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贵信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5-11 作者:Iraqis

一份完整的读后感是作者情感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与对话,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技巧的赏析和评价,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君子贵信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君子贵信读后感7篇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1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经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的快乐很简单,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而活?”我笑着告诉他:“为了感受生活而活!”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知道我的qq号码,就能看到我的个人说明是:活着就是享受。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感受活着所能体验的一切一切,包括:饥寒、痛苦、贫穷、疾病、悲伤等等一些我们试图回避的体验。因为正是这些体验才让我们了解温饱、愉悦、富有、健康、快乐的美好,也正是这些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记得去看大病初愈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脑瘤,又万幸手术成功。她抱怨手术后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触是,体验麻木也是值得开心的事,因为还活着。同时自己也感到拥有健康是多么富有啊!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现在细想起来,不过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马上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这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弃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我的学生。不过,我特别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不过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择朋友没有特别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情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轻松;忙碌时的疲惫;轻松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内容,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朋友一起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心情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2

读完《伪君子》,自己心里真的舒了一口气,读到最后一节,自己真的很紧张,幸亏有了转机,不然的话很令人遗憾。小说的作者莫里哀是一个喜剧作家,但我怎么没看出来呢?这篇只能算是一个讽刺剧吧,喜剧一般会很轻松,而我读篇丝毫没有感到任何的轻松,只是时不时的笑一下,最后甚至很紧张。

故事其实很简单,百度百科上有故事情节简介,以下是鄙人的一些粗见,这篇意在讽刺吧,我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怎样,只不过认为这种讽刺放在现实生活中都很适合,好的,想到哪说到哪吧,自己逻辑有点乱,文章的开场白自己没读懂,可能对人物不太熟,自己看了一遍,自己没有弄懂奥尔恭的妈妈究竟对伪君子有怎样的态度,伪君子确实是装得很像,不过现实中的人不是有很多像他的吗?我佩服的两个人一个是侍女陶丽娜,一个是克雷央特,侍女给人的感觉是明辨是非,很豪爽,有种反叛的精神,而且善于做好事,一个是克雷央特,擅于找方法,而不是乱发脾气。再说说伪君子,这个人口口声声说是奉承上帝,是虔诚的信徒,但到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罪有应得。还有奥尔恭,他应该得到点惩罚吧,他受人蒙蔽,而且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真够可恶的。

故事是有个圆满的结局,有点要人挺出乎意料的。

被冲昏头脑的奥尔工的女儿玛丽亚娜和瓦顿尔两个人之间说的气话也挺有意思的,原来恋爱中的两个人有时会故意说一些气话来气对方的,幸亏有陶丽娜在中间说和,这就像现在两个小两口闹别扭,最好有个人调解那样,调解人有存在的必要。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3

?伪君子》被认为是一部喜剧。讲的是:主人翁答尔丢夫(也就是标题中的“伪君子”)在教堂里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通过卑鄙的手段骗取信教的富商奥尔恭的信任,然后被带回家。在答尔丢夫的蛊惑下,奥尔恭赶走了自己的儿子,破坏了女儿玛丽亚娜的幸福。在女仆桃丽娜的帮助下,玛丽亚娜才得以明哲保身。最终,在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以身试险下,答尔丢夫的伪善面具被揭穿。最终,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得以幸福地在一起,而奥尔恭以及奥尔恭一家人都得以解脱。

首先说主人翁答尔丢夫,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伪善、好色是他的代名词。当桃丽娜穿了一件袒胸的衣服时,答尔丢夫有点慌张,拿出手帕让她盖上“引起有罪思想的胸脯”,这无不显示出他的好色以及伪善。另外,答尔丢夫向奥尔恭的妻子求爱,对她进行无耻的告白这里也可以体现。然后说说奥尔恭,我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到不能再愚蠢的人了,做事一意孤行。只是听答尔丢夫的一面之辞,连跟他朝夕相处的亲生儿子的话都不相信,却宁愿去相信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而且这个人他也不一定完全了解。愚蠢呐!以后绝对不做像他这么样的人!与奥尔恭想比,他的夫人欧米尔以及女仆桃丽娜却要明智清醒得多。欧米尔,为了打破丈夫对伪善的答尔丢夫的迷恋不顾自身安全引鱼上钩,最终成功撕破了答尔丢夫的丑陋嘴脸,解救了奥尔恭以及整个家。而在这一过程中,面对答尔丢夫的甜言蜜语,她并没有受诱惑。这也可以看出她的坚贞。然后是女仆桃丽娜,她是一个勇敢、聪明、机智的女子。在面对奥尔恭专制女儿玛丽亚娜的婚姻的时候,她并没有畏惧,而是给玛丽亚娜出主意。而且她是最先认清答尔丢夫的伪善面孔,这不能不让人称赞呐!

