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通过阅读精心撰写的读后感,可以对书籍的影响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读后感是一种启发,让我们在书籍中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玩具的家读后感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1
今天读了金波爷爷的《一起长大的玩具》,合上书,仿佛书中孩子们的欢笑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耳边。这本散文集中,金波爷爷不仅将玩具描写地让人兴趣盎然;还将大自然写活了,将小草写得妙趣横生,将花儿写成了仙家凡尘;还想象自己在蜗牛壳中安静地读书,把自己想成一条鱼参观水下游乐园,在金波爷爷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鲜活的,灵动的,美好的。
我很羡慕金波爷爷童年有着非常多好玩的玩具。别小看它们都是手工制作的,却为当时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也让金波爷爷在年老时回想起这些玩具仍能心生怀念。
在众多的玩具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名叫“猪蹄儿灯”的玩具了。在金波爷爷的童年里,除夕夜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点燃那一盏猪蹄儿灯。盏盏猪蹄儿灯,不仅凝结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还汇聚了孩子们对光明未来的向往。猪蹄儿灯因为它独特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在金波爷爷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显得十分珍贵。每逢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会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赏”给他们一块儿油晃晃的猪油,而这种待遇在平常是绝不可能有的。在金波爷爷的童年里,猪蹄儿灯更是节日里幸福的象征,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
不管是抽陀螺还是兔儿爷,都是人们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都有着民族文化和时代的烙印。金波爷爷的童年也和我的童年一样,在乐趣和幸福中徜徉。或许我的童年没有猪蹄儿灯,也没有兔儿爷,但我有玻璃弹珠,会丢沙包,我们从玩具中得到的快乐是相同的,是它们的陪伴让我们有了童年的欢笑。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2
这本书是我家里人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去年我在樊登读书APP听过此书,最近有时间才拿起来系统的读了一遍,感觉阅读这样纸质版图书与听来的讲书就是不太一样,这样书拿到手里有质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这本书主要解决幼儿情感上的问题,情感引导着行为,想让孩子有个好行为,就需要让孩子有个好的情感,刚开始阅读时我是一边陪读小女儿一边阅读,讲解情感引导是什么以及情感引导的重要性,我觉得非常有利于抑制陪读家长对孩子发火,想想我们对培养孩子目标,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合作、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所以我们都要在孩子身边做到,父母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
我自己的情感引导事例
我自认为这点上我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大女儿很小时我们就约定好逛超市时,她每次只能自己挑选一个喜欢的物品,现在小女儿虽然有时为此而磨叽、哭闹,但我一直都比较严格遵守事前的约定。总结来说就是提前播下情感引导的种子,过程给予孩子关注,即使遇到孩子情绪失控也坚持不发火,温和而坚定地态度聆听孩子,给予同情并不是立刻满足孩子的愿望。
由于工作原因有时我需要带着孩子外出谈事,我都会提前跟孩子讲好,今天我们会见到几个人,他们和我在谈什么重要的工作,需要孩子配合到做什么,如果她不配合会有什么影响,我也会把我的困难讲给她,比如家里无人看她,我也知道这样大人谈事对于来说有些枯燥,提前给她做选择题,让她自己选择跟着我外出谈事,还是去选择别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跟着我,然后我会再询问孩子我谈事她可以做什么?比如在家里带些玩具或和画纸,一起想办法安排好我与成人说话时她的时间,另外在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关注她的行为,看看她有啥需要,比如我会主动提醒她喝水,一般情况下我也会买些食品让她一边安静的吃美食。
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作为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在育儿过程中也是作为父母自我成长良好的机会,让我们结婚时往往都不成熟,我们都一直生活在自己父母身边,只有成立自己小家庭生育子女后,我们才慢慢学着为养家糊口承担起责任,为他人的未来着想,作为父母我们要全面的认知自己及家庭,我常说不要求自己成为100分好妈妈,正如我从来不要求孩子考100分一样,我们都需要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善越来越好。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情感引导步骤: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2-3岁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4-7岁的孩子保持亲密关系;每个年龄阶段不同需要解决情感问题不同,父母用不用方法引导孩子接受不同的情感规则。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乐的源泉,愿我们都一直幸福下去!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3
