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们写的读后感更具吸引力,我们应该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写出具有条理和逻辑性的读后感,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爱国书籍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1
放寒假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买一本有关于爱国主义的书来读,并写出读后感。放假的第四天,爸爸带我买了一本名叫:《英雄人物故事》的书。
这本书是我精心挑选的,我非常喜欢,一回到家就开始认真读起来。书中精心选编了46位古今中华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少年英雄赖宁······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一次次指引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吸引着我。
尤其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的文章,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 内容主要讲的是:20年4 月12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20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得到了乡政府的特别关照,乡长经常给雷锋讲革命故事,所以雷锋很想当兵。不久,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20年,雷锋上了学,当上了第一批少先队员,由于雷锋的学习优秀,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因此乡长又让雷锋当乡政府的通讯员。因为他工作出色,又很快当上了公务员。一次工作,一颗螺丝钉让他有很深的感悟:将来也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出现在革命最需要的地方。雷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年1月8日,雷锋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兵。雷锋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而且把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贯彻在自己的生命中。他还经常帮助战友,小韩的棉衣烧了个洞,他悄悄补好。小周的妈妈病了,他替小周的名义汇去钱······雷锋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英雄们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更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2
当你在富饶和平的土地上悠闲地漫步,你曾想过,若干年前有多少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你在电视上看到阿富汗的战争,为那里的人民唏嘘不已时,你曾想过,我们祖国曾经也是这样的战火纷飞。
在《红岩》中,既有阴险狡诈的特务头子徐鹏飞,“他看见徐鹏飞阴险的冷笑,更不寒而栗”。有沉着冷净,坚守信仰的江姐,“上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共立党员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还有经验丰富、勇敢的双枪老太婆;“局长,你好健忘啊,不认识我了吗?”更有那无数次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和舞台上的小萝卜头,一个个鲜明又活生生的形像,组成了一幅幅面对强势不低头,宁死不屈的美丽图画。
这本书让我重温了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和敌人斗志斗勇,为了理想,为了胜利,勇敢前进。当今时代,人们生活都太浮澡,人性慢慢失去,老大娘摔倒,扶不扶竟然也能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同时人们也失去了信仰,或过一天算一天,或为生活而奔波,或碌碌无为。你,我,他,是不是要学习红岩中的人物,重新来规划一下自已的理想呢?为了理想,你会做出哪些努力呢?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3
掩卷沉思,《红岩》——这神品一般的小说,体现了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份人性的美。它融合了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
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最黑暗的时候,以工运书记许云峰为首的地下党,不幸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他们受尽折磨。敌人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最令人敬佩的江姐,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敌人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让人悲痛的是,就在解放军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敌人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革命者,他们没能亲眼看到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这本书,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千百万革命志士,为了推翻蒋家王朝,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了劳苦大众,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了一个站起的民族。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坚强的意志让先烈们正像这座泰山而永生。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有人死得气壮山河,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正是这鲜明的对照,让我们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有了崭新的理解,也有了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力量。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是无数位先烈血染红岩换来的,而英勇和坚贞已经在幸福的日子里慢慢被人遗忘,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4
为革命胜利而斗争
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生死殊搏。那些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胜利而不断斗争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永不抹去。
一部小说,它道出了社会两派激烈斗争,道出了那些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这就是《红岩》。
?红岩》主要写了由江姐、许云峰带领的地下党与国民党徐鹏飞展开的一场斗争,江姐等革命战士在狱中被密杀,而革命事业最终迎来了黎明灿烂的曙光。
在这本书中,江姐曾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是啊!“毒性拷打”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痛苦,但对共产党员来说却是文中的“太小”。可以看出,他们的意志是那么的坚如磐石,硬如钢铁。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你有这般意志,将会对你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一切,都添上一层鲜艳亮丽的色彩。
读完书,静静回味着。江姐的意志坚定、视死如归;许云峰的勇敢无畏、足智多谋;徐鹏飞的凶残狡诈;甫志高的康脏懦弱……这不是更加体现出了革命者的伟大吗?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最后在战争中牺牲了。
这难道不是为了我们人民的未来而奋斗出来的吗?
革命者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因为——他们为革命胜利而斗争!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5
今日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向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应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梦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我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我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那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明白。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最终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明白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向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轻轻翻开飘着淡淡墨香的纸张,一阵激动。哦,那不仅仅是激动,那也是一种爱国。顺着文字铺开的小路,领悟战争年代的爱国……
?小桔灯》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完美安定的生活的向往,赞扬了这些革命者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和乐观的精神。
?小桔灯》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逮捕和屠杀地下党,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样的厄运:父亲被迫离家,母亲惨遭殴打。应对着天灾人祸,小女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帮忙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了《小桔灯》,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已懂得会为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呢?如今的七八岁的孩子们不仅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们还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结尾写了小女孩为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虽然只有朦胧的光芒,但是它象征着但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哪怕只有一线期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征着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战争是残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但是它是我们这天这完美的生活来之不易的最好证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坐享其成,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这天,我们能够做的事是发奋学习,播种期望的种子。明天,我们能够用汗水,心血,知识去收获成功,收获期望,用它们去点缀完美的明天,用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好。发奋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我们能行,我们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我们的心中,那盏小桔灯将“永不熄灭”,正因我们的发奋,我们的决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烛光!
轻轻合上最后一页,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奋斗的力量。回首已走过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发现前方有着一盏“永不熄灭“的小桔灯在为我点亮前进的方向……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6
自从学校开展“百本红色书籍阅读”活动以来,我一直被这些红色经典中的人物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许多同志都得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指导员便安排一位老班长来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老班长就到处挖野菜给病号吃。后来发现可以钓鱼吃,于是便将缝衣针烧弯当鱼钩,每天晚上抹黑找鱼饵。以后病号们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而老班长自己却一点儿都没吃,只是嚼草根和病号吃剩的鱼骨头。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倒下。在临死前,他也不吃三个病号为他煮的鱼,而是把鱼留给病号吃,并鼓励三个病号走出草地。
同是在过草地时,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掉队。当时他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但他为不拖累同样掉队的陈赓同志,他骗陈赓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实他的干粮袋里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这位可敬的小红军已经停止呼吸。
这些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着我!正如臧克家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他还活着。”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让别人活下去,宁可牺牲自己。
长征途中,像老班长和小红军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是第一个拿的,从没有想过别人。到现在我才明白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与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我应该认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私,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像老班长和小红军那样,做一个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帮助他人的人。
读爱国书籍读后感篇7
我读了《爱国诗人屈原》我深有感触。
屈原原本是一个官员,他甘愿为朝廷出力,愿为老百姓伸冤。他办事公正廉洁。但因为当朝皇帝听信谗言,把屈原贬为庶民。最后,屈原已经看不惯这个世界,就跳河自杀了。
像屈原这样爱国的人,竟然会贬为庶民,而他的忠言,却被小人的谗言,给当了下去,他的忠言皇帝一丝不信,他为百姓的安危,百姓的利益着想,他为国家的安危、国家的利益着想。他清正廉洁,没有一丝的私心。
而现在的官员,对老百姓们不管不稳,对国家不尽心尽力。只知道把自己的腰包填满,把自己的生活提高,而其他的不闻不问。
如果我长大了当了百姓的父母官,我将像屈原那样,为百姓、为国家着想。像屈原那样公私分明,公正廉洁,不会有一丝的私心。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