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改革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6-08 作者:Fallinlove

写读后感是对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大家对这本书的读后感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改革的改革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7篇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1

影片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

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岁月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英们追寻救国真理的不懈奋斗;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____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____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光阴似箭,如今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2

昨天联通公司组织了沃友们观看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开始的进场的时候心情愉悦,大家欢声笑语。

灯熄了,电影开始了,电影将那些历史事件一个一个切换,从武昌起义,清帝退位,孙文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登基大位,在到蔡松坡将军云南起义,火烧赵家楼,顾维钧凡尔赛宫拒签合约,五四运动,最后嘉兴渔船上成立共产党,其间穿插了李大钊对布尔什维克的慷慨陈词,陈独秀对新文化传播的大力宣讲,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宋教仁遇刺。电影不仅有历史事件,还有与杨开慧的爱情,蔡锷与小凤仙的离别,电影充分展现出了清末民国时期,各种立场,思想,人物性格鲜明,让人难以忘怀。

最是一句离别时,"奈何,身许国,难再许卿"蔡松坡将军为了革命,离开小凤仙,赴日与孙中山商讨讨伐袁世凯。看着蔡松坡将军与小凤仙那凄美爱情故事,看着蔡松坡将军坚毅的眼神,为了革命,抛弃儿女情长,为了家国天下,为了黎明百姓,为了亿万同胞,起兵云南。这份壮举令人敬佩。

还有跪地喊冤的女学生,为了四万万同胞喊冤,还有慷慨激昂愤怒地咬破手指的男青年,上书"还我青岛",为了救国,为了向政府情愿,李大钊陈独秀在学校组织学生运动,举行抗议,上街游行,向所有市民百姓宣讲,为了惩治卖国贼章宗祥,义愤填膺的学生们,闯进其住宅,一把火烧了泄愤,最后这些爱国学生被军警驱赶,被抓32人,引起全国震动,各地工人商人纷纷表示支持,各地举行大规模罢工,罢市,五四运动的高潮由此拉开。最后政府被迫释放进步学生。看着这些爱国青年,在看看那卖国贼,看看政府高官们灯红酒绿举行宴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政府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百姓,才能够长久。

看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感触。这部影片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内,将清末时期,社会混乱,国家积贫积弱,到最后嘉兴南湖渔船上的开会,建立我们的党的场景,以气势恢宏的画卷展示出来。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各阶层人物,为了国家安危,为了民族前途,团结奋进,同舟共济,不怕牺牲,甘为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精神,和为了建立民族共和,使国家富强民主,不使外国列强欺侮坚持革命斗争的曲折艰辛。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的民族从来都不缺乏仁人志士,从来都不缺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从来也不缺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这些人,为了使全国人民摆脱枷锁,摆脱束缚,为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家庭,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最终为我们取得了胜利。从此我们幸福安康,富强繁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先烈的英雄事迹。为了使我们的幸福生活传递下去,我们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为了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为了人民的幸福发光发热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3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这短短的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却是极其不平凡的,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间,比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至今在我们的脑海里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虽然电影牵涉的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但导演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这是一部相当值得去看的电影,让我们去回味那段历史,那段艰苦历程!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以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为主线,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另一条线是青年的人生轨迹,以及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此外还有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的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

在这众多的历史事件和电影片段中,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片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保卫主权”、“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一声声的呼喊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心潮澎湃。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超过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而作为一名重点培养对象,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4

买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一直塞在书架上。直到在另一些书上不断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这才发现自己错漏了一颗明珠。

昨天晚上,乘着大家外出散步,我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看了第一章。有点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第一章讲的是互惠原则。互惠原则真是应用广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惠原则的存在。互惠原则是社会关系存系的重要纽带。基本每个人都被纳入到了这个关系网络中,不遵从这种原则的人往往会被社会职责,甚至唾弃。所以,重要性可见一斑。

小到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今天你给送我一根丝瓜,明天我帮你打个水,今天你请我吃饭,明天我帮你贷个款。大到国家之间贸易往来。一方施惠,另一方接受。接受的一方就会产生歉疚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有类似“还恩”的义务。故而,超市里免费试吃,网络购物里的免费试用,都是利用了互惠原则,希望引发潜在购买者的歉疚感,让你不好意思只吃不买,从而成为真正的购买者。

书中还指出,哪怕是被强塞的恩惠,也能带来接受方的报恩心理。所以说,即使一开始是不情愿的互惠关系,后来也会产生互惠原则带来的应有效应。

互惠原则里还有一把利剑叫“互惠式让步”。简而言之,先退让的一方会让另一方产生歉疚感,从而也做出相应的让步。所以,由此产生了一个绝招,叫“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先提一个较大的要求,待对方拒绝后,再提出小要求,就很容易成功。比如你希望领导能给你批一个假期,但是怕不成功,那么在和领导谈的时候,可以先提一个较高的要求,比如表示自己工作非常繁忙,希望领导能够给你加薪。加薪没这么容易啊,一般领导是不会同意的。当然,如果同意了那就赚到了,如果不同意,也是意料中的,那么你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希望领导批个假期,这时候就很容易成功了。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肯定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只是对这种现象没有归纳总结过。而这本书把我们日常的这种感受归纳总结出来,并用科学的依据进行解释,故而看完之后会让人恍然大悟,有了原来如此的想法。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5

很早就知道了影响力这本书,最近有幸拿来读一读,这本书曾经是风靡全球的人生宝典,揭示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各种下意识行为背后的原理并且对我们生活和事业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给我们生活中和工作中提供了巨大的作用。

这本书首先告诉了我们沟通的重要性,不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有效的沟通能解决很多问题,在一个团队里沟通能让大家更有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甚至能让工作效率更好,越来越好。生活中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感情,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所以学会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其次,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都应尽可能的简单,但不能太简单。”成功的人总是那些懂得利用规律的人,我们做事情从简单入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懂得遵循规律并且利用好规律就能取得成功。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自己本身就应该学会散发影响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影响他人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诚实勇敢正直的做事是很大的影响力,当大家觉得你有足够好的品质时,在这种心理下你会有最大的影响力。所谓大巧不工正是如此。我们内心应该追求和维护优秀的品质,在优秀品质的基础下去努力工作,一定会取得一番成就。

影响力无处不在,聪明的人往往会有意识地使用影响力的武器,学习优良品质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能被别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并且要学会理性的看待问题,在提升自己影响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6

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我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礼貌之歌。我们这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影片结尾,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会完毕,起身合唱《国际歌》,大家的眼睛都噙满幸福的泪水,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完美未来的殷切期望,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我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革命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看完《建党伟业》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内心异常澎湃,我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职责”与“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他们从容的应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必须是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职责感。爱国使他们感知职责、使命使他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期望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我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齐,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的职责更加重大,使命异常艰巨。祖国的强盛,中华的振兴,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增强历史职责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挥洒艰辛与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以前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遐想着当年历史的种种,心潮起伏。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需要全体中国人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作为一名有志之士,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毕生不变的追求,而安心服役,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国为民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把献身国防与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

改革的改革读后感篇7

当星星般闪耀的谢幕灯亮起,一部如史诗般宏伟的巨制《建党伟业》落下了帷幕,耳畔回响这那低低吟唱但又慷慨激昂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而我我眼中含着那饱满的泪光,思绪却还沉浸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主义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它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9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