分析完人物形象,另外,我想谈一点关于喜剧的。何谓喜剧?鲁迅说,喜剧是将人生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理解。在我看来,这句话针对《伪君子》这一戏剧似乎是不能很好解释的。《伪君子》最终以奥尔恭一家人团圆散场,称得上是喜剧

而我从中能得到的启示是,当今社会需要真诚,人与人之间有了真诚,定会少一些尔虞我诈,社会便会充满爱吧。我期待那一天!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4

类型化人物——伪善的答尔丢夫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一、类型化人物

类型化人物性格单一,但是性格特征突出、概括性强,一言一行都突出地表现其主导性格。莫里哀笔下《伪君子》中的主人公答尔丢夫就是类型化人物,他是一种品格的化身。17 世纪法王路易十四的统治时代,法国上流社会充斥着宗教的假仁假义与虚伪习气。莫里哀为了讽刺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了《伪君子》中的答尔丢夫的形象。答尔丢夫的人物性格单一并且突出,并没有通常人性的好坏都具,复杂莫测,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就是伪善,在《伪君子》中的一切行为都体现着他恶的特点,他是当时所有的虚伪的教会人物的类型化,正如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简简单单

答尔丢夫是伪善的。他是外省的落魄贵族,是“圣体会”的一员,他表现对上帝信仰的无比虔诚来处心积虑欺骗富商奥尔贡和他的母亲并取得他们的信任。他口头上他宣扬“苦行主义”,在与女仆桃丽娜的一段对话中就说到“我的修行的苦衣和教鞭收好了……有人来看我,就说我把募来的钱分给囚犯去了。”他在他人的面前极力宣扬自己的虔诚与善良,但实际上他一顿饭能吃两只鹌鹑和半条羊腿,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他连弄死了一直跳蚤都虔诚地忏悔,但当他被大密斯揭露与艾耳密尔调情的场面的时候,却设计让奥尔贡将大儿子大密斯赶出家门并得到全部继承财产,而当他调戏艾耳密尔的事情真正被奥尔贡发现,虚假被真正地揭露后,他却向国王告密,用奥尔贡信任他所给他的政治犯藏匿的文件威胁奥尔贡,欲置奥尔贡于死地。

答尔丢夫是打着禁欲主义的好色之徒。他对桃丽娜说:“盖上你的胸脯。我看不下去: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假惺惺地表示不能看妇女袒胸露臂的装束,但他却一边向奥尔恭的女儿玛利亚娜求婚,一边企图勾引奥尔贡续妻艾耳密尔。又说,“私下里犯罪不叫犯罪”,“如果只有上天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一障碍,在我并不费事”。

三、形象意义

答尔丢夫的恶行也终将使他没有好下场,他的伪善和好色也体现了过度的贪婪,避苦趋乐终将导致毁灭。莫里哀塑造答尔丢夫这一形象意在揭露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宗教的伪善是已经影响到了贵族阶层,危机国王的重要臣民,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答尔丢夫这一形象不仅是为了揭露宗教恶性,还为了衬托歌颂路易十四国王。在《伪君子》中国王一直未出场,但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面对伪善的教会的危害,积极干预,保护臣民的安全,体现了国王的治国的有效。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5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经典之作。主人公达尔杜弗是披着伪善的外衣成功骗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信任。奥尔贡不仅撕毁了女儿之前的婚约,准备将女儿嫁给达尔杜弗,还计划将全部财产赠给达尔杜弗。然而,看似道貌岸然的达尔杜弗内心却是及其邪恶的。他不仅觊觎奥尔贡的财产,还窥伺着奥尔贡的续妻艾尔密尔。在紧要关头,艾尔密尔施计拆穿了达尔杜弗的诡计,让奥尔贡真正的认清了达尔杜弗的真面目。

看了这部作品后,不禁为莫里哀的`独特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巧而感叹。莫里哀只用了少量的、极为简练的笔墨便将“达尔杜弗”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并达到了让人捧腹大笑的效果。同时,还能让人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含义。例如,假装圣洁的杜尔达弗将手绢给桃丽娜,(.)让她遮住她的胸脯场景就将虚伪丑陋的一面用引人发笑的语言与动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是为了揭露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但是,却也同样适用于揭露现今的社会现实。现代社会中,许多的人为了满足对金钱、名誉、地位的欲望,用虚伪的表象蒙蔽他人的眼睛,骗取他人的信任。看似金玉其外,实则败絮其中。所以,与人交流沟通中我们要做到真诚以外也应注意辨别眼前所见,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6

