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演讲稿5篇

时间:2024-07-20 作者:Gourmand

我们书写演讲稿的结构应该清晰有序,演讲稿是演讲者展示自己思想和才华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关道德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关道德演讲稿5篇

有关道德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开心可以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盛开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播种阳光。讲礼貌是一种道德,讲文明是一种道德,孝敬父母是一种道德,知廉耻是一种道德。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千的世界,我们不可能去约束别人应该怎么做,但是我想,我们可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彼此讲礼貌,尊师重道是一种道德。道德这件事说小也很小,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校园里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讲究个人卫生,讲究集体卫生,这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不违纪乱纪,做一个有廉耻心的人。

孟子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相互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才会更加的和谐。道德有时候是一种行为习惯。比如,过马路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不破坏别人家的东西等等。当我们看见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去帮忙,帮他一起度过难关,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可以得到一种快乐的,何乐而不为呢?

在学校我们与同学一同进步,在家中,我们也要做个好孩子,多说孩子是爸妈的掌中宝,但是同时父母也是我们的最爱,所以在家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关爱,也要多关心关心他们。

道德是一股清泉,可以驱除我们的恐惧,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有关道德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白峰小学的张奕。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道德让生活更精彩》。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诚信?是感恩?还是责任?是啊,许多美丽的词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绘着道德。但是我要说,道德绝不仅仅是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间的涓涓细流,虽然没有惊涛骇浪的雄伟壮观,但却能默默地润人心田。

道德是一种爱心。当我们的祖国发生灾难时,当更多的家庭流离失所时,我看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一支支救援队伍前赴后继,一个个捐款箱前排起长龙,一个个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精心照顾病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道德。

道德是一种付出。在上海世博会上,身穿绿色t恤的学生志愿者们维持着园区的纪律,是他们,热心地为游客排忧解难,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道德。

此刻,我更想说的是,道德在远方但更在你和我的身边。

20xx年10月16日,星期六,晴,我走上美丽的北仑街头去寻找身边的“道德”,现在请允许我用这些珍贵的一幕幕与大家一起共享、齐嗅北仑的道德芬芳:

早上8点45分,看,新大路车站,一辆辆三轮车、汽车井然有序地停放着;——道德就在这里。

9:32分,明州路黄色斑马线上,一块“礼让斑马线”牌子高高挂起,看,车让人,人等车,大家彼此面带微笑的谦让着过马路。——原来,道德也在这里啊。

中午11点,肯德基餐厅里,虽然肚子饿了,但是,大家还是如此自觉地排队等候;——看,道德更是在这里啊。

中午12:00,我居然又一次与道德不期而遇,看,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在妈妈的帮助下正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同时,一段“道德”的天籁之音传入我的耳际,“宝贝,垃圾可不能乱扔,这个是垃圾桶,我们要把垃圾扔进这里。”那一刻,道德之花开在了这对母女身上。

道德之花让彼此更温暖,道德之花也使我们的红领巾更红。那天正好重阳节,下午2点我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和志愿者的叔叔阿姨们来到白峰敬老院,和同学们一起为老人们献上亲手做的花儿,一起分享蛋糕庆祝他们的节日。看着爷爷奶奶们灿烂的笑颜,我忽然间觉得,我又找到了道德——那就是尊老。

10.16的一天结束了,但我心潮澎湃,晚上我提笔郑重写下:今天意义非凡,因为我找到了道德,也传送了道德。我要记住这一天,20xx.10.16日。它让我明白道德就是微笑,就是温暖,就是彼此的帮助。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赶紧行动起来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种子,让我们的身边开满道德的花朵,我们的北仑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芳香宜人.。

有关道德演讲稿篇3

道德是一双灵巧的手,能推开我们心中的窗;道德是一扇窗,能让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的美好的风景;道德是风景,能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实,道德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比如:随手关上水龙头,扶老奶奶过马路,弯下腰捡一下垃圾……这一件件小事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让我们一起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有一次,我坐在仁川至安文的公交车上去外婆家,给她过生日。刚上车,我就找了一个空位坐了下来,就在这时看见一位老奶奶摇摇晃晃地走上车来,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视了四周,脸上露出了一丝丝担忧。此时,我心里暗暗地想:车上有那么多年轻的叔叔阿姨,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能给老奶奶让座呢?难道他们都不懂得尊老爱幼吗?我正在纠结要不要给老奶奶让座时。心里就像有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魔鬼在争斗:小天使说:“快给老奶奶让座吧,做一个敬老爱幼的好孩子。”小魔鬼说:“别让座啊,你也是个小学生呀!再说了,坐着总比站着舒服。”两个谁也不让谁,最后小天使胜出了。我站起身对老奶奶说:“奶奶,您来坐我这个位置吧。”老奶奶感动地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心里像抹了蜜似的。从此,我决定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能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能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能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能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之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诗人但尔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李奥贝纳说过:“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一定能做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有关道德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三(2)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道德之时时暖人心》。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隐藏在人们的心底,散发出它那迷人的清香。

