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训的演讲稿6篇

时间:2023-12-02 作者:dopmitopy

优秀的演讲稿能够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激发听众的想象力,演讲稿需要符合特定场合的礼仪和文化背景,以避免冒犯听众,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校训的演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对校训的演讲稿6篇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1

校训是一所校园的灵魂和灯塔,指引着每位学生前行的方向。如果没有校训,这所校园就没有生机。

我们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的校训的是——“拥有生活的力量”。之所以用这句话作为我们的校训,我的理解是,校园期望每位在这求学的学生都拥有扎实的学识、健康的体魄以及优良的品德,从小培养我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潜力,为将来我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每当我在学习中想偷懒,或是作业遇到难题想放弃,这时校训总会在我耳边回响,“你拥有了生活的力量了吗?”让我想起只有学好知识,才有可能具备生活的潜力。她就像一位“严师”一样教育着我不要放弃,努力学习。

每当我在操场上享受着跑步、跳绳、斗击等运动的快乐时,在轮滑馆翩翩翩起舞、华丽转身时,校训她似乎在向我微笑、举手点赞:坚持运动、快乐成长,祝你成为体魄健康的好少年!

每当我吃完零食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时,校训她就会提醒我要成为一位品德优良的学生,不能随地扔垃圾。每当我快乐忙碌地完成一天的“雏鹰岗”职责时,校训她又会表扬我认真负责,乐于助人。因为她相信只有优良品德的人才能拥有生活的力量。

如果没有校训,校园就没有生机。拥有生活的力量,校训伴我行。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2

校训是一个校园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校园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校园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校园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料,是一所校园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我校的校训是“尚德、崇真、求新。”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给予人生启迪,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明白教书而不明白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必须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师德中体现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师德还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应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务必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务必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让我们时刻记住校训,并落实到自己工作中,用实际的行动来诠释。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3

好的校训有一种使人如沐春风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润物无声的人文关怀。而我们校园的校训“拥有生活的力量”更能体现出校园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今年,我们校园设置了“乐善.为善”美德小银行,并根据同学们“尊敬长辈”、“勤俭节约”、“友爱同学”等一些美德行为贴上相应的彩币。这样能鼓励同学们做一些尊老爱幼、助人为善的事情,改善同学们的美德行为,让我们拥有了美德的力量!

校园设置的奥林匹克信息pascal语言社团,让我们了解到计算机的一些编程,对我们将来在程序设计方面打开思路,挖掘潜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潜力有了很大的帮忙。在这个语言社团里我们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

当校园举行运动会时,运动健将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驰骋于赛场,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姿不仅仅展示出运动的魅力,更让同学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最新推出的每周二、四、五同学们大课间做完操后例行绕操场或校园慢跑两圈,不仅仅增强了我们的体能,更锤炼了我们的毅力。校园安排的体育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健康体魄的力量。

我们的校园每月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这不,在刚刚结束的英语国际节中,同学们自制的各国的物品展既让我们开阔视野,又让我们了解到各国的风俗习惯。上个星期五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同学们大显身手,各展才艺,让我们一饱眼福,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丰富精彩。

此外,校园的徽剧、轮滑、合唱和舞蹈社团,特色鲜明、活力四射,经常会参加区和市级的各种大型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色徽剧更是走向了省内外。校园的各种活动精彩纷呈,让我们感到校园内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富搞笑味的,都是充实的。

我们在三小校园里,在多彩的活动中获取到生活的力量,同时拥有着这样的力量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4

校训是一所校园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所校园的核心精神所在。一所好的校园,校训也必然与众不同。而这次,我就来说说我心中的校训。

首先,我心中的校训要有“健康”两个字。因为一切思想创造大多都建立在一个健康的身体上,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有了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

其次,校训里还要有“诚信”之念,一个人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拥有诚信,你会拥有数不清的成功机会。更有古人曰“民无信不立”。诚信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然后,校训务必有一个“孝顺”。父母为自己操劳一生,生身养身之恩重大,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能有比他人更大的前途。

