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实践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完善的教案,教师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1
一、活动名称:
神奇的魔术师(小班)
二、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活动准备:
船在海上开的图片、五大盆水、蜡笔每组一盒、毛巾、报纸、报纸制作的纸船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幼儿自由玩纸船。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一只船在水上开)
2.(出示报纸制作的纸船)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纸船,请你们也来玩一玩船在水上开,想玩吗?
3.幼儿自由玩纸船。
二、引导幼儿讨论自由玩纸船结果,找出问题的原因。
1.刚刚老师发现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纸船却没有打湿,这是为什么呢?小朋友一起来找一找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对比,使幼儿明白蜡笔的排水性:老师这里有两张报纸,但是这两张报纸可不一样哦,一张报纸是没有涂蜡笔的,但是另外一张报纸上,老师涂了一层蜡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将水滴在两张报纸上,观察两张报纸吸水的快慢)
3.教师小结:没有涂蜡的纸吸水快,涂蜡的纸吸水慢。
4.那有什么方法让没有涂蜡的纸也能变得不吸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涂蜡”。教师示范在纸上均匀的涂蜡,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观察纸不吸水的现象。
5.教师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吸水的纸船,自由玩纸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2.幼儿自由玩涂过蜡的纸船。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4、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7、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8、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
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4、由于本人是小学教师刚转岗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
5、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师。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小老鼠的行为,感受小老鼠看到大海的快乐心情。
2、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初步讲述故事的主要环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纸船漂流的游戏。
2、材料准备。
①自备小老鼠图片一张、小纸船每人一个。
②挂图“小纸船”。
③幼儿学习资源3第10~13页。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
幼:小老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出示挂图,逐页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坐在书桌上看书,看到大海的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一只老鼠在书桌上看到一本书,书中有大海的图片。
②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老鼠在想什么呢?(想去大海玩)
师:它会怎么去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想去大海上玩,它想了很多办法。
③出示第三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做纸船)
师:小老鼠坐着纸船想去哪儿呢?(想去大海游玩)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用纸折了一个小船,坐着小船到海上游玩。
④出示第四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在大海上乘船游玩)
⑤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出示老鼠图片、白纸和小纸船,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游戏:漂流船。
幼儿在开放的水池中玩漂流纸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想乘船去哪里玩。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操作,体验操作的快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已认识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察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预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实验,并表达实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寻找原因: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现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小班神奇的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