道德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突如其来五.一二大地震,2:28分,这2:28,厄运降临,顷刻间,8级大地震向四川飞奔而来,房屋轰然倒塌,路面更是被撕得四分五裂……满目所见,一片片瓦砾,一个个废墟,一幕幕,惨不忍睹。许多幼小的孩子在这场大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许多丈夫失去了妻子,许多妻子失去了丈夫……更多的家庭流离失所。

灾难的无情,人间却是有情。看到电视上,一支支救援队伍,一个个捐款箱排起长龙,一位位捐款的人们为了捐款有的甚至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队,一个个医护人员精心照顾自己的病人,自己却几夜没合眼……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总有这么一种爱心叫道德,道德时时暖人心田……

道德有时是渺小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你就已经获得了道德。

有一次,我到超市买东西,结账时,计算机出现了问题,食品的价格没有出现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钱,我毫不犹豫地对服务员提了出来,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费用。走出超市,我异常兴奋,道德竟是这般美好的感觉。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有关道德演讲稿篇5

19xx年,雅长林场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从108万亩林地中划出58万亩作为生态林进行管护,林场从生产型林场转型为公益型林场;从20xx年起,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在我场正式实施,沿红水河一带林地相继规划造林;随后,“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运营……这些,无不显示生态在我场“三大效益”中占有重大的份量,自然也期待广大职工树立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观念。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题记

朋友们,我是否可以冒昧地问您一句:您有道德吗?当然,我相信大家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废话,怎会没有!是呀,谁没有“道德”呢!不过,我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一般的伦理道德(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往往仅涉及一定社会空间内人与人关系的规范和评价),而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生态伦理道德。所谓生态伦理道德,就是规范人类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自然界其它实体和过程的态度与行为的思想道德观念。

可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树立生态伦理道德呢?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刀耕火种”的时代以来,人类开始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19~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速增长,社会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是,人类的思想意识从“图腾崇拜”向“人为中心”延伸,否定了人对大自然唇齿相依的依赖关系,认为人是驾驭和主宰自然的主人,而自然则是被征服和被统治的对象。也正是在这种谬误的伦理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盲目地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毁坏植被,过度放牧,滥杀动物,以致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维系人类生存的四大系统——耕地、牧场、森林和海洋生物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居环境日渐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人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频频发生。以中国为例,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仅20xx年春,就有多次大规模的沙尘暴席卷北京并南下波及上海等地;19xx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历史罕见洪灾,造成沿岸居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洪水过处一片荒凉……可见,自觉的运用生态伦理道德来规范我们人类的态度与行为,其意义是深远的!

可遗憾的是,“生态伦理”仅仅成为少数专家学者的“口头禅”,没有得到人类广泛的认同与确立。长期以来,生态伦理只是在各种法规政策和行为规范中得以不健全的发展。然而在许多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法规政策、行为规范仍然显得那么软弱无力,不少与生态伦理相悖、专挖法律法规空子的案例频频在各种媒体上曝光。近年来,日本捕杀鲸鱼的活动日益猖獗,面对舆论的谴责,他们诡称之为“科学考察捕鲸活动”!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世界没有立法禁止吗?当然不是,肇事者不是受利益驱动就是为了每一天能在餐桌上排设一碟味道鲜美的鲸肉,他们的生态伦理泯灭了,把一已之欲凌驾在生态和谐之上了!

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割松脂的人用割脂刀环割着树干,采割面几乎遍布整个树身,刻痕深达心材,树体汩汩的流出“血淋淋”的汁液;开荒者用工具垦挖着公路坎上坡度大于25°的造林地,地里没有一株活苗,只有绿油油的、茁壮的玉米,雨季来了,公路上溢满了泥石流,过往行人长吁短叹,而我们的人还在心安理得的向开荒人收缴“过价”(地租);山上伐木工人端执的油锯狂吼着,天然林一片一片的倒下,而采伐迹地三年、五年长不出半根苗……如此可悲,如此可叹!我们的人常常这样“一次性”的使用自然资源、透支未来资源,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弃之脑后。

人是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的,它有自然的属性,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可能脱离大自然。马克思说过:人的肉、血和头脑是属于自然界的,是同自然界紧密相连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改造自然界,消除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素,创造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创造并非是人与自然间的敌对斗争,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占有与被占有、掠夺与被掠夺、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任何曲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最终只能导致生态危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应该正确地理解为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即既索取自然(砍伐森林),又回报自然(植树造林);既人化自然(兴建城市),又回归自然(城市绿化)。这便是生态伦理的中心思想。它要求人们热爱自然,视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各自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利用自然资源与回报自然相结合,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当今人类必须从全球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积极履行生态义务,时时刻刻都要记住:

人是大自然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人与自然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存在。

如果,我们不能确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并用以规范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而是敌视自然,破坏生态平衡,那么,地球回报我们的将是干涸的河流、荒芜的沙漠、遍地的动物骸骨,我们人类将彻底的成为地球上“孤独的一族”,这实在是人类生存史上的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