我觉得金波的《一起长大的`玩具》很有童趣,仿佛回到了童年一样,里面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和修词手法比如:当小树开花的时候蓝鸟就飞来看望它的小树了。“你还记得我吗?”蓝鸟问小树。“我怎么会忘记你呢,”小树很高兴,“是你把我种在这儿的呀!”(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就不一一说出来了。)
作者还写了一些被现代人所遗忘的玩具,有泥泥狗、兔儿爷……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兔儿爷,在兔儿爷这篇文章中作者清晰的写出了兔儿爷的样子,也写出了他们对兔儿爷的喜爱,是别的玩具所替代不了的。
这本书很有趣,我建议大家和我一起来读这本书。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4
读完《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后,我知道了里面讲的都是陪伴孩子们一起长大的玩具,以及孩子们小时候喜欢玩的各种趣事。其中玩具有很多种类,如陀螺、兔儿爷、泥泥狗、脸谱等。这些玩具虽然制做方法和玩法各不相同,但都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在我的家里也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玩具,种类繁多。有拼装玩具、益智玩具、芭比娃娃、磁力片、积木等等。其中有一件非常特别的玩具,它陪伴了两代人的成长,它就是一个可爱的洋娃娃。这个洋娃娃是妈妈小时候姥姥买给她的。它有着一头棕色卷发,一双大大的蓝色眼睛,一张樱桃小嘴,身上还穿着一件红色公主裙,漂亮极了!
小时候,姥姥工作忙时,这个洋娃娃就像朋友一样陪伴着妈妈度过了许多的日日夜夜,也陪伴妈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如今,妈妈把这个洋娃娃送给了我,虽然现在这个洋娃娃不再崭新如初,虽然它在我众多的玩具中并不起眼,但却是唯一一个陪伴着两代人一起长大的玩具,是最有意义的玩具。
大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我不太明白,但是我知道,能够陪伴是最好的,我喜欢爸爸和妈妈的陪伴。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5
过很多大咖和育儿专家推荐,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玩耍的书。但是读完,真的把教育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脉络抽丝剥茧理的清清楚楚。真心觉得当父母真的是一件难度很高却又门槛很低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当父母之前都能好好学习,那么真的是tomorrowwillbedamnbetter!
很多父母有几大误区:控制型,贿赂型、放任型、忽视轻视低估孩子感受、消极后果惩罚等等。从词语的描述上就不是啥好词儿,并且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他们都错哪儿了就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读这本书,我很好的理解了情感引导的育儿方法。首先对孩子要有情感:一言以贯之——那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全心全意的爱你,不会放弃你。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特别警觉,如临大敌,反应过度,既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夸张的反应反而使得孩子只记住了你狰狞的表情和紧张的神经,或许孩子下次不会再犯了,但无形中的想象力也被破坏了。又或者你反而激起了孩子对坏事的好奇心,学会了不当着你的面的时候继续犯同样的错。正确的方式是,“轻拿轻放”(我总结的,嘻嘻),像拿易碎品一样,因为你越大吼,孩子就只听到的是“不许”后面的词。因为孩子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你不要看电视啦!孩子会自动过滤掉“你不要”,而接收到“看电视”的信息。不光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不信你听:千万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哦!哈哈,我再问:大象是什么颜色的?你肯定记住那是粉红色的了。所以不要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过度反应,那样只会强化它。轻描淡写,保护孩子的自尊水平,老话讲得好,响鼓不用重捶敲。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孩子明白你想要传达的意思了。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做出肯定,要么觉得理所应当,要么来一句“哇,你真棒!”“宝贝儿你太棒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也能感到这样的夸奖方式太不走心了,不够真诚。你说我棒,那我到底棒在哪儿啊。夸奖要具体到事,然后及时强化定义,“宝贝儿,你刚刚做的xx事情的表现……这就叫做诚实/勤快/乐观/独立/自信……”。另外就是针对于孩子的感受,要帮孩子明确具体的感受。“宝贝儿,你现在是不是感觉高兴/开心/难过/生气/愤怒/恐惧……”能够与孩子进行共情。然后孩子明确了自己当下的情绪,就可以把情绪“抓出来”了。这与西方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我是我的观察者,逐渐的,孩子长大后就可以认识到情绪处理情绪并从中抽离。可现实是我们很多时候会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哭啥?不许哭!一声歇了!”说起来真的捶胸顿足,因为我以前就会这么干,不许孩子有情绪,不承认孩子的感受!为啥我们会这么做呢?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啊!说不许哭孩子真的就硬生生咽回去了,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父母权威厉害的不得了。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要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凸显,比如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抑郁,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等等~很多人说,我们也是小时候父母也这样,不也好好长大了嘛?我只能说,如果你父母不这样,你应该不止现在这水平!
