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是确保演讲稿成功的基础,不要心急,演讲稿的打磨需要时间和耐心,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端午情演讲稿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端午情演讲稿篇1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今天的晨会,由102中队的全体队员给全校的同学们做了端午节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这个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端午节是个怎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爱国节。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千百年。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投汩罗江而去。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
第二,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因为人们当天要赛龙舟。嘿咻嘿咻,好不热闹。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我们要吃美味的粽子。绿绿的粽叶,香香的糯米,可美味了!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对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插艾叶来驱赶蚊蝇。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送上一首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戴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端午情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庆祝端午节。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吴楚”的意思一样。叫‘端午’就像叫‘吴楚’。《端午》中“五”字与“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顺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还有,因为中午是‘陈阳’,端午也叫‘端阳’。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们称五天,也称中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季节、玉兰节、女儿节、中秋节、图拉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有这么多别称,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起源的分歧。事实完全一样。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如:纪念屈原;吴越的民族图腾祭祀理论;从夏至节三代开始;月不顺,日不顺,等等。迄今为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有影响的观点是纪念屈原的学说。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传说,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圣人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
端午情演讲稿篇3
又是一年端午节。超市的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令我垂涎欲滴。于是,试着想回家亲自动手包回粽子。
家人从菜市场买回一包竹叶,我立即着手处理,先将它放进瓷盆里用清水漂洗浸泡,备好待用。又从米袋倒出用来包粽子的糯米,同样进行了清洗浸泡过滤。女儿从冰箱里拿来事先储备的豆沙,又将花生米辗成粉末与肉松搅和成馅料。这是女儿的奇思妙想。望着就绪的糯米和馅料,挽起袖子我包粽子的行动开始了。
拿出两片竹叶折成锥形的小“漏斗”,舀上一勺糯米放进斗里垫底,填上豆沙花生粉末和肉松搅成的馅料,然后用左手大拇指轻轻一压,再用糯米覆盖摁紧。接下来左右翻转,一个严严实实的米粽包好了,最后用线索将它扎紧,棱角分明结实的粽子做成了。
女儿站在其旁,看着包粽子是件容易的事,嚷着要动手。拿好叶片学着大人的模样,照着刚才我包的方法做了起来。这时,她折出的锥形斗出现裂缝,填进的米粒稀稀落落地直往下掉。我对她说:“包粽子看视容易,包的时候有难度,更有包扎的技巧。”说完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的一招一式,她的装模作样。由于馅料少漏斗不够严实,包出的粽子松松垮垮没有棱角,用线索一扎全散架了。看着包的粽子散了架,满脸的不爽,站在身旁说:“我不包了!”
没有她的干扰,准备好的那点糯米和馅料,很快在盆里见了底。
“这些包好的粽子先要放进锅中煮上半小时,粽子吃起来才更有嚼头。”家人说。
女儿按耐不住地在厨房和客厅间走动,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吐着满身热气的粽子,香味更浓。逗留在厨房的竹叶香,飘进客厅溢满屋子。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煮熟的粽子,不停地吞咽口水,显出孩子特有的馋相。急忙端过小碗装上,迫不急待地剥开粽叶。
她手忙嘴呼着粽子,接着吃了起来:“哇噻,真好吃!粽子还带淡淡的竹叶香。”煮熟的粽子色泽诱人,特别是这奇思妙想的馅料,吐出肉松的香气诱人。女儿那般吃的馋相,坐在一旁的奶奶提醒说:“慢慢吃,盘子里还有。”吃完粽子,她又冲着我叫嚷:“老爸,再给我来一个。”然后,感慨地背出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家人欣慰地笑了。
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不满帝王沦丧国土,愤然跳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常常思念他。后人每到五月初五,自发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江中;相传长沙有位叫区回的人,白日梦见屈原显灵,说祭祀的食物被蛟龙窃走,并要他转告乡邻,以后投物再裹上蓼叶,绑上五色线,蛟龙看见会害怕不敢再吃。区回把这奇遇告诉了乡邻,人们就按屈原的吩咐做粽子。神奇的传说告诉我们,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惹人喜爱的菱形粽子,不仅有颜色和滋味,更是对古代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情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吧!在我家,奶奶总会忙着包粽子。
早几天,奶奶就会去超市买来糯米和粽叶,然后把粽叶放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用刷子刷干净,等到端午节那天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准备了好几种馅儿,有蜜枣,豆豆,猪肉,我最喜欢吃蜜枣了,妈妈则喜欢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动手吧!”奶奶说。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因为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吗肯定不会包的了。但还是跟奶奶学学,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吗!
我和妈妈各自拿起粽叶,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来。因为是初次包粽子,妈妈笑着说:“怎么搞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做起来手比脚还笨呢!”我听了,看了看妈妈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来,和我的差不多吗!要角没角,太太难看了。奶奶则鼓励我们:“第一个不行,第二个肯定会有进步的。”就这样,妈妈倒是一个包的比一个好,而我还是没学会。
不会包粽子就来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加了水,然后烧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股粽子香味便飘了出来,我静静等待着我爱吃的蜜枣粽子。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真希望每年可以这么开心。
端午情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此刻商家也打算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即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生疏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此刻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简单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此刻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端午情演讲稿篇6
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迎接端午节。农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_月_日。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他诚实、博学、才华横溢,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他主张坚决反对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击和排斥,并被楚王赶出宫廷。屈原悲愤万分,在流亡途中写了许多爱国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军占领了楚国首都,看到国破家亡,屈原非常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泪罗江。
人民非常爱戴屈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纷纷划船到江中抢救屈原的遗体,却找不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坏屈原的遗体,于是把米饭转进竹筒,扔到江里,喂食鱼虾,从而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会自发来到河边哀悼屈原,还会把船划入波涛汹涌的江中,象征着人们争先恐后抢救屈原的遗体,借此寄托对屈原哀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方形成了端午节龙舟赛习俗。因此,端午节已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0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不像屈原,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的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这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们学习的机会。
最后,给所有的同学送上一个句子:“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命,互相鼓励,互相报答。照顾好你的父母。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理想,端午节愉快。
端午情演讲稿篇7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门口放满了艾,香香满满,吃粽子,洒白酒,把龙舟下水。这些都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规模入侵,中国人不再在意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感到难过,问端午节是否不再是最后一个名字。
不用说,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绿饺子,元宵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就更不用说了。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饮食习俗——.如今,满足温饱的人们正在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传统节日的吸引力突然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中,我们保留了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当代有多少年轻人熟悉并会使用繁体字?连字都不懂怎么理解古文化?再比如造纸。由于中国造纸的工业化生产,传统手工业丧失了。很多优质的宣纸只能在日本或者韩国买。它们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的造纸技术,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以端午节为例,它已经融入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轮子节,这是一个祈祷水稻移植后丰收的日子。
长期以来,中国人注重创新,但他们往往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精神文明的第二个断层会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国家的才是世界的。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外节日的繁荣与传统节日的疲软形成对比,凸显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事实上,不仅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民俗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丰富,保存了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必须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迹怀有敬畏之心,并予以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的传承。同学们,不要忽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中华文明在中国彻底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