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提升写作技巧和水平的征程,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生动展示,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寂寞的作文8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寂寞的作文800字篇1
天地之所以不会寂寞,是因为在天地间有一群人享受着寂寞。
寂寞是屈原选择的滔滔江水,寂寞是昭君选择的漫漫黄沙,寂寞是玄奘选择的声声吟咏,寂寞是张骞选择的阵阵驼铃。真正的寂寞是矗立千年的孤独,真正的寂寞只属于智者。
一位风骨嶙嶙的诗人站立山头,衣泱飘飘,高声吟咏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错,正是陶潜。他甘愿享受寂寞,寄情山水,也要逃离世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与山川为友,与草木结伴,饮酒以纵情,吟诗以怡情。“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空绝尘想,寂寞赋予了他一份雅致,一份淡定,一颗冰玉之心,也赋予了他跳跃的灵魂。享受寂寞,享受这份朴实的再也无法朴实的农耕之乐。陶渊明,成为天地之间的惊叹!正如他所说,“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寂寞带给他的是无与伦比的快乐。
再多的繁华也不曾羁绊他的脚步,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一阵风,他走了,抛弃了世人所追随的一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是他在游览天门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他在望庐山瀑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他在独坐敬亭山,赐金放还得李太白该有何等寂寞。“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理想破灭对他来说又是何等惆怅,但李太白就是李太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安然的享受寂寞,游山玩水,寂寞赋予了他超然的气质,也赐予了一颗自由飞翔的心。
他不该是一个君主,该是一位诗人,但命运让他将这两个身份重叠,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位好诗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从万人敬仰的一国之君瞬间成为一个阶下囚,孤家寡人的李煜选择了享受寂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他的落寞,“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是他的叹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他的哀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他的孤寂。寂寞让李煜多了份淡定,少了份浮躁,多了些沉稳,少了些轻浮。
享受寂寞,感受别样年华。
享受寂寞,感悟非凡人生。
享受寂寞,感怀生命喜悲。
寂寞的作文800字篇2
有人说,今天就是当代史。那么,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今天人的思想感情也应该有历史的渊源和所谓的必然性了。于是,放眼于历史的昨天与今天,试以次来诠释已成为“新人类”们流行语的“寂寞”一词。
在历史的文明似乎偏重于所谓的后现代性时,人们似乎比较趋向于自己意识的膨胀,于是乎一方面注重交流那些细微的过程的过程,而极致的另一面,将自己慢慢独立于群体也相拌而生。处于这样的“二律背反”状态下,叹一声“寂寞”,或者呼一下“理解万岁”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到底什么是寂寞呢?从汉语本身的理解来看,应该是孤单、冷清或者清净、寂静之意。这当然指的是人的心境,而心境犹如心灵相对于环境的物语,离开具体的时空,便只是虚幻的抽象。
中国的历史是如此的悠久,以至于名人们的“寂寞”也是五彩斑斓的。遥想当年太白月下独饮,举杯邀明月,可谓在一个人的欢乐中的寂寞;东坡把酒问青天,由景生情,竟念及千里共婵娟,又可称超脱形骸的达观的寂寞;而岳飞弦断知音少,是报国无门,归隐无路,同时失落了儒道两家精神追求后,无奈的寂寞;苏武独持汉节,在茫茫大雪中牧羊白海边,可称是士大夫心中独存汉家社稷的忠贞的寂寞;而范仲淹,微斯人,吾谁与归,可叹为有心达济天下,却无同道人的冷心的寂寞……
当然,前述种种大概由于过于的“大”而不受今天大众的青睐。而另一方面,作为直抒言情的对于相思寂寞的描述,从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纵有良辰美景也虚设到今天港台大腕们的无病呻吟,不能不说是渊源流长的。
但是,为什么那些无病呻吟,高叹寂寞之词会在很短时间后便被称为落伍而少有人问津呢?我认为还是因为寂寞是一种凄苦的美丽。而这种美真正的魅力就在于以孤独和近似于疯狂的方式实践固守于心的理念。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屈原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才能为那独处高台,为千夫所指者所发自内心的悲歌“谁不想国家图治民富强,也难挡恨水动逝归大海”而热泪盈眶……
语至于此,我又想起了两千多年前老子的名言:“大音稀声,善言不辩”,是啊,幽幽稀疏之声却如空谷传音,飘渺而宏亮。只不过“大音”在历史的长河的传播中,是听的人少,听懂者更少而已,这样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寂寞!
寂寞的作文800字篇3
1919年3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其中论及“在寂寞的方面活动”时指出: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不就是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吗?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不就是从这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的吗?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习于寂寞志在光明
里尔克曾言:“你要接纳你的寂寞。”何也?私以为,此言的背后是一条真理:寂寞,孕育出光明。关于此理,李大钊早有洞见。那么,此理又从何处得来呢?且徐徐观之。
寂寞,常被人视作生活空虚的表现,实则不然。寂寞,指的是一种与热闹相对的独立自己的状态,是学者孤身探求真理时的沉思冥想,而非声色犬马后的无聊时光。也唯有此种寂寞,才会含着发生,含着创造,含着光明。
何以言“孕”?因为寂寞可生光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大半生都将自己囿于家中,只孜孜不倦地写诗,这无疑是一條寂寞的文学之路。她何以有如此定力?皆因其心中有光明的种子。它在寂寞中生根发芽,足以消融黑暗。她曾写下诗句:“你无法扑灭一种火。有一种能够发火之物,能够自燃,无需人点,当漫长的黑夜刚过……”这火光,便是她心中生发出的光明,在她的笔下流淌成文字,也带给世界一份光明。而须谨记的是,这份光明正是从寂寞中生发出根芽的!
