要从小培养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述说”(课文前)意在让学生首先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的内容,再联系一些自己的具体实例,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使学生对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二“述说”(课文后)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的意义。

栏目三“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对错。

栏目四“评议”安排两个题,用意有两个:一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教学在行为目标上提出要引导学生说话、做事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承诺时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兑现。课文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讲解,在此有一个明确认识;再一个就是,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人们喜欢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的人的愿望。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如: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的好处以及不的危害。

4、课上,教师、学生在介绍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制成网页,用网页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从而使我们懂得: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

二、学习新课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2、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

提问:在许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同仁堂药店销售却直线上升,久盛不衰,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讲:飞机送面团

提问:用一架飞机送一些不值钱的面团值得吗?(学生讨论)

小结:的确送货物的价值还不及飞机运输费的十分之一。弗尔塞克总裁说:"我们宁可赔偿高额的运输费,也不可中断小供销点的供货,飞机给我们送去的不仅是几百公斤的生面团,而是多米诺皮公司的信誉!信誉!

该公司视信誉为生命,世界公认,有一年,多米诺皮公司的一家商店偶尔发生了一次中止供货事件,公司买回了1000多个只在悼念死者时才佩戴的黑袖章,命令全体员工都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以此表示对这类不幸事件的哀悼。

投影课文第四小节第一句话,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小结:在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小到一个人也好,大到一个企业也好,是立足根本。既是做人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板书:现代社会的需要

2、小组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只有,才能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信誉,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的事例。

各小组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追问:谁都知道应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3、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下边请听历史故事《诚实的晏殊》。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板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对观点的体会。)

2、请同学们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1:课后讨论题1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抄别人的答案,虽然成绩一时不理想,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成绩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品质最可贵;抄袭别人的答案,即使一时取得好成绩,也不光彩。不仅不利于弥补学习上的漏洞,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2:课后讨论题2

(使学生懂得"讲信用要有原则"的道理。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看问题容易绝对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讲信用一定要与诚实联系在一起。)

板书:在小事上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3:课后讨论题3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事情往往是复杂的。关心、体贴他人,灵活处事,善意的谎话,也是可以谅解的。)

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3、夸一夸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为同学们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

四、运用观点指导行为

1、看录像1(课后评议1)

你喜欢和谁交朋友?你会对小华或小明说些什么?

2、看录像2(课后评议2)

如果你是张涛或方申,你会怎样做?

3、学习这课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真实的心里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4、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板书设计:

为人之本从小时候培养

社会需要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

探究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品质的重要性。

3、收集有关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5、收集靠信誉求生存的商家或企业的事迹,将给同学们听。

6、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的意义。

2、 学会点评自己的假期生活。

3、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能创造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启发学生反思假期生活的质量,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创造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选取自己班级的孩子典型的暑期生活事例

2、准备一些其他学生的暑期生活事例,如民工子女的暑期生活等

教学过程:

一、 故事交流(小组)

教师引入:小朋友们,两个月的暑假过去了,我们又重新回到学校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今天这节课,老师受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委托,说是要开一个暑假生活故事会,特地来采访我们一(1)班,想听听小朋友们的暑假故事,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是平淡的?还是新奇的?是快乐的还是难过的?选择你想说的一天,先在四人小组里介绍一下。

小记者随机采访搜集,如:你喜不喜欢过暑假?为什么?

暑假里你有什么新发现?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小记者搜集的信息由教师直接写入课件里,供下一环节同学们的选择)

二、故事交流(全班)

教师:刚才通过小记者的采访,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小朋友的暑假生活,我把它写进了电脑,你想知道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采访他好吗?

通过学生点播,教师请出小记者对该代表性活动的主人来做专访(模仿专访的过程进行)

教师随机板书点评,如:在家有规律

劳动辛苦 快乐

游玩高兴新发现

生病难受

教师点评,看来小朋友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各有各的新鲜事儿。

三、延伸

教师:小记者们在来我们班级之前就已经采访过许多同学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暑假生活呢,想看吗?

课件介绍其他的暑期生活,如:小朋友们在西湖边的英语角学英语,在图书馆里丰富知识,在少年宫学文艺,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区生活,以及民工子弟的暑期生活等等。

小结:这些都是不同的暑假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一天,都代表了我们的暑假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都是有意义的一天。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心情脸的信箱

2、小纸条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评假期生活

(准备几个大纸盒,盒上分别写上“快乐”、“激动”、“满足”、“伤心”“害怕”。)

教师交流自己假期生活的几件小事,边讲边拿出相应的符合表达自己当时心情的信箱出示给学生看,然后在黑板上用短句板书,表示该生活小事。

过渡:小朋友,老师的这个暑假是既有开心又有难过的事,你呢?把你的心情也归归类吧,看看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