?伪君子》这部莫里哀的五幕诗体喜剧,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达尔丢夫这个伪善者的丑恶嘴脸,从而抨击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荒诞无耻。达尔丢夫也就成为了“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这部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杰作,人物性格鲜明,通过语言、动作等来体现。剧中对比手法运用得熟稔而独特,愈显人物形象。达尔丢夫伪装成圣洁的教会骗子,花言巧语便迷住了富商奥尔恭及他母亲,受到他们盲目地追崇与迷信。这样言行不一的骗子为取得他们信任时,竟编出这样一个拙劣的谎言。“有一天,祷告时捉住一个跳蚤,事后还一直埋怨不该生那么大的气竟把它捏死”。瞧,多虚伪的一套。事实上,他早已把这些可怜的小生命曝尸荒野了,甚至早残害了万物之灵长—人类了。在他勾引奥尔恭的美貌妻子时,又堂而皇之冠以“上帝”名义,说什么“更欣赏上帝创造的女性美”之类的鬼话,无亦乎沐猴而冠,徒引人发笑,甚至感到可悲。最后,事情败露,就撕破脸皮,露出狰狞的面孔,与前面光辉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种道貌岸然之人,披着人皮,干尽人间丑事,甚至比狼还凶残狡诈。这样的人人性扭曲至极,即便受过一丝委屈也无限放大,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心襟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惜任何代价谋求自身的私利。虽然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坚持性善论,但现实的官场、商场中,仍有不少中饱私囊、尔于我诈的丑恶嘴脸。他们光鲜华丽的服饰与看似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都不能掩饰这张罪恶编织的网。其实,一直都不愿相信这些黑暗的角落,总想人的一生如就这样浪费在一些死后不能带走的无意义事情上,甚至会遭到千古骂名,简直虚枉了本该好好享受的美好时光。因而,在这短暂宝贵的人生旅途中,我会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愉悦,会很容易的被小小的事情感动,会很豁然地原谅别人的过失。因为我始终保持一颗简单快乐的心,不想活得很累,更不想像达尔丢夫那样内心与行为的失衡,乃至走向极端。说了一个谎,就必须说另一个谎来圆它,那世界会充满谎言,人类也就无所谓信任了。所以,吸取教训吧,千万别做第二个达尔丢夫。

剧中的女仆桃丽娜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因为她聪敏机智善良,富有反抗精神,她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敢于反抗封建与宗教的压迫和精神束缚,主张婚姻自由、个性解放。这在当时很值得赞颂,因为莫里哀重新审视了长久被受压迫的女性,赋予她们的聪慧可爱,在一定程度上赞美了上帝创造的尤物—女性。剧中桃丽娜扮演着红娘角色,为小姐的幸福排除险阻,牵线搭桥。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红娘,她们作为下层人民的代表,却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劳动人民是机智勇敢的,他们并不是只靠蛮力过活,他们身上有很多朴实刚强的秉性,他们的生命厚实,他们是大地的子女。我愿成为淳朴的劳动人民中一员,靠我的智力与汗水,在我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富商奥尔恭是个愚蠢、保守的贵族大臣,他盲目迷信达尔丢夫口中的宗教法则,深受宗教毒害以致是非不明,善恶不分。他同时也是封建家族中的专制人物,妻子、子女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他。这就使他类似于中国传统社会下的家族之长,要求女子从父从夫从子。这样的不平等时代已经过去,这套腐朽的枷锁已被自由平等所狠很地砸碎了。

这一部严格按照“三一律”原则创造的喜剧,以讽刺夸张的手法,让我们与笑中反思。确实,喜剧是一首精美的诗,通过意味深长的教训,指摘人的过失。

君子贵信读后感篇7

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再丰富,绝对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如何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学习又是件快乐的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好学者则乐学。有的同志一看到书就犯愁,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人沉不住心,学不进去,当然就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了,试想,书籍是一个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能静下心来想些事,应当是很幸福的。我中考之前,因为得病没能复习,回校后自我加压,有时一节课做一道物理题,反复验算,心无旁鹜,精神世界全沉浸在数字中,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一切感官刺激都不如投入的感觉好。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更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错,朋友也如此,如水连绵,至清至纯,以水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朋友来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朋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如果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浮躁了,用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风头好充能显像的心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