何以言“育”?因为寂寞可增光亮。泰戈尔有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如此一般,经过寂寞的洗礼,新生的光明会拥有强大的力量。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诫青年,要为自己追求的真理服务,为自己心向往之并且引为己任的事业服务,就要从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中拿出几年来埋头苦学,做点学问。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如此谆谆教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多倍地增强自己的力量。做学问虽是一种寂寞的潜行,但这寂寞的潜行可以给人赋能,使之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开辟光明的未来。
固然寂寞百般好,却实有人无法忍受其苦。光明是人人渴望的,而光明前的漫长黑暗总是遭人厌弃。但正如有人言“寂寞囿限囚禁我的灵魂,却又为我开拓浩瀚广阔的地界”,何不忍受这囿限囚禁之苦,而畅游于那方浩瀚广阔的地界呢?暂受些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待到梅花开放,光明诞生时,三冬四夏的寂寞也不过了了。
无数火光曾起于微寒,而光明也常常自寂寞中来。青年朋友们,我们当习于寂寞,而志在光明!
寂寞的作文800字篇4
小时候,我对许多艺术都很感兴趣,比如:舞蹈、电子琴、唱歌、书法、绘画……可最后和我有缘,并让我坚持学习下来的只有绘画了。
记得刚进绘画班的时候,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绘画这门艺术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经得住“寂寞”考验的人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你能吗?”“当然能!”我自信地回答。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明白“寂寞”的真正含义。
出于对绘画的好奇与热爱,刚开始学习时,我认真画好每一笔,临摹好每一幅素描。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我的进步很大,我从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绘画再熟悉不过的人。
很快,我们由原先临摹书上的画,发展到了写生。不受书的影响,不用书上步骤的指挥,画出眼前所看到的,用画笔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也让我对绘画更感兴趣了。平时,除了周末去绘画班练习绘画,在家里,我也同样在练习。
转眼间,练习写生快半年了。成天摆在眼前的除了那些石膏做的物体,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瓶子。把它们画了一遍又一遍,这使我有些讨厌了。而且,每天还要坐在板凳上几个小时,这让我对绘画更没兴趣了。渐渐的,我好像把绘画当成了儿戏,心情好了,就画好,心情不好,就干脆不画了,跑到外面去玩。
不久,老师看透了我的心思,她对我说:“你还记得你刚来时我对你说的第一句话吗?”“当然记得,你说“绘画这门艺术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经得住寂寞考验的人,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我回答说,“你当时说“能”,可现在呢?你却放弃了,你被“寂寞”这快绊脚石绊倒了,你没有坚决踢开它。你一定要记住,任何一门艺术的道路都是坎坷的,只有坚持,才会胜利!”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从这以后,我又找回了信心,努力去画好每一幅画,不再是以前那幅自由散漫的样子。
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她指引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让我战胜了“寂寞”,我相信,只要我铭记老师的话,就能在绘画这门艺术的道路上走下去。
寂寞的作文800字篇5
寻求辉煌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终生追求的目标,也许是飞黄腾达,也许是实现自我,也可能只是达到自己所谓的小目标。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很多时候,没有挑灯夜战和悬梁刺股以及持之以恒,是远远无法达到的。
有一种蝉要十七年才能从黑暗中破土而出,而人若要辉煌,可能要经历更长久的一段奋斗岁月。寂寞是我们此时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同行者。这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旅程,我们小心地拨开荆棘前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让每一滴血成为一堂刻骨铭心的课。但这一切最戏弄人的,是我们的面前只有看不穿的棘刺与被遮挡后仅剩的一丝黯淡的光。有人放弃了,折回或永远驻足;有人害怕累,从一开始就没有踏入黑暗中;也有人虽勇往直前,却如一头瞎牛一样横冲直撞,最后倒在远离辉光的血泊中。只有为数不多折斩开了挡在面前的最后一丛荆棘,来到金碧辉煌的金字塔前。就是这些睿智而坚韧不拔的人,最后登上了殿堂。
道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还是有少数人从一开始就出生在罗马:高斯天生神童,十几岁便已出名;莱布尼茨天赋过人,年纪轻轻便已在学术界成名。我们对此无法自怨自艾,出身与天赋,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也许你要说这是一种不公平,然而即便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最为难得,也没有一个天才的辉煌不是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铸成。辉煌是座金字塔,一个人若沉迷于在塔尖的沾沾自喜,他再天赋异禀,再功成名就,也只会落得与仲永一般,天赋如昙花一现后泯然而已。
从平庸中迈出,在寂寞中登上九层高台,对于很多人来讲实属不易。然更可贵的是,不因鲜花、掌声与灯光就放弃守住自己的可贵的寂寞,在塔尖上平静地禅定,而不是在恣意挥手时失足跌落。
吾爱辉煌,但要耐住寂寞,“隐者”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