当然了,人生是单行线,没有平行轨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一次性用品,而有了孩子绝对算得上是我们的二次生命。但不是让你把所有寄托压在孩子身上,而是让我们再一次有机会体验你小时候朦朦胧胧的的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各个阶段。相信造物主给我们的智慧不是只让我们来吃每日三餐活一天重复一万多次的!无论你有无孩子,无论孩子多大,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育儿?伊斯兰圣训中说“学习知识从摇篮到坟墓!”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let"sdoit!与大家共勉!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6
?怪老头的玩具小屋》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读物。它虽然没有名著那样有深邃的内涵,但是却以其平淡有趣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儿童的喜欢。
?怪老头的玩具小屋》是著名的作家孙幼军的作品,收入作家中篇经典《丁丁爷爷的玩具小屋》及短篇《妮妮画猴》、《渔具店的小铃铛》等作品,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主打故事《丁丁爷爷的玩具小屋》讲述了运送垃圾的丁丁爷爷由于小时候缺少玩具而怀有深深的玩具情绪:他们家本是很富有的,但因为爸爸太喜欢喝酒,成箱成箱买。妈妈太喜爱服装,每天都要去店里看看。导致丁丁给父母说买玩具的事情:下场要么是无情的拒绝,要么是说下一年买,可最后还是不买。
丁丁只好跟他的小伙伴玩,可玩女孩子的玩具,要给睁着眼睛睡觉的布娃娃唱《摇篮曲》,玩男孩子的玩具老吵架,后来丁丁发现还是玩自己的玩具好。可是丁丁连一件属于自己的玩具也没有。
但现在他利用工共之便,将垃圾堆中被丢弃的玩具带回家,整旧如新。这些玩具陪着丁丁爷爷经历了许多奇幻的冒险,给许许多多没有玩具的孩子带来了快乐。简单而充满童趣的故事,饱含作者对玩具及童年细腻而绵长的情感,对孩童朴实而真挚的爱,天真隽永,意味深长。
丁丁爷爷这种节约,用尽自己的办法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品质,令我深沉地感动了,这种品质值得大家学习。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郑重的提起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怪老头的玩具小屋》读后感。
玩具的家读后感篇7
最近,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金波讲故事-一起长大的玩具》,作者是金波。
?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比如《一只蓝鸟和一棵树》。还有关于玩具的故事,比如《泥泥狗》、《抽陀螺》、《兔儿爷》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玩具故事就是《影子人》,讲的是一位妈妈用一个红蜡烛跟一个纸人给生病的三岁儿子表演了影子人的游戏。在有趣的游戏中,这个小孩的病好了。后来这个小孩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在三岁生日的时候没有得到满意的生日礼物,就大闹了起来。那位妈妈,同样用影子的人的游戏,让他的`儿子安静了下来,不再哭闹。那位妈妈是位了不起的妈妈,让儿子跟孙子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快乐,更让我懂得了母爱之情。