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高了教案6篇

时间:2025-10-17 作者:Youaremine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目标,优质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增强课堂的组织性,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长高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我长高了教案6篇

我长高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懂得小树和小熊一样,也会生长变化。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配套幼儿画册、挂图。

2、幼儿有比高矮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讨论,引出故事。

1、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早餐吃了什么呢?(幼儿回答。)

2、原来都吃了那么多赋有营养的东西啊,难怪都长的这么高。那谁来说说你是小班个子高呢还是中班个子高?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长高了的?

3、幼儿回答。

4、长高了就更象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熊也非常非常的想长高,就让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回事。

三、欣赏故事《小熊想长高》, 发现问题.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一遍故事。

(1)故事里有谁?

(2)小熊妈妈是怎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

(3)过了很久,小熊发现自己有没有长高呢?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1)小熊妈妈怎样给小熊做的标记?

(2)你觉得小熊长大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大的?

(3)为什么小熊长大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高呢?

四、讨论问题,找出答案

1、故事中的小熊真的越长越矮了吗?

2、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发现小熊长高的方法。

3、教师小结:小熊长高了,但是小树也在长高。而且小树长得比小熊更快,所以,那标记就变得比小熊高了。

五、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1、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我长高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身高,并感知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2、通过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促进身体长高。

活动准备:

尺、铅笔、报纸、本子、垫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3人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

1、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吗?我们来量一量好吗?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测量用的工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3个小朋友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并把测量到的身高记录到这张表上,记录表前面一行写小朋友的号数,后面一行写小朋友测量到的身高。

3、幼儿测量身高,教师用相机捕捉幼儿错误的测量方法。

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播放幼儿测量时的照片

假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1)帮头顶上扎有小辫子的幼儿测量身高

你觉得这样测量出的身高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使用的测量工具没有压在头顶上,而是压在小辫子上,所以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2)给没有站直的幼儿测量身高(预设一高两矮的幼儿为一组)

你们看,他们这样测量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人要站得直直的,这样两处的身高才正确。

3)使用的工具没有在头顶上放平我们来看看他们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要紧紧地贴在头顶上,测量的工具要平平的,不能往上翘,也不能向下斜。

4)穿着鞋子测量的幼儿

这个小朋友测量时穿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保健老师是怎样帮我们测量身高的。

幼儿观看录像。

你们发现保健老师与我们测量的方法那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脱鞋呢?

小结:因为鞋子的底是有一定厚度的,穿了鞋子测量会影响身高的准确。

2、幼儿第二次测量

现在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身高,和刚才一样还是和原来的这几个好朋友为一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最后一行上。3个小朋友都完成了,你们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到前面的大纸上找到你们这组小朋友的号数,派另一个小朋友报测量的结果,最后一个小朋友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到前面这张大纸上。

三、了解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1、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幼儿

这是刚才我们量到的身高,我们从这行数字里找找,谁最高?为什么?(数字大说明身高高)我们再找找谁最矮?为什么?(数字小说明身高矮)

小结:原来测量到的数字大,就表示人高,测量到的数字小,就表示人矮。

2、根据数字大小,找小班、中班时的身高

老师这里有两行数字,它们分别代表了小朋友不同时期的身高,你们猜猜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身高?为什么?

小结: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我们小班、中班、大班时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测量到的数字在增大,说明我们的身体也在长高。

四、讨论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我长高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小熊和树比高矮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理解小树和小熊一样,也会生长变化,学说短句“xx会长高”。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有比高矮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比比高矮,引出故事。

重点提问

今天我们来比比高矮?

说说谁高谁矮?

小结:原来和高的人比你比较矮,和矮的人比,你比较高。

过渡: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熊也非常非常的想长高,就让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回事。

二、理解故事,发现问题.

1、欣赏故事1——6幅图片。

重点提问:

故事里有谁?

小熊妈妈是怎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

过了很久,小熊发现自己有没有长高呢?

小结:衣服裤子变短了就说明小熊长高了。

2、欣赏故事7——8幅图片。

重点提问:

故事中的小熊真的越长越矮了吗?

你觉得小熊长大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大的?

为什么小熊长大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高呢?