二、我的假期生活大评点

1、教师发给每个同学几张小纸条,请同学想想自己在暑假里有没有感到最快乐、最激动、最满足、最伤心和最害怕的事,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的方式写在纸上,并写好自己的姓名,然后一一上台投入相应的信箱里。

2、请学生从信箱中任意选取纸条,请被选到的同学上台来讲讲自己的快乐激动或伤心害怕的事,也可说说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想。

讲完后让该同学选下一张纸条,请下一位同学来讲述,依次类推进行,(视时间或学生的兴趣而定)

3、小组内互相交流

看看我的假期生活是快乐激动满足等好心情居多,还是害怕伤心等坏心情居多。

三、创造好心情

1、请有“伤心”、“害怕”等心情的同学上台,说一说,演一演让自己有坏心情的事件,请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样让坏心情离开,创造出好的心情来。

学生交流,可以是自己想办法,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出主意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消除或减弱这些负面情绪,明白好心情也可以由自己来创造。

2、动手创造好心情

用小朋友共同想的好办法把刚才坏情绪的小纸条改成好心情,投入到好心情的信箱中去,让孩子感受自己创造心情的快乐。

四、把好心情信箱布置成教室一角

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都能多创造一些好心情,以后都可以投到好心情信箱里去。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用途。

2.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

(二)能力目标

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对粮食的爱惜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使学生做到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玉米”,或展示实物。)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略)

老师:这是玉米,它是一种粮食作物。大家了解粮食作物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了解粮食作物(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六十页,我们看一看,图上展示的都是什么?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图上展示了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和谷子,它们都是粮食作物,它们可以做成什么食物呢?

学生:(略)

老师:它们可以做成面条、米饭、豆腐、玉米油和小米粥等等供我们食用,大家还知道这些粮食作物的其他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民以食为天”这些粮食作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会被加工成各种食物供人类食用,它们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物质,人类生活离不了它们。

学生:(略)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粮食作物呢?

学生:(略)

(让同学欣赏视频“五谷”、“向日葵”、“玉米,高粱”等;图片“花生”、“绿豆”、“荞麦”、“芝麻”、“向日葵”、“高粱”等;还可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粮食实物。)

老师:这些粮食作物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以馒头为例,看一看它是怎么来的。(过渡)

二、馒头的来历(板书)

老师:大家下面讨论一下,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一页,我们看一看,然后再说一说:馒头是怎么来的?

学生:(略)

老师: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香喷喷的馒头,是许多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啊!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锄禾”、“珍惜粮食”;图片“布的生产过程”、“浪费粮食”、“粮食浪费”等,使同学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

老师:我们该怎样珍惜粮食呢?我们看下面的同学做的好不好。(过渡)

三、讨论(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人们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的表现,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让同学们伴着音频“锄禾”,读一读这首诗。)

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到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会提问题

1、请同学们拿己的书包向同桌说说书包各个部分的用处。

2、针对你的书包提问题。

活动(二)研究轮子

1、针对轮子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想想研究一个问题应该有哪些程序和步骤?

活动(三)方法指南

1、想想应该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2、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四)实战练兵

1、交流制定好的活动计划。

2、开始研究,比比哪组研究好。

活动(五)小小研究发布会

1、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研究发布会”,好吗?

2、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向大家汇报的程序。

3、练习一下汇报的过程。

4、请每小组汇报。

活动(六)经验分享

1、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2、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告诉别人,征的他们的看法。

3、办个成果展览。

4、讨论:如何办成果展览。

5、每组推荐一名小小研究员。

6、把研究成果告诉父母。

品德二年级上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身边所熟悉的出生地、汉语汉字、民俗民风的了解,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调查自己或亲人的出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等过程。

3、通过学习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二、教学准备:

1、政区图。

2、课前调查自己亲人的出生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6.9.4星期??

教学目标:调查自己或亲人的出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等过程。通过学习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活动一1、说己亲人的出生地;

2、出示政区图;

3、在政区图中找己亲人的出生地;

结论:我们都是人。

活动二1、看人的图片,说出他们的外貌。

2、揭示我们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

3、听故事。

4、4月5日祭祖。

课后反思:学生对于自己是人是炎黄子孙充满了自豪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身边所熟悉的出生地、汉语汉字、民俗民风的了解,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调查自己或亲人的出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等过程。

活动三1、表演。(开学了,父母带着自己去商店是怎样买文具的。不准说话)

2、谈感受。

3、再次表演(可以说话)

4、再谈感受。

5、教师。汉语——联合国使用六种关方语言之一;说普通话;

汉字——最早的汉字。

汉字的演变:结绳——篆刻。

活动四1、连线。

2、区分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

3、介绍父母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4、表演节目:(老人与孩子)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5、说说自己父母的生肖;

6、生肖小故事。

教师

课后反思:学生对我国的文明很感兴趣,尤其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更是兴趣浓郁。对我国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学习汉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