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优秀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音乐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能否准确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我来唱----“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线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演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为小组加分。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次机会,看哪组唱得准找得快。为小组打分。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
分小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歌曲汇报展示活动,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为每组打分。
3、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歌曲情绪。
提问:歌曲是几拍子的?表现的什么情绪?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现内容、演唱形式。
看歌篇心里默唱歌词、欣赏歌曲录
提示: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几种?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交流老师的问题。
教师介绍词曲作者及哥伦比亚的简况,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3)欣赏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师生朗诵歌词。
学生轻声跟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2)编配打击乐伴奏。
学生分小组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学生在游戏中的视唱和听音能力是否有提高。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歌曲的分析是否准确恰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以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并用口风琴吹奏旋律片段。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规则同上节课)?
(2)音乐游戏:节奏、视唱。
2、复习演唱歌曲《小船》、复习欣赏《内依巴河》。
歌曲《小船》和《内依巴河》都表现了对家的依恋、对父母的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英国歌曲《可爱的家》,我们来听一听。
4、学习歌曲《可爱的家》。
(1)学习曲谱。
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直接跟琴演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第三至六句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曲谱,以口风琴畏助演唱。
(2)学习歌词。
1、教师简述歌曲《可爱的家》词、曲作家的小故事。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以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2、学生朗诵第一段歌词了解歌词意思,并跟琴小声演唱第一段歌词。
提问: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谁为帮助他?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演唱。
全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分两组互相倾听和演唱,并且师生共同作出点评。
3、学生朗读和演唱二、三段歌词。
4、演唱整首歌曲。
(3)竖笛吹奏歌曲。
学生自己伴奏和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5、课后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3、是否能用竖笛吹奏歌曲等旋律片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布娃娃》
教学目标
欣赏《布娃娃》,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时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1、复习演唱,演奏歌曲《可爱的家》。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
2、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歌曲(谭件展示与之相符的画面:天上雪花花飞舞,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儿走在孤寂的街头,地上躺着一个布娃娃)。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
(2)欣赏歌曲,轻声跟唱、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听录音范唱,学生心理默唱。
提问: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是什么速度的?以怎样的声音表现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提问:
为什么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可以用其他速度演唱吗?
为什么用国家队中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可不可以变化?
师生变化演唱速度和声音进行对比,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决定作用。
(4)欣赏歌曲(是声像都有的课件)、学生演唱歌曲。
(5)分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小组进行歌表演的展示(教师课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带一些道具)。
3、课后发散思考:
欣赏日本歌曲《星仔走天涯》,可放动画片欣赏。
请学生(或老师)简述《咪咪流浪记》的故事。
再欣赏一遍,学生可以跟着演唱歌曲。
4、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5、课后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的学生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率和情感反应。
2、是否能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3、能否分辨和表现歌曲《布娃娃》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歌曲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都是表达家庭温暖的,歌曲都是非常的优美的,学生们都接受的很好。还可以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人教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三、创编与活动:摘果子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二课时
一、聆听《袋鼠》
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学生歌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2、教师提示学生对拍手的方式很多种,想一想怎样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3、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组歌谣读得好。
4、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人教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人教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小拜年》感受中国民间过年的.气氛,以及音乐欢快热烈的气氛。
二、通过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时欢快热烈音乐、情绪,并通过红绸带、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龙咚锵》
二、聆听《小拜年》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表现小朋友过年时愉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用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各组都来了三个小客人,你认识他们吗?
师分别出示锣、鼓、镲,并逐一向学生介绍,并示范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出示实物节奏谱,探索敲奏的方法
合奏
镲:0 0 | x 0 |
锣:0 0 | x 0 |
鼓:xx xx| x 0 |
念:龙咚龙咚| 锵 0|
3、分小组,探索演奏
龙咚 龙咚 | 锵0 龙咚 | 锵0 锵0 | 锵 0 |
4、分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几种敲击的方法?