小结:小熊长高了,但是小树也在长高。而且小树长得比小熊更快,所以,那标记就变得比小熊高了。

三、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1、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xx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我长高了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进行“我们的身体”这个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长大、长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有的说现在能够到以前够不到的东西了。于是,我有意识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测量纸,结果孩子们很感兴趣,关于自己长大、长高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同时,我把比较高矮及排序的数活动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积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长大的快乐。我还通过做游戏、欣赏散文等多种方式,萌发幼儿想长得更高的愿望,努力实现整合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在长大而高兴。

2.乐于与同伴分享和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长的乐趣。

准备:

幼儿收集有关证明自己在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现在你们上中班了,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小结和提升,并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资料,让幼儿体验长大的自豪感。)

2.你们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谁高谁矮好吗?

二、比高矮

1.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说说谁高谁矮。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的?(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看参照物等。)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2.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3.分小组比高矮。

四、产生想长得更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请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见附)。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

附:

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后来我和猫咪一般高。现在我比企鹅还要高,将来我会像斑马一般高。慢慢地我会像长颈鹿一般高,也许最后我会比恐龙还要高。

妈妈说我在做梦,爸爸说我在吹牛。我不是做梦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这样想,想起来就觉得快乐。

爸爸妈妈,让我想想行吗?

我长高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在故事情境中萌发了解自己身高的愿望。

2. 在简单的量一量、比一比中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验长大的快乐。

3. 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熊想长高》,故事《小熊想长高》。

2. 测量幼儿身高的标尺。

3. 课件创设好活动室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关键提问:

1. 为什么小熊的鞋子和衣服都变小了?

2. 你们有没有长高?

二、探索体验

1. 第一次体验:了解自己去年的身高。

问:(1)请你们分别找找自己的照片,看一看自己去年有多高?

(2)老师这里有一把大尺,尺上面的彩色线条表示什么?

2.第二次体验:量量自己现在的身高。

问:大家是不是比去年高了?我们再来量一量,看看自己现在有多高?

(1) 师幼个别示范测量方法,并用儿歌小结测量方法。

(2) 幼儿示范测量方法。

(3) 自由结伴,测量身高。

3.分享交流。

问:(1)现在你有多高?比原先长高了吗?

(2)找找现在班里谁最高。

三、故事延伸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熊和他的妈妈想了什么办法?

2.为什么小熊用小树来量身高会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矮?这是怎么回事啊?

反思

一、 本次活动设计体现层层递进

活动的三大环节(故事导入——探索体验——故事延伸)设计巧妙,层层递进。首先通过故事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产生对身高“量一量、比一比”的愿望;在探索体验环节中,幼儿通过两次递进方式的体验,既获得了长高的快乐体验,又积累了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目标达成度较好;在故事延伸的第三环节,用“问题”的形式,留下后续探索的.引子,体现了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的特点。

二、 细节处理体现逐步推进

第二环节“探索体验”部分的细节处理较为适宜。先后两次让幼儿体验自己长高了,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体现了“递进”。让幼儿运用他们喜欢的水果标尺进行测量,既让他们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又体验到自已长高了,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实现了活动目标。从活动现场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儿的测量经验积累有序、逐步递进中,凸显了科学活动的价值。

三、 需要调整的策略

第三个环节“故事延伸”部分,教师不易过多地担心因幼儿情绪高涨而影响班级常规,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探索兴趣,及时提问,如继续寻找测量参照物测量自己的身高等,引起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不可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和“长高”有关的书籍、故事录音,让幼儿能围绕继续探索;也可保留“比比谁长高了”的环境布置,以供幼儿再次体验。

我长高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能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小树和小熊一样也会生长变化。

2、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比较两副图片,找到小熊长高的答案。

3、体验想办法的快乐,丰富长高的认识。

活动准a备:

1、请幼儿回家询问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小时候的身高。

2、幼儿有比高矮的经验。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幼儿提问,引发幼儿关于长高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的个子和小时候一样高吗?是变矮了还是长高了?

教师:有一只小熊也想长高,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熊长高》的故事。

2、欣赏故事《小熊长高》,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一遍故事。

教师:故事里有谁?小熊想长高,妈妈是怎么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后来,小熊和小树比,小熊长高了吗?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小熊妈妈在哪里给小熊做的标记?

教师:小熊到底长高了没有?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高的?

教师:为什么故事中小熊比标记矮了呢?小熊为什么越长越矮吗?

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发现小熊长高的方法。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小熊长高了,小树特长高了。小树比小熊长的更快,所以树上的标记比小熊高了。

4、引导幼儿谈论:xx会长高?

教师: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xx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5、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

教师播放或弹奏“十个小矮人”旋律,带领幼儿在教室里,一个跟着一个蹲做小矮人向前走,踮着脚直立并高举做长高的样子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