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及时写心得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事件的感受,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法治国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1
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尽心尽力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认真组织开展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共产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创新开展党员教育体系化建设,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协调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体系,深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等重点难点工作,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他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对党务工作满腔热忱、兢兢业业,高度负责、一丝不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负责的每一项工作、经手的每一份材料。全程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谋划活动载体,指导推动工作落实;他牢记宗旨、心系基层,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情关心基层党员干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全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考核聘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机制,推动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有效激发了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把铁的纪律和严的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篇章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表彰先进、学习典型,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崭新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决定,追授朱治国同志”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2
近日,读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长篇通讯。读罢让人感动泪目,肃然起敬。43岁的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品读他43载的“生命答卷”,他用“忠诚可靠”“务实担当”“拒绝污染”的书写了壮丽动人的诗篇。见贤思齐焉。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前辈为榜样,砥砺初心、接棒前行,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
品读43载的“政治答卷”,他用“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初心诗篇。朱治国18岁入党,22年工龄,25年党龄,党龄比工龄长。他常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21岁的朱治国作为优秀大学生,服从组织安排,没留恋城市,选择了戈壁乡镇。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毫无怨言。他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全省4149个村庄,走过一大半。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是他“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见证。对基层的感情,对老百姓的感情,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立身基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我”,坚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政治追求,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立足点,全面了解大局、主动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定如磐信念、心系大事,以忠诚之心对党,让党放心。
品读43载的“民生答卷”,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朱治国有一股子“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寒冬缺氧季节,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眉毛眼镜结霜,说话能被风噎住,却挡不住他与村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凭实干,全省村“两委”换届留住了不少能人、带头人,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实干是组工干部的本色。广大组工干部在面对繁多而复杂的工作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要不断出实招、新招、硬招,以“钉钉子”的精神勤做每一件琐事,狠做每一件难事,甘做每一件苦事,以坚实的立场、笃实的决心、严实的标准、踏实的行动、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彰显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品读43载的“纪律答卷”,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为人干净,做事坦荡,才能叫群众服气。手中虽有权,一尘也不染,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修为高度。妻子2013年查出癌症,朱治国宁愿把新房低价卖掉给妻子看病,也不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在工作中,想打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跑待遇的,在朱治国这里全不管用。他下乡工作,为避免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走前都要查看个清楚。守住“零污染”底线,清风正气充盈,工作中腰板才能挺直,干部才有人格魅力。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廉洁自律是组工干部的底线。广大组工干部当严于律己、形端影直,做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表率,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心所扰,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挺直纪律规矩的“脊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带头把好亲情、友情、人情“三大关”,面对各种“小圈子”__敢于“黑脸”,守好人际交往底线,树立起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清廉标杆。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3
中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将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体系——“法治体系”。
自1997年的_大提出要在20_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来,我党一直在不断地推进法律体系的建设,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已如期实现;此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未来要形成“法治体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应包含多方面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报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将从“国本”法律观回归“人本”法律观。这一法律观将使中国法治在价值理念上发生重大变化。
自_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工作有两项基本成就:一是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中国仅用三十几年时间就走过了他国三百年走过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无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二是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其成就可与经济相媲美。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法律的实施特别是法律准确、有效、全面、统一的实施就成为法治建设新的主要矛盾。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已进入攻坚时期,因此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内容并要相统一:“合法性思维”,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决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维”,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权利义务思维”,即以权利义务作为设定人与人关系及人与公共权力关系的准则;“公平正义思维”,即公权力要以追求、维护公平与正义为价值尺度。
报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报告强调的就是要把领导干部已习惯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领导干部要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应成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功。
中共提出到20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中国法治建设有三个关键问题:一解决党的依法执政问题,只要党能够依法执政,法治国家就有保证;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问题,只要能够依法行政,法治国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问题,只有公正司法,人们才会信赖法律。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注意两个“权威”一是法律的权威,即宪法法律至上;另一个是司法的权威,它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权威。没有后一种权威,前一种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波堤”。
报告就此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化司法改革的关键,应继续深化司法职权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党和国家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落到实处;通过提升司法机关的政治地位和落实其宪法地位来树立司法权威。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4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是文章所强调的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基础性、保障性,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曾经指出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因此,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党员,我要以这句话为行为的准绳,时刻提醒自己,新法纪,守规矩,从自己做起。
要做到遵纪守法,就要把多加强自我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学懂法。在学会的基础上,再来做到如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遵纪守法。
只有做到遵纪守法,国家才稳定、社会才安宁,祖国的历史才能得到进步。也只有遵纪守法,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才能和睦,生活才能幸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才能平稳发展。
因此,遵纪守法对每一个公民来说十分重要。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都严格遵守纪律、法规,认真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管好自身,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对自己的言行要高标准严要求,做一名合格公民、合格党员。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5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传达省委《关于认真学习第二卷的通知》,研究部署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精神及省委要求,认真学习研读,原原本本学、领会精神实质,全面系统学、力求融会贯通,带着问题学、增强执政本领,联系实际学、做到知行统一,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党的建设各方面。要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做好宣传发行,加强理论研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带头贯彻,撰写心得体会,做到学深悟透,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当示范、作表率。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轮训和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中,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必修教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6
英气长存,忠魂不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艰苦奋斗、奉献牺牲。他就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朱治国,他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作为党员干部,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用生命作为答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他,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朱治国同志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厚植于心,他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以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他历任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科员、郭勒木德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处处长、部务委员、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等职务,他在每个岗位都立足实际,担当务实,是求真务实的“实干家”,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坚持为人民做实事的“韧劲”。“实干”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一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见证了朱治国“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他做到了始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点滴做起、从基层做起,他是新时代的“好干部”。他,激发为人民谋发展的“拼劲”。愿当基石,朱治国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思辨性的报告、系统性的规划,综合性强的文稿,有他兜底,大家都把心放下来。他立足本职工作,坚定内心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他直面问题,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胜不骄、败不馁,主动到达一线,面对风雨,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以一种勇攀高峰的无畏精神迎接挑战,他是党的事业的“忠诚践行者”。
朱治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我们为朱治国过早离世而痛惜;正气长存,光照人间,朱治国的先进事迹时时激励着后继者和广大的干部群众,我们为党的好干部、优秀组工干部朱治国深感骄傲!
法治国心得体会篇7
-召开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兴则国兴,法志强则国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成败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曾说:“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律必须让全社会尊重、遵守,不可逾越,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积极推进加强党的领导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保持我国长期稳定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往正确方向发展。《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唯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法“平之如水,从水”,即法的标准是公平正直。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凡事有规可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