最后,当然离不开“勤奋”了,懒人是终究不会有大作为的。

这就是我心中的校训。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做德才兼备的陶院人”。梅贻琦老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的,一所大学,高耸林立的建筑仅仅是它的骨架,教师严谨扎实的治学,学生孜孜不倦的求索,学校代代传承的精神才赋予了一所大学之血肉。而校训,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理想与追求,乃是一所大学真正的灵魂。一年前,我们甫一(刚刚)踏入陶院,它就告诫我们:博学精艺,厚德善行!这是陶院人日月积累的沉淀,这是陶院人勤勉律己的写照,也是陶院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年的陶院求学,一年的精神陶冶,一年的身体力行,八字校训,我将之解读为四个词:博学、精艺、厚德与善行!博学,即渊博的学问;精艺,即精湛的技艺;厚德,即宽厚的品德;善行,即求善的言行。作为陶院人的我们,一脚踩在知识的沃土上,一脚踏在品德的高台上,惟有德才兼备,才能昂首前行。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而好学不好仁,其弊也贼(意为伤害)。惟有博学精艺以致知,厚德善行以修身,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陶院人。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荀子?劝学》中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学,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学习,正是塑造的过程。所谓“好学近乎知”,学习,让我们开阔思路;学习,也让我们洞明世事;学习,更让我们拥有智慧。我们不仅要精于己业,更要博采众家之长。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一门学问皆有其可取之处,每一种知识都将凝聚成我们的智慧。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大学生不应成为只具备某种技能的器具,而应当将自己培养成技能集成的复合型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精益求索的路上,广泛深入地学习正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精艺,是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是陶院的特色之一。在大一的参观实践中,我们看到陶瓷厂的'师傅熟练地捏塑、轮制成型,把一团团泥浆似的陶土变成精美的陶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凝结了无数的智慧,精致的陶瓷正是他们精艺的结晶。其实,不仅制作陶瓷如此,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磨砺。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惟有在专业的领域内永不止步地进取,具备“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方能拥有“百步穿杨”、“钱孔注油”的巧技,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尚的品行,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没有道德羞耻之心,则是将自己的根基倾覆。《大学?中庸》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不可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与美德。而美德,并不是高居于神坛之上遥不可及,美德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人身处困境,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他人失意惆怅,我们真诚抚慰,这是一种美德;他人获得成功,我们鼓掌祝福,这也是一种美德。作为陶院人,我们应坚守原则,时刻谨记:违法之事不可做,背德之事不可为!

善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今日的大学生,不是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秀才,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有志青年。正所谓“力行近乎仁”,行动实践善。孤独寂寞的老人院,因有我们的身影而充满欢声笑语;身体残缺的残疾人,因有我们的关爱而拥有温暖完整的心;茫然无助的留守儿童,因有我们的帮扶而感受光明与希望。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用爱心构筑“青年志愿者协会”温暖的家,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回报社会,以实际的行动实践着善行的真谛。 一年来,在陶院行走中,踏下每一个坚实的步伐,烙下每一个清晰的脚印,耳边心中总是回荡着陶院充满智慧的训导——博学精艺,厚德善行。学为行之导,行为学之践。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们学艺而近仁;又如徐世昌所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我们为仁而致知。博学精艺,厚德善行,仁智并存,德才兼备,我们陶院人如是说!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对校训的演讲稿篇6

校训乃一校之魂,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校训犹如一支号角、一面旗帜,对内引导规范校风,对外展示学校形象,指引和激励全校师生共建精神家园,弘扬优良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凝聚人心,规范志行,共谋发展,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功能。确定校训和确定怎样的校训,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所在的河东实验小学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完整构建。它至少包含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三个层次。

首先,习惯、责任、质量,全面指引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所谓习惯,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事业的科学方法是养成习惯,万事不难。所谓责任,是对我们道德方面的规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负责到底,全身心地付出。所谓质量,是对我们做事提出的要求,做没有质量的事,等于没做事。

其次,好、负、高,实际上强调的都是质量。我们要养成的习惯是好的习惯;我们要做的人是付得起负责的人;我们做事的质量必须是高质量。

再次,要想做到好习惯和高质量,前提是我们必须做到负责任,只有做事负责任的人才会努力去养成好习惯,做事一定讲求高质量。而要想坚持不懈地负责任和追求高质量就必须将其转化成一种好习惯。

总结,我们必须处处养成好习惯,而两个最重要的习惯,便是负责任和高质量。负责任是道德层面的好习惯,而高质量是行为方面的好习惯。所以我们的校训以好习惯为首。

是否能作为一个学校的校训,有三个条件:一是学校须明确公布这句话为学校校训;二是公布的这句话应该体现学校治学理念、文化传统或培养目标;三是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应该广为师生所了解、领会并饯行。我想是时候了,该努力了。为我们的校训努力,为我们的教育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