(2)、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声音多。
二、导入新课
1、聆听东北音乐《小拜年》
师:小朋友,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敲锣打鼓?(过年、取亲等)过新年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干些什么?(出示课件)那你知道新年在什么季节吗?在冬天的新年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a、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去过个新年,好吗?喊“过年了”,“过年了”!
聆听东北民间音乐《小拜年》
b、师:让我们他小组设计一个过年的情景。
(放鞭炮、乖雪橇、打雪仗、提灯笼、粘年画)
c、分组表演
1、 表演《龙咚锵》
师:过年真有意思,让我们用歌声一起来赞美新年吧!
a、听范唱
b、 朗颂歌词。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c、听歌曲录音,听到锣鼓声龙咚 龙咚 | 锵 0|,徒手敲锣打鼓,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
d、用锣鼓为歌曲伴奏,分小组讨论,编创打击乐伴奏。
e、 边歌边舞,可以编创动作,也可以拿红绸或手帕扭秧歌,加入打击乐。
三、课堂小结:过年开心吗?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人教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欣赏《中华人国共和国国歌》
欣赏《我爱北京x》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歌的词曲作者。知道听到国歌时的视仪: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x》,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视频,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中华人国共和国国歌》
(1)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老师带领朗读歌词,解决难读的字词。
(3)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的时代、词曲作者。
(4)随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乐器演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让学生感受铜管乐器的雄壮有力。
(2)提示音乐是有弦乐器和管乐器、打击乐器合奏的,由于弦乐的'加入,使得音色更加丰富。
(3)简要介绍演唱或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礼仪,教师示范。
(4)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场合要演唱或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模拟升旗场景。
5、欣赏《我爱北京x》。
(1)导入
(2)教师出示《我爱北京x》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3)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4)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x》。
6、检测评价
教师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分辨哪段音乐是木琴演奏的。
人教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窗花舞》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2、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运用x和x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4、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5、能听辨出长笛与低音大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
教学重点:
学生能找到歌曲中的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窗花舞》。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
你听到音乐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听到了请举手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角铁、铃鼓等)
3、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舞、贴窗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用“森林音乐会”做主题来串联全部课堂。
教师:“用一幅画来导入音乐故事的开始。”
学生聆听、谈话、思维想像。
用拟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
2、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发声练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去模仿它们的叫声并用一段练习曲来练习发声。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用o、mi、u等元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二、节奏歌词练习。
1、老师继续出示小动物出场,并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歌词。
2、学习打击乐器节奏型训练,为歌词配伴奏。
3、学生熟悉歌词,风趣诙谐的特点要感受出来,并能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三、歌曲旋律。
1、教师再放一遍歌曲,用手号唱歌谱。
2、学生学习手号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
3、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四、完整演唱。
1、学生合伴奏演唱,老师用钢琴伴奏。
2、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
3、学会歌曲。
4、巩固练习。
5、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唱分,打击乐器伴奏,扮演小毛驴演唱,几组来练习。
6、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五、课堂小结。
快乐音乐会,教师来总结,用《玩具进行曲》来结束上课,并整齐的听音乐走出教室。学生都活动起来,一直都是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到结束。让学生自由,尽情的活动,达到新课程的目的,走进音乐世界,愉快教学法。
人教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4.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京调》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蝈蝈和蛐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教学用具:
1、学生: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2.介绍现代京剧
.复听《我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介绍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腔是二黄腔。
5.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3.完整唱全曲并表演《蝈蝈和蛐蛐》
4.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课唱给同学听。
自制京剧脸谱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步骤七:宣布下课。
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3、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4.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
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聆听《京调》表演《我是中国人》
1.从《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问: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听辨教师弹奏的两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然后哼唱
3.欣赏全曲完成教材上的作业。
4.聆听范唱《我是中国人》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5.分段跟唱然后以自豪的情感完整唱全歌
6.召开戏曲演唱会。
7.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人教音乐教案篇8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学生自由选择,讨论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时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段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的感受,兽中之王是狮子
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